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戈登链球菌引起败血症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旭明;吴华;周晓君

    戈登链球菌(Streptococcus gordonii)是革兰阳性的草绿色(a溶血)链球菌之一,属于草绿色链球菌分类中的血液链球群,是人类口腔粘膜的共生菌,大量存在于牙齿的表面,其一般显示无致病性或致病性较弱.这些微生物引起感染,通常集中表现在患者以往受过外伤或患者发生侵入性医疗行为操作后.临床感染较多报告主要是引起心内膜炎,是亚急性心内膜炎病原菌的代表菌.但由它引起的败血症较为罕见,本报告志在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心内膜炎1例分析

    作者:顾申红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心内膜炎又称Loffler氏心内膜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心内膜心肌病,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累及心脏的表现[1].此病临床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因分析

    作者:张灼辉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病因(基础心脏病、致病菌)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9年1月至2004年11月诊断为IE的患者的基础心脏病、病原体.结果 (1)基础心脏病以先天性心脏病13例(28.3%),无器质性心脏病但有静脉毒瘾11例(23.9%),风湿性心脏病6例(13.0%)为多见.(2)血培养阳性29例(63.0%),链球菌12例(41.4%),金葡菌8例(27.6%)为主要致病菌.结论 IE的基础心脏病、致病菌发生较明显变化,无器质性心脏病但有静脉毒瘾比例显著增加,致病菌中金葡菌的比例显著上升.

  • 感染性心内膜炎38例超声诊断分析

    作者:唐海霞;董瓅瑾;陈光涛;杜静彬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超声诊断意义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超声心动图诊断的IE,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 38例经超声诊断的IE手术和病理结果证实33例,5例误诊病例中2例为老年性瓣膜退行性变,2例腱索断裂,1例为黏液瘤,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6.8%; 33例IE血培养阳性率为48.5%,超声心动图赘生物诊断率高于血培养阳性率;且33例中2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2例合并风湿性心脏病,2例合并外周血管栓塞,1例生物瓣置换术后感染并瓣周漏、室间隔穿孔;住院期间1例死亡.结论 超声心动图检测IE比较直观,诊断符合率较高,但对于瓣膜改变的声像图应结合临床考虑以免误诊.

  •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门兴平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内膜炎症病变,常累及心脏瓣膜,引起瓣膜穿孔、赘生物,造成瓣膜破坏、关闭不全,导致急、慢性心衰,并且可因赘生物脱落导致栓塞或猝死,具有破坏性极强、死亡率高的特点,是一种儿童严重的感染性疾病.1 病因IE主要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病,但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近年来风湿性心脏病患病率呈下降趋势.先天性心脏病开始为主要病因,约占10%~20%[1].

  • 乳球菌及其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仲兴;张新华;王永祥

    乳球菌属是1985年Schleifer等提议设立一个新的菌属,这个菌属的大多数细菌原来是链球菌属和乳杆菌属中的细菌.对这个菌属细菌的分类、生物学特性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以及引起人类的感染疾病进行了论述.乳酸乳球菌、格氏乳球菌和乳脂乳球菌等可以引起人类的各种感染,如败血症、心血膜炎和骨髓炎、败血性髋关节炎和肝脓肿等,为了对上述感染及时作出正确诊断,对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乳球菌的鉴定步骤和方法也进行了介绍.

  • 降钙素原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作者:杜朝阳;陈燕;李虎;张建荣;方超平;邓安梅

    目的 评价降钙素原(PCT)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了Pubmed上在2012年12月以前以英文发表的关于PCT诊断IE的研究,采用QUADAS工具对研究质量进行评价,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评价PCT对IE的总体诊断价值.结果 共有6项研究被纳入本次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PCT诊断IE的总体敏感性为0.78,特异性为0.49.已有的研究不同程度地存在设计缺陷.结论 PCT是诊断IE的有益标志物,需要更多设计严谨的研究对PCT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

  • 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陈中举;李丽;张蓓;简翠;田磊;高随;闫少珍;孙自镛

    目的 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VITEK-2-Compact系统鉴定细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万古霉素对葡萄球菌的药敏试验采用E-Test方法,数据分析应用WHONET 5.6 软件.结果 共分离141株病原菌,草绿色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病原菌,分别为53株、34株和18株.草绿色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为50%,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低于1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红霉素的耐药率均大于8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为94.4%,对左氧氟沙星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7.8%和22.2%,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小于20%.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发生率分别为85.3%和11.1%.结论 临床医生要密切关注分离菌的变迁及耐药性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肠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观察

