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食品工业用菌的病原性研究

    作者:李凤琴;计融;李玉伟;于洲;韩春卉;张静;杨华;罗雪云

    为研究食品工业用真菌的致病性,将不同浓度的米曲霉和黑曲霉孢子经小鼠尾静脉注射,观察14 d内动物出现的中毒症状、死亡和体重变化,实验终结时测定脑、肝、肾、脾中的生存菌数,同时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2个菌种对小鼠造成的主要损害为肾脏化脓性病变,1×105以上剂量组小鼠2个以上脏器同时检出活菌.米曲霉1×105以上剂量组动物出现了中毒症状和死亡,黑曲霉实验组动物未见中毒和死亡.致病性随染孢子量的增加而加重,呈正剂量-反应关系.本研究为完善我国食品工业用菌安全性评价体系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曲霉 曲霉病 小鼠
  • 恶性黑棘皮病28例分析

    作者:王琳

    现将我科2000~2006年门诊、住院及各科会诊恶性黑棘皮病28例分析如下.

    关键词: 棘皮症
  • 肥胖伴黑色棘皮病儿童胰岛分泌功能的临床研究

    作者:梁学军;朱逞;颜纯;倪桂臣;刘中良;杜仲民;黎明

    目的研究肥胖伴黑棘皮病儿童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改变,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5例肥胖伴黑色棘皮病患儿、38例单纯肥胖患儿及39例正常儿童进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的测定.结果肥胖伴黑色棘皮病组空腹胰岛素、C肽、胰岛素原、真胰岛素、胰岛素原与胰岛素、C肽比值、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中位数及范围)分别为18.5(5.0~60.5) pmol/L、3.9(1.3~14.0) μg/L、28.84(9.9~64.2) pmol/L、32.96(6.2~66.0) pmol/L、1.2(0.4~8.9)、6.9(2.5~36.6)、5.0(0.8~14.1)和303.3(52.2~1 163.8),均显著高于单纯肥胖组和正常组(P<0.001).结论肥胖伴黑色棘皮病已经存在严重的胰岛β细胞分泌亢进和胰岛素抵抗,是儿童患2型糖尿病的高危信号.

  • 高龄危重患者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34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微丽;陈爽;陈欢意;王秀军;穆晓静

    目的:观察高龄危重患者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特点,为早期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10月~2007年10月我院ICU病房34例高龄IFI患者的病原学结果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IFI中并发气道痉挛22例、呼吸道出血及皮疹各19例、多器官功能障碍15例、消化道出血10例、血尿6例.共培养出菌株134株,其中白色念珠菌90株、光滑球念珠菌20株、热带念珠菌15株、克柔念珠菌2株、曲霉菌7株.结论:高龄IFI患者主要的致病菌仍然为念珠菌,尤其是白色念珠菌,但曲霉菌也有上升趋势.提示对具有高危因素的高龄患者,在原发病病情稳定后,突发气道痉挛、不明原因的呼吸道和消化道出血、皮疹等临床表现,应注意继发IFI的可能,早期经验性治疗以覆盖念珠菌为主,之后根据病原学选择敏感药物,且需视患者肝、肾功能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 何首乌让头发变黑还是变白?

    作者:金文明

    近读宋人王巩的<闻见近录>,其中有一则关于寇准(字平仲,卒谥忠愍)的记载:

    关键词: 何首乌 萝卜 须发
  • 黑棘皮病与胰岛素抵抗

    作者:夏汝山;刘玉峰

    黑棘皮病是临床上较少见的皮肤病,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胰岛素抵抗是黑棘皮病发病中的重要环节,而不同类型的黑棘皮病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不同类型黑棘皮病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将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 棘皮病 胰岛素
  • 胰岛素抵抗黑棘皮病伴增殖性皮炎样表现一例

    作者:张青松;冯素英;鞠梅;林麟;曾学思;顾恒

    报告1例具有胰岛素抵抗黑棘皮病伴增殖性皮炎样表现.患者女,11岁,4岁开始肥胖,表现为双手足背、腹股沟境界清楚的肥厚性红斑,上有增殖性损害,颈、腋窝、腹股沟等处灰黑色色素沉着,长期以湿疹治疗无效.入院后内分泌检查提示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考虑为伴胰岛素抵抗的黑棘皮病的特殊皮损表现.经饮食、运动治疗后无效,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后症状好转.

