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东沙港沿岸贝类毒性监测与探讨

    作者:陆金凤;沈进进;顾振国;唐丽华

    目的 了解东沙港沿岸织纹螺体内带毒情况、消长规律及与其养殖在一起的鲜贝、毛贝、蛤蜊等经济贝类是否带毒,为经济贝类食用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小鼠生物测试法测定织纹螺、鲜贝、毛贝、蛤蜊各8份样品的毒性.结果 8份织纹螺普遍带毒,均大于400MU/100g,6月份毒性强,达到1246MU/100g 鲜肉重;24份共同养殖的其他经济贝类,毒素含量均小于175MU/100g.结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应严格禁止食用该地区的织纹螺,与织纹螺养殖在一起的经济贝类没有带毒,食用安全.

  • 连云港海州湾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分析

    作者:林祥田;张明生;王志坚;张元瑛

    为分析连云港地区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特征,对连云港海州湾织纹螺进行形态鉴定,收集近年麻痹性贝类中毒资料,应用小白鼠生物测定法检测螺肉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结果连云港海州湾存有4种织纹螺,其中以半褶织纹螺含麻痹性贝类毒素量高(1.6×103μg/100g螺肉),并导致连云港地区10起、银川1起麻痹性贝类中毒;1992年还发生一起由泥螺引起的麻痹性贝类中毒.中毒者均表现为下行性神经麻痹症状,重者致死.鉴于海洋污染的严重性,为保障海洋贝类的食用安全,应对贝类进行毒素等安全指标的监测.

  • 宁波市织纹螺毒素检测与毒性消长

    作者:徐景野;陈衡平;闫鹏;于梅;杨元斌

    目的检测织纹螺毒素,分析其毒性消长情况,为预防和控制织纹螺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小鼠生物测试法对市场样品、中毒样品、新产螺点和监测点等来源的257份织纹螺样品进行PSP测定,按出口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和美国FDA的贝类麻痹性毒素标准判断,以100g织纹螺肉中PSP≥400 MU判为有毒,反之则无毒,以此来判定本市织纹螺毒性的强弱.结果从257份织纹螺样品中检出有毒织纹螺100份,占总数的38.9%,除象山外,其余织纹螺栖息地均能检出有毒织纹螺,其毒性的高低分别为中毒样品高,监测点样品其次,市场样品低.长期观察结果显示织纹螺毒性具有消长性,其产生的消除是动态性的,消长曲线呈锯齿状,毒素的产生有高峰年份,也有回落的情况,无规律性和可预测性.结论检测发现本市的织纹螺毒性较强,分布地域广泛,毒性强弱与织纹螺的来源、品种和地域有关,应充分认识其对人们的危害,提示我们本市的织纹螺不能食用.

    关键词: 毒素类 检测 消长
  • 血水草血根碱致钉螺肝脏差异表达蛋白质的鉴定

    作者:刘铭;彭玲;刘建军;黄琼瑶;彭飞;袁仕善

    目的 分析血水草血根碱致钉螺肝脏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方法 从血水草粉末中分离血根碱,配成5 mg/L水溶液,每500 ml药液投放50只钉螺,25℃浸泡36 h,解剖活螺并收集肝脏,双向电泳分离血根碱处理组和清水对照组钉螺肝脏蛋白质,ImageMaster 2D 5.0软件分析图谱,筛选差异蛋白质,并用质谱鉴定.结果 血根碱组和清水对照组分别检出(433±14)、(385±12)个蛋白质点;质谱鉴定获得11个差异表达蛋白,分别是原肌球蛋白、假定蛋白XP_533132、肌动蛋白87E、角蛋白6A、β-微管蛋白、线粒体内膜蛋白4样蛋白、角蛋白2、咽侧体抑制激素A前体、ENSANGP00000020184、肌动蛋白-3、ENSANGP00000013943.其中假定蛋白XP_533132、ENSANGP00000013943在血根碱处理组表达下调,其余9个蛋白质在血根碱处理组表达上调.结论 血根碱引起钉螺肝脏蛋白质表达发生改变.

