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退变性腰椎侧凸症的手术治疗策略

    作者:昌耘冰;詹世强;王义生;柯雨洪;刘斌;王巧明;曾时兴;尹东;肖丹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症(DLS)个体化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观察其手术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7例经手术治疗并随访24个月以上的DLS病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合基础疾病评估,分别采用单纯减压,短节段减压、融合固定和多节段减压、矫形、融合固定的术式治疗。观察术后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7例患者获随访27~6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4.9个月。术后2年侧凸Cobb角为7.7°±0.7°。术前、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分别为(8.4±0.4)、(1.7±0.4)分和(70±4)、(19±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VAS评分疗效评定标准,优7例、良10例、中8例、差2例,优良率63%(17/27);按ODI评分疗效评定标准,优11例、良12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85%(23/27)。1例严重骨质疏松者出现内固定松动;另有2例出现下肢肌力下降,随访至3个月左右均恢复。结论DLS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要目的,个性化选择手术适应证和术式是有效的外科治疗策略。

  • 退变性腰椎侧凸长节段固定融合的手术治疗

    作者:海涌;孟祥龙;鲁世宝;苏庆军;关立;臧磊;刘玉增

    目的探讨选择性减压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DLS)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采用选择性减压、长节段固定融合手术治疗的19例DLS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减压固定节段、失血量等相关情况,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患者侧凸角度、腰椎前凸角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差异。结果手术减压1~4个节段,固定融合5~9个节段,椎间融合15例患者,共24个节段。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患者Cobb角、腰椎前凸角度、冠状面失平衡、矢状面失平衡、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至少1年手术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12例患者表示愿意再次接受手术治疗。术后9例出现并发症,其中硬脊膜漏2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结论对于伴有脊柱冠状面和矢状面失平衡的DLS患者,有限减压和长节段固定融合可获得良好疗效。

  • 退行性腰椎侧凸的外科治疗

    作者:吴增晖;马向阳;章凯;艾福志;王智运;王建华;夏虹

    目的评估外科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DLS)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并发症。方法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医院采用选择性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间融合器融合矫形术治疗62例DLS患者。观察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下肢疼痛改善和肌力恢复情况,测量手术前后腰椎侧凸、腰椎生理前凸Cobb角和椎间植骨融合情况,记录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体征以及围术期及远期并发症。结果61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1例因术中血压过低未完成一期手术,3 d后行二次手术。术中出血量平均920 mL(530~2800 mL)。围手术期并发症7例(11%),其中脑梗塞2例、脑脊液漏2例、一侧下肢肌力下降3例。术后4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66%;随访时间0.5~10.0年,平均随访时间5.6年。随访期间远期并发症6例(15%,6/41),其中3例患者出现螺钉松动并行翻修手术,3例患者融合固定的上个节段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予椎体成形术治疗。VA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7.4分(6.1~8.5分)降低至术后的2.8分(1.6~4.3分),术前、术后腰椎侧凸及腰椎生理前凸Cobb角分别为30.5°(20°~40°)、8.6°(3°~25°)和5.6°(-8°~13°)、31.6°(25°~46°)。随访期间X线片示融合器融合节段均已愈合,椎间高度无丢失,融合器无塌陷或移位。结论选择性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间融合器融合矫形术治疗DLS能有效解除患者的腰腿痛症状,重建腰椎生理前凸,纠正腰椎侧凸;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 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手术疗效及相关并发症分析

    作者:沈建雄;梁锦前;薛旭红

    目的探讨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DDS)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与手术相关的围术期及远期并发症。方法对2000年8月至2011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320例DDS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改良Prolo评分评估手术效果,记录患者手术满意度,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时间1~8年,平均随访时间4.2年。末次随访患者平均ODI评分为38.2分(25~48分),手术优良率80.9%,手术满意度80.9%。17例(5.3%)患者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围术期并发症包括内固定位置不佳6例(其中3例伴下肢神经症状)、脑卒中1例、脑脊液漏1例、伤口愈合不良3例;远期并发症包括内固定松动2例、邻近节段退行性变4例。结论由于成人DDS患者多为高龄,椎体存在节段性旋转畸形,因此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前认真查体、仔细分析影像学资料、充分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有助于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同时预防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改良TLIF联合术中撑开复位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作者:郑超君;姜建元;王洪立;吕飞舟;马晓生;夏新雷;王立勋;邵明昊

