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神经衰弱的中药与食疗
催眠汤焦枣仁、磁石(先煎)、生龙骨、生牡蛎各30g,淡豆鼓、山栀子、远志、陈皮、白术各10g,天竺黄、知母、琥珀(冲)各6g,石斛、柏子仁、仙灵脾各12g,合欢皮、夜交藤、枸杞子各15g,生百合20g,朱砂(冲)1.5g.水煎,每日下午3时、10时各服1次.有养心安神,镇静催眠之功效,主治各种顽固性失眠.
-
猪苓导水汤治疗早期肝硬化腹水
方剂组成:猪茯苓各12 g,绵茵陈、山栀子各15 g,生大黄9g、五味子15g、醋柴胡、醋香附各12 g,真沉香1 g(研细粉冲服),淡竹茹、广陈皮各10 g,大腹皮18 g、篇蓄30克、椒目15g、二丑2 g(研细粉冲服)、白茅根30 g、黄芪15 g、制鳖甲15 g(先煎)、甘草3 g,大枣7枚为引.
-
栀子种质沿革及历代质量评价
栀子为常用清热类中药,除药用外还用于食品或工业染色.古代很早便有栀子药用和染用的记载,但历代本草认为二者种质有别.民国以后,为与"山栀子"区别,染用栀子称"水栀子".栀子古代产区早为河南,明代以后南迁,现以江西、福建为道地.历代本草非常注重药用栀子的质量评价,主要依据是外观形态,以及是野生还是栽培.近代以来,栀子按产地、外观性状等要素划分为不同的商品规格等级,在外观形态方面和历代本草一脉相承.对历代本草中栀子的种质、产地、采收和质量评价进行梳理,分析近代以来栀子商品规格等级的划分要素,可为当前栀子商品规格分级研究提供本草学依据.
-
古代摩顶眼科方
摩顶膏方,即摩于颠顶部的膏方.<证治准绳>、<千金方>、<圣济总录>、<审视瑶函>、<银海精微>、<普济方>等历代著名方书和眼科专著皆载有专门摩于顶部的膏方,粗略统计达30首之多,且大多用于眼科疾病是一大特色.如<圣济总录>中十个摩顶方,其中就有7个是用于眼科疾患的.归纳诸多古代摩顶眼科方可见,以去翳退障,清热解毒,滋补肝肾,祛风明目为主要功效.如治疗肝肾亏虚、眼目昏暗的摩顶方(空青、青盐、槐子、木香、附子、牛酥、鹅脂、旱莲草、龙脑、丹砂);治疗风热冲目、赤脉胬肉的摩顶明目膏方(生麻油、真酥、车前叶、淡竹叶、吴蓝、大青、黄连、山栀子仁、黄芩、甘草、麦门冬、槐白皮、柳白皮、马牙苋、生犀角、马牙硝、朴硝、盐花);治疗五脏风毒上攻、眼目障翳的摩顶青莲膏方(生油、真酥、莲子草、吴蓝、大青、葳蕤、槐子仁、山栀子仁、淡竹叶、长理石、盐花、曾青、朴硝);治疗头眩不能视的摩顶油方(莲子草、吴蓝、栀子叶、生麦冬、生地黄、连翘、秦艽、甘草、防风、细辛、地骨皮、大青、紫苏叶、紫草);更有治疗一切眼疾的摩顶膏方(生油、黄牛酥、淡竹叶、大青、萎蕤、曾青、石长生、吴蓝、槐子、青盐、栀子仁、蕤仁、旱莲草)等.
-
两方防治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相当于中医所说的“口疮”“口疳”,是肝火上炎引起的.由于肝气郁滞,郁而化火,火性上炎于口,灼伤肉膜,化腐生疮而发.治疗方: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6克、黄芩9克、山栀子9克、泽泻12克、木通6克、车前子9克、当归3克、生地9克、柴胡6克、生甘草6克,水煎分2次服.
