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胸腰椎结核前路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再手术治疗

    作者:桂钱欢;李波;余雨;屈一鸣;卢旻鹏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再手术治疗的策略。方法对13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经前路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对其中15例术后复发合并窦道形成并经过保守治疗无效患者的复发原因进行分析,并均采取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内固定取出、植骨融合、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的翻修术治疗。结果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14例治愈,影像学检查显示植骨融合;1例再次复发,再次复发率为6.67%(1/15),经抗结核及换药4个月治愈。结论胸腰椎结核一期前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与病灶清除不彻底、耐药性结核菌株出现、非活性异物过多放置、内固定松动失效、长期营养不良及不正规化疗有关;前路病灶的彻底清除及良好的植骨支撑、后路坚强的内固定结合有效的化疗可明显减少翻修术后结核的复发率。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胡孔足(摘译)

    为研究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作者分析了2010年4月~2012年6月间6111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所有患者随访1年,记录感染情况。结果80例发生感染,感染率高的是全膝翻修术(4.57%),其次是全髋翻修术(1.94%)。危险因素包括:合并症、男性、全膝翻修术以及术前血色素。术前低血色素可增加感染率,因此有必要提高患者术前血色素。

  • 全膝翻修术后可不必用闭式引流:一项前瞻性随机研究

    作者:胡孔足(摘译)

    目前临床治疗中全膝翻修术后常规采用闭式引流。作者将83例全膝翻修术随机分为引流组(42例)和非引流组(41例)。发现失血量分别为1856 ml 和1533 ml,非引流组输血量显著少于引流组。两组人口学分析、切口并发症、关节评分以及感染率无差异。因此作者认为,全膝翻修术后用闭式引流并无益处。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及治疗

    作者:丁海;周建生;肖玉周;周新社;刘振华;官建中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及治疗,评价全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18例(18髋).初次关节置换类型:人工股骨头置换3例,全髋关节置换15例.翻修原因:无菌性松动14例,股骨头置换后髋臼磨损2例,股骨柄位置不良1例,感染1例.结果:术后随访0.5~4年,返修总优良率为84%,效果良好.结论:无菌性松动是全髋关节翻修术常见原因,全髋关节翻修术是有效治疗手段.

  • 多孔钽在全髋置换术后髋臼翻修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赵志

    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疗成人终末期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因其疗效好,近年来行THA患者不断增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术后需要再次行THA翻修手术的患者不断增加. 据KURTZ等[1]报道,在美国2005年就有4万例全髋关节翻修术,据估计到2030年全髋关节翻修术可能会超过97000例,每年髋关节翻修率约为19. 05%,增长率为137%. 目前国内的翻修量也在增加.

  • 阶段性康复训练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丁红美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1例行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进行阶段性、个体化和全面的康复训练.结果 11例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阶段性康复训练能加快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翻修型加长柄在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

    作者:黄明;高明杰;廖亮;杨德顺;冯磊;戴永立;秦冀;方镇;张庆

    目的 探讨采用翻修型股骨加长柄假体治疗股骨侧假体松动伴有骨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1年1月~2005年4月,采用翻修型加长柄假体翻修手术16例17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35~71岁,平均54.6岁.股骨近端腔隙性骨缺损12髋,节段性骨缺损5髋.对于骨缺损采用颗粒骨移植(自体/同种异体),自体大块髂骨结构性植骨,钢丝或钛质捆绑带固定.初次手术原因:股骨颈骨折11例11髋,股骨头无菌型坏死2例3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1髋,陈旧性结核1例1髋.术前Harris评分:10~72分,平均41.1分.结果 采用翻修型加长柄假体对16例患者的17个髋关节进行了翻修手术,无感染.随访16例,随访时间10个月~5年.平均3年6个月,Harris评分平均86分.放射学检查显示部分患者假体周围存在骨质重建.随访时X线片与术后当时比较,未发现假体周围有新出现透亮带的患者.结论 采用翻修型股骨加长柄假体治疗股骨侧假体松动伴有骨缺损的方法近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假体选择及骨缺损的处理

    作者:黄明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作为一种治疗髋关节疾病、重建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已广泛开展.但由于各种原因需进行人工髋关节翻修的患者日渐增多,是临床骨科中遇到的棘手问题.随着假体设计的改良,外科技术的进步及骨水泥技术的发展[1],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的寿命虽较早期有所延长,但15~20年的生存率仍约为90%,很难成为一种"永久性"替代置入物.在美国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约10%为翻修术[2].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目的是解除疼痛和恢复髋关节功能,一般可通过重建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和更换假体来实现,但人工关节翻修术所面临的难题远远大于初次的人工关节置换,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的骨缺损,常常使翻修术变得非常困难.本文就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假体选择及骨缺损的处理综述如下.

