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内膜炎临床特点的变化及其对死亡率的影响

    作者:

  • Marfan综合征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

    作者:陈立波;冯刚;熊少伟;杨桂英;乔建华

    Marfan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缺陷性疾病,常伴有升主动脉和主动脉瓣膜病变,但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者少见报道.笔者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 以急性肾小球肾炎为首发表现的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作者:程冕;汪光正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1岁.因发热、颜面水肿5d入院.患者于5d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伴颜面水肿,颜面水肿以晨起时明显.在家服用板蓝根及小柴胡口服液后症状无好转,来院就诊,门诊以急性肾小球肾炎收住院.

    关键词: 肾炎 心内膜炎
  • 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位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的应用

    作者:孙婷;费洪文;陈欧迪;郑智超;黄焕雷;罗建方

    目的 评价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three-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3D-TEE)在二尖瓣位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2年5月期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结合临床诊断,终经手术病理确诊为二尖瓣位IE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及3D-TEE检查.以病理为金标准,比较TTE及3D-TEE对诊断心内膜受累各种表现形式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手术病理证实二尖瓣位赘生物20例,合并瓣膜穿孔 1l例,瓣周脓肿3例,瓣膜瘤2例,人工瓣撕脱3例.TTE及3D-TEE诊断赘生物的敏感性为80% vs.90%,特异性为57% vs.86%;诊断瓣膜穿孔的敏感性为72%vs.91%,特异性为78% vs.89%;诊断瓣周脓肿的敏感性为33% vs.66%,特异性为82% vs.94%;诊断瓣膜瘤的敏感性为50%vs.100%,特异性为94% vs.94%;诊断人工瓣撕脱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0%.3D-TEE对赘生物的检出率均高于TT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TEE对诊断IE各种表现形式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准确显示赘生物位置、形态、大小及其与周围心脏结构的空间关系,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作用.

  • HIV抗体阳性静脉药瘾者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分析

    作者:郑其岳;朱炜;欧家满;叶广宁

    目的 探讨静脉药瘾者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right-sided infective endocarditis,RIE)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阳性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HIV抗体阳性的RIE患者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患者的检查结果 和治疗情况.结果 ①无业男青年居多,无基础心脏病,静脉吸毒时间0.5年~5年不等;②均有发热、浅表静脉炎性反应及肺损害等;③心脏损害以三尖瓣受损为主,部分有肺动脉瓣受损,少数并发二尖瓣受累;④实验室检查多有贫血,白细胞升高及低蛋白血症,血培养阳性率达61.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⑤超声心动图检出三尖瓣赘生物达100%,符合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的特点;⑥预后较差.结论 静脉药瘾是RIE与HIV感染的致病原因,RIE与HIV感染共患,相互影响,增加RIE的严重性及治难性,临床症状重,预后较差.

  • 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时机分析

    作者:陈光献;吴钟凯;唐白云;熊迈;张希

    目的 回顾性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发现影响手术死亡率和术后呼吸支持时间的重要因素.方法 用SPSS11统计学软件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10年住院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手术病人资料.结果 影响感染性心内膜炎77例手术死亡率的有意义的因素包括心功能、营养分级和血培养阳性,而术前抗生素的使用时间未发现相关.难以控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内科处理7 d及超过7 d再行手术死亡率分别为1/3和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应积极进行术前准备及早手术治疗.

  • 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

    作者:杨莉;伍卫;王景峰;张燕;张小玲

    目的对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RIE)的发病机制、病原学、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进行讨论.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85年1月至2000年12月诊断为R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RIE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平均年龄22岁.7例有先天性心脏病史,1例为右室起搏术后,9例无基础心脏病而有静脉吸毒史.主要表现为发热、肺部急性炎症浸润或多发性肺脓肿.血培养阳性8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微生物.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发现右心瓣膜或右心壁上赘生物,其中三尖瓣受累常见.大多数病人经抗微生物药物治疗成功.结果良好,病死率为11.8%.结论RIE临床特征和预后等均有别于LIE.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诊断本病具有重要价值.

  • 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血管栓塞的临床特征

    作者:李政;陈鲁原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并发血管栓塞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比分析了38例并发血管栓塞的IE和149例未并发血管栓塞的IE患者.结果 IE并发血管栓塞的发生率为20.3%.与对照组比较,栓塞组发热常见(92.1%)、血培养阳性率高(76.3%)、绿脓杆菌感染相对多见(10.5%)、赘生物直径较长及预后差.结论 IE并发血管栓塞者与无栓塞比较,在临床表现、血培养、赘生物大小等方面有所不同,并发栓塞是IE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 3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国祥;华平;熊利华

