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鼻、咽及喉部淀粉样变临床探析
目的:探讨鼻、咽及喉部淀粉样变的临床特点。方法:收治鼻、咽及喉部淀粉样变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死亡率、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咽及喉部淀粉样变早期手术治疗是佳的治疗方法。
-
喉痹概念的沿革及现代教材中喉痹的内涵
论述了从《内经》以来对喉痹含义的认识,指出《内经》中咽部、喉部的解剖概念与现代的咽部、喉部相近,称咽为“咽”“咽喉”,称喉为“喉”“喉咙”;病名喉痹的病位偏向于喉,不是咽,但不能判断喉痹到底是什么疾病.后世医家所论喉痹有三层的含义,分别为:一是咽痛,二是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险恶、出现咽喉梗阻的危重证,三是咽喉牙舌诸病症、其中包含现代的咽炎.建国以后的教材为规范病名,喉痹即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咽炎.理清喉痹历史源流和演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典籍,指导临床.
-
喉结核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
目的 总结近14年喉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1月至2010年12月经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10例喉结核病例.收集临床资料,黏膜下见上皮样肉芽肿结节伴十酪性坏死为诊断标准.抗酸染色、痰结核菌涂片辅助诊断.所有患者均接受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另分析6例累及喉的Wegener肉芽肿以及24例声门卜型喉癌的资料,以鉴别诊断喉结核.结果 喉结核男性:女性为1.5:1,平均年龄49.6岁,病程中位数2.5个月.常见的症状为声音嘶哑(7例),其次依次为咳嗽(5例)、咽痛(4例)、呼吸困难(3例).常见的受累部位包括会厌、杓会厌襞、室带和声带,声门下受累者少见.8例存在肺部病变者,1例患者出现盗汗及胸痛,所有患者均无发热、咯血表现.所有患者HIV抗体均为阴性.平均随诊时间73.7个月.1例患者正在治疗中,其余9例治疗后病情稳定,随诊期间无复发.结论 喉结核少见,临床上可能遇见不伴肺部病变的原发性喉结核.确诊或高度疑似喉结核的病例应尽快进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
显微喉手术在喉良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显微喉手术在喉良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80例喉良性病变的患者分别采用显微喉手术和电子喉镜手术治疗.结果:显微喉手术组治愈67例,好转5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72%;电子喉镜手术组治愈23例,好转2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6.21%.结论:对于喉良性病变患者应尽量选择显微喉手术治疗,以提高术后的发音质量,电子喉镜手术可以作为该术式的补充.
-
喉颗粒细胞瘤
目的讨论喉颗粒细胞瘤的组织发生、形态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方法报道3例喉颗粒细胞瘤并进行组织形态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结合文献对本病的诊断标准、鉴别要点及组织来源进行探讨.结果喉颗粒细胞瘤组织学形态特点与其他软组织颗粒细胞瘤基本一致,但50%~60%伴有肿瘤表面鳞状上皮呈假上皮瘤样增生.免疫组化S-100、Vimentin、CD68、MBP等在肿瘤细胞胞浆内呈阳性表达,PAS染色中胞浆为阳性反应.结论发生于喉部的颗粒细胞瘤为罕见肿瘤,通常为良性肿瘤,采用局部切除法治疗,预后好.多数学者认为该肿瘤起源于雪旺细胞.
-
p27和p21蛋白在早期喉癌及其切缘组织中的表达与局部复发的关系
目的 检测喉鳞状细胞癌、癌旁切缘组织中p27和p2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04-2010年间唐山市协和医院85例喉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阴性切缘),同期喉黏膜良性病变79例(慢性炎症12例,喉乳头状瘤67例)作为对照.免疫组化采用SP法.观察喉癌、癌旁组织及喉良性病变中的p27及p21蛋白的表达.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在随访>2年的喉癌患者中,有14例局部复发(复发组),71例无复发(无复发组).p27蛋白在喉癌、癌旁组织及喉良性病变中阳性率分别为43.5%、84.7%和89.9%,而p2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8.8%、21.2%和3.8%.喉癌复发组和无复发组中p27和p21阳性率分别为21.4%和47.9%、85.7%和29.6%,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 p27和p21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切缘组织中p27失活及p21过表达与喉癌的局部复发密切相关.
-
喉部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喉部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9例喉部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喉部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具有淋巴结内的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的形态特征,该肿瘤的瘤细胞有明显的多形性、异型性,瘤细胞表达CD3、CD43、CD45RO等T细胞标记物.结论 喉部淋巴瘤少见,喉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更少见,掌握其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对于喉部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喉巨细胞瘤1例报道
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是一种有局部复发和侵袭性生长倾向、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1],由成片肿瘤性卵圆形单核细胞和均匀分布的破骨细胞样巨细胞构成.常发生于长骨骨端[1,2],而发生于喉非常罕见,其常常起源于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舌骨,也可发生于喉周围软组织.
