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抗VEGF治疗

    作者:徐虹

    目的:探讨抗VEGF药物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效果.方法:收治湿性AMD患者56例(56眼),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博西普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佳矫正视力(BCVA)、中心视网膜厚度(CRT)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BCVA较治疗前明显提高,CRT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随访12个月,发生球结膜下出血3例,短暂性视物模糊2例,眼压轻度升高1例.结论:湿性AMD的抗VEGF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安全性高.

  • 角膜炎并发角膜新生血管抗VEGF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曹淑娟;姜爱新;蒋红文

    目的:探讨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治疗角膜炎引起角膜新生血管的效果.方法:随机将30例确诊为角膜炎引起角膜新生血管患者分为两组,各15例.A组为角膜炎导致角膜新生血管患者,B组为角膜炎导致新生血管合并角膜上皮缺损、水肿、结膜充血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原液治疗.结果:在治疗1周、2周、3周、4周后分别与治疗3 d后时相比,角膜新生血管均显著减退(P<0.05);A组、B组治疗3 d后与治疗1周后、治疗1周后与治疗2周后CNV面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对角膜炎造成的角膜新生血管有抑制、消退作用,但贝伐单抗对角膜炎导致的角膜新生血管合并角膜水肿的控制效果比角膜炎造成的角膜新生血管临床控制效果明显,安全性高.

  • 新生血管性眼病的治疗进展

    作者:陈泽丽;祝丽娜;余梓逵;柳林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为主的新生血管性眼病正日益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新生血管性眼病以新生血管形成为主要病理表现,病因复杂、机制多样、预后不佳是其主要特征。近年来激光、抗VEGF药物及手术等多种药物和治疗方法的不断涌现与改进,为该类疾病的治疗带来更多更好的疗法。本文就这一系列新生血管性眼病的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 角膜新生血管的药物治疗

    作者:游玉霞;梁庆丰;马科

    临床上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包括局部滴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对新生血管进行电凝、激光光凝、光动力疗法等,但临床效果不甚理想.目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角膜新生血管已用于临床,包括贝伐单抗、雷珠单抗、VEGF trap、干扰RNA等.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抗生素被证实对角膜新生血管有抑制作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雷帕霉素也被用于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本文综述了角膜新生血管药物治疗的现状及未来可能的研发方向.

  • 抗VEGF治疗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赵军;胡莲娜;罗灵;高付林;仇长宇;闫洪欣

    目的:评估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58人63只眼,男性40人,女性18人,平均年龄(65.81±14.68)岁。根据患者是否接受抗VEGF治疗分为抗VEGF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除抗VEGF治疗外,还进行其他治疗如滤过术、青光眼阀植入术、睫状体冷凝或光凝及视网膜光凝,且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和视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抗VEGF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眼压均有明显下降。抗VEGF组自(49.35±12.57) mm Hg(1 mm Hg=0.133 kPa)下降至(14.6±7.29) mm Hg;对照组自(52.34±10.67) mm Hg下降至(17.1±6.93) mm Hg。2组治疗后1周至治疗后3个月各时点眼压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VEGF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VEGF能够抑制虹膜及视网膜上新生血管的生成和发展,但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中,尚无法明显地改善预后。

  • 抗VEGF药物在眼前节疾病围手术期研究及应用

    目的:探讨抗VEGF药物在眼前节疾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90例眼前节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抗VEGF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眼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7d、30d、90d的眼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46%,P<0.05。结论对行手术治疗的眼前节疾病患者应用抗VEGF药物,能够有效抑制视网膜及虹膜上新生血管的生成与增殖,提高手术疗效。

  • 抗VEGF药物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增生高危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探讨

    作者:刘历东

    目的:探讨应用抗VEGF药物玻璃体内注射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增生高危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增生高危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0例(22眼),注射后7~10 d或者玻璃体清晰时开始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对全部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后视网膜渗漏明显减轻,玻璃体积血在注药1周即有部分吸收,玻璃体积血完全吸收平均(8.5±2.3)周。视力提高大于3行的14只眼,提高1~3行的5只眼,视力无明显改善的3只眼,总有效率86.36%。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时间平均(10.6±3.5)周。本组患者平均注射药物次数(1.5±0.5)次,全部患者均未出现与注药相关的眼部并发症。结论抗VEGF药物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增生高危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较高疗效和安全性,但还需要更长期的观察。

