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子宫肌瘤合并早期妊娠同时行子宫切除术32例分析
我院1996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子宫肌瘤合并早期妊娠(妊娠≤12 w)患者23例,均同时行子宫切除术取得良好效果,分析如下:
-
针药复合麻醉对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功能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药复合麻醉对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2例择期腹部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针药复合全身麻醉组(B组),分别于麻醉前、术后、术后第2天及第5天测定 T淋巴细胞亚群值,并监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针药复合麻醉可以减轻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的程度,并且对维持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平稳也起一定作用.结论:针药复合全麻是一种可供临床选择运用的良好麻醉方法.
关键词: 针药复合麻醉 肿瘤/外科学 T淋巴细胞亚群/代谢 血液动力学 -
子宫肌瘤合并早期妊娠同时行子宫切除术23例分析
我院1996-01~2006-01共收治子宫肌瘤合并早期妊娠(妊娠≤12周)患者23例,均同时行子宫切除术取得良好的效果,分析如下.
-
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肿瘤切除后缺损10例分析
足跟部是恶性黑色素瘤及鳞状细胞癌常见的发生部位.肿瘤切除后留下的缺损修复要求具有足跟部皮肤耐磨、耐压的特性.2002-03~2006-05我科应用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肿瘤切除后缺损1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赛博刀治疗肿瘤患者196例的护理配合
我院2007-12/2008-03使用赛博刀(又译为射波刀)治疗肿瘤患者196例,收到了满意疗效,护理配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24例,女72例,年龄2~89(平均48)岁.原发性肝癌40例,肺癌30例,肝转移瘤25例,肺转移瘤8例,胰腺癌3例,肝占位2例,肺占位4例,纵隔肿瘤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2例,左肾癌2例,右腹股沟软骨肉瘤1例,肾上腺转移瘤1例,腹腔淋巴转移3例,颅脑疾病52例,脊柱脊髓疾病12例,头颈肿瘤7例.
-
老年肿瘤58例术后低血压相关因素与护理
对我科2002-10~2003-12老年肿瘤58例术后低血压相关因素与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7例,女21例,年龄60~88岁.食管癌24例,贲门癌10例,胃癌7例,结肠癌5例,直肠癌3例,肺癌5例,巨大卵巢瘤2例,巨大腹膜肿瘤2例.
-
恶性实体瘤造血干细胞移植40例的护理
目的:探讨护理技术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实体瘤的疗效影响.方法:对40例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实体瘤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措施.结果:38例顺利完成移植,且移植后生活质量高.结论:高素质移植护理团队及整体护理措施的积极干预可以降低移植并发症,提高移植成功率.
-
癌症术后的疼痛护理体会
目前,癌症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还没有足够地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免于疼痛是患者的权利,护理人员应教导患者及时报告术后疼痛并准确地评估疼痛、有效的控制疼痛,使患者脱离疼痛困扰,早日康复.体会如下.1 影响疼痛评估的因素
-
无瘤技术在恶性肿瘤的手术中配合
癌肿瘤手术过程中的操作不当,使癌细胞转移、脱落、种植是术后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证实[1]:手术时切除癌组织前、后(注:切除癌肿后换器械、纱布、手套)分别收集器械、纱布、手套上的脱离细胞送病理检验,结果切除癌组织前阳性率27%,切除后阳性率2%.因此加强责任心,严格无瘤技术操作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对我院手术中的操作规范总结如下.
-
恶性肿瘤术后腹腔内化疗毒副反应与护理
2001-08~2002-08我科对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腹腔内广泛转移和失去手术切除机会及切除术后腹腔内复发和肝转移62例采用大剂量、大容积5-Fu(氟尿嘧啶)+MMC(丝裂霉素)腹腔内化疗.通过对腹腔内化疗患者进行毒副反应观察,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护理如下.
-
肿瘤多预后因素术中冷冻切片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在手术中进行肿瘤多预后因素联合检测的方法.方法:选择临床高度可疑恶性肿瘤患者,检测指标组合如肿瘤性质、类型、分化、侵犯范围及手术切缘等,在术中选取相应的组织块拼接制作一张冷冻切片进行多指标联合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临床对策后进行常规石蜡切片检测,前后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检测114例,术中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95例,肿瘤周围浸润瘤细胞残留24例,手术断端残留7例.与常规石蜡切片各项目检测结果相比较,肿瘤性质、分类、分化检测结果基本一致,手术断端瘤细胞残留冷冻切片检测阳性例数(7/95)较石蜡切片(2/95)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8,而周围浸润瘤细胞残留冷冻切片检测阳性率25.26%(24/95)显著高于临床扩大清除后常规石蜡切片检测结果3.2%(3/95),P=0.000.结论:冷冻切片多项目联合检测可以在术中较全面地反映肿瘤状态和手术清除的程度,提高手术治疗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1996~2001年山东省肿瘤医院手术治疗恶性肿瘤病种分布
了解手术治疗恶性肿瘤的病种分布,旨在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6年间共手术患者10 193例,男女比例1.02:1.有职业登记农民居第1位,占64.5%,按山东省17市统计恶性肿瘤地区分布顺位前3位的手术恶性肿瘤地区依次为济南市、聊城市、济宁市(32.2%、7.3%、6.1%).前3位手术恶性肿瘤依次为食管恶性肿瘤、女性乳腺恶性肿瘤、甲状腺恶性肿瘤(20.8%、18.4%、9.5%).应加强对贫困地区、边远地区、重点地区肿瘤普查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方法进行大力宣传,加强肿瘤的早期症状和危险因素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早期就诊率,提高生存质量、减少痛苦.