-
喉癌前病变-原位癌-微浸润癌的临床病理要点
喉癌前病变-原位癌-微浸润癌的病理改变有独特的形态学特点.喉癌可发生于异型增生的任何阶段,甚至形态学上几乎正常的鳞状上皮的基底层细胞,喉的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也不是发展为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先决条件.这些特点与宫颈鳞状上皮经典的癌前病变及癌变模式均有所不同,尚未被广泛认知.本文主要译自Wenig主编的<头颈部病理学图谱>中的相关内容,并结合作者的观察结果和配图进行介绍.
-
头颈部黏膜结核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目的 分析头颈部黏膜结核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学改变,探讨其诊断.方法 对2011年收集的47例经病理证实的头颈部黏膜结核病例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 47例头颈部黏膜结核感染患者发病年龄14~84岁,平均年龄47.1岁,中位年龄45岁,男女比例1.23∶1;其中鼻腔3例,鼻咽部19例,口咽部2例,喉部18例,中耳4例,腮腺1例;1例喉结核同时伴发喉癌;首发症状分别为鼻塞、流涕、鼻衄、嗅觉减退、头痛、眼球胀痛、回缩血涕、咽喉部干痛、灼热、咳嗽、声嘶、耳道流脓、听力下降等;影像学显示局部黏膜增厚,软组织占位伴相应骨质破坏,间有密度不均的钙化;病理学特征为黏膜间质内有团状分布的类上皮细胞和郎罕巨细胞,伴有干酪样坏死,其中13例找到抗酸杆菌.随访3~ 10个月,5例失访.结论 头颈部黏膜结核因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多数无肺部或其他部位结核病史,容易漏诊和误诊.组织内发现团状分布的类上皮细胞、郎罕巨细胞和干酪样坏死是病理形态诊断的三要素,抗酸染色能找到结核杆菌,但是阳性率较低.头颈部黏膜结核应及时给予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及全身性支持治疗并注意随访.
-
人乳头瘤病毒阴性的喉鳞癌细胞系的建立
目的建立1株人乳头状瘤病毒(HPV)阴性的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系,为体外研究喉癌提供理想的实验模型.方法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证实为HPV阴性的高分化喉鳞癌手术切除标本接种于裸鼠皮下,取连续传代2次的裸鼠皮下移植瘤进行体外原代培养.通过光镜、电镜、生长曲线、细胞周期时相、软琼脂克隆实验、异种移植成瘤实验、角蛋白、癌胚抗原及HPV检测,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经裸鼠过渡所建立的高分化喉鳞癌细胞系(Lscc-02)目前已传至86代,细胞生长增殖稳定.该细胞系呈单层形式生长,群体倍增时间为39.1h.透射电镜下见胞质内典型的张力原纤维,细胞间以桥粒方式连接.染色体为人类核型,呈亚三倍体,众数分布在63~72.该细胞系具有恶性肿瘤细胞生长特征:软琼脂中形成克隆,裸鼠接种成瘤且形态结构、分化程度与原发瘤相似.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及癌胚抗原阳性,PCR显示HPV阴性.结论建立Lscc-02细胞系为研究无HPV感染喉癌的发生、发展规律及HPV与喉癌演进的关系提供了有价值的体外模型.
-
插管全麻术后喉部并发症的原因探析
目的 用循证医学原理,探析插管全庥术后喉部并发症的原因,为减轻插管全麻术后患者喉部不适寻找新思路. 方法 对择期手术选择插管全麻的成年女性Cormack-kehane评分1级的80例患者,快诱插管前应用咽喉镜直视下测量:①声门前联合宽度;②声门后联合宽度;③声门中部宽度;④声门前、后联合间距;⑤气管导管外径.插管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D例:1组垫枕,2组去枕平卧.术毕咽喉镜直视下暴露声门,观察声门水肿情况,记录拔管后咽喉不适及声嘶发生情况.结果 80例女性成人声门结构的前联合宽度为:1.88±0.64 mm;声门中部宽度为4.68±0.84mm;声门后联合宽度:7.88±2.33mm.气管导管外径10.33±0.47 mm.与声门前联合宽度、声门中部宽度相比,气管导管直径过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声门后联合宽度相比,气管直径与声门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毕80例患者声门水肿发生率为100%,咽部不适感的发生率为51.25%,声嘶发生率为16.2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外径适中的气管导管,对声门三角形裂隙的中上部结构仍可产生直接的压迫作用,致声带水肿,术后出现喉部并发症.为减少插管全麻后喉部并发症的发生,期待议能有更符合声门结构的新型气管导管开发并应用于临床.
-
肌松药微量输注法在喉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微量泵输注琥珀胆碱与普通静脉滴注法用于全麻下喉显微外科手术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全麻下喉显微手术患者40例,分为微量泵注组与普通静脉滴注组.对比2组术中肌松效果、用药量、术毕自主呼吸和意识恢复时间.结果与通静脉滴注组相比,微量泵注组的术中肌松效果好,用药量少,术毕自主呼吸和意识恢复时问明显缩短(P<0.05).结论琥珀胆碱微量泵输注法便于术中调控,利于术后自主呼吸恢复.