-
苦寒通利八正散
八正散来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苦寒通利方剂,凡湿热型淋证都可适宜.方药组成: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等份组成,制为散剂,每服9克.上方加灯心,也可按比例(一般每味15克,小儿量酌减)水煎服.如作为汤剂,即用水一盏,入灯心煎至七分,去滓,于饭后临卧时温服,具有清热利湿,利尿通淋之功,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漓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
漫谈小蓟饮子
宋代医家严用和撰著的<济生方>一书中,收录了他试用有效的方剂450余首,小蓟饮子便是其中颇为著名的一首.原方本是煮散剂,用法是:每次取粗末12克,水煎,去渣,饭前服.后世医家改为汤剂应用,但各药用量多有不同,以下是根据全国高等教育第六版教材<方剂学>酌定的用量:生地黄30克,小蓟、滑石各15克,木通、当归、炙甘草各6克,炒蒲黄、藕节、淡竹叶、山栀子各9克.
-
漫谈咳血方
咳血方载于<丹溪心法>一书,是治疗咳血的常用方.其药物组成是:青黛(水飞)、诃子各6克,瓜蒌仁(去油)、海浮石、山栀子(炒黑)各9克.用法是:上药共为细末,以蜜同姜汁为丸,含化.
-
四款食疗药粥防治慢性咽炎
中医认为,慢性咽炎多为肺肾阴亏,虚火上炎所致,当以养阴润肺,引热下行为治,因此可通过食疗来改善.药粥一:胖大海、罗汉果、青果、冬陵草、金银花、黄芩、菊花各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药粥二:金果榄、金银花、诃子肉、玄参、麦冬、桔梗、北豆根、胖大海、黄连、山栀子各10克,薄荷5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
栀子中藏红花总苷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目的:确定栀子中藏红花总苷的纯化工艺.方法: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洗脱联合重结晶的方法精制藏红花苷类化合物.结果:确定其提取条件为:提取剂50%乙醇,提取温度60℃,料液比为8BV,提取三次;大孔树脂洗脱条件为:树脂类型D101型;提取液杂质部位洗脱溶剂为纯水,栀子苷部位洗脱溶剂为30%乙醇水溶液,藏红花总苷部位洗脱溶剂为50%乙醇水溶液.结论:藏红花总苷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藏红花素1含量达38%,藏红花素2含量达6%,藏红花素3含量达4%,藏红花酸含量达2%.
-
顽固性口腔溃疡治验1则
陈某,女,38岁,无业.1994年4月26日初诊,口疮反复发作,口腔溃烂,咽舌燥痛,时发时愈1年,近来症状加重,口腔两侧粘膜呈弥漫性溃烂,舌边尖溃疡成片,舌体硬痛,活动受限,上下唇亦溃烂渗出血水,张口吞咽均感困难,1年来饮食多以半流质为主,大便少,舌深红,苔黄白厚腻如垢积,脉弦细略数,曾去数家医院诊治,经用中、西药物如:多种抗生素、VB2、Vc、锡类散、牛黄消炎丸等,均感疗效甚微.此乃湿热蕴伏,郁结脾胃,治宜清泻脾胃湿热,泻黄散加味化裁,处方:石膏30 g(先煎),山栀子15 g,生甘草10 g,藿香10 g,防风10 g,丹皮12 g,苦参12 g,黄连6 g,蒲黄6 g,3剂.
