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物共振技术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应用--厦门地区常见致敏原分析

    作者:刘晓坤;王官清;郭英俊;王德辉

    生物共振技术的应用源于法国科学家De Broglie提出的物质波理论(该理论于1929年获诺贝尔奖).该理论认为物质具有极微细共振所产生的物质码--即超微细振动的特定信号.将这种特定信号进行转换,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我科于2004年4~11月,应用德国BICOM 2000过敏治疗系统对1079例常见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进行了致敏原检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 升汞洗眼致过敏性结膜炎2例

    作者:王琇;闫洪禄

    例1,男,42岁。右眼角膜异物2h,用0.25%丁卡因表面麻醉后用消毒针头剔除异物,术后常规用1∶5000升汞结膜囊冲洗消毒,涂红霉素眼膏包眼。次日复诊时主诉右眼瘙痒、有灼热及异物感,查体见右眼睑高度肿胀、潮红,睁眼困难,睑结膜充血,乳头、滤泡(+),球结膜充血、水肿,角膜除异物区混浊外,余透明。根据症状考虑为药物过敏,追查致敏原,诊断为升汞过敏,给予生理盐水洗眼,F-的确当眼水和诺氟沙星眼水分别点眼6次/d,扑尔敏25mg口服3次/d。次日症状明显好转,眼睑肿胀减轻,结膜充血水肿症状减轻,继续抗炎抗过敏治疗,5d后痊愈。例2,男,22岁。因共同性外斜视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术前常规用1∶5000升汞冲洗结膜囊,术毕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术后第1天主诉双眼疼痛、瘙痒,眼睑高度肿胀、潮红,伴面部肿胀,局部皮肤出现湿疹及渗液,结膜高度充血水肿,考虑为药物过敏所致,追查致敏原,认为系升汞过敏所致,静滴洁霉素1.8g,地塞米松10mg,F-的确当眼水点眼6次/d,扑尔敏25mg口服3次/d,局部用3%硼酸水冷湿敷,症状逐渐好转,7d后痊愈。

  • 洛阳农村真菌致敏原的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程相铎;梅海豫;胡光荣

    真菌致敏原是洛阳农村常见的致敏原[1].为了解真菌致敏原的种类,笔者于2001-11~2002-05应用UniCAP免疫荧光定量分析系统,对洛阳农村120例由真菌致敏的过敏性疾病患者作了真菌特异性IgE(SIgE)检测,现将结果作一报告.

    关键词: 真菌 致敏原 IgE
  • 新生儿常见的皮肤疾患

    作者:刘滢

    新生儿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皮肤疾患,使年轻的妈妈焦虑不安,不知所措.有的甚至乱投医,乱用药,给宝宝用一些含抗生素或激素成分的药膏涂抹,或用一些偏方熬水擦洗,结果导致皮肤过敏等更严重的皮肤损害.新生儿毒性红斑 新生儿出生1~2天,皮肤常会出现鲜红色斑疹,大小不等,也可融合成片,有时红斑上可出现略带黄色的丘疹.好发于前胸、后背、臀部.这可能是由于母体内激素经胎盘或乳汁进入新生儿体内,或外界致敏原引起的变态反应.不必特殊处理,2~5天便可自行消退.但用于包裹新生儿的包被要清洁、吸湿、柔软、透气,且不要过厚.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敏原的产生及防范对策

    作者:舒祝明;王建平

    目的:了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敏原的产生及其防范对策.方法:通过文献资料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敏原的产生及其防范对策进行分析.结果: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发生变态反应,并非药物本身,而是与药物中存在的高分子聚合物杂质有关.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发生变态反应与药物中存在的高分子聚合物杂质有关,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

  • 不同致敏原诱发过敏性鼻炎模型的比较

    作者:董培良;殷鑫;张天宇;曲娜;韩华

    目的::不同致敏原诱发豚鼠过敏性鼻炎模型的比较。方法:分别以卵蛋白( OVA)、2,4-二异氰酸甲苯酯( TDI)和互隔交链孢霉作为致敏原诱发豚鼠制备过敏性鼻炎模型,以行为学观察、血清生化水平和组织学观察,考察不同模型组与人类过敏性鼻炎的符合度。结果:OVA组与空白组比较,打喷嚏次数、抓鼻次数、血清透明质酸( HA)及Ig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或0.01)。结论:OVA诱发过敏性鼻炎模型既在症状上符合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又在病理改变上与过敏性鼻炎相符合。

  • 儿童过敏性哮喘与气传致敏真菌的关系

    作者:龙珍;张庆松;皮桂秀;金涛

    过敏性哮喘的主要诱因是空气中的致敏原,为研究真菌过敏性哮喘的患病情况,我科调查了本地区空气中致敏真菌的品种、数量及季节分布,并对所引起的真菌过敏性哮喘患儿进行肺功能测定.

