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培养阴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研究进展

    作者:邓万俊

    血培养阴性的心内膜炎(BCNE)常见于:(1)血培养前已应用抗生素;(2)生长缓慢的苛养菌如厌氧菌、HACEK族、布氏杆菌属感染;(3)专性细胞内致病微生物如立克次体、衣原体、Tropheryma whippelii或病毒感染;(4)霉菌感染;(5)IE病程中3个月以上方采血进行血培养;(6)亚急性右心IE;(7)IE慢性病程中并发尿毒症;(8)室间隔缺损、心肌梗死后血栓形成或起搏器相关性感染导致的心室壁IE;(9)其他疾患被误诊为IE.其中常见的因为为血培养前接受抗生素治疗,其次为来源于动物传染病的致病微生物或霉菌感染.当血培养阴性时,目前普遍采用的改良Duke标准不能得出诊断性结论.血清学检查、瓣膜组织学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新技术有助于BCNE的诊断.手术切除的心脏瓣膜组织16S rDNA 及23S rDNA实时PCR扩增可明显改善BCNE的诊断,并可指导抗生素治疗.BCNE治疗前应了解既往抗生素用药史、近期与动物接触史、有创操作或牙科手术史、天然瓣抑或人工瓣、瓣膜手术状况、酗酒或静脉吸毒史等,以便指导经验式抗生素治疗.应选用对致病微生物敏感的抗生素治疗.此外,BCNE患者常需瓣膜置换手术.

  • 人工心脏瓣膜心内膜炎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作者:邓万俊

    虽然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VE)少见,却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严重的、灾难性并发症,其发病率逐年升高.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当今PVE主要致病菌.目前PVE诊断仍困难,治疗策略难以抉择.在某些患者,长期抗生素治疗有效,需静脉应用大耐受剂量抗生素至少4-6周,继之口服.新批准的抗生素如达托霉素,利奈唑胺,喹奴普丁-达福普汀抗菌谱广,作用迅速,对有生物被膜的微生物也有抗菌活性.有并发症的PVE常需手术干预,住院病死率高.内科及外科治疗虽然可使PVE预后改善,但PVE结局仍恶劣.人们期待前瞻性研究为依据的指南或共识问世以指导PVE的理想治疗.

  • 置入型心脏电生理装置相关性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邓万俊

    置入型心脏电生理装置相关性感染是置入装置后出现的严重、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并发症.由于目前尚缺少指导诊断与治疗的前瞻性随机试验资料,因此仍是临床实践中的难题.现根据近年来的大型回顾性研究,对于永久性心脏起搏器(PPM)/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相关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微生物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并介绍美国Mayo Clinic提出的PPM/ICD相关性感染的诊断、治疗指南及处置流程供临床医师参考.

  • 利奈唑胺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阳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苗丽;邓万俊

    利奈唑胺是新型噁唑烷酮类抗生素,可口服,也可静脉应用.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为100%,组织穿透能力强,即使在心脏瓣膜或赘生物上其局部浓度亦高.利奈唑胺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虽然体外试验表明利奈唑胺主要是抑菌性的,但其对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如凝血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均有抗菌活性.已经证实,利奈唑胺能有效治疗动物模型实验性IE.利奈唑胺治疗人类IE时,既有成功也有失败的报道.一般来说,利奈唑胺耐受性好.长期治疗偶可引起可逆性骨髓抑制,如贫血及血小板减少.近美国心脏学会(AHA)公布的指南建议,虽然利奈唑胺不作为IE治疗的一线药物,但对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株引起的IE,尤其对"标准疗法"有禁忌证或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糖肽类抗生素者来说,还是一个重要的治疗选择.

  • 达托霉素治疗菌血症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业成;苗丽;雷小红;邓万俊

    达托霉素(daptomycin)是获准上市的首个环脂肽类抗生素.其结构新颖,杀菌机制独特.体外试验证实其对多重耐药革兰阳性细菌有快速有效的浓度依赖性杀菌作用,已被批准治疗革兰阳性细菌引起的皮肤与皮肤组织感染,金葡菌性菌血症或右侧心内膜炎.达托霉素6mg/(kg.d),iv治疗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葡菌(MSSA)或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性菌血症及右侧心内膜炎的疗效不亚于传统疗法,安全性及耐受性好.