-
停饮成癖囊记
予生平有二疾,一则脏腑下血,二则膈中停饮,下血有时而止,停饮则无时。始因年少时夜坐为文,左向伏几案,是以饮食多坠向左边,中夜以后稍困乏,必饮两三杯,既卧就枕,又向左边侧睡,气壮盛时殊不觉。三五年后,觉酒止从左边下,漉漉有声,胁痛,饮食殊减,十数日必呕数升酸苦水,暑月止是右边身有汗,常润,左边病处绝燥。遍访名医及海上方,服之少有验,间或中病,止得月余复作。其补则如天雄、附子、矾石,其利则如牵牛、甘遂、大戟,备尝之矣。予后揣度之,已成癖囊,如潦水之有科臼,不盈科不行,水盈科而行也。清者可行,浊者依然停滀,盖下无路以决之也,是以积之五七日必呕而去,稍宽数日复作。脾土也,恶湿,而水则流湿,莫若燥脾以胜湿,崇土以填科臼,则疾当去矣。于是悉屏诸药,一味服苍术,三月而疾除。自此一向服数年,不吐不呕,胸膈宽,饮啖如故。暑月汗周身而身凉,饮亦当中下,前此饮渍其肝,目亦多昏眩,其后灯下能书细字,皆苍术之力也。其法苍术一斤,去皮切末之,用生油麻半两,水二盏,研滤取汁,大枣十五枚,烂煮去皮核研,以麻汁匀研成稀膏,搜和入臼熟杵,圆梧子大,干之,每日空腹用盐汤吞下五十圆,增至一百圆、二百圆。忌桃李雀鸽。初服时必膈微燥,且以茅术制之,觉燥甚,进山栀散一服,久之不燥矣。予服半年以后,止用燥烈味极辛者,削去皮不浸,极有力,亦自然不燥也。山栀散用山栀子一味,干之为末,沸汤点服。故知久坐不可伏向一边,时或运动,亦消息之法。(《本事方》)
-
泻下法口腔科应用举隅
下法是"八法"之一,具有荡涤肠胃,泻下大便之功,临床上多用于治疗一些实热之症,使邪从下而出.笔者10多年来,在治疗口腔科的疾病时,只要辨明患者病属实症,即应用泻下法配合外用吹口散治疗,屡用屡验.其基本方:金银花30g,连翘15g,大青叶15g,枳实12g,山栀子9g,大黄9g(后下),番泻叶6g(后下),甘草4g,儿童酌减.吹口散主要成分:冰片3g,硼砂4g,雄黄3g,黄连素9g,青黛3g,煅石膏9g,人中白9g,薄荷冰3g共研极细粉而成.主要功能清热解毒、收敛止痛、祛腐生新.现列举数病,供同道参考.
-
解毒宣肺扶正散结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6例
自1994年以来,笔者以解毒宣肺扶正散结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均符合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慢性乙型肝炎重度6例,中度24例,轻度6例.36例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小者9岁,大者56岁,平均32.4岁;病程短者半年,长者11年.2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以解毒宣肺扶正散结法治疗.基本方:叶下珠30g,虎杖、白术、茯苓、桑寄生、枸杞、山楂各15g,全瓜蒌、黄芪、丹参各20g,甘草5g,菟丝子、柴胡、白芍各10g.加减:有黄疸者加茵陈20g,山栀子10g;肝区疼痛者加延胡索20g;食欲不振者加鸡内金15g,麦芽10g;腹胀者加枳壳10g;恶心厌油腻者加半夏9g;腰膝酸软者加怀牛膝20g,女贞子15g.上药1剂/d,早晚各煎服1次.连续用药3个月,每个月复查1次肝功能及HBV-M.
-
龙胆泻肝汤临证举隅
龙胆泻肝汤乃金元四大家之李东垣氏所创,载于《兰室秘藏》一书.方中以龙胆草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为君药;黄芩、山栀子苦寒清热泻火,助龙胆草清泻肝胆实火,为臣药;木通、泽泻、车前子利小便而除湿热;当归、生地黄养血益阴,与泻火清利之药合用,泻中有补,利中有养;柴胡疏畅肝胆,并作引经之药;甘草调中和药,为佐使.诸药合用,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等功效.且泻中有补,清中有养,以使火降热清.
-
山栀子和水栀子的本草学研究
通过查询本草典籍及近5年文献,对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名称、形态、产地、功效与化学成分4个方面进行本草考证,旨在为“山栀子”和“水栀子”的植物学命名和栀子的正本清源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山栀子”与“水栀子”的产地无明显区别,而名称、形态、功效与化学成分均有不同;“山栀子”为茜草科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水栀子”为茜草科长果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ills f.longicarpaZ.W.Xie et Okada,应将“水栀子”作“山栀子”的新变型处理较为妥当.
