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后严重血小板减少临床分析

    作者:程真莉;李谧;吕铁伟;向平;白永虹;计晓娟;刘云黎;蒲晓芳;易岂建

    目的 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介入封堵术后严重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方法 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6年1月至2016年11月PDA介入封堵术后发生严重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分析严重血小板减少发生的高危因素、诊治措施及预后.结果 共收集介入封堵PDA患儿848例,其中发生严重血小板减少11例,发生率为1.29%.11例患儿年龄(1.4±0.5)岁,包括男性3例,女性8例.降主动脉造影测PDA直径为(7.9 ±3.0)mm,选择封堵器前伞直径8~18(11.6 ±2.5)mm,术后1d复查心脏超声发现7例患儿有不同程度残余分流.患儿术前血小板为(261.0 ±74.9)×109/L,术后血小板低下降至(23.4±9.3)×109/L.8例发生于术后第1~3天,2例发生于术后第4天,1例发生于术后第6天;8例出现皮肤出血点,3例合并鼻衄,1例合并溶血,6例合并中度贫血(Hb:71~86 g/L),所有病例无重要脏器出血.8例术后1~3d出现发热,1例合并穿刺处巨大血肿.除1例21-三体综合征患儿合并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出现顽固性血小板减少和溶血,内科治疗3周无效转外科手术后血小板恢复外,其余经止血、输注血小板、激素、丙种球蛋白等内科治疗后,9例于术后2周内血小板恢复正常,1例于术后第8周恢复正常.结论 PDA介入封堵术后严重血小板减少的发生可能与PDA直径较大、封堵器直径较大、残余分流、术后感染、穿刺处血肿有关,经正规内科保守治疗,预后良好.

  •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的护理

    作者:周莲;蔡晓莲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Amplatzer封堵器(美国AGA公司制造)治疗PDA已成为近年来新开展的一种介入方法.它具有安全、疗效可靠、方法简便、并发症低、康复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我院自2000年3月~2002年7月,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PDA患者2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与外科修补术后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变化的对比研究

    作者:况立洪;杨天和;刘晓桥;田翔;谭洪文;蒋清安

    目的 探讨介入封堵与外科手术治疗对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VSD患者30例,其中16例行介入封堵治疗,14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瓣膜峰值流速、左心室大小及心功能变化.结果 VSD介入组与外科手术组患者术后二尖瓣口及肺动脉瓣口峰值流速降低,三尖瓣口峰值流速增加,随访期间无明显改变.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搏出量-左心室排血量(LVSV)于术后3d即显示明显减小,并随观察时间延长而进一步改善;但LVEF术后随访期间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介入治疗组与外科手术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介入封堵术及外科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均可迅速扭转血流动力学改变,有效改善左心室功能.

  •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护理

    作者:方洁;庄海峰

    我院自2004年以来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32例,经过严密的监护,精心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喉罩全麻复合骶麻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喂养时机的研究

    作者:张英姿;王秀琼;陈立平;付洁

    目的 探讨婴幼儿喉罩全麻复合骶管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术后喂养的安全性及舒适度.方法 纳入100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术后的患儿,方便抽样分为两组.患儿先心介入术后,当改良Aldrete苏醒评分≥10分时,在不同的时机进行喂养.试验组采用按需喂养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全麻术后护理常规的按时喂养,即患儿改良Aldrete苏醒评分≥10分仍需禁食禁饮6小时方可进食.两组患儿的进食顺序均一致.记录两组患儿麻醉清醒后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呼吸循环异常情况,并评估两组患儿麻醉清醒及清醒后30 min、1 h、2 h、3 h、4 h、6 h的舒适度评分.结果试验组喂养时间早于对照组 (P<0.05),两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麻醉清醒后不同时间点两组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喉罩全麻复合骶管神经阻滞麻醉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手术后,可以根据患儿的清醒程度尽早开始喂养,不会增加患儿术后与麻醉相关的胃肠道不适的发生.

  • 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术的应用进展

    作者:余秀琼;唐炯;王伟

    介入封堵术已成为临床上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首选的治疗方法,超声心动图在术前选择病例、确定封堵器型号、术中监测以及术后随诊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现就其在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 左侧腋下直切口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97例

    作者:毛国璋;张殿堂;金辉;高成山;吴留广;何磊;朱草原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传统的PDA手术多采用左胸后外侧切口进胸,切口长、创伤大,部位明显,术中多需输库血.近年开展的胸腔镜手术和介入封堵术,由于需要特殊器械和设备及相关技术,限制了其在基层医院的开展.我院2003年3月至2008年7月,采用左侧腋下直切口手术结扎PDA 97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其治疗经验.