  • 160例变应性皮肤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作者:吴伟伟;盛晚香;宋韬;王汉君;冯谊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发生和复发与外源性接触性致敏原有密切关系[1].斑贴试验(斑试)是检测接触性变应原经典的方法.2003年10月~2004年6月,我院皮肤科门诊对确诊或疑为变应性皮肤病160例进行了斑贴试验检测,旨在探讨其致病因素及发病规律.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 青岛地区成人200例湿疹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作者:李兆轩;黄勇

    目的分析与研究青岛地区成年人接触性皮炎和湿疹患者主要的接触性致敏原及其特点.方法 用百亿牌斑贴试验试剂对确诊为皮炎和湿疹的患者做斑贴试验.结果 200例患者中阳性者136例,阳性率68% 其中列前6位的过敏原分别是硫酸镍、重铬酸钾、白降汞、对苯二胺、福尔马林和松香.结论 斑贴试验有助于明确慢性湿疹和皮炎患者的接触性致敏原及其性质,对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镇江市区气传真菌调查结果与哮喘关系的研究

    作者:金兆辰;殷凯生;陈晓翔

    目的为了探明本地区空气中飘浮真菌种类、数量和季节消长,以及真菌与过敏性哮喘的关系.方法采用曝皿法和曝片法对气传真菌进行了全年调查,同时采用过敏原皮内试验对已筛选过的交链孢霉、枝孢芽枝菌等八种常见真菌进行致敏性研究.结果曝皿法收集到真菌菌落571个,18个种属.真菌菌落飘散的高峰期是4~11月.曝片法收集到各类真菌孢子7045个,共27个种属.5~11月是真菌孢子飘散的高峰.在376例支气管哮喘病人中,有150人至少对八种真菌中的一种皮试结果呈阳性反应,阳性率为39.9%.从150例皮试阳性的真菌过敏性哮喘病人的发病季节中可以发现:季节性发病的病人多(101例)占67.3%,其中以秋季发病多占50%,其次为夏季发病者占27.2%;常年性发病伴季节性加剧的病人其病情加剧的月份大多在6月~11月间占87%.结论镇江市城区大气中普遍存在真菌,一年四季均存在,但以秋季高,优势真菌为交链孢霉、枝孢霉等,真菌过敏性哮喘的发病率为39.8%,其好发季节为秋季.

  • 中山市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儿童致敏原临床调查

    作者:崔碧云;黄英

    目的 了解中山市儿童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的主要致敏变应原,寻找诱发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 对400例患有过敏性鼻炎与哮喘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同时结合标准化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变应原总的阳性检出率72%(288/400),阴性检出率为28%(112/400),其中螨的阳性检出率高,三种螨占阳性率的比分别是:屋尘螨93.8%(270/288),粉尘螨92.0%(265/288),.热带螨61.1%(176/288),其次是艾蒿22.9%(66/288)、猫毛18.4%(53/288)及狗毛14.9(43/288).在危险因素探讨中,70.2%(165/235)的支气管哮喘患儿伴有过敏性鼻炎,37.6%(62/165)的过敏性鼻炎患儿伴有支气管哮喘,32.3%的患儿有家族史,32.3%的患儿家中养宠物,64.8%的患儿暴露于家庭吸烟环境,环境潮湿者占39.0%.结论 中山市儿童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的主要致敏原是尘螨,其次是艾蒿、猫毛、狗毛:过敏史、环境因素、遗传特质是诱发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

  • 中央空调导致105例群体性皮肤过敏事件的控制与管理

    作者:赵雪芳;吴晓川;黄金娥

    目的 探讨导致一起群体性皮肤过敏事件的原因和控制措施.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查找致敏原,对患者血清的吸入组过敏原筛查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因未及时清洗中央空调,开启空调通风系统时,空气中的粉尘、悬浮颗粒夹带螨虫、真菌等生物因子随空调尘埃吹出,使接触该环境的人群发生变态反应,表现为暴露于空气中的皮肤出现过敏反应.经对中央空调的过滤网进行清洗;对现有病例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给予抗过敏治疗,2个月内控制了此次群体性皮肤过敏事件,并未再发现新病例.结论 应加强对中央空调的清洗和管理,避免类似不良事件的发生.

  • 北京市某城乡结合区人群慢性湿疹患病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娟;尤艳明;冯浩

    目的 探讨北京市某区城乡人群慢性湿疹患病及其常见外源性致敏原的区别.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某区城乡两组人群整群随机抽查,进行慢性湿疹患病的调查研究.应用斑贴试剂盒检测两组人群慢性湿疹患者常见接触性致敏原的分布.结果 城乡两组人群慢性湿疹患病率分别为10.01%和11.92%.城乡结合区人群患病率高于城镇人群患病率(x 2=4.816,P=0.028),且年龄[OR=1.030,95%CI(1.020,1.041),P=0.000]和社会经济地位[OR=3.923,95%CI(2.869,5.365),P=0.000]是影响两社区慢性湿疹患病率的危险因素.两组慢性湿疹患者斑贴试验总阳性率分别为62.93%和67.96%.城乡结合区慢性湿疹患者强阳性率(50.24%)比城镇社区(40.0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4.821,P=0.013),前者较高.结论 不同人群中的慢性湿疹患病率和常见外源性致敏原有区别.