    目的探讨改良经腰椎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联合术中撑开复位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1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采用改良TLIF联合术中撑开复位技术治疗的84例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度(Cobb角)和椎体滑脱程度,X线片或CT扫描观察患者术后3个月、1年的影像学融合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70±38)min、术中平均失血量(274±82)mL。截至术后3个月,全部患者获得有效随访;截至1年,84例患者中获随访79例(94%)。术后3个月及1年,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5),但手术前后Cobb角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腰椎滑脱完全复位34例(40%),余50例患者术后腰椎滑脱得到不同程度复位;术后1年,椎体滑脱程度改善率为84%。术后3个月及1年,患者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好转(P<0.05);根据JOA评估标准,优59例、良20例、可5例,平均改善率为87%。57例(68%)患者术后3个月达到影像学融合标准,79例(100%)患者术后1年达到影像学融合标准。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椎间融合器移位下沉等。结论改良TILF联合术中撑开复位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安全有效。

  •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研究进展

    作者:张皓南;刘桂英;尹庆水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S)是指骨骼发育成熟之后,由1个或多个椎间盘和/或关节突关节的不对称性退变导致的脊柱结构性侧凸,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是引起老年患者腰痛、下肢痛、间歇性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深入研究ADS的特征和诊治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主要综述ADS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评估与分类、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极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研究进展

    作者:王华锋;郑召民

    退变性脊柱侧凸(DDS)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加。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在DDS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极外侧椎间融合术(XLIF)正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该文就XLIF技术的应用背景及优点进行阐述,从解剖学角度和影像学检查两方面论证XLIF入路的安全性,同时阐述手术操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并重点介绍当前XLIF技术在DDS临床实践方面的应用效果。

  • 退行性腰椎侧凸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亮;卢旭华

    退行性腰椎侧凸(DLS)的发生、发展与腰椎生物力学性能的改变关系密切。椎间盘、小关节以及腰椎肌肉群不同程度的退变均可能引起腰椎节段受力不平衡,形成腰椎侧凸,进而进一步增加腰椎承受的负重,并改变其受力方向,二者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病情。该文就腰椎整体、椎间盘、小关节以及腰椎肌肉群的生物力学性能改变及其与DLS之间的关系加以综述,为DLS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 重视退变性脊柱畸形治疗策略的选择

    作者:郑召民;王华锋

    退变性脊柱畸形是指由于脊柱退变性改变而逐渐出现的脊柱侧凸、脊柱-骨盆矢状面失平衡或脊柱椎体间滑移的一组疾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1]。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退变性脊柱畸形患者日益增多。由于此类疾患的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加之患者多为高龄、常伴发多种内科基础疾病,因此,对于该类疾患的处理仍是脊柱外科医师面临的挑战之一。

  • 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外科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黄东生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是指椎间盘组织在多种原因综合作用下发生生物学变性进而引起椎间盘力学特性改变,使邻近的骨关节、韧带发生相应变化,造成脊柱不稳,甚至压迫脊髓、神经根、椎动脉,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研究进展

    作者:闫慧博;鲁凯伍

    慢性下腰痛[1](chronic low back pain)是影响人类生存质量和劳动能力的常见的原因之一.既往认为腰椎间盘突出是导致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但实际上只有不到15%的患者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而导致的下腰痛[2],绝大多数的患者(85%)是非神经源性疼痛的下腰痛,还有很大一部分患者被怀疑为肌肉韧带损伤或退变性疾病导致的下腰痛.

  •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新进展

    作者:黄东生

    脊柱减压/内固定作为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之一,对某些脊柱疾患的确取得了肯定的疗效,短期内还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替代.不是说这种技术已经达到完美,而是其他动力性固定方法尚属探索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弹性纤维材料的采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和后部小关节成形术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动力性固定方法,也是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外科治疗的发展趋势.金大地教授在国内采用弹性材料作脊柱内固定的研究较为深入,此部分内容将在其他章节阐述,本文仅就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新进展进行讨论.

