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成像延迟扫描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成像延迟扫描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冠心病患者144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心率、体重指数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成像延迟扫描时间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的达峰时间14~28 s.性别、年龄、心率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成像延迟扫描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综合情况决定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成像延迟扫描时间.老年男性、心率偏慢者,可适当延迟扫描时间.
-
医学超声成像新技术的物理声学基础
9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计算机容量与功能提高,数字化处理的引入,高性能微电子器件及超声换能器的出现,以及各种信号、图像处理及控制技术的应用,医学超声成像出现了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层出不穷,使人目不暇接的生动局面.本专题报告就目前超声成像中几项带有新原理特征的新技术,如造影成像,二次谐波成像,频谱合成成像,组织成像,非线性声参量B/A成像,三维成像等,以及它们共同涉及的物理声学背景,特别是非线性声学问题进行简要阐述.
-
超声造影--医学超声发展新的里程碑
回顾医学超声发展的历史,我们看到,70年代崛起的实时灰阶超声(real-time grey-scale ultrasound)即B型超声或二维灰阶超声断层扫描技术,奠定了现代超声诊断的基础,为超声极为广泛地临床应用铺平了道路;80年代发展起来的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使现代超声影像诊断极具特色,为心血管和全身器官组织血流的无损检测和血流动力学研究开创了新的领域;90年代以来,许多超声新技术的出现可谓层出不穷,其中对医学超声具影响力并能进一步提升其在现代影像技术中地位者,莫过于超声造影成像,即造影增强超声(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
-
硬膜外导管误入硬膜下腔致术后硬膜下阻滞2例报告
硬膜外导管误入硬膜下腔导致术后出现硬膜下阻滞征象在临床偶有发生,此种情况只有通过造影成像方可确诊.术后镇痛出现单侧肢体麻木时有发生,但有些病例并非通常所考虑的导管置偏等原因所导致,北京妇产医院根据临床症状和造影剂成像发现2例术后镇痛硬膜下阻滞,现报告如下.
-
容积造影成像C平面对纵隔子宫畸形的诊断价值
纵隔子宫畸形是引起不孕、习惯性流产及早产的常见原因.二维超声因不能显示子宫冠状面常造成误诊.容积造影成像C平面(volume contrast imaging c plane,VCI-C)可弥补二维超声的不足,本研究将其应用于纵隔子宫的诊断,并分析VCI-C对纵隔子宫的临床价值.
-
百胜(中国)有限公司举办超声造影成像学术交流会暨Technos MPX DU8新产品发布会
-
头颈部血管造影128层螺旋CT成像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疑诊或确诊为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128层螺旋CT血影造影,同时进行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和大密度投影,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各种后处理技术得到的图像经过不同位置、不同角度的显示主动脉弓、头臂干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双侧颈总、颈内、颈外、 椎动脉图像比较清晰.100例患者中没有发生病变的患者19例(19.0%),动脉狭窄或动脉硬化68例(68.0%),颈内动脉动脉瘤4例(4.0%),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9例(9.0%).结论 128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成像在诊断头颈部血管性病变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具有无创、准确性高、快速、安全性高的优势.
-
静脉留置针在超声造影中的应用及护理
超声造影堪称超声发展的第三次革命,超声造影通过外周静脉超声造影剂显示观察区微血管的动态显像,鉴别不同病理组织的造影专用成像技术的开发大大提高了超声在临床上的价值,由于造影剂为磷脂六氟化硫微泡制剂,平均微泡直径约2.5μm,为避免过细注射针对微泡的破坏,达到高标准的超声造影成像,现探讨在静脉留置针以及给药过程的护理技术和技巧.
-
超声造影在外周血管疾病中诊断应用的研究进展
超声影像学技术是临床医学诊断领域重要的诊断技术,通过5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实现了从一维到二维显像和从形态结构显像到血流动力学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二次飞跃,超声造影成像灵敏地显示了亚微观结构及微循环低速血流灌注状态,直接反映了组织代谢状态,使超声从结构、血流动力学向功能显像实现再次飞跃.
-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主动脉夹层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危重的心血管疾病,若不及时诊断治疗,临床病死率甚高.本文收集我院2005年5月至2008年10月间经16层螺旋CT造影成像技术诊断,临床或手术证实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螺旋CT资料,分析其CT征象,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大型冠脉造影设备资源利用效益分析
进入21世纪,人口老龄化问题、疾病模式转变、慢性疾病的迅速上升成为全球发展的主要卫生挑战.本文就某院心血管专科诊疗中心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有创冠脉造影DSA法与无创冠脉造影DSCT法的设备资源利用效益情况进行分析.
-
消化内镜诊断新技术
消化内镜是消化系统疾病诊断的佳手段.医学的发展也为消化内镜的革新提出了很多要求,比如胃癌和结肠癌是威胁包括我国在内的全世界人群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经济有效的应对措施是发现早期患者给予早期根治,避免向进展期发展;随着食管腺癌发病率的升高,早期发现Barrett食管中的癌变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传统消化内镜容易漏诊早期癌变,当发现病变时往往根治困难,且治疗的创伤也会加大;小肠和胰胆管系统是传统消化内镜诊断的盲区,往往需要借助间接的造影成像手段,受到诸多限制,并且准确性欠佳.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进展,这些局限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下面对近些年来的一些消化内镜诊断新技术做一简要介绍.
-
间接磁共振关节造影成像对肩袖关节上关节唇病变的诊断价值
-
低剂量番泻叶与甘露醇序贯应用结肠造影肠道准备的效果观察
结肠造影前的肠道准备至关重要,其目的是清除肠道内的蓄积粪便,减少潴留液.从而达到X线造影成像清晰,明确诊断.笔者通过对甘露醇、番泻叶及两者联合应用不同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甘露醇与番泻叶联合应用效果比较理想,现报告如下.
-
进一步开展与提高门静脉系的血管成像技术
门脉系造影成像在上腹部尤其是肝脏疾病的诊疗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外科学的发展,对门静脉系成像的要求也大为提高.
-
诊断性超声引导下联合治疗性超声和微泡治疗急性深血管内血栓
目的与方法:探讨应用诊断性超声(diagnostic ultrasound,DUS)实时微泡造影成像在引导治疗性超声(therapeutic ultrasound,TUS)溶解急性深血管内血栓方面的价值.采用犬慢性股动脉-静脉桥的急性血栓栓塞模型,比较不同的TUS[1MHz,平均负压峰值为(958±104)kPa]照射方案,经6 cm厚的模拟组织块治疗血栓的效果.
-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成像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用比较
冠状动脉疾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成像设备技术的飞速进展,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及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快的性质是一种新兴的诊断技术.随着多排螺旋CT的发展和应用,为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开辟了一条新的检查途径,成为临床选择性冠状动脉疾病的筛查、诊断影像检查方法之一.本文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65例患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准确性及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的符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