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种新型股骨近端锁定板的研制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股骨近端锁定板.方法:根据股骨近端外侧曲面结构,并结合减少手术中弯板的需要,采用解剖预塑型设计及自攻型螺钉设计,预留克氏针孔和结合孔,提供锁定和非锁定2种空心钉,同时满足加压与锁定需求.另外,该锁定板采用有限接触设计,减少对骨膜的压迫及对血运的破坏.结果:经过临床测试,该新型股骨近端锁定板可以防止股骨颈短缩和塌陷,实现了坚固有效的内固定.结论:该股骨近端锁定板非常适合股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
-
锁定板与动力髁螺钉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锁定板、动力髁螺钉和髓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各自优缺点,提高股骨粗隆下骨折治疗的规范性、合理性.方法 筛选符合入组标准的105例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锁定板内固定组、动力髁螺钉内固定组和髓内钉内固定组,每组各35例.比较3种不同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髋关节评分.结果 髓内钉内固定组平均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平均愈合时间明显低于锁定板内固定组与动力髁螺钉内固定组;锁定板内固定组、髓内钉内固定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动力髁螺钉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内固定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锁定板内固定组;髓内钉内固定组髓内翻、内固定松动的比例明显低于锁定板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板、动力髁螺钉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灵活选择,促进临床治疗更加安全、有效、合理.
-
锁定板PFN及DCS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锁定板、PFN及DCS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差异.方法:204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锁定板治疗组、PFN治疗组及DCS治疗组,对三组患者分别进行相应手术治疗后,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系统评定三组患者手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DCS治疗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锁定板治疗组及PFN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S治疗组术中出血明显多于锁定板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S治疗组髋关节评分明显低于锁定板治疗组及PFN治疗组(P<0.05).结论:锁定板及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所需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较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是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跟骨骨折锁定钢板手术疗效分析
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11年2月共收治各种原因造成的跟骨骨折并经过手术治疗的患者37例共41足,均获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7例中男31例,女6例;年龄15 ~ 65岁.损伤原因:高空坠落伤28例,压砸伤6例,车祸伤3例.按照Essex-Lopresti分型,Ⅰ型5例,未累及距下关节,包括跟骨结节骨折和累及跟骰关节的骨折;Ⅱ型32例,累及距下关节,其原始骨折线多经过距下关节后半部或内侧部,其中严重粉碎骨折24例,开放性骨折3例.
-
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锁定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锁定板治疗的综合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9年6月--2012年12月的88名接受锁定板内固定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其手术顺利完成,平均手术耗时为72.1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长为24.6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患者在出院后,为其进行半年的随访,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其手术切口均已呈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情况良好,无发生钢板拔钉、脱出的患者.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锁定板治疗效果显著.
-
肱骨近端锁定板结合植骨治疗肱骨外科颈Ⅱ、Ⅲ型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板结合植骨治疗肱骨外科颈Ⅱ、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1年12月入住我院骨科治疗肱骨外科颈Ⅱ、Ⅲ型骨折的患者66例,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三叶草型钢板内固定;观察组选用巩固近端锁定板结合植骨治疗,随诊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观察组优良率为90.9%,对照组为75.8%,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板结合植骨治疗肱骨外科颈Ⅱ、Ⅲ型骨折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肩关节的功能恢复,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Pilon骨折行胫骨远端锁定板临床处置研究
目的 研究Pilon骨折行胫骨远端锁定板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2个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Pilon骨折患者进行疗效统计和术后随访,归纳总有效率及后续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 本次研究中,120天内骨折愈合者41人,其余患者相继在2-3个季度内愈合.其中,Ⅱ型Pilon骨折患者其总有效率为83.87%,Ⅲ型Pilon骨折患者其总有效率为52.38%,总有效率为71.15%,后遗症发生率与其他研究相比明显要低.结论 行胫骨远端锁定板治疗Pilon骨折疗效确切,且本手术比较相似研究报道后遗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锁定板前路置入治疗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
背景:前路治疗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有关中长期临床效果及钢板置入后脊髓神经功能的报道很少.目的:观察锁定板前路置入治疗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1-01湘雅医院一附院脊柱外科收治的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12例,均采用前路减压、植骨、锁定板置入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获随访一两年,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4~8个月,无螺钉松动、脱落及锁定板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锁定钢板置入前Frankel A级2例,置入后2例脊髓损伤无恢复;置入前B级4例,置入后恢复至C级2例,D级2例;置入前C级3例,置入后恢复至D级1例,E级2例;置入前D级3例,恢复至E级.1例置入后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置入后3~6个月恢复.提示颈胸段前路减压、植骨、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对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锁定钢板有助于植骨节段融合、重建和稳定颈胸段脊柱.