  • 光动力疗法联合抗VEGF 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

    作者:崔露艳;马自勤;惠延年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联合抗VEGF(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体征和病史结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氰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确诊的7 例(13 只眼)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应用PDT 联合抗VEGF 药物Avastin 玻璃体腔注射,每1 个月~1 个半月1 次,连续治疗3 次,随访3~24 个月,随访期间复查患者佳矫正视力,眼底病变大小与中心凹渗漏/出血吸收状态,行FFA、ICGA、OCT 检查.结果:PDT联合抗VEGF治疗后1 个月,患者佳矫正视力:5 只眼保持不变,3 只眼提高1 行,5 只眼提高2 行.FFA和ICGA检查显示5 只眼的渗漏停止,3 只眼渗漏减轻,5 只眼有轻微渗漏.治疗后随诊未见其他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结论:PDT联合抗VEGF能使PCV病灶渗漏停止或减轻,促进黄斑区出血、渗出及水肿的吸收,使患者视力稳定或改善,可作为治疗PCV 的首选方法之一.

  • 抗VEGF单克隆抗体Fab片段在大肠杆菌的表达

    作者:霍世元;朱文华;滕凌;叶亚东;YE Ya-Dong

    目的:构建、表达、纯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Fab片段(眼明,Vasculizumab),并检测其抗VEGF的活性.方法:首先对轻链(LC)及重链(HC)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并做了全基因合成,将补充了OmpA信号肽核苷酸序列的轻链及重链基因分别克隆到表达质粒pET21a中,成功构建共表达质粒pET21 a-LC-HC,目的基因测序正确.然后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 (DE3)中诱导表达,并进行了温度和IPTG诱导浓度的条件优化.结果:确定大肠杆菌周质分泌表达摇瓶发酵佳条件为:OD600达到0.6 ~0.8时加入0.1 mmol/L IPTG,18℃诱导18小时.SDS-PAGE检测目的蛋白Fab有表达.结论:表达纯化后的Fab有抗VEGF活性,可为新药筛选提供材料.

  • PDR抗VEGF药物眼内注射后玻璃体切割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艳霞;王爽

    目的 观察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ranibizumab)后再进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抑制情况及患者视力改善情况.方法 自2014年2月~2015年12月共收集PDR病例22例(30只眼)进行临床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3~7 d行玻璃体切割术.观察注药术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变化情况及给手术带来的影响,比较手术前后视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22例(30只眼)均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注药术后1 d发现,视网膜新生血管较玻璃体腔注药前明显消退的有11只眼(36.67%),19只眼(63.33%)无明显变化.注药术后3 d发现,视网膜新生血管较玻璃体腔注药前明显消退的有25只眼(83.33%),5只眼(16.67%)无明显变化.注药术后7 d发现,仅2只眼(6.67%)视网膜新生血管无明显变化.观察玻璃体切除术后3 m矫正视力,比较术后3个月的BCVA与入院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24,P=0.005).结论 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新生血管明显消退.PDR在玻璃体切割术前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降低,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相对缩短,在提高术后视力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并且延缓了术后病情的快速进展.

  • 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联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洁;周丽琴;章峥嵘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联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AMD)的疗效.方法 收集80例(114眼)AM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眼压、眼动脉(OA)和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治疗后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OA、CRA动脉狭窄处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均显著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联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AMD能显著改善视力,降低CMT,改善眼动脉血流动力学.

  •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治疗进展

    作者:戴斌斌;费安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一种眼部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DR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黄斑水肿可以使患者的视力受到严重损害.目前,随着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治疗方法不断进展,一定程度上减少了DME的发病率,并大大提高了DME的治愈率.