  • 抗生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苗丽;邓万俊

    综述英国抗菌化学治疗学会(BSAC)、美国心脏协会(AHA)、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英国心脏学会(BCS)等近发布的感染性心内膜炎(IE)预防指南.由于尚无证据表明口腔科操作或手术时预防应用抗生素有益,因此,BSAC建议,在进行所有口腔科操作时,仅对IE高危患者给予抗生素预防:成人术前1 h一次给予口服阿莫西林3 g;对青霉素过敏者,术前1 h一次给予口服克林霉素600 mg.在进行泌尿生殖道、胃肠道、呼吸道及妇产科手术或操作时,对IE中高危患者联合应用阿莫西林及庆大霉素,术前或诱导麻醉时给药;对青霉素过敏者,联合应用替考拉宁及庆大霉素.

  • 感染性心内膜炎抗生素治疗方案的研究现状

    作者:邓万俊

    近年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率并未降低,只是高危患者的构成比出现明显变化.人类正面临世界范围内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率继续上升的局面.因此,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仍然是重要的临床问题.本文解读美国心脏病协会及欧洲心脏病学会近修订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指南,综述近年有关感染性心内膜炎抗生素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

  • 儿童鼻窦炎170例报告

    作者:郭建萍

    儿童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可影响学龄儿童的学习并可引起中耳炎、鼻窦性支气管炎、球后视神经炎、肾炎及心内膜炎、胃功能紊乱等并发症,临床治疗效果不够理想。

  • 主动脉瓣二叶畸形并IE误诊1例

    作者:张登洪;陈刚

    病例女,岁31,因腹痛2 h入住消化内科。患者2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拒按,伴腹胀、乏力,无明显心累、气紧,无腹泻,稍感恶心不适,无呕吐。入院后查体:体温36.9℃,脉搏9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2/50 mmHg,腹软,剑下轻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无活跃,双下肢无水肿。急诊行上腹部CT提示: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10.04×109/L,HGB 100 g/L,血淀粉酶及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初步诊断:腹痛待诊: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先后输入兰索拉唑及山莨菪碱治疗后疼痛无好转,予曲马多肌注后症状缓解。次日患者再次出现腹痛,但能忍受,伴腹胀、低热(37.9℃)。查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考虑急性胰腺炎可能性大,先后予禁食、胃肠减压、奥曲肽静脉输注等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复查血淀粉酶仍正常,入院后第3d复查腹部增强CT提示:脾脏稍增大,多发低密度灶,考虑脾梗死可能,胰腺显示不清。当日进行全科讨论,请心内科会诊后,分析脾梗死原因不详,需排除心源性栓塞可能。再次重复仔细心脏查体:可闻及主动脉瓣区收缩期3/6级喷射样杂音,立即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畸形伴赘生物形成(约1.2 cm),射血分数63%。修正诊断:(1)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IE);(2)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畸形。经验性选用青霉素(1000万U,静脉滴注,2次/d)+阿米卡星(0.4 g,静脉滴注,1次/d)抗感染,患者症状逐渐缓解,第5d血培养结果提示草绿色链球菌感染,对青霉素及阿米卡星敏感。请心胸外科会诊后,考虑到患者已有外周脏器栓塞且主动脉瓣赘生物较大,有再次脱落致死亡风险,转心外科实施主动脉瓣置换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继续抗感染共4 w,赘生物细菌培养与术前血培养为同一细菌,赘生物病理结果也符合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点。经上述治疗,患者住院35 d痊愈出院。

  • 急诊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36例

    作者:彭万富;吴观生;胡选义;杨思远;李学军

    目的:探讨急诊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疗效.方法: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对3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治疗,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死亡1例,其余35例随访6个月~5年,心功能明显改善,复查超声心动图均未见赘生物再形成,2例主动脉瓣轻度人工瓣周漏,4例二尖瓣轻~中度返流.结论:急诊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可以及时挽救患者生命,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满意.

