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源CT心脏冠脉CTA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优势及临床分析

    作者:郭晓;汤文华

    目的:探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接受双源CT(DSCT)心脏冠脉CTA345例,男201例,女144例.结果:发现冠状动脉心肌桥101例,男70例,女31例,结果冠状动脉心肌桥总发生率29.2%,男69.3%,女30.7%.右冠状动脉心肌桥3例,回旋支27例,中间支4例,前降支67例.孤立性MB-MCA33例,MB-MCA合并冠脉硬化68例,孤立性MB-MCA在发病年龄、易患因素、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等方面与MB-MCA合并冠脉硬化患者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多发生于左前降支及回旋支;DSCT可用MB-MCA的诊断,且MB-MCA孤立性心肌桥可引起临床心肌缺血表现.

  •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安明;史跃;朱丽丽;赵汉青;李皖陇;陈凯;王中勋;邱志强;权影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心肌桥(MB)和壁冠状动脉(MCA)的价值.方法:767例疑冠心病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其中401例诊断为MB-MCA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测量其MB的长度和厚度.其中32例同时在DSA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并用双源CT Inspace软件中的4D工具对所有期相的数据进行动态重组,以电影模式重组和回放,与DSA对照分析两者显示MB-MCA的价值.结果:本组MB-MCA的发生率为52.3%,其中前降支占86.3%,左旋支占9.7%,右冠状动脉少占1.7%.MB长(20.2±2.3)mm,厚(2.6±0.2)mm.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综合各种后处理技术是目前诊断MB-MCA有价值的无创性检查.

  •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64例临床分析

    作者:肖佑生;杨立;赵玉生

    目的:探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64例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冠状动脉(冠脉)成像检查检出的MB-MC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孤立性MB-MCA29例,MB-MCA并冠脉硬化35例,孤立性MB-MCA在发病年龄、易患因素、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改变等方面与MB-MCA合并冠脉硬化患者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MSCT冠脉成像可用于MB-MCA的诊断.MB-MCA单独可引起心肌缺血的表现.

  •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形态学特征与冠状动脉近段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

    作者:马淑华;黎叶芳;袁珠;王振栋;董缨

    目的 通过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评价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形态学特征,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近段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北京市仁和医院收治的单纯MBMCA不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9例记为对照组,另取同期收治的心肌桥近端冠状动脉伴粥样硬化患者79例作为观察组.两组均接受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心率等基本临床资料,各项冠状动脉检测指标(心肌桥厚度、壁冠状动脉长度、壁冠状动脉两端平滑、壁冠状动脉近端成角、壁冠状动脉远端成角、壁冠状动脉两端成角)水平,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BMCA与冠状动脉近段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性别、心率、病程、高血压与糖尿病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壁冠状动脉长度、壁冠状动脉两端平滑患者比例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壁冠状动脉远端成角、壁冠状动脉两端成角患者比例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年龄(OR=1.421,P=0.037)、壁冠状动脉远端成角(OR=2.147,P=0.042)以及壁冠状动脉两端成角(OR=2.579,P=0.002)均是影响壁近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壁冠状动脉两端平滑是保护性因素(OR=2.736,P=0.012).结论 采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可有效评价MBMCA形态学特征和冠状动脉近段粥样硬化病变情况,且两者存在密切相关,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中的诊断分析

    作者:于春雷;姚鑫;王玉刚;范子琦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成像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84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总结患者临床检查表现,并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64例患者经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均获确诊,其中心肌桥发病位于左前降支49例(76.6%),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舒张期壁冠状动脉狭窄30例,收缩期壁冠状动脉狭窄64例,其狭窄程度越严重相关临床症状越明显。结论:针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开展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冠脉狭窄越严重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越为明显。

  •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出心肌桥患者268例

    作者:刘建中;崔臻

    目的 研究心脏冠脉CTA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671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进行冠脉造影,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进行图像采集和分析,诊断是否有心肌桥,对心肌桥的病变位置、长度、深度等进行评估,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进行判断.结果 671例患者中共检查出心肌桥患者268例,占所有患者的39.94%.其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患者46例,占心肌桥患者的17.16%.平均长度为(19.7 ±8.1)mm,深度为(1.6±0.2)mm.心肌桥位于前降支中段比为78.64%,比较心肌桥组与无心肌桥组对应节段斑块发生率及狭窄程度,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脉CTA可用于评价心肌桥的结构及特征,能准确显示壁冠状动脉与心肌的解剖关系,是一种有效、无创的方法,在心肌桥诊断过程中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 98例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晓云;江德胜

    目的 研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临床意义.方法 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到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研究组98例患者中,13例发现心肌桥,心肌桥的发生率为13.27%(13/98)共128处MB-MCA,其中男患者有73处,女患者有55处.心脏病4例,有不同程度胸痛、气短及胸闷症状者4例,心悸5例.98例健康体检者中43例,心肌桥的发生率为43.88%(43/98)共163处MB-MCA,其中男患者有97处,女患者有66处.心脏病15例,有不同程度胸痛、气短及胸闷症状者18例,心悸10例.结论 由此可见,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具有无创性,是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具精确性的手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李先花;苏苹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是一种先天性的冠脉异常,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的解剖变异,近年来发现,MB可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从而引发多种临床症状。因此,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和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