  • 抗VEGF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早期临床观察

    作者:张磊;刘大川;边俊杰;吴航

    目的 观察抗VEGF药物联合睫状体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早期疗效.方法 将11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抗VEGF联合睫状体光凝治疗组和单纯睫状体光凝治疗组,所有患者在治疗前行起始眼压监测,在抗VEGF治疗和睫状体光凝治疗后第1、3、5、7、14天进行眼压监测,观察两组的眼压变化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抗VEGF治疗后,眼压由(58.50±10.32)mmHg降低到(44.00 ± 5.48)mmHg(P=0.021).睫状体光凝治疗后1天,联合治疗组眼压(26.21±4.13)mmHg,较单纯睫状体光凝治疗组眼压(32.20±3.99)mmHg低(t=1.381,P=0.041).睫状体光凝治疗后第3、5、7、14天联合治疗组眼压分别为(27.45±8.35)、(24.75±5.15)、(18.15±2.41)、(17.91±2.31)mmHg,单纯治疗组为(28.20±3.58)、(23.59±4.14)、(19.71±1.42)、(18.10±2.06)mmHg,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抗VEGF能够在早期有效的控制眼压,可以作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早期治疗手段,但联合治疗会有更好的疗效.

  • 新型抗 VEGF 融合蛋白 Conbercept 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评价

    作者:曾仁攀;梁小琼;王国平;何鹏飞;周建丽

    目的评估新型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融合蛋白Conbercept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所有患者初诊时均行视力、眼压、眼科前后节常规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湿性AMD 的诊断依据FFA 和OCT 中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CNV)的显示。所有患眼均采用“3+ PRN”方案进行眼内注射Conbercept 治疗,眼内注射按规范流程标准进行操作。评估指标包括:视力、中心视网膜厚度(CRT)、荧光素渗漏率和CNV面积。根据再注射标准进行眼内重复注射,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湿性AMD 30例(35只眼)治疗前基线平均视力(logMAR)为0.699±0.523,平均CRT为(354.56±120.92)μm,荧光素渗漏率为100.00%(35/35),平均CNV面积为(9.82±6.35)mm2。在观察终点时(初次注射后6个月)平均视力(logMAR)为0.305±0.357,平均CRT为(276.08±144.40)μm,荧光素渗漏率为5.71%(2/35),平均CNV面积为(5.63±3.47)mm2。与治疗前基线比较视力显著提高(P <0.01),CRT、荧光素渗漏率及CNV面积显著降低(P <0.01)。视力和CRT在初次治疗后1个月内得到快速的改善,之后视力保持缓慢提高,CRT保持缓慢降低。所有患眼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新型抗VEGF融合蛋白Conbercept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湿性AMD能够显著提高视力和恢复黄斑结构,起效快,并且持续改善,安全性高,无眼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6例疗效观察

    作者:文雪薇;肖婷婷;蔡斌;杨文艳;袁玲;罗文斌;游志鹏;李国栋

    目的 观察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患者,共23例(26只眼),所有患者均给予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 0.1ml(1.0mg).注药后3-5d,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记录两组的平均眼压、视力、并发症情况.结果 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平均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分别降低29.93mmHg,31mmHg,31.66mmHg,31.6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发生浅前房1例,前房成形渗出2例,前房出血2例,未见脉络膜脱离及眼球萎缩.2例术后高眼压,再次行睫状体冷冻术.结论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对于治疗NVG效果好,手术成功率高,且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视力维持好,对于有一定视功能的患者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抗VEGF药物玻璃体内注射治疗视网膜血管样条纹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远期观察

    作者:黎铧;李娟娟

    目的 探讨视网膜血管样条纹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抗VEGF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接受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的视网膜血管样条纹继发CNV患者,观察至少3 a后患者视力改善情况、视网膜及脉络膜活动性病灶消退情况等指标.结果 纳入分析的21例(30眼)患者中,眼内注射次数6 ~18(10.0±2.4)次.随访36 ~54(39.5±2.2)个月.患者首次接受治疗时BCVA为(31.00±3.81)个字母数,观察终点时佳矫正视力为(34.00±0.35)个字母数,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600).患者治疗前视网膜中央厚度为(406.21±21.23) μm,随访终末时为(251.16±36.36)μm,减少值为(150.21±24.43).μm,治疗前后视网膜中央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30眼中16眼在初期治疗后视力明显提升,但随访中出现病变复发活跃后视力再次下降至基线水平;10眼在病变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黄斑下萎缩及瘢痕化改变,随访过程及随访终末视力与基线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4眼由于初始CNV未累及黄斑区,在治疗随访过程中CNV稳定.结论 由于病变的高复发性及强活跃性,抗VEGF药物治疗血管样条纹继发CNV远期预后并不理想,治疗仅发挥了一定维持视功能的作用.