    作者:杜春辉;崔秀菊

    肠球菌为条件致病菌,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或肠球菌定植部位改变时,可引起菌血症、心内膜炎、泌尿系统、腹腔和创口等感染.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肠球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呈现多重耐药的趋势,严重影响临床的治疗效果.肠球菌耐药性的研究也引起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本研究从临床相关病例中获得107株肠球菌,对其分布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需重视嗜血杆菌的分离培养

    作者:楚文瑛

    嗜血杆菌属属巴斯德菌科,因在生长过程中需含有X因子和V因子的血液琼脂而得名[1].人类感染常见菌种为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杜克雷嗜血杆菌,本属细菌主要寄生在人的咽喉及口腔黏膜,少见于消化道和生殖道[1-2].其中流感嗜血杆菌主要引起人类的急性化脓感染,如急性咽炎、喉炎、气管炎、中耳炎、鼻窦炎、肺炎、心内膜炎、败血症等以及严重的继发感染.近年来儿童呼吸道感染嗜血杆菌呈上升趋势[3].杜克雷嗜血杆菌是引起软下疳的病原菌.嗜血杆菌属苛氧菌,对其分离培养是反映实验室鉴定水平的标志[4].许多微生物实验室由于不具备苛养菌的分离培养条件,如培养基、CO2环境、人员业务水平所限而不能辨别菌落,使苛氧性的此类细菌分离率几乎为零,因此在常规实验室应加强相应的专业知识学习,重视嗜血杆菌的分离培养,以提高此类苛氧菌的分离率,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可靠的生物学依据.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学研究

    作者:唐晓华;陈琼;郭旭光;黄俊

    目的:了解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住院治疗的18例C N S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情况。结果基础病因中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占首位(50.0%);临床表现以发热(100.0%)为常见;病原学显示表皮葡萄球菌15株(83.3%)、溶血葡萄球菌2株(11.1%)、人葡萄球菌1株(5.6%);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14株(77.8%) ,且呈多重耐药。12例患者治愈,5例好转出院,1例死亡。结论 CNS已成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病原菌,M RCNS检出率高且呈多重耐药,对CNS致感染性心内膜炎应合理地选择抗菌药物并予以足够疗程的抗感染治疗,有手术指征者应及时手术以改善患者预后。

  • 儿童细菌合并真菌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药学会诊实践

    作者:周佳;张健

    目的:为优化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通过1例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全程治疗中四次药学会诊实践,对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过程中不同阶段需要考虑的药物治疗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第一次会诊制定初始治疗方案,针对溶血葡萄球菌感染选用万古霉素治疗,综合评价选用伏立康唑治疗近平滑念珠菌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第二次会诊,由于患儿发生疑似伏立康唑引起的进行性肝酶升高的不良反应,综合考虑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因素将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换成两性霉素B脂质体;第三次和第四次会诊,从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原则强调“足量、足疗程”的角度帮助临床确定院内手术干预后静脉抗感染疗程至少6周,出院口服氟康唑序贯治疗6个月.结论:由于儿童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在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过程中,药师在用药方案的制定、调整、实施方面可以开展许多有意义的药学实践工作.

  • 致感染性心内膜炎长奈瑟菌的鉴定和临床分析

    作者:张利军;张秀瑜;瞿渝佳;王云英

    目的:鉴定从心内膜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病原菌的生物学性状并鉴定至亚种,并初步探索其引起心内膜炎的机制.方法:按常规鉴定方法进行细菌表型特征的鉴定,16 S rRNA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微量生化管分型,体外建立细菌生物膜.结果:常规细菌学与16 S rRNA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长奈瑟菌,微量生化管分型为硝酸盐还原亚种,此菌在体外能形成成熟的生物膜.结论:国内首次发现长奈瑟菌引起的心内膜炎,并且此菌易与其它细菌相混淆.临床微生物工作者应加强对长奈瑟菌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认识,并提高对该菌鉴定的准确性.