  •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受体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的表达

    作者:赵波;付向宁;孙威;李军;潘铁成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其受体(MCSF-1,c-fms)在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中的作用和其对瓣膜组织在赘生物形成中的影响.方法: 比较研究IE早期家兔心脏瓣膜MCSF-1和 c-fms mRNA 表达水平变化.7只正常家兔做对照;7只家兔静脉注射5×106CFU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7只家兔行二尖瓣手术;7只家兔行二尖瓣手术加静脉注射金葡菌;7只家兔行三尖瓣手术;7只家兔行三尖瓣手术加静脉注射金葡菌.6 h后取出心脏瓣膜,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量MCSF-1和c-fms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二尖瓣和三尖瓣 MCSF-1 mRNA 在各自的房室瓣手术后明显提高表达(P<0.05).附加金葡菌注射后,二尖瓣MCSF-1 mRNA 表达水平进一步提高(P<0.01),而三尖瓣没有明显变化;二尖瓣和三尖瓣c-fms mRNA在各自的房室瓣手术后明显降低表达水平(P<0.05).结论: M-CSF,c-fms是参与IE发生的重要因子之一;二尖瓣和三尖瓣在IE早期有不同的MCSF-1,c-fms表达反应.瓣膜组织的MCSF-1 mRNA 表达水平与IE炎症发展状态相平行.

  • 注射用头孢硫脒在室温下的稳定性研究

    作者:李明;杨继红;方芳;史天陆;廖明

    头孢硫脒(cefathiamidine)属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菌有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活性尤强。临床多用于敏感菌所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心内膜炎、败血症等其他严重感染[1]。说明书上注明头孢硫脒应保存在冷暗干燥处,临床药师在病房工作期间发现目前医生一般为患者开具3d的头孢硫脒,很多患者及家属将当天未输注的药品放置在室温下贮存,那么在室温下贮存的头孢硫脒在第2d甚至第3d再使用时,是否会发生降解,主药含量是否会降低,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能否得到保障都是一个未知数,并且医院药房规定冰箱内保存的药品一经发出,概不退换,因此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减少患者经济损失,本实验将注射用头孢硫脒分别在室温(25℃)和冰箱冷藏条件下(2℃~8℃)连续放置5d并测定每天含量变化考察其稳定性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 肺炎衣原体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作者:张湘燕;冯端兴

    衣原体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物.目前,已发现衣原体有4个种,即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r)、鹦鹉热衣原体(C.psittaci,C.ps)、肺炎衣原体(C.Pneumoniae,C.pn)和牲畜衣原体(C.Pecorum,C.pe).肺炎衣原体(C.pn)又称TWAR,是1989年定名的衣原体新种,能引起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支气管炎、鼻窦炎、耳炎、咽炎及喉炎等,也与其它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炎、心内膜炎、急性心肌梗死、恶性肿瘤、脑血管病、肾功能不全、帕金森氏病等有关,因而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国内外对肺炎衣原体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 医疗机构相关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黄雪梅;叶国永;陈媚珠

    目的:探讨医疗机构相关性感染性心内膜炎(HAIE)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防治疾病提供参考。方法:纳入 HAIE 患者51例为观察组、社区获得性感染性心内膜炎(CAIE)患者133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年龄、性别、Charlson 合并症评分、原发疾病及治疗史、并发症等临床特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 Charlson 合并症评分≥2分占比明显更高、人造瓣膜置换史占比明显更高、先天性心脏病史占比明显更低、风湿性心脏病史占比明显更高、长期免疫抑制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史占比明显更高、累及主动脉瓣占比明显更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HAIE 与 CAIE 存在明显流行病学差异,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 口腔健康关系生命质量

    作者:赵强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为心血管病、肿瘤和牙病,其中牙病发病率高达79%.口腔疾病多属慢性病,早期因缺乏自觉症状很难发现.尤其是儿童,一旦出现症状,如疼痛、肿胀等,往往病情较重.口腔疾病与多种病有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口腔疾病与心内膜炎、细菌感染、肾炎、关节炎以及胃病等多种疾病有关,而口腔感染特别是牙周组织感染与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关系密切.