  •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角膜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1例

    作者:王文欢;柯敏

    眼鞭炮炸伤是常见的眼外伤之一,包括热烧伤和化学烧伤,导致眼睑、结膜、角膜等眼表组织损伤,在损伤修复的过程中,常有角膜新生血管(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化及眼表瘢痕形成,处理棘手,预后较差.

  • 视盘血管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李梓敬;蓝育青;廖韵如;曾鹏;高翔

    [目的]探讨视盘血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1例视盘血管炎患者24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视力、眼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等眼科检查及全身检查、治疗方法、疗效等.[结果]男女比例为6:15,发病年龄为19-43岁(28.7±1.6岁).85.7%患者以轻度视力下降为首诊症状.Ⅰ型眼底表现主要为视盘边界不清,少量出血、充血性水肿;Ⅱ型除了视盘水肿以外,还表现为视网膜血管迂曲怒张,累及黄斑,并在OCT、FFA等有对应表现.1.0~1.2 mg/kg泼尼松起始治疗,辅以扩血管及营养神经等治疗,出院后平均随访(4.52±0.98)月,末次随访所有患眼视力较入院时稳定或有提高(P<0.05).[结论]该病可能为风湿、免疫、高脂血症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眼底表现为视盘水肿,伴或不伴视网膜血管迂曲怒张和视网膜出血、水肿等,需与多种疾病相鉴别,容易误诊.需完善全身检查并制定多学科治疗方案.使用全身激素可缩短病程,促进病情改善,因应个体制定不同激素治疗方案.抗VEGF玻璃体腔治疗对该病继发黄斑水肿有效,长期疗效尚需验证.

  • 雷珠单抗联合微创玻璃体切割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作者:薛燕雄;赵昕

    目的 总结雷珠单抗联合微创玻璃体切割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效果与护理方法 .方法 将40例(40眼)PD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眼),观察组术前3d于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5 mg,3d后与对照组均完成25G+玻璃体切割联合532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术;对照组接受常规玻璃体手术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精细的术前评估、注药护理、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方面护理.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发生医源性裂孔、术中电凝次数、术后6个月佳矫正视力(BCVA),并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随访6~11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电凝次数、术中医源性裂孔率明显少(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视力均有提高,观察组术后BCVA平均字母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工作满意度19/20(95.0%),优于对照组的17/20(85.0%).结论 抗VEGF联合玻璃体切割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减少术中出血和医源性裂孔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患者视力,提高患者满意度.围术期配合精细有效的护理,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和促进康复提供了保障.

  • 抗VECF应用于微创玻璃体切割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围术期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昕;崔凌;沈朝兰;徐帆;李敏;钟海彬;吕明良;伍宇

    目的 探讨微创玻璃体切割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围术期中应用抗VEGF的价值.方法 纳入PDR患者40例(40眼),随机分为A组(实验)20例:术前3d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0.5 mg;B组(空白对照)20例:术前不进行抗VEGF药物治疗.A组注药后3d及B组均完成25G+玻璃体切割联合术中532激光全视网膜光凝.通过对手术时间、术中电凝次数、医源性裂孔率、视网膜前纤维增殖膜分级及术后6个月佳矫正视力(BCVA)等观察指标进行分析,对两组的安全性和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随访时间6 ~ 11 (9.26 ±2.59)个月.A组手术时间、术中电凝次数明显少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纤维增殖膜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发生医源性裂孔比较,A组发生2例(10%),B组8例(40%),A组较B组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前BCVA平均字母数分别为(5.8±7.1)、(5.9±12.1),术后分别为(43.9±24.4)、(30.7±19.8),较各自术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A组BCVA平均字母数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微创玻璃体切割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围手术期中应用抗VEGF,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中出血、减少医源性裂孔发生、有效改善患者视力.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