  • 假性黑棘皮病患者血清瘦素及可溶性受体与胰岛素的测定

    作者:李久宏;毕桂姣;尚英彬;陈彤;邵伟;翟宁;宋芳吉

    目的 探讨假性黑棘皮病患者血清瘦素及其受体与胰岛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25例假性黑棘皮病、20例单纯肥胖者瘦素、胰岛素、C肽可溶性受体与血糖水平,并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结果 假性黑棘皮病患者和单纯肥胖者体质量、体质指数、脂肪百分比、腰臀围比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假性黑棘皮病患者和单纯肥胖者胰岛素、C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低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单纯肥胖者血糖水平和正常人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性黑棘皮病患者与单纯肥胖者血清中瘦素水平和正常人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假性黑棘皮病患者存在瘦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瘦素抵抗在假性黑棘皮病患者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与肥胖中起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棘皮症 胰岛素 瘦素
  • 假性黑棘皮病肥胖儿童: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作者:傅君芬;梁黎;董关萍;王秀敏;郑敏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伴假性黑棘皮病与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对42例肥胖伴假性黑棘皮病儿童,6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及20例正常儿童的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空腹血糖/胰岛素比值及人体测量学参数[腰围/臀围比值(WHR)、全身体脂含量、体脂百分数、体质指数]进行分析比较,并对肥胖伴假性黑棘皮病儿童组与单纯性肥胖儿童组行葡萄糖耐量试验,以比较两组患儿的糖耐量异常情况.结果假性黑棘皮病组有2例诊断为2型糖尿病,21例糖耐量异常,明显高于单纯肥胖儿童组;葡萄糖耐量试验提示60 min及120 min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肥胖组(P<0.01).人体测量学参数包括腰围/臀围比值、全身体脂含量、体脂百分数、体质指数及空腹血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性肥胖组(P<0.01)和对照组(P<0.01),空腹血糖/胰岛素比值明显低于单纯肥胖组(P<0.01)和对照组(P<0.01).结论儿童假性黑棘皮病与肥胖、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是发生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 肥胖儿童良性黑棘皮病患者血中胰岛素及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测定

    作者:朱红;张丽萍;周海涛;巫毅;何春涤;张民夫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在肥胖儿童良性黑棘皮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胰岛素受体数量的关系.方法检测17例良性黑棘皮病肥胖儿童、16例单纯肥胖儿童及15例正常儿童对照的空腹血浆胰岛素及红细胞胰岛素受体水平.结果肥胖儿童良性黑棘皮病组空腹胰岛素水平(59.78±13.13 mIU/L)明显高于单纯肥胖组(20.96±3.44 mIU/L)和正常儿童对照组(11.34±2.62 mIU/L)(P<0.01),而红细胞胰岛素高、低亲和力受体数量(74.44±8.43,854.73±87.96)却明显低于单纯肥胖组(120.21±16.45,2594.92±118.32)和正常儿童对照组(307.81±17.58,4 074.90±263.59)(P<0.01).结论胰岛素受体数量降低导致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肥胖儿童良性黑棘皮病的病因之一.

  • 胰腺癌并恶性黑棘皮病1例报告

    作者:张帆;张宇民;杨姝;赖苇;董树强

    患者,男性,67岁,因"中上腹不适伴皮肤发黑10月,加重1个月"于2007年10月15日收住本院消化内科.患者10个月前因上腹不适外院行腹部B超检查未见异常,而腹部CT检查结果提示胰腺癌可能,因缺乏病理学检查而未能确诊.随诊过程中出现皮肤黏膜改变,发黑,粗糙.无腰背放射痛,无发热、黄疸,无恶心、呕吐、腹泻,近1个月体重减少4 kg.30年前患"日光性皮炎",治疗(不详)后好转.