-
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关节周围骨折
背景:关节周围骨折复位后常出现骨缺损,需进行植骨填充骨缺损以早期支撑关节面以防止关节面塌陷及移位。同种异体骨是治疗骨缺损的移植材料,但成骨能力差。自体红骨髓有成骨能力,但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有待评定。
目的:采用锁定板固定、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纳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伤科治疗关节周围骨折患者43例。采用切开解剖复位关节面、将红骨髓与同种异体骨颗粒复合体植于骨缺损处,植骨完成后常规解剖锁定板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内侧、外侧或双侧锁定板固定。桡骨远端骨折采用背侧或掌侧锁定板固定,胫骨远端骨折采用胫骨远端内侧或外侧板锁定内固定。
结果与结论:患者43例共随访12个月至6年,平均4.3年。X射线片及CT复查结果显示,43例患者达骨性愈合,塌陷骨折复位良好。其中新鲜骨折愈合时间2-6个月,平均4个月;陈旧骨折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5.5个月。植骨后43例患者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2例患者切口渗液较多,经换药2周愈合。切口感染患者1例,经引流换药4周伤口愈合,随访4年1个月至今感染未复发。根据 Mankin 和Komender标准评定,同种骨移植满意患者40例,占93%;不满意患者3例,占7%。结果证实,在锁定板支撑固定下,异体松质骨与自体红骨髓复合体移植治疗周围关节骨折可以起到近期支撑作用,防止关节面塌陷及骨折移位,并为关节周围骨折骨缺损提供骨重建材料,远期可以达到骨折愈合的目的。 -
髓内钉与锁定板置入修复股骨干并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效果可靠
背景:目前应用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和应用锁定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报道较多,但对股骨干并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选择报道甚少。
目的:观察髓内钉结合锁定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股骨干合并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应用髓内钉结合锁定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股骨干并股骨远端骨折患者18例,其中股骨干骨折合并髁上骨折6例,单髁骨折7例,髁间骨折5例。股骨股骨远端骨折按AO分型:33A2型3例,33A3型3例,33B1型2例,33B2型5例,33C1型1例,33C2型3例,33C3型1例。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依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18例患者均获随访,于治疗后3-5个月骨折愈合,平均3.4个月愈合。无感染、切口不愈合、骨折畸形愈合、内固定松动断裂、再骨折发生。HSS评分为68-96分,平均86.8分;其中优12例,良5例,中1例,优良率为94%。提示髓内钉结合锁定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股骨干并股骨远端骨折,固定简约可靠,创伤较小,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功能良好。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锁定板修复不稳定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
背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老年化、不稳定性、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对治疗效果起重要作用.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锁定板微创治疗不稳定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应用股骨防旋髓内钉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锁定接骨板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情况、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等.结果与结论:①治疗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②治疗组Harris功能评分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内固定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④结果说明,应用股骨防旋髓内钉可显著提高骨折复位固定的治疗效果.
