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髋关节翻修术后的康复护理

    作者:王海梅;刘晓霞

    总结了7例全髋关节翻修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包括术前一般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保持正确的体住,严密观察病情,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加强术后早期的康复训练等,认为精心的术后康复护理可缓解患者大腿腹股沟区的疼痛,恢复髋关节的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 抗生素骨水泥间置器在全髋关节置换感染Ⅱ期翻修中的应用

    作者:陈波;杜远立;梁杰;茹能;武斌

    目的 探讨采用抗生素骨水泥间置器二期翻修治疗人工髋关节感染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12例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行Ⅱ期翻修手术,Ⅰ期手术中的假体并放置抗生素骨水泥间置器,Ⅱ期置换手术后于4~6个月进行Harris评分,观察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6个月.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感染无复发.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85.46±8.32 vs 42.52±7.48,P<0.05).结论 彻底清创、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间置器能够有效控制感染复发和提高二期置换手术效果.

  •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16例临床分析

    作者:肖涛;唐新桥;廖龙元;傅荫宇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晚期假体松动的原因及翻修技术.方法应用进口或国产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对16例髋关节疼痛、难以履行假体功能的人工髋关节施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结果⑴术中均发现假体周围有不同厚度的界膜组织存在.⑵平均随访2.6年,术后康复顺利,疗效满意.结论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晚期假体松动可能与假体周围界膜组织形成有关.⑵彻底清创以及建立良好的骨床是髋关节翻修术成功的关键.

  • 万古霉素骨水泥在感染人工髋关节翻修中作用的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

    作者:王爱民;王子明;唐桂阳;孙红振;杜全印;吴思宇;唐颖;沈岳;杨欣建

    目的探讨1:20万古霉素骨水泥(VCM-PMMA)在感染人工髋关节翻修中的作用.方法观察VCM的耐热性能,VCM-PMMA体外抑制表皮葡萄球菌(SE)和生物力学特性;建立兔人工股骨头置换后SE感染模型,研究VCM-PMMA在感染兔人工股骨头一、二期翻修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临床治疗12例感染人工髋关节.结果 VCM含量室温组(25±2)℃与120℃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32天时VCM-PMMA中VCM药物浓度仍高于SE的小抑菌浓度;VCM-PMMA与PMMA在拔出力、压缩强度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一期翻修组16.7%再感染,二期翻修组为8.3%,对照组为58.3%,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临床清创后灌洗4例,1例成功,3例失败;使用VCM-PMMA的一、二期翻修8例均获成功.结论①VCM热稳定性良好,VCM-PMMA可持续抑菌达32d,1:20VCM-PMMA基本不影响固定兔人工股骨头的力学特性.②应用VCM-PMMA能显著提高兔感染人工股骨头一、二期翻修的成功率.

  • 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分类和重建研究进展

    作者:王雨;王爱民

    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治疗具有相当的挑战性.术前的计划,缺损的辨认和稳固的重建是成功翻修手术的基础.应用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移植填充骨缺损,目前使用特殊的重建方法行髋臼重建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临床上髋关节翻修手术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针对髋臼骨缺损建立系统的诊断和治疗程序.本文就髋臼骨缺损的分类和重建进展做一综述.

  • 骨移植在人工髋关节股骨侧假体翻修中应用

    作者:刘宁;查振刚;姚平;林宏生;王国普;吴昊;王双利

    目的 探讨采用颗粒骨、结构骨植骨技术进行人工髋关节股骨侧假体翻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6月至2005年10月,采用颗粒骨或/和结构骨植骨技术对16例人工髋关节股骨侧假体进行了翻修,平均随访时间39个月,采用Harris评分及X线片观察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1.7分提高到术后82.6分,术后优良率为达87.5%;9例患者无假体松动及下沉;余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股骨假体下沉,下沉的高度低于0.5~1 cm:所有患者未出现假体松动的症状,无需再次翻修术.结论 进行有效骨缺损修复,成功地重建股骨近端的骨结构是人工髋关节股骨侧骨假体翻修的关键.

  • 含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翻修术中的应用

    作者:胡海澜;谢楚海;莫建文;杨进顺;白波

    目的:探讨在腰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钉道迟发性感染翻修术中使用自制的含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的方法及有效性.方法:对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期间7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发生钉道迟发性感染的患者采用手术切开清创,自制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治疗,感染治愈后行Ⅱ期椎弓根内固定术.结果:7例患者钉道迟发性感染均获治愈.行Ⅱ期翻修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无感染复发迹象.结论: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能有效治愈钉道迟发性感染,维持原螺钉孔道,为Ⅱ期翻修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 髋关节假体置换翻修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作者:王光耀;吴恒烜