  • 氯硝柳胺泥敷灭螺研究报告

    作者:吴子松;王天贵;ZHANG Xiao-sheng;钟波;XU Liang;高贵彬;TAN Ben-fu;毛勇;唐猛;XIE Ming-kang;依火伍力;汪世忠;MA Chun-hua;许发森;邱东川

    目的 评价氯硝柳胺泥敷灭螺的效果.方法 在四川省各类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4个试点,实施氯硝柳胺泥敷灭螺,设立0 g/m2对照组和4g/m2、6 g/m2、8 g/m2和10 g/m2药物剂量组,灭螺后7、15、30、90、180 d观察钉螺死亡率、钉螺密度,比较泥敷灭螺和喷洒灭螺的费用.结果 对照组泥敷30 d后钉螺的死亡率在43.3%以上,4 g/m2组30 d钉螺死亡率在75.3%~100.0%之间,4g/m2组的钉螺死亡率显著高于0g/m2对照组(X2=31.27,P<0.05);各药物组之间的钉螺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7,P>0.05).泥敷灭螺后钉螺密度下降率在90%以上,铲土泥敷钉螺死亡率高于取土泥敷30%左右.泥敷灭螺的费用是喷洒灭螺的5~7倍,达到相同的灭螺效果两法的终费用相当或接近.结论 氯硝柳胺泥敷灭螺法灭螺效果好,建议在现场灭螺中使用4~6 g/m2的剂量.

  • 高山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灭螺方法的探讨

    作者:周艺彪;依火伍力;LIU Gang-ming;吴子松;WANG Shi-an;王海银;徐亮;赵根明;姜庆五

    目的 探讨高山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灭螺方法.方法 选取普格县特兹乡作为研究现场设框查螺;选择面积均为1000 m2、活螺密度分别为9.88只/0.11 m2和9.80只/0.11 m2的2块渗水草地作为灭螺现场;试验组用"堆敷"灭螺法,对照组用喷洒灭螺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5 m×5 m)查螺比较2种方法的灭螺效果,样本量均为40框.结果 钉螺主要分布在渗水草地、沟和田三类环境中,有螺面积以田中多,但其活螺平均密度相对较低,其次是渗水草地且活螺平均密度较高;在灭螺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有螺框出现率分别为87.50%和82.50%.钉螺死亡率分别为3.89%和4.16%.在灭螺3个多月后,试验组没有发现活螺,而对照组有螺框出现率(77.50%)(X2=0.31,P>0.05)和钉螺死亡率(7.03%)(X2=3.12,P>0.05)均没有明显的降低,活螺平均密度下降幅度也不大,仅下降8.88%.结论 "堆敷"灭螺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灭螺方法.

  • 利用遥感图像对湖沼型血吸虫病疫区洲滩植被的聚类分析

    作者:林涛;姜庆五;林丹丹;陈红根;赵根明;刘建翔;张绍基

    目的利用卫星专题制图仪(thematic mapper,TM)遥感图像对江西恒湖茶叶港湖沼型血吸虫病疫区洲滩植被进行聚类分析.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用于聚类分析的TM3、TM4和TM5等3个波段遥感数据,然后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支持下对卫星TM图像进行假彩色合成及聚类分析,后通过现场勘察确定不同类别的地物属性,并在研究现场进行螺情调查.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和实地勘察,在研究现场的遥感图像上共划分出3个地表类别,在各种植被中,占据绝对优势的苔草为茶叶港洲滩钉螺的主要孳生地.根据2000年春季的查螺结果,苔草生长区域的活螺密度和感染螺密度分别为2.51/0.11 m2和0.006 9/0.11 m2,钉螺感染率为0.28%.结论遥感遥测技术有助于钉螺分布规律的研究,在血吸虫病及其他与生态有关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 遥感技术用于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孳生地生态的监测