-
贲门癌切除术后口服优福定辅助化疗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贲门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方式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88年至1996年贲门癌术后60例接受优福定治疗的患者的生存情况,同时随机抽取同期单纯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58例做对照.结果:两组1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3、5年生存率化疗组分别为60%和43.3%,对照组分别为37.9%和24.1%(P均<0.05),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口服优福定做为贲门癌术后辅助化疗,费用低,勿需住院,易被农村患者所接受,能提高术后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
颜面部皮肤肿瘤的切除与整形修复
目的 探讨面部肿瘤的手术治疗和相关整形修复问题.方法 综合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217例面部皮肤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面部良性肿物在年轻人以皮脂腺囊肿多见,老年人则以色素痣和脂溢性角化为主.恶性肿瘤多见于老年人,以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为主.治疗以直接切除缝合、转移皮瓣和植皮修复,术区外形和功能良好.结论 将整形治疗原则应用于面部肿物的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16例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胸腔内恶性肿瘤扩大切除的治疗效果,探讨手术适应证以及上腔静脉人造血管置换术的操作要点.方法采用上腔静脉周围转移性肿大淋巴结剔除术共9例,上腔静脉侧壁部分切除修补术4例,人工血管上腔静脉置换术3例.结果16例全部实施临床根治性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前不同程度的上腔静脉梗阻症状全部缓解.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发生率18.7%,均药物治愈.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至8年,随访15例,1例失访,随访率为93.8%.失访者按1年内死亡计,术后生存不足1年者3例(18.8%),>1年者13例(81.2%),>3年者6例(37.5%),>5年者2例(12.5%).结论对于无远处转移侵犯上腔静脉的局部晚期恶性肿瘤,采用包括人工血管上腔静脉置换在内的扩大切除术,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辅以化疗和放疗,有助于提高术后生存率.
-
眶尖部肿瘤及其外科治疗
为探讨眶尖占位性病变的早期诊断要点及恰当的手术入路,分析14例(14只眼)原发性眶尖占位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表明眶尖占位的早期临床特征是视功能减退而不伴有眼球突出,CT及MRI能确诊.在早期诊断的基础上,根据肿瘤与视神经的位置关系,采用3种手术入路有助于全切肿瘤和保护视功能.
-
体部(全身)γ刀治疗体部肿瘤216例临床疗效和随访分析
目的:探讨体部(全身)γ刀放射治疗系统治疗体部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总结体部(全身)γ刀的适应证.方法:方法:2005-05/2007-06随机抽取体部(全身)γ刀治疗病例216例,均有影像复查记录的病例,包括病灶346个.治疗程序:应用螺旋CT薄层扫描,获得定位图像,通过专用数据传输系统传输Dicom图像到HolyPlan 1.0 TPS(3D-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依次完成体表、靶点和重要组织的自动勾画并实现三维重现;根据病变的性质、部化确定治疗参数和治疗剂量、治疗方法预显示、评估和修改,后将获得的佳治疗方案通过另一套专用数据传输系统,传送至体部(全身)γ刀主控电脑上,自动执行治疗计划.结果:随访3~12个月,病变病灶平均缩小67%.症状明显改善者154例,占71%;症状改善者48例,占22%;症状无改变者12例,占6%;症状加重者2例,占1%.结论:体部(全身)γ刀在治疗体部恶性肿瘤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和突出的优势.它是一种多功能、精确、安全、高效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
-
手术中无瘤技术的应用
无瘤技术是指在肿瘤治疗过程中为减少或防止瘤细胞的脱落种植和播散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1].大量的研究证实,无瘤操作技术可有效减少根治性手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的无瘤生存期[2].现根据我院手术室11 a来的实际工作情况,谈谈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中无瘤技术的应用体会.
关键词: 肿瘤/外科学 -
恶性肿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与分析
目的 监测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降低感染率.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目标性监测法,对260例恶性肿瘤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与分析.结果 260例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1例,感染率为8.1%,比国内报道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13%~18%低.结论 对手术部位进行目标性监测,将监测、预防和控制有效地结合起来,可显著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
脊柱转移瘤的手术治疗(附33例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和术后辅助化疗或放疗对脊柱转移瘤的疗效.方法通过前路径切除18例,后路径切除15例.其中12例椎体全切除,骨水泥填充及椎体钉固定,术后辅助化疗或放疗.结果术后所有病人疼痛缓解或消失,31例有神经损害作了减压,术后2例完全恢复,15例明显改进,14例无改变.随访1~4年,平均生存10个月.术后4~11个月死亡19例,1~2年死亡8例,2年后死亡6例.结论手术治疗效果取决于肿瘤的性质和病人的神经学状况,逐渐压迫脊髓引起的不完全截瘫,括约肌功能尚存者预后好;而突然压迫脊髓引起的完全性截瘫,括约肌功能丧失者预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