  •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左心室细胞黏附分子和炎症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赵波;孙威;付向宁;陈启福

    目的 初步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左心室细胞黏附分子和炎症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机制.方法 7只健康家兔做对照,24只家兔分别经静脉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二尖瓣手术.术后24h处死,取出左心室组织,肉眼、电镜观察.RT-PCR技术检测细胞黏附分子(E-Selectin,PECAM-1,VCAM-1)和炎症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MCSF-1)mRNA表达水平.结果 单独金葡菌注射没有引起左心室靶基因的显著变化;二尖瓣手术后左心室组织E-Selectin,PECAM-1和MCSF-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VCAM-1 mRNA没有显著的变化;二尖瓣手术并发金葡菌注射后左心室组织E-Selectin和MCSF-1 mRNA表达显著升高,而PECAM-1和VCAM-1 mRNA表达降低.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心内膜损伤和病理血流状态下,导致左心室部分特定的细胞黏附分子和炎症因子表达变化,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

  • 新疆地区感染性心内膜炎80例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洪斌;乔峻;安勇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由于近些年抗菌素的滥用,同时基层医院对其认识不足,使得IE的诊断和治疗变得更加棘手.

  • 拔牙后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

    作者:张志霞;李琳;丁晓勇;危红莉

    我们近发现1例拔牙后感染性心内膜炎,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3岁,因在外院拔牙后出现反复高热、胸闷、心悸12日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9.6℃ ,心率105次/min,精神差,轻度贫血貌,左侧下颌第2磨牙缺失,可见拔牙创面,创口内血凝块已分解,被带有腐臭味组织填充,局部牙龈充血、肿胀,伴有张口困难,胸骨左缘第4肋间闻及Ⅳ/Ⅵ级舒张期杂音;化验:白细胞2.0×1010/L,血沉100 mm/h,血红蛋白 100 g/L;血培养见草绿色链球菌;超声心动图:左心室明显扩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9 mm,左心房轻度扩大,余各房室腔大小基本正常,主动脉瓣各瓣叶均增厚,并可见团块状回声附着,无冠瓣可见瓣叶撕裂,舒张期脱入左室流出道,呈"连枷"样运动,可见宽约11 mm×5 mm的关闭不全间隙,彩色多普勒显示主动脉瓣大量反流.

  • 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UCG变化特点

    作者:徐霞;卢中秋;倪显达;徐湘挺;尹先国

    随着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的普及,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RIE)的报道渐趋增多,约占感染性心内膜炎的5%~10%[1]。本文作者报道我院RIE 23例的UCG特点。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RIE患者23(男12,女11)例,年龄12~72(36±27)岁,患者均有不明原因发热史,参照Robbins的诊断标准[2]诊断。其中原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20例。1.2 仪器与方法 仪器为HP-sonos1000或5500型的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 MHz或2~4 MHz。M型、二维、脉冲、连续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常规系列切面测量心脏大小,多切面观察患者先天性畸形的部位和心内赘生物部位、大小、数目、活动度及瓣膜返流程度。同步心电监护,超声图像录像或拍照记录,由2位超声专业医师共同分析作出诊断。2 结果2.1 赘生物UCG特点 23例患者中检出三尖瓣赘生物者6例,其中隔叶受累3例,前、后叶受累3例,赘生物(1.0~2.2) cm×(1.1 ~2.7)cm,草蓬状。室间隔缺损(VSD)右室面赘生物2例,右冠窦破裂口赘生物2例,均与手术所见一致。肺动脉导管未闭(PDA)并肺动脉瓣赘生物1例,肺动脉瓣及肺动脉内膜赘生物5例,肺动脉内膜赘生物形成7例,其中并左心瓣膜赘生物3例,肺动脉瓣赘生物约0.8 cm×0.9 cm~1.0 cm×1.4 cm,内膜赘生物呈条索状,约1.1 cm×1.7 cm~1.5 cm×2.2 cm,随PDA血液冲击而飘动。其中5例手术治疗,超声结果与手术所见一致。

  • 眼睑挫裂伤后表皮葡萄球菌感染1例

    作者:吴启红

    很长时间以来,表皮葡萄球菌一直被认为是定居于皮肤和黏膜的正常菌群,由于各种侵入性操作、长期插管、人工假体使用的增多、广谱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表皮葡萄球菌已成为引发菌血症、术后心肌炎和心内膜炎、骨髓炎、透析性腹膜炎等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1].我们近期收治眼睑挫裂伤后表皮葡萄球菌感染1例,报告如下.

710 条记录 34/36 页 « 12...28293031323334353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