    作者:张世清;姜庆五;汪天平;赵根明;葛继华

    目的应用遥感技术探索适于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孳生地生态监测的合理指标.方法选择长江安徽段东至县境内的一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3个相邻的洲滩作为遥感分析的研究现场.运用Idrisi遥感分析软件对遥感数据进行多波段信息合成并进行计算机非监督分类,计算反映地物绿度和亮度的校正植被指数(NDVI)、穗帽变换绿色植被指数(GVI)和亮度指数(BI)值,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对上述各类处理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NDVI、GVI和BI能够定量描叙地物特征,不同类型的地物,其NDVI、BI和GVI值有所差异,其中适宜钉螺孳生环境的NDVI、GVI和BI值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0.052 2~0.356 6、2.416 2~28.267 2和29.340 4~40.313 5.结果显示NDVI模型标记出的第5、6类区域为钉螺的主要孳生地,第4类区域为钉螺潜在扩散区域,其NDVI值为0~0.1.GVI模型分类显示钉螺的孳生环境主要为第5~7类区域,第4类区域是钉螺迁移扩散的潜在区域,其GVI值为2~10.NDVI、GVI均显示第2、3类区域暂不适宜钉螺孳生.结论通过合理分组重新形成的NDVI和GVI指数图不仅能够反映洲滩钉螺孳生地以及钉螺潜在扩散区域的分布范围,而且能够反映洲滩的演变规律,即新生滩地的形成和植被的生长情况.

  • 专题制图仪影像分析湖区水位变化对钉螺孳生分布的影响

    作者:张利娟;朱蓉;姜唯声;褚秀娟;郭家钢

    目的 探索水位变化对湖区钉螺孳生分布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利用遥感影像反映水位信息预测螺情变化趋势的可能性.方法 收集1997-2007年星子水文站的水位资料,以及鄱阳湖区1998-2006年间的12景专题制图仪(thematic mapper,TM)图像,采用校正的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阈值法提取水体面积,分析其与水文站水位之间的相关关系;2007年选取星子县渚溪村马家湾及门前滩作为研究现场设框查螺2991框,并收集其1998-2006年螺情资料,分析其与水位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根据1998-2006年间的12景遥感影像提取的鄱阳湖区水域面积在1658.73~5873.48 km~2间,相应的星子水文站当日水位在9.96~21.72 m之间,经相关分析,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96(P<0.01),两者之间建立模型为S=5189.96×ln(h)-10 284.97;1998-2007年渚溪村活螺框出现率在28.33%~77.46%之间,1997-2006年星子站8月份月平均水位在13.19~21.96 m之间,年高水位在15.97~21.96 m之间,经相关分析,渚溪村活螺框出现率与相应的星子站上一年度8月份月平均水位及年高水位间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9(P<0.05)及-0.77(P<0.01).结论 遥感影像提取的水域面积可以很好地反映实际水位变化情况,而查螺前一年的年高水位变化影响着钉螺的分布,从而推断可根据遥感影像判断湖区钉螺孳生分布的变化状况.

  • 湖沼地区预测钉螺数量的模型研究

    作者:张志杰;彭文祥;周艺彪;庄建林;陈更新;倪映;姜庆五

    目的 探讨并建立湖沼地区钉螺数量的预测模型,为钉螺的定量化研究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 在安徽省贵池区秋浦河沿岸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择滩地作为研究现场,根据植被类型分层随机抽样,以交叉复核随机抽检法(随机数字表法)调查钉螺,分别用差分GPS仪、T&D Recorder for Windows、卷尺及烘干称重法收集高程、土壤温度(简称土温)和气温、植被高度、土壤湿度(简称土湿)和植被类型6个环境变量信息.对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偏差量和Akaike信息准则比较不同误差分布和连接函数组合的广义线性模型,确定佳模型结构,建立并验证预测模型效果.结果 建模样本量为162框,变量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性,钉螺数与植被高度呈正相关(r=0.36),与土湿呈负相关(r=-0.22),气温与土温呈正相关(r=0.59),土温与植被高度呈负相关(r=-0.36),土湿与土温和气温均呈负相关(r=-0.34和-0.12).广义线性模型的佳结构是以gamma分布为误差分布、倒数为连接函数和均数平方为方差函数的模型结构.模型拟合结果显示高程、土湿、土温、植被类型和植被高度对于预测钉螺的数量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02,3.124,-1.989,2.668和-2.371,P值分别为0.00166,0.00214,0.04849,0.00846和0.01897,而气温的作用被土温取代没有进入模型.结论 广义线性模型可用于建立钉螺的预测模型,为钉螺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研究前景.