  • 粪肠球菌基因hyl1功能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小平;黄文祥;吴利先

    目的 建立动物感染模型,检测粪肠球菌类透明质酸酶基因hyl1缺失后毒力的变化.方法 用粪肠球菌建立小鼠腹膜炎模型和兔心内膜炎模型, 然后比较标准株、等位基因缺陷突变株hyl1 mutant和hyl1 mutant回复突变株毒力的变化.结果 用粪肠球菌成功建立小鼠腹膜炎模型和兔心内膜炎模型.在小鼠体内实验中,等位基因缺陷突变株hyl1 mutant的毒力比标准株下降了1/4,hyl1 mutant回复突变株的毒力与标准株相似;于感染后12 h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腹腔液细胞因子TNF-α测定,hyl1 mutant组明显低于标准株组,hyl1 mutant回复突变组所测结果与标准株相似.在兔心内膜炎模型中, hyl1 mutant组对心脏的致病性和病理改变也没有标准株组严重.结论 粪肠球菌类透明质酸酶基因hyl1可能在粪肠球菌的致病性中起到重要作用,是编码肠球菌毒力因子的基因之一.

  • 动脉导管未闭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介入治疗

    作者:舒茂琴;宋治远;钟理;何国祥;李永华;庄国强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措施.方法 对近年来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措施进行了文献复习,并报道了1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膜炎患者早期采用Amplatzer导管封堵术的治疗过程.结果 革兰阳性球菌仍是大于2岁儿童的主要致病菌,未发现耐青霉素的链球菌菌株,各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大剂量青霉素或与氨基糖苷类联合仍然是抗感染治疗的首选措施;尽早外科开胸纠正心脏结构畸形、清除瓣膜赘生物或病灶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措施.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膜炎患者超声无赘生物,在充分的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适时地采用介入治疗方法亦能达到对某些病人治愈的目的.结论 足量敏感的抗生素、早期外科手术是治愈心内膜炎的关键措施,介入治疗可能也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 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作者:杨军民;王明荣;曾会昌

    我科自1995年3月至1997年3月,为10例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成功地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现将其治疗经过介绍如下.

  • 毛霉菌病性心内膜炎1例诊断

    作者:陈林;肖颖彬;王学峰;刘兵

    毛霉菌病性心内膜炎极为罕见,1999年3月,我院收治1例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术后再通伴毛霉菌病性心内膜炎,肺动脉内赘生物形成患者,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直视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 氟离子透入防龋仪防治儿童龋齿的体会

    作者:吴海涛

    龋齿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口腔疾病,第2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儿童乳牙患龋率76.6%.龋齿的继发感染可以形成病灶,引起或加重风湿病、心内膜炎、慢性肾炎等全身性疾病.因此防治龋齿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本文作者在儿保门诊应用氟离子透入防龋仪防治儿童龋齿多年,现将其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作者:伍小艳;吴春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外科治疗、围术期处理临床经验,选择合适手术时机、指征及手术方式,以提高治愈率.方法 选取2006年3月至2016年4月该院CHD合并IE的患儿13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分析临床特点、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手术原则及转归.结果 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彻底清除感染病灶,同时行动脉导管未闭结扎2例,动脉导管未闭结扎+二尖瓣置换1例,冠状动脉窦瘤右房瘘修补+三尖瓣整形术1例,室缺修补+三尖瓣成形术4例,室缺、房缺修补+三尖瓣成形2例,室缺、房缺修补+三尖瓣缺损组织补片修补1例,房缺修补+动脉导管未闭结扎1例,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整形术1例.出院后有1例未进行门诊复诊,电话随访一般情况可,无不适,1例失访,其余11例患儿均定期于该院门诊随访半年至9年,无远期死亡,无心内膜炎复发.结论 儿童CHD合并IE手术治疗的远期效果满意,做好围术期处理,掌握手术时机、把握手术指征和彻底清除赘生物及矫正畸形对疗效至关重要.

  • 左心房黏液瘤伴亚急性心内膜炎长期误诊为紫癜性肾炎1例

    作者:张俊丽

    心脏黏液瘤尤其是左心房、左心室黏液瘤伴发心内膜炎时,常表现为全身症状,如食欲减退、体质量减轻、贫血、乏力等,以及周围动脉栓塞引起反复双下肢皮疹、关节痛、肾功能损害,相关检查有进行性血红蛋白(Hbg)降低、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血清球蛋白(GLB)、C-反应蛋白(CRP)以及尿蛋白增高,易误诊为系统性疾病,如风湿性疾病、胶原系统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等,详细的体检、血培养、心脏超声检查尤其重要.本文报道左心房黏液瘤伴亚急性心内膜炎长期误诊为风湿性疾病、紫癜性肾炎1例.

710 条记录 32/36 页 « 12...28293031323334353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