-
超声显示正常喉及喉咽部的清晰度研究
目的 探索应用超声检查技术,对正常喉及喉咽部的显示能力及图像清晰程度,并总结其图像显示特点.方法 对320例健康体检者,按不同年龄、性别分组,进行喉及喉咽部的超声扫查,记录重要部位显示情况,并与解剖图、CT或MRI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9岁青少年男女喉及喉咽部超声显示均比较满意,满意程度明显高于≥20岁成年男女.成年女性图像清晰程度明显优于成年男性.成年男性年龄越大,显示越差,60岁后大部分结构已显示不清.成年女性显示满意的概率各年龄段无明显差异.结论 正常喉及喉咽部结构的超声显示,青少年显示清晰,大部分成年女性显示尚可,大部分成年男性显示不清.
-
高分辨力超声在声门上型喉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超声在声门上型喉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2例经喉镜和手术病理证实的声门上型喉癌患者,术前采用超声检查,结果与喉镜、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声门上型喉癌22例,声像图上显示20例,显示率90.9%.肿瘤在声像图上回声特点分两型,I型:局限性肿块型,占70%( 14/20),声像图为低回声,肿物的轮廓界线显示清晰;II型:溃疡型占30%(6/20).22例中侵犯前联合5例,伴会厌前间隙(per-epiglottic space,PEF)和/或甲状软骨侵犯者3例.声带活动显示率90.9%.结论高分辨力超声能显示声门上型喉癌的肿块特点,判断会厌前间隙、前联合和甲状软骨的侵犯程度,有助于术前的准确分期.
-
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 经喉插管全身静脉复合麻醉支撑喉镜下喉显镜外科手术78例,局麻手术28例.结果:106例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选择合适的患者及麻醉方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喉结核48例分析
对我科1994-03~2003-12喉结核4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36例,女12例,年龄17~70岁,以40岁以上居多,平均56.2岁,病程15 d~1 a零2个月.咽喉痛及吞咽痛22例,声音嘶哑31例,咽部异物感或不适15例,消瘦、低热等全身中毒症状1例;会厌溃疡1例,杓间区溃疡1例,杓会厌襞水肿5例、溃疡1例,会厌弥漫性充血或水肿30例,室带充血水肿10例、肉芽2例,声带充血、水肿22例,结节样增生6例,喉部慢性弥慢性充血2例.X线胸片示Ⅲ期活动性肺结核11例,肺部阵旧性结核3例.本组均经喉部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喉结核.
-
喉结核21例分析
现对我科近几年所遇的喉结核21例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自1997~2002-07经活检病理确诊喉结核21例,男18例,女3例,男女之比6∶1;年龄21~72岁,以40岁以上居多,平均年龄57.3岁,病程10 d~4个月.21例喉结核临床表现:咽痛14例,咽部不适13例,讲话含糊2例,干咳3例,声音嘶哑3例,全身中毒症状1例;21例喉结核局部体征:会厌溃疡2例,杓会厌溃疡1例,会厌苍白或慢性充血肿胀19例,室带结节状增生1例,双侧声带苍白水肿伴息肉样突起2例.辅助检查:胸片提示Ⅲ型活动性肺结核5例,肺结核硬结、增殖、钙化1例,其余胸片检查无明显异常.
-
喉部异物漏诊1例分析
对喉部异物漏诊1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男,65岁.因误吞异物后声嘶、咽痛17 d于2010-02-07来我院就诊.患者自诉17 d前不慎误吞异物(具体性质不清)后出现声音嘶哑,不能大声言语,咽痛,以吞咽及咳嗽时加剧,无吞咽困难、阻塞感,无呼吸困难,患者曾就诊当地卫生院,行食管钡透检查提示未见明显异物,予以药物口服(具体不详)治疗,咽痛稍缓解,声嘶无改善,转诊当地县级医院门诊,再次行钡透检查提示未见明显异物存留,继续予以药物口服(具体不详),咽痛明显缓解,但声嘶无改善.
-
喉异物误诊为喉乳头状瘤1例
1 病例报告男,10岁.以渐进性声嘶2个月余,剧烈活动后有轻度呼吸困难3 d就诊.查:患儿一般状态良好,安静时无呼吸困难,神清合作.间接喉镜下见:右声带近前联合处见广基红色肿物,欠光滑.疑为喉乳头状瘤.于全麻直达喉镜下行手术切除.术中见肿物较脆,易出血,其中包裹一纤细的草杆,长约0.5 cm.术后病理证实为炎性肉芽.追问病史,2个月余前,孩子在玩耍时,互相之间扬草,误入咽部,当时有呛咳,出现声嘶未加注意,此后声嘶日益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