  • 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发病状况及机制探讨

    作者:傅君芬;梁黎;王春林;洪芳;董关萍;李筠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的发病状况,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123例体质指数(BMI)≥23的7~16岁的单纯性肥胖儿童,按BMI不同分为3组:BMI≥30组34例;25≤BMI<30组57例;23≤BMI<25组32例.分别检测肝脏(B超),血转氨酶、甘油三酯、胆固醇、血尿酸,以及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FGIR)比值.对其中24例怀疑合并良性黑棘皮病的患儿行皮肤病理活检,分析NASH与良性黑棘皮病的关系.结果:123例患儿中B超发现肝脂肪病变的有99例(80.49%),诊断为NASH的54例(43.90%).BMI≥30组脂肪肝炎和良性黑棘皮病的发生率及FGIR<7者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在54例NASH患儿中20例伴良性黑棘皮病(37.04%),其发生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的概率及BMI值均明显高于24例不伴脂肪肝的肥胖儿童.经相关分析,ALT和AST与BMI、血胆固醇、血甘油三酯、FGIR有相关性(rs=0.413、0.290、0.379、-0.477,P<0.01;rs=0.359、0.349、0.348、-0.369,P<0.01).结论:BMI≥30是肥胖儿童发生NASH的高危因素.NASH患儿中良性黑棘皮病发生率高,其严重的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参与NASH发病的主要机制.

  • 棘托竹荪菌盖胞外β-葡萄糖苷酶酶学特性研究

    作者:黄志鸿;檀东飞

    目的 研究棘托竹荪菌盖胞外β-葡萄糖苷酶酶学特性. 方法 将棘托竹荪菌盖胞外酶冻干粉以缓冲液进行溶解,经透析、离心后,以DNS为显色剂,以水杨苷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对β-葡萄糖苷酶的主要酶学特性和不同抑制剂、激活剂对酶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 结果 β-葡萄糖苷酶的适反应pH为4.0,适反应温度为65℃;Hg2+、Cu2+对酶起抑制作用,Fe2+、Zn2对酶具有激活作用;棘托竹荪菌盖胞外β-葡萄糖苷酶对水杨苷的米氏常数(Km)为1.320×10-2 mol/L,大反应速度Vmax为0.143 7μmol/min,比活力为2.874 U/mg. 结论棘托竹荪菌盖胞外β-葡萄糖苷酶偏好酸性环境,其温度适应范围较宽,温度升高可提升酶催化活性,但影响酶的稳定性.

  • 黑曲霉对20(S)-原人参三醇的微生物转化及条件优化

    作者:严宾;邹宝华

    目的:利用微生物转化方法构建制备20(S)-原人参三醇衍生物的新合成途径,并对转化条件进行优化,提高转化产物的产率。方法选取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AS 3.1858)为转化菌株,从接菌量、底物浓度、转化时间、加样时间、温度、转速等方面对转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获得2个20(S)-原人参三醇衍生物,即24-亚甲基-20(S)-原人参三醇和23,24-烯-25-甲氧基-20(S)-原人参三醇;并获得了优化的转化工艺,即接种量为15%、底物浓度为0.25 mmol/L、加样时间为转种后36 h、培养温度为26℃、转化时间为5 d、摇床转速为150 r/min。结论该转化方法能简便地获得20(S)-原人参三醇衍生物,采用优化后的转化条件,24-亚甲基-20(S)-原人参三醇和23,24-烯-25-甲氧基-20(S)-原人参三醇的产率均明显增大。

  • 肥胖相关假性黑色棘皮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杨孟雪;李思成;李健;许洁;俞捷;晏永慧;李显文

    黑色棘皮病(acanthosis nigricans,AN)是一种以皮肤色素沉着及天鹅绒样增厚为特征的少见皮肤病。该病分为4种类型,其中,良性AN多见于肥胖患者,又称肥胖相关假性AN。现将2013年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肥胖相关假性AN报道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