  • 氢溴酸槟榔碱与氯硝柳胺合用灭钉螺增效作用的研究

    作者:徐叔军;陈移姣;周兴国;李桂玲

    目的证明合成氢溴酸槟榔碱(arecoline,Are)与氯硝柳胺(Niclosamide,Nic)合用有显著的灭钉螺增效作用.方法室内浸泡试验,试验分为4组,每组30只钉螺.分别于3、6、24 h观察钉螺开厣率和上爬附壁率和死亡率.现场实验,设计浓度为0.1 mg/L的槟榔碱与0.2 mg/L的氯硝柳胺复配的样品组和2 mg/L的氯硝柳胺组及非施药去氯水组为对照组,分别进行浸泡法(选择10 m ×2 m×1 m的水沟3条)和滩地喷洒法(选择10 m×5 m的滩地3块)灭钉螺,同时观察鱼类死亡情况.结果室内实验:在0.1 mg/L、0.2 mg/L的氯硝柳胺溶液中分别加入0.1 mg/L的槟榔碱,其6 h钉螺开厣率分别由20%和12%升高至100%和95%;上爬率分别由17%和53%下降至3%和5%;24 h钉螺的死亡率分别由25%和40%增加至90%和100%.现场实验:浸泡法、滩地喷洒法的样品组和对照组72 h后钉螺死亡率分别为95.9%、93.3%和100%、95.8%;复配药组仅有1条鱼苗(体长2 cm)死亡,而氯硝柳胺组的鱼类全部死亡,未施药的去氯水对照组中无死亡.结论证明了槟榔碱与氯硝柳胺联合灭钉螺,确实具有降低灭钉螺药的剂量、减少化学药物对水生物毒性、增强灭钉螺效果的作用.

  • 地表温度在监测湖区钉螺孳生地中的作用

    作者:何战英;林丹丹;朱蓉;宫鹏;郭家钢

    目的通过比较钉螺孳生地和无钉螺孳生区域的地表温度(LST),探讨LST在监测钉螺孳生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江西省退田还湖区和赣江堤内洲滩,按有螺、无螺分为4个试区,从遥感图片中提取植被指数(NDVI)和LST,比较二者在钉螺孳生区和无钉螺孳生区的差别,从而说明LST在判别湖区钉螺孳生地中的作用.结果东风圩(退田还湖区)的NDVI主要在0~0.20范围,2个有螺区域的NDVI主要在0.20~0.40之间.4个试区的ND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69,P<0.01).东风圩LST是24~30℃,五洲头-无螺区的LST主要在23~28℃范围,五洲头-有螺区取值在22~26℃,长江洲的LST较低,其值主要位于20~24℃之间.4个试区的LST值总体分布不同(x2=115.23,P<0.01).进-步两两比较分析发现,无螺区的NDVI低于有螺试区,而LST较高.结论钉螺孳生地和非钉螺孳生地的NDVI和(或)LST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LST对某区域是否适宜钉螺孳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 2007年扬州市邗江区螺情调查

    作者:倪张萍;马玉才

    目的:查清螺情分析,探索螺情分布规律,为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血吸虫病流行村实行按系统抽样实行钉螺普查,并结合近年螺情、病情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全区有螺环境24处面积350万m2,有螺江滩占95.69%,有螺湖滩占4.19%,内陆有螺面积占 0.31 %.结论:江滩是我区钉螺主要分布地,控制江滩钉螺是我区血防灭螺工作主要任务.