  • 心肌桥对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作者:李玉明;陈伟彬;王星稳;李盖;周伟;张惠英

    目的 探讨心肌桥对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及性质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6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图像质量符合诊断需要求并诊断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影像资料,另随机选取1806例同时期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检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的影像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桥前段粥样硬化发生率差异.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糖尿病及吸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斑块测得的CT值(HU)分类斑块性质为钙化斑块(CT值约196~817HU)、非钙化斑块(CT值约-12 ~ 47HU)及混合斑块(两种成分均有)组,比较心肌桥对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影响.结果 465例心肌桥患者中,发现粥样硬化299例(64.30%,299/465),而对照组中发现粥样硬化569例(31.51%,569/1806),桥前段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心肌桥并患有粥样硬化的患者中,钙化斑块93例(31.10%,93/299),非钙化斑块95例(31.77%,95/299),混合斑块111例(37.12%,111/299);对照组中,钙化斑块235例(41.30%,235/569),非钙化斑块92例(16.17%,92/569),混合斑块242例(42.53%,242/569),两组比较显示载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患者的非钙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NCA)会增加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概率,且3种斑块比较,明显增加了非钙化斑块的发生率.

  • 双源CT对孤立性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研究

    作者:高永炳;龚波;沈丹丹;梅晓燕;郑建刚

    目的:通过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研究孤立性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特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进行冠状动脉CT检查,仅检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且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冠心病等其他心脏相关疾病的患者数据,根据肌桥的位置、患者性别分组比较,研究分析孤立性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特性.结果:324例检出孤立性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患者中,男146例,女178例,平均年龄(57.94±10.50)岁.共检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350处,其中左前降支346处,右冠状动脉2处,对角支及中间支各1处.患者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肌桥位置以左前降支中段好发,不同肌桥位置的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近段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以男性患者多见(P<0.05),而中、远段肌桥患者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不同位置的肌桥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中、远段肌桥要长于女性(P<0.05).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类型以表浅型多见,与位置无相关性(P>0.05).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孤立性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位置、长度、壁冠状动脉类型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 640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形态学量化评价及粥样硬化相关性分析

    作者:蔡培坤;梁辉晖;董琴;梁焕

    目的 利用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形态学特征行定量分析,并探讨其与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收集行冠状动脉成像的18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若MB-MCA的诊断成立,描述MB-MCA的分布和分型,并在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期分别记录位于左前降支2段(LAD2)的MB-MCA的厚度以及血管直径,计算其在收缩期及舒张期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MB-MCA粥样斑块情况.结果 186例患者中56例(70段)存在MB-MCA,其中48段(68.6%)位于LAD2;70段MB-MCA中浅表型有44段(62.9%),深厚型有26段(37.1%).位于LAD2的MB-MCA厚度和直径在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期差异均有明显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4、3.38,P均<0.05);43段位于LAD2的纳入分析的MB-MCA中有28段(65.1%)为Ⅱ级狭窄.70段MB-MCA中共48段(68.6%)存在粥样斑块,其中近侧者42段(87.5%),明显高于远侧者6段(12.5%),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P<0.05).结论 640层螺旋CT不仅能直接显示MB-MCA的存在,同时能对其形态特点、伴随心动周期动态变化情况行量化分析,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1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清辉;徐丽英

    目的 观察分析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的冠状动脉CT及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地尔硫(卓)治疗.结果 41例患者均有胸闷、心悸等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有心肌缺血表现;CT显示41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中,浅表型22例,深在型19例.经给予地尔硫(卓)后,40例患者症状有明显缓解,总有效率为97.6%.结论 应用多层螺旋CT可明确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使用地尔硫(卓)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

    作者:关长旭;宋瑞娟;刘智君;张凤翔

    目的探讨利用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及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至4月间怀疑冠心病的405例患者的能谱CT冠脉动脉成像的图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记录心
      肌桥-壁冠状动脉并对其分型。结果405例患者均行能谱CT冠脉动脉成像,发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105例,检出率为25.9%(105/405),其中纵深型35例,浅表型70例;左前降支近端2例,左前降支中段50例,左前降支远段18例,第一对角支5例,中间支3例,左回旋支24例,右冠状动脉3例,近段血管粥样硬化40例(纵深型32例,浅表型8例)。结论能谱CT冠脉动脉成像能清晰准确显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与心肌关系、心肌桥的厚度并能够准确分型、壁冠状动脉的长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更有价值的信息。

  • 孤立性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的多层螺旋CT及临床分析

    作者:李俐;王照谦;刘俊;杨志强;贾崇富;朱升四

    试图分析孤立性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病变患者的多层螺旋CT(MSCT)的影像学特点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回顾性收集自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在我院住院并行MSCT,保存有清楚影像学资料,临床排除有其他心脏病合并症的MB-MCA患者,共53例,发现MB-MCA病变65处.平均年龄(57.3±12.6)岁,其中男性27例,LAD病变59例.MCA长度(20.8±11.2)mm,MB厚度(2.0±1.6)mm.58.5%的患者有心电图改变,大部分为女性,有胸部不适症状者占90.6%.单纯应用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刑者15例,治疗有效率达到73.3%(11例),单纯应用p受体阻滞剂者12例,症状缓解率达到66.7%(9例).单纯应用硝酸酯类药物者16例,仅有2例(12.5%)缓解.MB-MCA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和临床症状,可进行干预性治疗;对硝酸酯类药物不能缓解的胸痛患者要想到MB-MCA可能,有条件者应该进行MSCT等影像学检查,诊断明确的可以试用β受体阻滞剂及非二氢吡啶类拮抗剂.