-
中药清胆胶囊药理实验研究
由山栀子、茵陈、芍药、金钱草、郁金、茯苓和陈皮等中药组成的清胆胶囊进行了药理实验.结果表明:清胆胶囊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及大鼠角叉菜胶足跖肿胀均有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可持续4 h以上,能明显增加胆汁流量,而对胆汁成分无明显影响;对异硫氰酸-1-奈酯(ANIT)所致大鼠阻塞性黄疸无明显作用;对Ach引起的胆囊肌条收缩活动有明显对抗作用.
-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方药:桃仁5g,山栀子5g,细辛5~10g,杏仁5g,白芥子25~5g,大蒜1~2瓣。 用法:将大蒜打成泥,将桃仁、山栀子、细辛、杏仁、白芥子研粉,加入蒜泥、鸡蛋白调成圆形糊状,直径略小于患儿足的横径,洗净两足底,涂上食油或石蜡油后敷上药糊,每昼夜贴1次,每次贴12h。 疗效:设对照Ⅰ组用止咳散敷足底(方法同上)再加服利君沙、病毒灵。对照Ⅱ组单纯口服利君沙、病毒灵。其中治疗组70例,治愈(治疗2d体温正常,咳嗽止,鼻塞流涕消失)25例;好转(治疗3d发热减退,咳嗽减轻)40例;无效(治疗4d发热咳嗽如前)5例;对照Ⅰ组30例,治愈20例,好转8例,无效2例;对照Ⅱ组30例,治愈15例,好转5例,无效10例。治疗组与对照Ⅰ组疗效相似(P>005),而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Ⅱ组(P<001)。 来源:陆惠辉,施越,施一平(江苏启东市江海中心卫生院226251)止咳散敷足底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70例中医外治杂志,2000,9(5):4.急性会厌炎 方药:大黄10g(后下),牡丹皮10g,山栀子10g,射干10g,郁金10g,连翘10g,赤茯苓10g,通草6g,生甘草6g。 加减:热盛加金银花、野菊花各10g,生石膏30g,知母10g;有痰加枇杷叶、前胡各1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分服,采用漱服法,即边漱边咽,使药物充分与咽喉部接触,若会厌水肿较甚,咽下较为困难,可用热汤药先熏蒸咽喉20min左右,然后再漱服。 疗效:58例全部治愈。其中服药时间<4日即治愈者21例,占36%,服药4~6日而治愈者26例,占45%,服药6~7日治愈者11例,占19%。全部病例未使用抗生素及皮质激素类药,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来源:张玉芬(河北省职工医学院071000),马玉萍大黄丹栀汤治疗急性会厌炎58例河北中医,2000,22(11):830无症状型高脂血症 方药:生晒参5~10g,白术12~15g,茯苓12~15g,葛根15~30g,藿香10~12g,木香6~10g,泽泻12~15g,山楂15~20g,绞股蓝30g,丹参30g,三七粉3g(冲服),甘草3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疗程2个月。治疗期间均保持原有饮食习惯。 疗效:60例中,显效(血脂降至正常,或TG下降≥30%,或TC下降≥20%)18例;有效(TG下降在20%~30%,或TC下降在10%~20%之间)35例;无效(TG或TC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7例。总有效率883%。 来源:许毓政(洞口县人民医院422300)健脾化痰活血法治疗无症状型高脂血症60例湖南中医杂志,2000,16(5):26
-
栀子等几种中药材的真伪鉴别
1栀子(山栀子)1.1正品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果实.功效:具清热利湿,泻火除烦,凉血散瘀的功能,有明显的利胆、镇静、降低血压和抑菌的药理作用,用于治疗热病心烦、黄疸目赤、热毒疮疡等症.
-
山栀子与水栀子的形态组织学研究
对山栀子、水栀子进行了生药性状、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山栀子与水栀子外观形态有明显的区别;水栀子内果皮石细胞形状和草酸钙簇晶的大小与山栀子有明显的异,并发现山栀子与水栀子石细胞中均含有草酸钙柱晶,为栀子药材的鉴别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