  •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翔;王荣茂

    翻修术(Revision)国内初曾称二次或重复手术、修整手术等.它是指关节因各种原因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出现松动、下沉、磨损等改变需再次手术进行新的关节置换而言,其中髋关节翻修术临床应用多.翻修术的目的是为了缓解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败而致的疼痛及改善关节功能,这可通过重新植入能够牢固固定的新假体及恢复(或基本恢复)关节的解剖形态而达到[1].本文就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假体的选择、假体的固定及骨缺损的重建和修复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 10例髋关节翻修术围术期护理体会

    作者:龚玲丽

    近年来,随着材料学和生物力学的迅猛发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越来越成熟,接受髋关节置换的病患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由于人工髋关节具有一定的使用年限,因此需要接受髋关节翻修术的病患人数也在同步增加,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围手术期预防感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对近两年来在我院施行的10例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围手术期预防感染干预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 全髋关节置换行翻修术29例围术期护理

    作者:葛庆玲;宋淑香;李春燕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行翻修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9例患者制订适合髋关节置换行翻修手术的护理方案,特别是患肢活动方式和功能锻炼特点.结果:本组患者住院14~28 d,患肢功能均恢复良好,无关节脱位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髋关节置换翻修手术后围术期护理方案确实可行,患者患肢功能得到大限度地恢复.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02例围术期护理

    作者:秦广珍

    近年来,我们为102例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02例,男58例,女44例,年龄63~92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6例,股骨颈骨折5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髋强直6例,先天性髋脱位和髋关节异常8例;行单侧置换98例,双侧置换4例,翻修术2例.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全髋翻修术33例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作者:朱永洁

    1994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对33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全髋翻修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原因,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原因分析与翻修策略

    作者:吴伟平;李旭;燕华;金大地;史强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原因,探讨减少和避免再脱位的对策.[方法]2011年7月~2015年7月,本院经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患儿31例(31髋),男9例,女22例,初次手术年龄20个月~10岁1个月,平均(31.21±10.33)个月.对所有患儿进行3D CT影像检查,综合分析再脱位原因.针对具体病理进行翻修术,包括切开复位Salter截骨16髋,其中同时行股骨短缩手术者12髋;切开复位加Pemberton截骨13髋,其中同时行股骨短缩手术者1 1髋;切开复位加Chiari截骨者2髋.对翻修手术的效果进行临床与影像分析.[结果]再脱位原因包括:11髋内收肌紧张,8髋髂腰肌未切断,7髋关节囊内盂唇内翻,6髋内侧关节囊未彻底松解,11髋臼底脂肪纤维组织填充;10髋髋臼指数>45°,2髋后方骨质缺损.13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髋严重变形伴短颈,5髋颈干角> 160°,7髋股骨颈前倾角>40°.31例(31髋)再手术复位成功率100%.随访25~72个月,平均(35.33±11.24)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Mckay临床评估标准,优25髋,良4髋,可2髋,优良率93.55%.影像检查显示中心性复位29例,残留髋臼发育不良1例,新发生股骨头坏死1例.[结论]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主要原因包括:术中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处理不当、手术指征及术式掌握不当、手术操作不规范及年龄等因素.只有遵循个体化的治疗原则,获得术中股骨头与髋臼稳定的同心圆复位,才能避免再次脱位的发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作者:李儒军;陶可;寇伯龙;袁燕林;关振鹏;周殿阁;林剑浩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4月~2015年5月在本科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患者405例,其中男性202例,女性203例,左侧224例,右侧181例,年龄28岁~93岁,平均(61.43±27.82)岁,总结翻修原因以及手术处理方法等.[结果]假体松动280例,其中柄松动87例,臼松动39例,柄和臼假体均松动154例;翻修前假体平均使用时间6个月~24年,平均(6.68±4.82)年.感染66例,其中16例一期旷置,待感染控制后二期再行假体置人;其余50例均行一期翻修假体置人.关节不稳所致脱位15例,均为闭合复位失败或保守治疗失败,3例行单纯切开复位,3例更换内衬和股骨头,1例更换股骨侧假体,3例更换髋臼侧假体,3例行全髋翻修.聚乙烯衬垫磨损但假体无松动14例,8例予以更换内衬和股骨头,4例更换髋臼侧假体和股骨头,2例行全髋翻修.股骨头置换术后髋臼磨损11例,5例仅置换髋臼侧,更换股骨头假体,6例行全髋翻修.股骨柄假体周围骨折11例,以捆绑带固定或钢板螺钉固定或更换加长柄假体结合内固定等治疗.假体机械断裂6例,予以更换假体.股骨柄假体偏心距过大导致疼痛1例,予以更换股骨柄假体.髋臼螺钉位置不当导致坐骨神经症状1例,予以调整髋臼假体和螺钉位置.[结论]假体松动是人工髋关节翻修常见原因,其次为感染、脱位、聚乙烯磨损、股骨头置换术后髋臼磨损、假体周围骨折等;人工髋关节翻修的方案需根据假体失败的原因、患者具体情况以及医生的经验等因素综合考虑.

