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童病毒性脑炎并发肢痛症5例临床分析
资料与方法2005年4月~2008年11月收治病脑患儿200例,病脑诊断标准参考<实用儿科学>第7版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00例,女90例,年龄1~14岁;并发肢痛症着5例,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6~12岁,平均年龄9岁.5例均为柯萨奇病毒,所有病人均否认慢性病,长期服药、外伤及肢痛病史.
-
腕踝针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50例疗效观察
股外侧皮神经炎亦称感觉异常性肢痛症,是针灸门诊常见的一种皮神经炎.我们自1995年始,采用了腕踝针治疗此病50例,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红斑性肢痛症24例
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末梢血管功能性疾病,以肢端红、肿、痛、热为主要特征,临床上相对少见.我科自1995年至今共收治2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中医药为主内外合治红斑性肢痛症46例
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病因不明,以阵发性肢端皮肤温度升高、皮肤潮红、肿胀和剧烈烧灼样疼痛为特征的肢端血管扩张性疾病.1992-06-2003-08,我们采用中医药为主内外合治红斑性肢痛症46例,现报告如下.
-
针刺治疗急性颈源性上肢痛25例
颈源性上肢痛,是指由于颈部骨、关节、韧带、肌肉、肌腱及其他组织的病变,刺激或压迫从颈部发出或经过的神经根、神经丛、神经干及其分支,而引起其支配区上肢疼痛、麻木以及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和肌萎缩等一类疼痛性疾病[1].颈源性上肢疼痛为神经根性疼痛,多发生在颈椎病急性期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2007-06-2008-02,笔者采用针刺治疗急性颈源性上肢痛25例,现报告如下.
-
砷中毒所致红斑性肢痛1例
一般认为红斑性肢痛是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种血管扩张性疾病.我科收治1例因白血病服用含砷药物引发此病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
儿童病毒性脑炎并发肢痛症29例分析
病毒性脑炎(以下简称病脑)是儿科神经系统较常见的疾病,并发肢痛症的报道尚属罕见.我院1997年4月至2003年1月共收治病脑患儿322例,其中并发肢痛症29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
四边孔综合征伴脂肪瘤1例
四边孔综合征(quadrilateral foramen syndrome,QFS)是一种临床较少见的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entrapment syndrome).作者1998年8月3日收治1例,伴腋后壁皮下脂肪瘤,其发病机制特殊,临床表现不典型,报道如下.
-
儿童病毒性脑炎并发肢痛症25例护理体会
病毒性脑炎是儿科神经系统常见病,但并发肢痛症的报道尚属少见,1999年4月~2002年5月,我科共收治病毒性脑炎患儿320例,并发肢痛征25例,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一起学校肢痛症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核实和调查一起学生肢痛症暴发的流行情况,探讨和分析疾病流行因素,预防该病在校园内流行.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对2014年2月顺德区某中学发生的肢痛症进行调查,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10名病例分布于3个年级,高一至高三罹患率分别为12.92%、13.06%和17.39%,高三罹患率高于高一、高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罹患率(22.49%)高于男生罹患率(6.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表现以肢端疼痛,足趾、足底、足跟、足背痛为主,少数伴有手指疼痛及肢端红斑;2014年2月7日一28日气温从22℃下降至5℃,随后气温回升至21.5℃,短期内气温呈“V”字形变化,随着气温回升,病例数开始增加.对2月10日-28日的每日平均温度和病例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呈正相关关系(r=-0.46,P<0.05),提示气温骤降骤升是造成该病流行的主要诱因;病例对照研究显示,缺乏体育锻炼(OR=2.71,95%CI:1.69~4.34)和防寒保暖措施不到位(OR=3.81,95%CI:2.35~6.19)为该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本次学校肢痛症暴发流行,发病可能与气温急剧变化以及学生缺乏体育锻炼和防寒措施不到位有一定关系,加强宣传教育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并注意防寒保暖,可以有效预防该病在校园内流行.
-
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要点.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6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10 d内的下肢肿痛、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发生率以及大腿和小腿的周径差值.结果 产后10 d内,观察组产妇的下肢肿痛发生率[6.25%(5/80)]、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00%(0/80)]明显低于对照组[17.50%(14/80)、11.25%(9/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肺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大腿周径差值[(1.95±0.81)cm]、小腿周径差值[(1.34±0.63)cm]均小于对照组[(2.83±0.92)、(2.19±0.75)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剖宫产产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减少下肢肿痛、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预防效果显著.
-
通络养阴法治疗消渴病肢痛症65例
笔者用通络养阴法辨治消渴病肢痛症有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65例中,男40例,女25例;年龄小43岁,大79岁.病程短1年半,长21年.足趾皮肤变色9例,足趾变色破溃5例.诊断标准为双下肢或四肢末端出现蚁行、麻木或发凉,灼痛或针刺痛等异常感觉,有牵掣拘挛或无力等运动障碍.
-
扬刺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痛40例
股外侧皮神经痛是常见病,亦称感觉异常性肢痛症,临床表现为大腿外上侧皮肤麻木,甚则伴有刺痛、酸胀、板滞、蚁行感或烧灼感,大多呈单侧性.笔者用扬刺法治疗本病40例,疗效较好,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