  • 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强;姜华;巩晓燕

    目的:探讨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265名疑诊冠心病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利用Vitrea4.0工作站对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获得容积再现、曲面重组、大密度投影及冠状动脉探针图像,多角度、多方位显示各支冠状动脉血管.结果:检出心肌桥患者25例,栓出率9.43%.合并心肌桥近端出现斑块患者15例.结论:MSCT冠状动脉成像可以检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诊断及临床意义

    作者:吴学胜;杨伟振

    随着医学诊断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问世,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发现率明显提高,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病理生理学意义及治疗值得我们研究关注.

  • 双源CT心脏冠脉CTA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优势

    作者:王国庆;马洪宇;张荣恒;郭文伟

    目的:分析研讨双源CT心脏冠脉CTA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优势和临床状况.方法:此研究中共120例研讨对象,均从我院2015-04~2016-03收治的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疾病者中,回顾分析其病历资料,患者均接受双源CT心脉冠脉CTA方式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其CTA检查结果,从心肌桥部位上来看:79例(65.83%)处于LAD,其中51例位于LAD中段,28例处于LAD远端位置.4例(3.33%)处于RCA中段;32例处于LCX,中间支5例(4.17%).心肌桥长度为0.5 ~3cm.其中有26例接受冠脉造影检查,共5例检出心肌桥.和CTA对比,其检出比明显低于CTA.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多出现在左前回旋支及降支,双源CT可用于诊断MB-MCA,MB-MCA孤立性心肌桥可导致心肌发生缺血状况.

  •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影像学价值比较

    作者:沈洁云;张欢

    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指在冠状动脉发育过程中,原始小梁动脉网外移失败,动脉某一节段被浅层心肌覆盖,覆盖该段动脉的心肌纤维则称为心肌桥,而被肌桥覆盖的血管则称为壁冠状动脉(mural coronary artery,MCA)或壁内冠状动脉(parietal coronary artery).

  •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心肌桥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海娜;汪秀玲;李智勇;何苗;王宇峰

    目的:探讨运动-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冠状动脉CTA发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的心肌灌注图像,分析心肌灌注图像结果与临床症状、壁冠状动脉长度、心肌桥厚度及壁冠状动脉近远端形态之间的关系.利用x2检验比较不同壁冠状动脉长度、不同心肌桥厚度及不同壁冠状动脉近远端形态所引起的心肌缺血情况是否有差异.结果:①36例患者中有临床症状者22例,出现心肌灌注缺血26例.②壁冠状动脉< 10mm者7例,出现心肌灌注缺血2例(2/7,28.57%);10 ~ 20mm者17例,出现心肌灌注缺血13例(13/17,76.47%);>20mm者12例,出现心肌灌注缺血11例(11/12,91.66%).③心肌桥厚度<1mm者5例,未出现心肌灌注缺血;1~ 2mm者14例,出现心肌灌注缺血10例(10/14,71.42%);>2mm者17例,出现心肌灌注缺血16例(16/17,94.11%).④血管平滑者12例,出现心肌灌注缺血5例(5/12,41.66%);一侧成角组15例,出现心肌灌注缺血13例(13/15,86.66%);两侧成角组9例,出现心肌灌注缺血8例(8/9,88.88%).结论:①仅依靠是否有临床症状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者是否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是不全面的,会遗漏一部分无症状的患者.②壁冠状动脉的长度、心肌桥的厚度及壁冠状动脉近远端血管形态均会对血流灌注造成影响,灌注结果与壁冠状动脉的长度、心肌桥的厚度及壁冠状动脉近远端血管形态呈正相关.

  • CT血管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桂玖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A)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385例的MSCTA资料,及其冠状动脉造影(CAG)资料,统计MSCTA发现MB-MCA的例数、段数,然后与CAG结果对照.结果 385例受检者中,CAG检出MB-MCA 61例,检出率为15.8%.MSCTA发现MB-MCA 103例/121段,其中左前降支(LAD)90例/108段(中段72例,近段12例,远段6例),对角支2例,左钝缘支2例,左回旋支(LCX)远段2例,右冠脉(RCA)7例(近段1例,中段5例,远段1例);且部分病例为单支多发:LAD两段10例,LAD合并对角支1例,LAD合并LCX 1例,LAD多段3例.MSCTA对MB-MCA检出率为26.8%,其中发生于LAD占MB-MCA的87.4%(90/103).结论 MSCT具有安全、方便、准确、无创等优点,是心肌桥及MCA检出的理想方法.

3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