-
锁定加压接骨板在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09年10月参与手术治疗Neer二、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脱位的年龄32~63岁的29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13例.采用Neer骨折分类法:单纯Neer二部分骨折11例;单纯Neer三部分骨折10例,合并肩关节前脱位4例;单纯Neer四部分骨折3例,合并前脱位1例.手术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2个月(11~38个月),术后功能采用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法进行评估,平均Constant-Murley 评分为80.7分(53~95分);优良率为65%(19/29),可为24%(7/29),差为11%(3/29).笔者将X线片中肱骨头完全吸收、部分吸收均诊断为肱骨头坏死,其中Neer二、三部分骨折、脱位优良率为73%,无差病例,肱骨头坏死发生率为16%;Neer四部分骨折、脱住优良率为51%,差为30%,肱骨头坏死率为70%.结论: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成角稳定性,避免螺钉松动,保护局部血运,减少并发症等优点,在临床中将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人工肱骨头置换与锁定板治疗高龄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包括肱骨外科颈及其以上部位的骨折.外力作用是肱骨近端骨折的主要因素.高龄患者肱骨近端骨折表现较复杂,且靠近关节面,多数患者骨质疏松较为严重.一直以来对此类骨折的治疗方法有争议.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植入材料的不断研发,人工肱骨头置换与锁定加压板内固定已成为治疗高龄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重要手段.但两者疗效国内、外报道不一,颇有争议.本研究比较两者治疗高龄肱骨近端骨折的优缺点及疗效,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
-
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应用
目的:回顾分析应用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1例,探讨其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掌侧切口置板,部分进行植骨,对下尺桡关节不稳定者同时进行固定.结果:术后1.5年21 例获得随访.远期疗效优良者19例.疗效按Dienst功能评定标准[1]评定优良率 9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
-
外侧锁定板与内侧支持接骨板联合治疗C2及C3型股骨髁间骨折
目的:探讨外侧锁定板结合内侧支持接骨板治疗股骨髁间C2及C3型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外侧锁定板结合内侧支持接骨板治疗股骨髁间骨折患者18例.按AO分型:C2型12例,C3型6例,手术均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骨折解剖复位后分别在外侧放置髁支持钢板,内侧放置普通钢板固定,术后不予外固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8.3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2周.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优8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89%.结论:切开复位外侧锁定板结合内侧支持接骨板内固定治疗C2及C3股骨髁间型骨折并发症少、固定牢固、骨折愈合快,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髓外固定对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的疗效和意义
目的 分析髓外固定[动力髋螺钉(DHS)和锁定板]对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并与髓内固定(GammaⅢ)对照.方法 回顾性收集、整理2007年9月-2012年9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资料126例.男51例,女75例;年龄85~102岁,平均年龄为(89.2±14.3)岁.按采用的内固定方式分为DHS组(32例)、锁定板组(49例)和GammaⅢ组(45例).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不包括闭合复位和确认的透视),失血量(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输血量,术后院内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预后情况,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GammaⅢ组的显性失血量显著少于锁定板组和DHS组(P值均<0.05),但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输血量均显著多于锁定板组和DHS组(P值均<0.05).锁定板组的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均显著多于DHS组(P值均<0.05),但两组间显性失血量和输血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HS组和锁定板组的院内重要脏器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病死率显著低于GammaⅢ组(P值均<0.05).GammaⅢ组开始负重的时间显著早于锁定板组和DHS组(P值均<0.05).3组间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切口感染发生率、内固定失败发生率、开始坐轮椅的时间、骨折愈合的时间和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对于超高龄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相对于髓内固定,髓外固定(DHS和锁定板)的总失血量少,有利于减少术后重要脏器并发症、死亡事件的发生.髓外固定可能是超高龄老年粗隆间骨折较为安全的内固定方式.
-
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治疗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随访6~ 36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术后无螺钉、钢板松动、断裂现象发生,无畸形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内翻等病例发生.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为94.3%.结论 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损伤小、固定牢靠、功能锻炼早等优点.
-
锁定板和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效果分析
目的:比较锁定板和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Neer Ⅱ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锁骨远端Neer Ⅱ型骨折患者24例,其中观察组8例接受锁骨外侧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16例接受锁骨钩钢板治疗,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结果:24例患者术后随访6~16个月,平均(15.6±4.7)个月,骨折均得到愈合,观察组8例中优6例,良好1例,可1例,优良率87.5%,对照组16例中优7例,良好4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68.75%,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外侧锁定钢板治疗锁骨远端Neer Ⅱ型骨折效果显著优于锁骨钩钢板,可有效避免锁骨钩钢板引起的诸多并发症.
-
Y型切口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复杂性骨折12例
目的:探讨采用Y型切口治疗胫骨平台复杂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胫骨平台复杂性骨折12例Schatzker分型:V型5例,VI型7例。采用Y型切口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5~22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愈合10~18周,平均14周,术后10周可负重行走。按照HSS评定疗效:优9例,良3例。结论:采用Y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复杂性骨折,具有剥离范围小,软组织损伤少的优点,减少术后切口感染、裂开、皮缘坏死等并发症。
-
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30例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锁定板在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中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合适病例30例(A0分型:31-A2、31-A3型)行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2a,临床疗效满意,包括局部无软组织并发症、获得骨性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对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行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是治疗的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损伤小、固定牢固、可抗旋转、功能锻炼早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