  • 重度脊柱畸形翻修截骨术中神经监测变化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乐乐;吴继功;马华松;邵水霖;高博;王加旭;李海侠;陈牡

    [目的]评估联合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和经颅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motor evoked potential,TcMEP)监测在重度脊柱畸形翻修截骨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术中出现神经监测变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本科全麻下进行重度脊柱畸形翻修截骨矫形手术54例患者,男19例,女35例.术中均应用SSEP和TcMEP联合监测.统计比较单模式SSEP、单模式TcMEP及双模式联合监测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敏感性及特异性.分析术中出现真阳性电生理监测变化的原因和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结果]联合SSEP及TcMEP监测成功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高.54例患者中共有14例(25.93%)出现阳性电生理监测变化.经术中干预后,随访时终2例(3.70%)未恢复至术前神经功能状态.术前合并胸椎管狭窄、主弯Cobb角>130°为出现真阳性电生理变化的危险因素.[结论]在重度脊柱畸形翻修截骨矫形手术中,联合SSEP及TcMEP监测能有效地检测早期脊髓损伤,有更好地进行预警的价值.积极进行干预能扭转电生理变化并可以避免严重脊髓损伤并发症发生.翻修术中截骨矫形过程出现电生理变化概率较高.术前合并胸椎管狭窄以及主弯Cobb角>130°的患者更易导致真阳性监测变化发生.

  • 打压植骨联合钛网治疗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缺损疗效的中长期随访

    作者:金毅;郑稼;刘珂;王振;陈骁

    [目的]观察打压植骨联合钛网治疗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缺损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2月间,对24例需行髋关节翻修患者采用打压植骨联合钛网重建髋臼缺损,男7例,女17例,平均年龄67岁(58~75岁),初次置换距翻修手术平均8.1年(3~16年),髋臼缺损按Paprosky分型:ⅡC型15例,ⅢA型9例,翻修均选用同种异体骨及骨水泥假体,术后及随访时进行X线评估及Harris评分.[结果]24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7.1年(5~9年),术后早期均未见感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截止至末次随访除1例再次翻修外均未发生假体松动及再行翻修治疗.患者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8分(12 ~56分)增至末次随访时的86分(81~92分).[结论]对于Paprosky分型ⅡC及ⅢA型髋臼骨缺损,打压植骨结合钛网固定技术可获得较满意的中长期疗效.

  • 膝关节二期翻修术治疗假体周围感染的疗效分析

    作者:邵宏翊;杨德金;周一新;顾建明;郭盛杰

    [目的]探讨二期翻修手术治疗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有效性、失败原因和骨水泥活动间隔物对二期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 2012年12月因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而行二期翻修手术的病例21例,分析失败原因,比较术前术后患者膝关节评分(KSS)和膝关节活动度.[结果]2例真菌感染病例1例因一期手术后不能控制感染,1例因二期翻修手术后再次发生感染而终行膝关节融合术.其余19例患者二期手术后平均随访31个月(19 ~44个月),二期清创膝关节翻修术获得成功.术后KSS膝关节评分、KSS功能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比术前都有明显提高.[结论]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通过一期清创、带抗生素活动型骨水泥间隔物置入、二期翻修手术可以有效治疗感染并重建膝关节功能,而真菌引起的感染是造成手术失败的原因之一.

  • 改良Gibson切口人工髋关节翻修术46例(48髋)随访分析

    作者:李力;沈军;邹天明;王东来;陈广祥;黄士中

    [目的]评价改良Gibson切口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84年1月-2006年6月首次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脱位、松动等原因产生疼痛和功能障碍行全髋关节翻修术者(revision of total hip replacement,RTHR),其中有完整资料并经至少2年以上随访的46例48髋进行分析.男14例,女32例,年龄39~76岁.初次行股骨头置换术9髋,其中骨水泥型2髋,生物型7髋;全髋关节置换(THR)39髋,其中骨水泥型29髋,生物型10髋.采用改良Gibson切口进行全髋翻修术.[结果]46例48髋术后通过门诊或登门随访,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1.9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81.8分,对手术满意度的评价:非常满意16例,满意28例,不满意2例.[结论]采用改良Gibson切口行全髋翻修术,根据不同分型,采取不同的方法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 髋关节 置换 翻修术
  • 大粗隆延长截骨在髋关节翻修手术中的运用

    作者:邵宏翊;刘忠军;周一新;柳剑

    [目的]探讨大粗隆延长截骨在髋关节翻修手术中的实际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003~2008年13例接受髋关节翻修手术中进行大粗隆延长截骨的患者进行随访,共13髋,平均随访32.3个月.对患者翻修原因、术前术后Harris评分、截骨长度、截骨愈合时间等进行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8分(24~68分),术后Harris评分为77分(57~100分),平均提高39分.平均截骨长度从大粗隆顶点至截骨远端为12.4 cm(9~15.1 cm).11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截骨端愈合,2例患者在6个月随访时截骨端愈合.[结论]大粗隆延长截骨在髋翻修手术中可以帮助充分暴露术野,取出固定良好的骨水泥和非骨水泥股骨柄,同时截骨愈合良好.

199 条记录 6/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