  • 脊柱外科手术的护理进展

    作者:韦月贵

    脊柱外科疾病是由明显畸形、骨折、滑脱、骨髓炎、肿瘤和退变性疾病组成.这些疾病给社会、家庭均带来很大负担,因此,在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手术治疗是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 微创通道下减压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作者:陈远明;刘永红;黄保华;袁振超;周先明

    目的:探讨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减压联合椎体间融合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52例,行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减压联合椎体间融合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发症、椎间融合情况及疗效。结果5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4个月。手术时间为120~240 min,平均180.1 min;术中出血量100~350 ml,平均110.5 ml;发生并发症4例(7.7%)。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48例(92.3%),可能融合3例(5.8%),未融合1例(1.9%)。 VAS评分及ODI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37例(71.2%),良14例(26.9%),可1例(1.9%),优良率为98.1%(51/52)。结论微创通道下减压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可获得较好疗效。

  • 腰骶段脊柱退变性疾病引起腰腿痛相关因素研究概况

    作者:余加生;钱卫庆;尹宏

    目前腰骶部脊柱退变引起的腰腿痛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都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为了更好预防及减缓腰骶段脊柱退变所致腰腿痛发生及进展,本文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总结,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工作、糖尿病、心理因素等。但现实生活中多为多因素混合状态,故而需要综合各因素进行防治。

  • 抗老年性痴呆的天然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朱海升;刘鄂湖;鞠娟;蔡光明

    老年性痴呆(又称为阿尔茨海默病,AD)是大脑原发性退变性疾病.它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症状,是大脑变性中常见的疾病,是由于以大脑皮质和大脑边缘系统为中心的各种神经递质系统功能降低所致,其中显著的变化是胆碱能神经系统变化,大脑皮质及海马的胆碱乙酰化酶活性的显著降低.

  • 单节段与双节段动态中和固定系统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应用的短期疗效对比

    作者:包先国;侯景明;赵建文;郑科;江武;焦皎;钟剑锋;孙天胜

    目的:对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术后的单节段与双节段患者的短期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结合后路椎板减压治疗的4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患者,根据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北美骨科脊柱协会(NASS)指数评估临床疗效,同时行影像学观察手术节段与近侧邻近节段椎间活动度、椎间隙高度的退行性改变。结果4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VAS、ODI评分与术前相比有明显下降(P<0.05);单节段组与双节段组术后与末次随访时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SS指数显示术后两组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椎间隙高度术前与末次随访改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侧邻近节段活动度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仅单节段组的邻近节段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ynesys动态中和固定系统结合椎板减压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单节段较双节段对近侧邻近节段活动度增加的影响更为显著。

  • 关节镜手术结合关节腔药物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伟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常见的退变性疾病,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因其具有微创、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越来越被广泛接受.大量非对照性的研究认为患者接受关节镜下广泛清理术后,疼痛取得很大的缓解,改善率达32.0%~80.0%不等[1],但是其在疗效维持时间等方面却不甚理想,笔者近年采用关节镜清理手术结合透明质酸钠治疗的办法,取得了较好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 椎管内肿瘤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张军

    椎管内肿瘤因多数早期临床征象不典型,有一部分病例症状可出现反复,早期 X线阳性率低,易与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椎管狭窄、腰肌劳损等疾病相混淆,误诊率及漏诊率较高 [1].我院自 1980年 2月~ 2003年 10月共收治椎管内肿瘤 32例,其中来自外院误诊的患者 9例.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 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患

    作者:李建江;邓树才;赵栋;赵合元;孙志明;郝永宏;马毅

    目的 总结应用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患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10月-2006年12月,应用改良TLIF手术治疗L3~S1退变性患者33例.其中男14例,女19例;年龄33~70岁,平均52.2岁.病程4个月~15年,中位时间1.8年.共融合42个节段,其中单节段24例,双节段9例.退变性滑脱伴椎管狭窄8例,峡不连性滑脱5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16例,巨大椎间盘脱出合并椎间失稳3例,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1例.术中切除整个下关节突,切除上关节突上部的内侧半,部分开放椎间孔后壁,椎间隙内预置自体骨3~5 mL,取1枚矩形Cage斜向中线30~40°方向植入椎间隙,辅以椎弓根螺钉固定完成TLIF,根据病情需要同时施以中央管和对侧减压.结果 发生术中硬脊膜撕裂、术后脑脊液漏、术后切口深部感染和一过性神经根刺激症状各1例,均经治疗后好转.术后无永久性神经损伤或症状加重患者.3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58个月,平均27.2个月.所有患者于术后1年随访时均达椎体间融合,无螺钉断裂和Cage移位沉陷.13例腰椎滑脱者滑脱完全复位并维持良好.根据JOA评分法,术前(14.9±5.1)分,末次随访时(25.9±3.0)分(P<0.05);临床改善程度达优24例,良7例,可2例,平均改善率80.5%.结论 改良TLIF手术较传统TLIF简化了操作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适应证,在开放手术中贯彻了微创原则,用于下腰椎退变性疾患的治疗效果满意.

129 条记录 6/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