    目的探讨左心IE与右心IE两者临床表现及治疗上的差异.方法对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的32例IE病人分成左心IE组、右心IE组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左心IE中内科治疗15例,其中治愈4例;外科治疗10例并全部治愈,其中行瓣膜置换术9例,瓣膜修复整形术1例;右心IE中内科治疗2例,其中治愈1例;外科治疗5例,其中行三尖瓣置换术4例,三尖瓣膜修复整形术1例;手术治疗5例中治愈4例,1例因术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死亡.结论右心IE与左心IE临床表现不同,突出表现在肺部病变:右心IE表现为急性肺炎或肺栓塞的临床症状;左心IE表现为瓣膜功能障碍.对于IE瓣膜病变的手术方式应根据瓣膜损坏程度来决定,左心IE以瓣膜置换为主,右心IE尽量争取瓣膜修复整形.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肾脏损害

    作者:高瑞通;文煜冰;李航;李学旺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致肾脏损害的诊治及预后情况,旨在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3年至2004年12月155例IE的临床特点及其中4例的肾组织学表现,以及治疗和预后情况.应用卡方分析、t检验或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E伴肾损害137例(88.4%),男女比1.4:1,发病年龄(38±17)岁,肾损害前病程为(4.8±5.9)月.肾损害表现包括无症状血尿和(或)蛋白尿(71.0%)、急性肾炎综合征(6.5%)、肾病综合征(2.6%)、急进性肾炎综合征(1.3%)、肾栓塞(1.3%)、单纯白细胞尿(3.2%)、非IE直接所致肾损害(2.6%).急性肾功能不全14例,病因包括肾小球肾炎5例、急性间质性肾炎1例、肾栓塞1例、急性心衰5例、抗生素不良反应2例.肾组织检查4例,分别为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Ⅱ期、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及Ⅱ型新月体肾炎各1例.所有病例均予抗生素治疗,其中3例停用引起肾损害的抗生素;28例(20.4%)予手术治疗;5例(3.6%)予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2例予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1例予抗凝治疗.155例中7例(4.5%)死亡.伴肾损害137例中60例(43.8%)肾损害完全恢复.急性肾功能不全14例中12例(85.7%)血肌酐值恢复正常.统计分析表明,在积极治疗情况下,有无肾损害及不同程度肾损害的IE患者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E致肾损害很常见,多为无症状血尿和(或)蛋白尿,肾栓塞、急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及急进性肾炎综合征也可出现.对IE所致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情况下,可酌情给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包括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作者:王德才;黄达德;陈伟民;罗兆榴;陈文广

    目的:对21例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疗效进行回顾分析.方法:本院自1989年-2005年对2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进行了瓣膜置换手术.21例中,主动脉瓣病变7例,二尖瓣病变9例,主动脉瓣与二尖瓣联合病变4例,三尖瓣病变1例.对各种瓣膜病变均采用瓣膜置换手术,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二尖瓣置换术9例,双瓣置换术4例,三尖瓣置换术1例.结果:在本组病人中,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至今,无死亡病例.结论: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采用瓣膜置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效果确切.

  • 严重烧伤合并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吴起;王甲汉;李志清;任加良;吴永恒

    目的 探讨关于严重烧伤合并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严重烧伤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心脏病变情况,以及血液、深静脉置管和创面等不同部位的细菌培养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果 本组3例患者均表现为持续高热,血液、深静脉和导管等细菌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念珠菌,心脏瓣膜形成赘生物,终救治无效而死亡.结论 严重烧伤容易引发全身感染,进而发展成为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棘手,病死率高.手术是挽救生命的唯一方法,其治疗重点在于早期预防、早期诊断.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吴宗劲;黎永超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经验.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月间在我院治疗的IE患者52例,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诊疗过程.结果 既往有心脏病史37例(71.15%),其中先天性心脏病21例(40.38%),风湿性心脏病7例(13.46%);临床表现51例(98.08%)伴有发热,另外胸闷气促、脾大、贫血者多见;血培养阳性25例(48.08%),且以草绿色链球菌6例(26.67%)居多;超声心动图检查中30例(57.69%)发现心瓣膜或流出道赘生物.经积极治疗后治愈35例(67.31%),好转13例(25.00%),死亡4例(7.69%).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表现复杂,临床应采用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争取早期诊断、合理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 静脉药瘾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作者:周建平;周伟;李伟阳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毒品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分析2001年9月至2007年3月我院胸心外科收治静脉药瘾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需外科治疗患者13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43岁,平均30.5岁,有吸毒史2.5~15年.结果:13例惠者均于术后康复出院.随访3个月~5年,复查心脏超声均无新的赘生物及血栓形成,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静脉药瘾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治疗具有其特殊性,手术时机选择十分重要,对于严重败血症、感染难以控制、心力衰竭难以控制的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提倡尽量行瓣膜成型修复术,术中要彻底清除赘生物及周围受损的瓣叶,恢复正常瓣膜功能.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 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外科治疗的回顾

    作者:梁鹏;王睿;黄卫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外科手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4年来因感染性心内膜炎内科治疗难以控制需早期外科治疗的61例患者的资料.67%(41/61)有易感因素,常见为风湿性心脏病,然后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心内异体材料及有先前心脏手术史.除2例外经胸超声均发现有赘生物或瓣膜功能障碍.病灶位置以瓣膜常见.43%(26/61)培养获得了葡萄球菌、链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等单纯菌株.手术指征是持续、进行性感染或心功能衰竭、栓塞、瓣膜损害或赘生物直径≥1 cm,不管药物治疗时间和心衰程度.结果:早期住院病死率6.6%(4/61).随访(5.2±2.4)年,晚期死亡1例.结论:早期诊断、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和积极的外科手术能改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效果.