    目的:分析近年笔者处理的15例髋关节假体置换失败的原因,为翻修术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方法:对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需行翻修的原因进行归类分析,并通过采用相应的方法(翻修术)处理评估这些策略的可行性.结果:15例髋关节假体失败原因归为两大类,一类为医源性,其中包括手术安装不妥致不可复位性脱位3例、顽固性脱位2例;假体选择不当致假体松动、下沉以及髋臼严重磨损4例.另一类为非医源性,其中包括术后感染2例,骨质疏松性假体松动2例,术后患髋意外骨折致假体折断1例,难耐性髋痛1例.应对措施及疗效,以原假体(全髋)翻修6例,近期疗效优5例;更换假体(包括全髋、半髋更换全髋)9例,近期疗效优7例.结论:髋关节假体置换失败多是医源性因素导致,早期以原全髋假体翻修与后期的更换假体翻修在近期疗效上无明显的差别.

  • 腰椎间盘突出症翻修的原因分析和应对方法

    作者:梁斌;李宏宇;丘德赞;韦敏克;陈峰;王贤;黄孝英;梁剑敏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次手术失败的原因,探讨翻修的应对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005-05以来收治的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实施翻修手术.结果 翻修的主要原因为初次手术不够彻底、多间隙突出遗漏及术后出现腰椎失稳等.实施翻修手术后优28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9.5%.结论 对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实施椎间融合,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 髋关节假体置换翻修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杨家有;武振国

    随着髋关节假体的广泛应用,由此导致假体置换失败而需进行的翻修术已悄然兴起.近年已见不少有关翻修术的文献报道[1~3],本文对笔者近年来处理的10例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失败病例的原因及应对手段进行分析.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翻修治疗临床观察

    作者:杨立宇;杨礼庆;付勤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翻修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1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例采用一期翻修,15例采用二期翻修。二期翻修分为两个步骤,一期彻底清创,取出感染假体,置入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二期植入骨水泥型或非骨水泥型假体,对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翻修治疗术后患者的Harris评分为(78.60±5.17)分,较术前(31.59±5.26)分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反应蛋白为(9.19±2.83) mg/L,较术前(15.32±2.73) mg/L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患者中除1例死亡外,其余15例患者术后随访均恢复良好。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翻修治疗术后临床效果较为良好,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感染情况以及局部皮肤条件等选择翻修治疗方案与假体,C反应蛋白可作为术后感染控制监测的重要指标。

  •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原因分析及假体的选择研究

    作者:朱正荣;易洋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临床原因及假体的选择.方法 共纳入5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距首次行置换术大子或小于5年分为早期组(30例)及晚期组(20例),并按照年龄是否大于50岁分为2组(各25例).均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及行翻修术的原因.结果 感染性松动、无菌性松动、假体的磨损、假体周围骨折、关节不稳定均是患者行翻修术的原因,但早期与晚期患者行翻修术的主要原因不同;早期行翻修术的主要原因是感染性松 动、假体周围骨折、关节不稳定,而晚期行翻修术的主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假体的磨损.对于老年患者选择骨水泥型假体较好,而对于更年轻点的患者选择生物型假体较好.结论 早期行翻修术与晚期行翻修术的主要原因不同,因根据具体情况治疗.对于老年患者选择骨水泥型假体较好,而对于更年轻点的患者选择生物型假体较好,临床可以根据研究对不同患者选用合适的假体.

  • 胸腰椎半椎体后路矫形术失效原因及翻修策略

    作者:李波;卢曼鹏;王群波;余雨;邵高海

    目的 探讨胸、腰椎半椎体畸形后路矫形术失效原因,并总结翻修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9例胸、腰椎半椎体畸形后路矫形术失效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岁10个月~24岁,中位年龄12岁.结合原始病历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明确均为单个完全分节型半椎体,位于胸段2例,胸腰段5例,腰段2例.翻修术前侧凸Cobb角为(45.4±17.4)°,后凸Cobb角为(29.8±22.0)°.分析初次手术失效原因后制定矫形策略,行后路翻修术,对脊柱畸形进行再次矫正.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6.5 h,平均4.5 h;术中出血量400~2500 mL,平均950 mL.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深部感染、呼吸衰竭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1例出现单侧下肢麻木,经消肿、营养神经治疗1周后完全缓解.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个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X线片示术后8~14个月,平均11个月植骨均融合.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侧凸和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周相比,末次随访时获得的矫形均无丢失.结论 半椎体的处理、固定及融合范围选择、术中矫形操作、内固定物选择均是影响后路矫形术成败的常见因素.总结失效原因并制定个性化翻修策略进行翻修,临床疗效满意.