  • 空间微重力条件下小型水生闭合生态系统的研究

    作者:王高鸿;李根保;刘永定;童广辉;刘学明;程尔同

    目的以小球藻和澳洲水泡螺构成二元水生封闭生态系统(closed aquatic ecosystem, CAES),研究微重力对此二元系统运行的影响.方法设定了空间1 G 对照、地面1 G和1.4 G(离心机)条件利用遥测方法对搭载于"神舟"2号飞船的CAES系统进行了跟踪,获得微重力及各种对照条件下该系统运行的数据.结果在空间微重力条件下,生产者小球藻的生物量日变化较大,每天的生物量平均值在飞行中表现为递减趋势,而3组对照的生产者生物量日变化较小,2个1 G对照组每天的生物量平均值表现为一定的增长后趋于平衡, 1.4 G实验组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微重力实验组和1.4 G实验组与1 G对照组的差别有可能是由于在改变重力环境下消费者澳洲水泡螺的代谢活动增强和生产者自身的代谢活动变化造成的.

  • 不同厂家氯硝柳胺与烟酰苯胺复配灭螺实验研究

    作者:元艺;徐兴建;董惠芬;曹慕民;涂祖武;魏风华;蒋明森

    目的掌握不同厂家氯硝柳胺与烟酰苯胺复配的灭螺效果.方法将氯硝柳胺与烟酰苯胺按1:1的比例进行复配形成复合物(简称氯烟复合物),在室内进行浸杀和喷洒灭螺实验并观察钉螺触药上爬及鱼类急性毒性情况.结果在室温23~25℃条件下,采用0.2 mg/L氯烟复合物,室内浸泡48 h,3个厂家氯烟复合物淮南组、吴江组和四川组的钉螺死亡率分别为93.3%、94.7%和95.4%.采用0.4g/m2氯烟复合物,室内喷洒48 h,3个厂家氯烟复合物淮南组、吴江组和四川组的钉螺死亡率分别为97%、96%和96%.钉螺接触氯烟复合物的上爬率比烟酰苯胺下降71.9%,2组钉螺上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鱼的急性毒性,氯烟复合物比氯硝柳胺下降50%左右.结论不同厂家氯硝柳胺和烟酰苯胺通过复配后均可获得增效灭螺的作用.

  • 省部联动血防联系点竞赛钉螺检测与现场查灭螺技能考核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作者:鲍子平;曹淳力;许静;孙乐平;汪昊;高扬;郑浩;余晴;党辉

    目的 建立钉螺检测和现场查、灭螺技能考核指标体系用于血防专业人员考核.方法 采取文献查阅、专家咨询等方法,按照钉螺检测与现场查、灭螺操作的要求,搭建钉螺检测和现场查、灭螺考核指标体系框架,经专家审核修改后建立钉螺检测和现场查、灭螺考核指标体系.运用该体系对湖南、湖北省的12个省部联动血防联系点48名县级血防专业人员进行考核.钉螺检测考核的是个人对钉螺检测的能力水平,现场查、灭螺考核则要求每个被考核县选择4人为1组,考核查、灭螺技能.结果 建立了钉螺检测、现场查螺和灭螺评分标准.钉螺检测、现场查螺和灭螺的总分值均为100分,按照钉螺检测和现场查、灭螺操作步骤进行权重分值配比,对步骤中的各项内容加以扣分说明.对12个县共计48人进行了考核,钉螺检测平均分数为79.1分,60分及以上的及格率为89.6%;12个县现场查螺考核全部在60分以上,平均成绩为81.9分;现场灭螺60分及以上有9个县,平均为71.8分.结论 初步建立了钉螺检测和现场查、灭螺技能考核指标体系.