  • 3类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分析

    作者:邓宁;桂彬;成晨;朱秀琪

    目的 研究某院3类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评价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1年7月至2013年9月3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手术217例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 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98.2%,用药时机100%控制在术前0.5~2h,平均疗程为1.26d(<36h).抗菌药物种类为5类9种,排名在前3位的药物是头孢替唑、头孢硫脒、头孢美唑,选用多的是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占79.8%.术后未见继发感染的病例,预防用抗菌药物平均费用是187.10元,占住院总费用的0.81%,占总药费的9.84%.结论 该院3种介入治疗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通过专项整治活动,基本合理,调查数据为临床路径的实施提供了参考数据.

  •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护理

    作者:周莲;蔡晓莲

    室间隔缺损(简称室缺)是先天性心脏病中常见的一种,大多单独存在,而膜部缺损在临床中多见,约占70%[1].治疗上多采用外科手术疗法.自1987年Lock首先成功地将Rashkind双伞闭合器应用于室间隔缺损后,先后又有Sideris可调式纽扣补片装置、Amplatzer封堵器等应用于临床.而Amplatzer封堵器是由镍钛记忆合金编织而成、可自行膨胀的蘑菇型装置,其用于封堵室缺具有操作简单、不易损伤瓣膜、释放后不易发生移位等优点,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

  • 围术期精细化护理对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邵亚新;吴洁

    目的 观察围术期精细化护理在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并拟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22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术期精细化护理,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天数,费用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9.09%)显著低于对照组(2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天数为(4.21±0.87)d,住院费用为(2.19±0.15)万元;对照组患儿住院天数为(6.47±1.73)d,住院费用为(2.71±0.21)万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5.57士0.3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8±0.6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给予围术期精细化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花费,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较高.

  •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护理

    作者:叶丽娟;骆莉;刘华芬

    房间隔缺损(简称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80年代以来,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对本病的治疗已从外科手术修补方法逐步转为采用介入封堵ASD.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介入封堵ASD可获得满意效果.我院2000年1月~2002年9月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22例继发孔型ASD病人,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发热原因分析及防治

    作者:张长海;杨天和;刘晓桥;蒋清安;谭洪文;田翔;周松;李世英

    我国每年约有15万新生儿患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过去公认外科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 超声心动图监测下介入封堵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芳;李才;周祥群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下介入封堵术对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行超声心动图监测下介入封堵术的42例CHD患者(CHD组,n=42)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n=40)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受试者左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前后径(LVESD)]、右心功能指标[右室舒张末/收缩末容积、右心室舒张期射血分数(RVEF)]、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oα(TNF-αx)]、血浆心钠肽(ANP)水平差异.结果:对照组LVEDD、LVESD等左心功能指标、右室舒张末容积、右室收缩末容积等右心功能指标,IL-6、CRP、TNF-α等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血浆ANP水平均显著低于CHD组各时段检测结果,LVEF、RVEF水平则显著高于C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时,CHD组LVEDD、LVESD水平,右室舒张末容积、右室收缩末容积等右心功能指标,IL-6、CRP、TNF-α等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血浆ANP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LVEF、RVEF水平则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监测下介入封堵术可有效降低CHD患者炎症反应,对调节其心功能状态及血浆ANP水平具有积极影响.

  • 165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麻醉探讨

    作者:李克峰;张筑华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16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给予东莨菪碱0.01mg/kg或硫酸阿托品0.02mg/kg,咪唑安定0.1mg/kg,盐酸氯胺酮1.0~2.0mg/kg及丙泊酚1.0 ~2.0mg/kg静脉推注,同时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观察术中至术毕患儿完全清醒后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结果:除1例房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未成功,其余162例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72.83±21.32min.术中氯胺酮总量为3.12±0.74mg/kg,丙泊酚总量为4.35±1.43 mg/kg.164例在全凭静脉麻醉下完成手术,1例在静脉麻醉及气管内插管吸入全麻下完成手术,均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咪唑安定、氯胺酮及丙泊酚联合用药静脉麻醉是简易、安全、实用、有效的麻醉选择.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在必要时可提供更安全和良好的手术条件.

  • 单纯性室间隔缺损268例心电图特点分析

    作者:蒲艳;王珺;潘媛嫒;郭娴晶;赵宁

    本文探讨单纯性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手术及内科封堵术前及部分患者手术后半年心电图特点.结果显示心电图检查对室间隔缺损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特别是圆顶尖角T波或尖角T波有一定的特征性.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诊断并住院行封堵术及外科手术治疗的单纯室间隔缺损患者268例,其中男162例,女106例,年龄1~42岁,平均年龄(15±12)岁.心电图均为窦性心律为基础心律,所有患者诊断都通过临床、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脏造影确诊及外科手术或介入封堵术确诊.