  • 静脉注射毒品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作者:徐骏;林建雄;冯家宁;张克强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毒品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方法:总结 1995年 1月至 2004年 12月收治的 5例静脉注射毒品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结果:5例均为右心内膜炎,单纯累及三尖瓣并形成赘生物,赘生物附着于前瓣者 2例,隔瓣与前瓣、后瓣交界者 3例.隔瓣破裂、穿孔、缺损各 1例,腱索断裂 3例.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者 2例,重度关闭不全者 3例.心功能Ⅲ级 2例,Ⅳ级 3例.术前 5例作血培养, 3例显示阳性,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 2例,溶血性链球菌 1例.痰培养霉菌感染 1例. 5例均行三尖瓣置换术,全部康复出院.随访 1~ 8年,复查彩超无新的赘生物及血栓形成.心功能Ⅰ~Ⅱ级.结论:静脉注射毒品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手术时机的选择十分重要,对严重败血症、感染难以控制、心功能衰退者,应及时行手术治疗.三尖瓣膜损毁严重者,采取人工瓣膜置换术,可以彻底清除坏死组织,预防复发,效果良好.

  • 感染性心内膜炎52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华发;朱可云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旨在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基础病因、临床表现和并发症等.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基础病因中风湿性心脏病比例为28.8%,比既往文献报道明显下降,而无基础心脏病比例23.1%,比既往文献报道明显升高.发热仍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症状及首发症状,其次为贫血(50%)及脏器栓塞(19.2%),血培养阳性率为30.8%,其中主要是草绿色链球菌(31.3%)和表皮萄葡球菌(18.8%).51.9%经胸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住院期间死亡率为11.5%,死亡原因多为心力衰竭及脑栓塞.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基础病因和致病菌发生了变化,心功能状态及有无脏器栓塞是决定其预后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心内膜炎 细菌性
  • 感染活动期心内膜炎手术治疗14例

    作者:阮鹏;李刚;周玲善;李峻;潘志锋

    目的:总结风湿性心脏病并发细茵性心内膜炎在感染活动期接受手术治疗的经验体会.方法:14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6例,均在常规体外循环和中度低温下彻底切除感染组织和病变瓣膜,用抗生素溶液冲洗心腔并浸泡机械瓣和缝线,碘伏液涂抹心内膜及纵隔.8例病人行二尖瓣置换术,6例病人行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者行间断Devega成形术.结果:无瓣周漏及再感染,血培养阴性,皆康复出院.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不应过分强调控制感染和心功能状态.需积极手术,切除感染组织,只用抗生素往往难以奏效.在感染活动期手术,组织充血、水肿、缝合要确切,止血要彻底,保护好胸骨,防止术后纵隔感染.

  • 静脉使用海洛因致继发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疗

    作者:毕筱刚;唐英春;张扣兴;吴本权;周宇祺

    目的:探讨静脉使用海洛因继发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要点.方法:对17例静脉使用海洛因继发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均有肺部感染和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痰培养阳性率88%,分离出5种病原菌,血培养阳性率65%,分离出3种病原菌,尿培养等分离出病原菌6株.经敏感抗生素治疗,15例临床痊愈.结论:吸毒极易继发多脏器多病原菌感染,应及时、足量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 心脉隆注射液对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卞梁;黄义洲;刘月;袁林芳;赵文静

    目的 探究心脉隆注射液对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AIE)行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在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92例,性别不限,年龄18~70岁,体质指数18~30 kg/㎡,ASA分级Ⅱ-Ⅳ级,心功能分级Ⅱ-Ⅳ级,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C组,n=46)、心脉隆加常规治疗的心脉隆组(X组,n=46).患者术后直接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入ICU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X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脉隆注射液,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均为2次/d,共10 d.记录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术中情况;并分别于麻醉诱导结束后、手术结束即刻(T1)、心脉隆使用5 d后(T2)、心脉隆使用10 d后(T3)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CVP)、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计算心指数(CI);检测C反应蛋白(CRP)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_proBNP)的浓度.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住院时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如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严重肺水肿、心源性休克、肾功能衰竭等)和术后60 d死亡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中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间点:与C组比较,X组的CVP值较低,LVEF、CI值较高,CRP及NT_proBNP浓度明显降低(P<0.05);X组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缩短,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严重肺水肿及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对于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脉隆注射液辅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行.

710 条记录 30/36 页 « 12...27282930313233...353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