  • 采用金属重建杯行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疗效

    作者:游镇君;孙俊英;蒋毅;刘师良;吴可沁;李哲;秦力

    目的 探讨采用金属重建杯行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0月-2013年10月,采用金属重建杯行髋关节翻修术的16例(16髋)患者临床资料.男4例,女12例;年龄49~ 78岁,平均62.7岁.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至该次翻修术时间为3~15年,中位时间8.2年.翻修原因:假体无菌性松动15例,Vancouver B3型股骨柄假体周围骨折1例.髋臼侧骨缺损根据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分型:Ⅲ型12例,Ⅳ型4例;Paprosky分型:ⅢA型12例,ⅢB型4例.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后大腿疼痛情况;摄X线片行影像学评价.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于术后2周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行抗凝治疗后治愈;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及脱位等并发症发生.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9年,平均6.8年.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91.88±3.28)分,较术前(42.44±4.66)分显著改善(t=-106.30,P=0.00).2例术后下地行走时出现轻度大腿痛,症状于术后1年消失.术后即刻髋臼外展角为37~54°,平均42.9°;髋关节旋转中心距泪滴间线距离和距泪滴外侧距离分别由术前的(33.67±12.19) mm和(34.98±12.30) mm改善至术后即刻的(20.67±9.63) mm和(40.04±6.61) 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0,P=0.00;t=-3.15,P=0.00).术后4~ 12个月X线片示所有股骨大转子延长截骨区均获骨性愈合,随访期间金属重建杯与骨面均无连续性透亮带,无假体移位及骨溶解,臼杯均呈骨性固定;无1例因假体松动需行再翻修手术者.结论 对于臼杯假体松动合并髋臼骨缺损者,采用金属重建杯行翻修术可获得较好疗效.

  • 大直径股骨头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远期疗效评价及失败原因分析

    作者:李金龙;周凯;陈志;王端;周宗科;康鹏德;沈彬;杨静;裴福兴

    目的 总结大直径股骨头金属对金属(以下简称大头金对金)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中远期疗效,分析置换失败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3月-2010年5月采用大头金对金THA治疗的159例(183髋)患者临床资料.男109例(129髋),女50例(54髓);年龄20 ~ 78岁,平均50岁.单髋135例,其中左髋69例、右髋66例;双髋24例.初次置换原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74例(93髋),Perthes病1例(1髋),髋关节原发性骨关节炎18例(19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17例(18髋),化脓性髋关节炎治愈后骨关节炎8例(8髋),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6例(6髋),股骨颈骨折17例(17髋),强制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8例(11髋),髋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9例(9髋),成人Still病1例(1髋).术前Harris评分(45.99±8.07)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59±0.87)分.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 8.2年,平均6.1年.术后15例(17髋)失败,假体5年生存率为91.80%(168/183).失败原因:炎性假瘤形成4例(4髋),髋臼松动3例(3髋),骨溶解4例(5髋),髋臼松动并炎性假瘤形成3例(3髋),功能失用性表现1例(2髋).其中9例(11髋)因多种原因未行翻修术;6例(6髋)于初次置换术后1.2 ~ 5.4年,平均3.7年行翻修术.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1.72±1.48)分,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1.37±10.7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547,P=0.000;t=33.823,P=0.000);其中44髋为优,89髋为良,33髋为可,17髋为差.结论 大头金对金THA术后中远期失败率较高,失败原因主要为炎性假瘤形成、髋臼松动和骨溶解.尽快实施翻修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 含抗生素关节型骨水泥间隔器治疗人工关节感染的问题分析

    作者:张文明;李文波;白国昌;黄子达;吴海艺

    目的 探讨采用含抗生素关节型骨水泥间隔器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13年1月采用含抗生素关节型骨水泥间隔器行二期翻修的27例PJI患者临床资料.男12例,女15例.年龄25~81岁,平均62.7岁.均为单侧关节置换,髋关节19例,膝关节8例.初次置换至确诊感染时间为3~ 252个月,平均25个月.使用间隔器联合全身抗生素治疗,至感染控制后行二期翻修手术,评价患者临床疗效及间隔器有效性和相关并发症.结果 1例患者一期术后2d因大面积心肌梗死死亡.19例患者一期术后感染控制,顺利行二期翻修手术;其中3例发生髋关节间隔器断裂后卧床,卧床期间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并保守治愈.7例患者一期术后感染复发,再次手术取出间隔器后旷置并更换敏感抗生素,其中3例感染未能控制,放弃治疗,余4例感染控制后行翻修手术.23例行二期翻修手术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2.3年.翻修术后1年髋关节患者Harris评分及膝关节患者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均显著优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例致病菌含革兰阴性菌或真菌患者,7例一期术后感染复发;12例致病菌仅为革兰阳性菌患者均无感染复发.3例终治疗失败放弃治疗者,1例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混合感染,2例为真菌感染.结论 在PJI二期翻修术中使用含抗生素关节型骨水泥间隔器可获良好临床疗效.但需注意髋关节间隔器可能发生断裂并增加翻修手术风险;若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或真菌,间隔器可能增加感染复发风险.