  • 武汉市尘螨致敏的调查

    作者:吴宁;汤小晖;李雯;陈英

    尘螨是引起Ⅰ型变态反应的主要致敏原之一,国外对尘螨的生态及其致敏性作了大量的研究,国内近几年也有所报道.近二十年来,尘螨被证明是世界分布广泛而强烈的过敏原,其主要孽生场所是卧室床褥上,有软垫的家具及厚纤维的衣服中,吃人体脱落的皮屑.

  • 353份特殊用途化妆品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结果分析

    作者:何国群;熊习昆;古梅英;蔡玫;谢晓萍;张龙杰;郑穗生;梁雪梅

    近年来,曾有报道某些人在使用化妆品后引起皮肤接触性过敏性皮炎[1],出现皮肤瘙痒、红斑、丘疹、水疱等症状,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其中原因可能与化妆品成分中含有致敏原有关.为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我国现行法规<化妆品卫生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法监发[1999]第577号)要求国产与进口的特殊用途化妆品(指用于育发、染发、烫发、脱毛、健美、美乳、除臭、祛斑、防晒的化妆品)须进行动物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现将2000年部份特殊用途化妆品的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结果分析如下:

  • 过敏性休克33例临床分析

    作者:戚克岭;陈志诚;刘艳霞;安自民

    目的:探讨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方法.方法:对我院1999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33例过敏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过敏性休克患者致敏原包括多种药物、食物,其中抗菌药物占64%(21/33),88%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在接触过敏原30分钟内,85%(28/33)获得治愈,5例死亡患者中4例因延误治疗时机而死亡.结论:快速判断及时施救,尽快应用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成功抢救过敏性休克的关键.

  • 87例接触性皮炎斑贴试验病例分析

    作者:麦玉妹;谢志红

    目的探讨接触性皮炎致敏原因.方法对87例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斑贴试验,48 h后观察试验结果.结果87例接触性皮炎患者中,有63例出现硫酸镍过敏,阳性率达82.9%;对氯化钴过敏的有18例(23.7%);硫柳汞17例(22.4%);芳香混合物15例(19.7%);重铬酸钾8例(10.5%);其中女性高于男性.结论金属制品中所含的硫酸镍等成分是接触性皮炎主要的致敏原.

  • 三种变应性皮肤病162例血清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分析

    作者:林路洋;张锡宝;孙健方;梁艳华;李平;黎小东;宋卫忠

    目的:通过测定特应性皮炎、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慢性湿疹三种变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总IgE水平,以及对广州地区这三种疾病的致敏原进行初步分析,了解血清总Ig水平及致敏原在这三种疾病中的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对89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24例特应性皮炎(AD)、49例慢性湿疹、32例正常对照进行MAST-CLA致敏原检测.结果:这三种疾病患者血清总IgE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三者间无显著差异,在三种疾病主要致敏原:AD分别是:螨虫83.34%、蟑螂37.5%、狗毛或猫毛58.34%;慢性特发性荨麻疹:螨虫39.32%、蟑螂12.36%、牛肉与蟹10.11%、牛奶8.99%;慢性湿疹:螨虫24.48%、屋尘14.29%、狗毛或猫毛10.2%、棉花、青霉菌、蟑螂、牛肉均为8.16%.结论:在广州地区外原性致敏原诱发的Ⅰ型变态反应可能在这三种疾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 230例使用化妆品的接触性皮炎患者接触过敏原分析

    作者:余圆圆;黄琳;陆东庆

    目的:分析使用化妆品的接触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接触变应原的分布.方法:应用标准变应原斑贴试剂盒检测230例使用化妆品的接触性皮炎患者的可疑致敏原,并比较是否伴有特应性素质者斑贴试验阳性率有无差异.结果:230例患者中女性占87.83%,21~50岁占76.09%,文员占38.26%,大部分(57.46%)由一般护肤品引起.230例使用化妆品的接触性皮炎患者中斑贴试验呈阳性反应的有173例,阳性率为75.22%,位列前6位的致敏原依次为芳香混合物(25.22%)、硫酸镍(23.04%)、Cl+Me-异噻唑(20.86%)、氯化钴(19.13%)、重铬酸钾(10.43%)、甲醛(8.70%).伴有特应性素质者55例,斑贴试验阳性率(58.18%)明显低于无特应性素质者(80.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25, P<0.05).结论:使用化妆品的接触性皮炎患者以中青年女性为主,文员多见,一般护肤品为主要的可疑致敏化妆品;常见的致敏原是芳香混合物和防腐剂;伴有特应性素质的患者可能对接触致敏原的反应降低.

  • 利用家居环境干预方法减轻城市儿童哮喘症状

    作者:姚立新

    居住在城市中的哮喘患儿暴露于多种室内外过敏原和被动吸烟环境中.在降低儿童哮喘发病率的努力中,减轻这些影响哮喘发生因素的环境干预方法极少被纳入视野.本文从环境健康学的角度,介绍了减轻变应性致敏原和环境危险因子的环境干预方法对降低哮喘发生的作用.对患有非特异性哮喘的患儿实行个性化的、以家居环境为主的综合性环境干预,有助于降低患儿暴露于诸如蟑螂、尘螨等室内过敏原环境中的机会,减低与哮喘有关的症状的发病率.

169 条记录 6/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