    关键词: 检测 技能 指标 应用
  • 浙江省钉螺分布抽样调查

    作者:闻礼永;郑伟;朱明东;严德华;杨纪顺;高璐璐;陈军虎;张剑锋;俞丽玲;林丽君;陶海全

    目的了解浙江省钉螺及感染性钉螺分布,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调查点,5 m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2框方法查螺,压碎法检查钉螺感染情况,设置假螺点考核查螺质量.结果在全省55县7 106个村中抽取34县的100村为调查点,在21县的32村中查出有螺条块223个,1 572框有螺,有螺面积73 300 m2.其中山丘型18县29村有螺,有螺面积72 640 m2,占总数的99.1%,与水网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t=3.04,P<0.01);1,2层有螺面积71 680 m2,占总数的97.8%,与3层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t=3.71,P<0.01);沟和渠有螺面积占总数的62.6%,显著高于田环境(t=3.02,P<0.01).解剖活螺7 892只,均阴性.推算全省有螺面积理论值为1 361 940 m2.结论估算浙江省当前有螺面积1 500 000~2 000 000 m2,主要分布在山丘地区近4年内有螺村,以沟渠为主,但未查到感染性钉螺.

  • 气候变暖对中国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预测

    作者:周晓农;杨坤;洪青标;孙乐平;杨国静;梁幼生;黄轶昕

    目的预测气候变暖对中国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程度及范围.方法利用全国193个气象站1951~2000年的气象数据资料,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IS)气象数据库,分析全国日均温度变化趋势.利用已建立的钉螺和日本血吸虫有效积温(SDT)模型的结果,构建全国不同地区血吸虫病气候-传播模型,计算各地钉螺和日本血吸虫年有效积温(ET),并应用GIS等技术比较分析ET/SDT比值的时空分布.以2030年和2050年我国平均气温将分别上升1.7℃和2.2℃为依据,预测未来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扩散趋势和高危地带.结果建立了全国血吸虫病气象GIS数据库,在以前的50年中全国平均温度略呈上升趋势,尤其在上世纪90年代后上升趋势明显,回归方程为T年平均=0.0198X-28.476.构建了血吸虫病气候-传播模型,钉螺和日本血吸虫的ET/SDT的比值随年代略呈上升趋势,日本血吸虫的潜在分布区域大于钉螺潜在分布区域.2030年和2050年血吸虫病潜在传播区域预测分布图显示,血吸虫病流行区将明显北移,2050年血吸虫病潜在流行的敏感区域较2030年的明显扩大.结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将随气候变暖出现北移,北移敏感区域是今后我国流行区北界线的监测工作重点.

  • 子一代实验室钉螺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

    作者:张仪;Yamasaki Hiroshi;刘和香;冯婷;冯正

    目的了解钉螺子一代(F1)实验室钉螺群(湖北钉螺湖北亚种)内的遗传变异.方法实验室饲养的F1钉螺,单个抽提基因组DNA,PCR扩增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COI)、细胞色素b(Cytb)基因并测序,用GENETYX-MACver.9软件进行同源排序、DNA和氨基酸序列分析,同时与GenBank相同基因序列比较.结果实验室螺群内,COI基因差异为12.2%,94个氨基酸发生变化.Cytb基因差异6.4%,有25个氨基酸发生变化.湖北亚种与滇川亚种COI基因序列差异率为13.5%.与GenBank中湖北钉螺滇川亚种Cytb基因序列比较,差异为13.6%,在203个氨基酸中6个氨基酸发生变化.结论F1实验室钉螺群内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均发生变异.

    关键词: 子代 基因 遗传变异
  • 江西省卫氏并殖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晏渠如;严涛;周宪民;李友松;朱春潮;石林波;马细妹;胡宁燕

    目的探讨江西省卫氏并殖吸虫病流行状况及其变化的原因.方法选择江西省靖安县、万载县2个林场和玉山县1个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回顾性分析,调查卫氏并殖吸虫病中间宿主放逸短沟蜷(Semisulcospira libertina)与华溪蟹(Sinopotamon spp.)、保虫宿主(猫、犬、果子狸、野猫等)感染率,以及流行区生态环境变化和人群个体行为变化.结果卫氏并殖吸虫病流行区中间宿主放逸短沟蜷与华溪蟹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21%和54.3%,保虫宿主平均感染率为5.6%.与20年前比较,华溪蟹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江西省原流行区仍有卫氏并殖吸虫病流行,生态环境改变可能导致华溪蟹的感染率下降.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