  • 叠加现象致翻修特发性脊柱侧凸一例

    作者:施剑雄;郭晓华;初同伟

    1 病例介绍患儿男,13岁.因“发现右背部畸形1周余”于2013年8月28日就诊.体格检查:无疼痛及胸腰椎后凸,双肩平衡;胸锁乳突肌松弛;右背部局部膨隆,脊柱检查阴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红细胞沉降率等未见明显异常.胸腰段脊柱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T 三维重建未见半椎体畸形;脊柱全长正位X线片示胸段脊柱向右侧偏离骶骨中垂线(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 CSVL),Cobb角45.2°,代偿性腰弯22.1°,Risser征0级,下端椎为L2,中立椎为L2,稳定椎为L3,后触及椎为L1(图1a);右侧曲Bending像示主胸弯22.6°,主胸弯柔韧性50%;左侧曲Bending像示主胸弯7.4°,代偿性腰弯柔韧性67.3%.诊断:Lenke1A型(ALR:L4亚分型,L4向右倾斜)特发性脊柱侧凸.

  • 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翻修一例

    作者:艾进伟;韩叶萍;李帅垒;李浩亮;孙永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解决了终末期髋关节疾病患者髋部疼痛和活动受限难题,但对于神经肌肉病变、脑瘫、偏瘫、小儿麻痹后遗症等下肢肌力失衡、髋外展无力患者,置换术后易发生髋关节脱位,仍是关节置换术绝对或相对禁忌证.2014年7月,我们收治1例小儿麻痹后遗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患者,成功实施翻修手术.报告如下.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假体初始不稳定原因分析及处理

    作者:蔡碰德;胡懿郃;文霆;钟达;冷屹;雷鹏飞

    目的 探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假体初始不稳定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0年6月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髋臼假体初始不稳定行髋臼翻修术的19例患者临床资料.男11例,女8例;年龄55~79岁,平均67.2岁.左髋9例,右髋10例.应用骨水泥型髋臼假体7例,非骨水泥型12例.初次置换术后3周~6个月行翻修术,平均4.5个月.分析髋臼假体初始不稳定的原因,比较翻修术前后髋臼假体骨覆盖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 结果 髋臼假体初始不稳定与髋臼的处理、假体的选择及放置角度、骨水泥操作技术不当等有关.翻修术后l例出现坐骨神经麻痹,7周后自行恢复;l例髋臼前壁轻微骨折,3个月后骨折愈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血管损伤、假体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73个月,平均28个月.患者均未出现髋臼假体初始不稳定.髋臼假体骨覆盖率由初次置换时的67.9%±5.5%提高至翻修术后87.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 1.592,P=0.003).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84.4±4.6)分,较术前的(56.5±9.3)分显著提高(t=11.380,P=0.005). 结论 术前详细计划、选择合适的假体、妥善处理髋臼、按合理角度植入髋臼假体有助于获取良好的髋臼假体初始稳定性.

  • 肿瘤型假体无菌性松动翻修术后疗效观察

    作者:王晋;沈靖南;尹军强;黄纲;卢金昌;李浩淼;邹昌业;韩士英

    目的 探讨采用普通长柄假体或同种异体骨假体复合物(allograft-prosthesis composite,APC)翻修治疗肿瘤型假体无菌性松动的疗效. 方法 2002年1月- 2008年6月,收治14例肿瘤型假体无菌性松动患者.男8例,女6例;年龄21~70岁,平均43.9岁.肿瘤部位:股骨远端8例,股骨近端2例,胫骨近端4例.假体置换术后6~31年出现患肢疼痛,负重和行走时加重;6例出现患肢短缩畸形.术前参照美国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功能评分系统行关节功能评分为(16.36±1.50)分.X线片检查见假体明显松动和下沉.出现症状至入院时间为3~9年,平均4.5年.7例骨量严重丢失(骨皮质厚度减少>50%)、假体下沉>2cm、假体穿破骨皮质或即将穿破骨皮质者采用APC翻修;7例骨量丢失不严重(骨皮质厚度减少<50%)者,采用订制普通长柄假体翻修. 结果 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2例出现腓总神经一过性麻木,对症治疗后3个月内恢复.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年2个月~7年,平均3.6年.翻修术后患者术前疼痛症状均缓解,关节功能改善.术后12个月MSTS功能评分为(23.43±2.5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10,P=0.024).X线片检查示,术后12个月2例采用普通长柄假体翻修患者出现骨水泥周围无症状透亮线,无假体松动和周围感染等并发症;其余患者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 肿瘤型假体无菌性松动后再次行翻修重建肢体功能可行,根据患者骨量丢失情况选择APC或普通长柄假体翻修,可获较好疗效.

199 条记录 9/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