  •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17例先心病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

    作者:徐敏;何炯红;袁正强;李杰;李芝峰;刘霞洪;刘丹;聂鹏

    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经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及动脉导管未闭(PDA),是近年来替代外科手术治疗先心病的新方法.

  •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前后肺动脉压及血压改变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长海;王记培;田野;刘晓桥;杨天和;张萍;谭洪文;周松;冯琳

    目的 分析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术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PDA患者,应用国产封堵器进行介入封堵治疗,分别于封堵术前及封堵术后测主动脉压及肺动脉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4例PDA患者均经导管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100%).与封堵术前比较,术后肺动脉收缩压[PASP,(58±24)mmHg VS (36±11) mmHg]、肺动脉舒张压[PADP,(27±15)mmHg VS (14±6)mmHg]、平均肺动脉压[MPAP,(37±18)mmHg VS (22±6)mmHg]均显著降低(P均<0.01).但封堵术后主动脉压升高,收缩压由(111±25) mmHg升至(126±32) mmHg(P<0.05).结论 经导管封堵PDA操作简便、技术成功率高、疗效可靠.术后肺动脉压明显下降.

  •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肺动脉压力变化规律的研究

    作者:唐峰;杨天和;刘晓桥;杨龙;杨永耀;谭洪文;梁清龙;李世英;王咏梅

    目的:探讨成功介入封堵治疗的室间隔缺损(VSD )在封堵前后即刻、随访期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方法650例成功施行介入治疗的VSD患者,经导管测定术前及封堵后即刻肺动脉压力,并于介入术前当日、术后3d、1、3、6个月分别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压力并进行对比。结果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肺动脉平均压(PAMP)超声和心导管测值均显著正相关:(1)正常肺动脉压力组:PASP和PAM P在封堵即刻后及随访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轻度肺高压组:PASP在封堵即刻后无明显变化,6个月时与封堵前后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PAMP在封堵即刻后升高,术后1个月及6个月与封堵后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3)中度肺高压组:PASP及PAMP在封堵即刻后均显著降低(P<0.05),两者在术后3 d 及随访中与封堵前比较进行性降低(P<0.05);PASP在术后1、3、6个月较封堵后降低(P<0.05)。结论经导管封堵治疗能明显降低VSD合并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力,近、中期疗效确切。

  •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后心功能变化的探讨

    作者:桑才华;杨天和;蔡运昌;刘晓桥;田翔;谭洪文

    目的 研究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术前后及随访期间左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20例成功施行经皮穿刺封堵术的PDA患者进行无创心功能研究.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3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血流动力学、左右心室大小及功能变化的指标.结果 PDA封堵术后右室舒张末期前后径(RVEDD),及容积(RVEDV)、每搏量(RVSV)、射血分数(RVEF)均明显增大(P<0.05),随访中RVEDD和RVEDV进一步增大(P<0.05).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及容积LVEDV)、每搏量(LVSV)、射血分数(LVEF)术后均明显减小(P<0.05),随访中上述指标除LVEF外均进一步减小(P<0.05);所有病例术后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结论 经皮穿刺封堵术治疗PDA能使血流动力学改变迅速逆转,并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左右心室功能.

  •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并发溶血的探讨

    作者:邓加华;唐永研;刘佳;赵长芳;王启贤;潘家华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溶血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策略.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行室间隔缺损(VAD)介入封堵157例,其中3例(男2例,女1例)发生术后机械性溶血,其缺损口大小分别为11、15、18 mm,其中病例1为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后间隔基底部室间隔穿孔,余均为先心病膜部VSD.所选用的封堵器依次为16 mm的国产对称性VSD封堵器、18 mm的国产PDA封堵器、24 mm国产对称性VSD封堵器.结果 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0、7、4h发生溶血.病例1术后无残余分流、病例2少量残余分流,病例3约3 mm的残余分流,病例1、病例2经保守治疗6d、3d后溶血停止;病例3术后间断溶血,保守治疗28 d再次出现较大量溶血,后经心脏外科开胸取出封堵器并行VSD修补术后好转.结论 VSD介入封堵术后并发溶血可能与封堵器大小、残余分流有关;溶血并非只出现在有残余分流的患者,但尽可能的完全封堵缺损口,无残余分流是预防术后溶血的根本措施;溶血发生后需积极补液、碱化尿液、利尿,严防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停用阿司匹林、肝素、稳定细胞膜等减轻溶血.严重时需立即行外科手术取出封堵器并行VSD修补术.

235 条记录 10/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