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侧面神经麻痹1例
病历资料患者,女,15岁,因面部不适伴双眼流泪5天,于2009年1月7日就诊.患者于5天前被风吹后,出现左眼流泪后右眼流泪,以及面部不适.患者喝水时流涎,漱口不能鼓腮不能,以及双耳胀痛感,不伴有听觉过敏,耳鸣.经针灸治疗5天不见好转.
-
子午流注纳支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16例
子午流注法是以时间为条件的针刺治疗方法。近年来我们在针灸老专家阎润茗教授的指导下,采用子午流注纳支法(简称纳支法)与一般常规经验取穴法(简称经验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21例,进行了临床疗效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一侧面部板滞、松弛,不能作皱眉、露齿、鼓腮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露晴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或平坦,或有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221例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分为纳支法组和经验取穴组。纳支法组116例,男64例,女52例;年龄7~80岁,平均42.6岁;病程3天~1年,2周以内的61例(52.59%)。经验取穴组105例,男58例,女47例;年龄5~78岁,平均43.1岁;病程2天~1年,2周以内的55例(52.3%)。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
-
激光针灸治疗面神经炎120例疗效观察
面神经炎系茎乳突孔内非化脓性炎症,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 Bell麻痹.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有一侧面部表情肌运动障碍,部分患者伴有同侧舌前 2/3处味觉减退或听觉过敏.用常规治疗方法疗程长、后遗症较多.笔者根据发病阶段、病变程度分别采用激光、针灸治疗,效果满意,无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
针刺治疗面瘫86例疗效观察
面瘫,现代医学称面神经麻痹,本病起病突然,少数患者发病前数日有耳后式耳下部疼痛,严重时还可以出现患者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笔者自2005年以来,采用针刺治疗该病86例,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
响度重振与耳蜗微音电位及耳聋预后的关系
目的了解响度重振与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CM)及耳聋预后之间的关系,探讨重振的形成机制.方法对104例一耳正常,另一耳为感音性听力下降并有响度重振的患者施行双耳CM测试,测试频率为0.5、1 kHz,以高频下降为主者加测2、4、8 kHz.将患者初诊时纯音听阈、双耳CM检测阈值与终稳定之后的纯音听阈相比较,为便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CM分型标准:Ⅰa型:患耳CM检测阈值<健耳,阈值差≤10dB;Ⅰb型:双耳CM检测阈值相等,检测阈≤55dB SPL.Ⅱa型:患耳CM检测阈值>健耳,差值≥15dB SPL;Ⅱb型:患耳检测阈值为60~75dBSPL.Ⅲ型患耳CM检测阈值>75dB SPL或引导不出.结果听力正常组各频率CM绝对振幅在不同个体差异较大,但同一正常个体双耳之间CM幅值及阈值则较接近并稳定,因此不采用平均值而仅以同一个体正常一侧CM幅值的大小来评价患耳的CM幅值.重振耳CM有增大和延长现象.104例单侧感音性聋,95例(91.3%)主观检测有重振的频率出现CM振幅明显增大,其中34例在CM增大同时伴有CM延长(5.8%),与正常耳比较延长1~11个周波,平均时间延长(5.2±2.5)ms.初诊时即遵照CM分型标准分类,随后经6个月以上随诊,发现CM Ⅰ型预后明显好于Ⅱ型和Ⅲ型,Ⅰ型治疗总有效率高达78.19%;Ⅱ型多数预后不佳,治疗有效率仅为2.5%;Ⅲ型治疗均无效;将CM Ⅰ型与Ⅱ型做预后比较,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x2=53.709,P<0.001);Ⅰ型与Ⅲ型比较,差异亦具显著性意义(x2=21.444,P<0.001);Ⅱ型与Ⅲ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230,P>0.05).睡眠状态下CM幅值略有增大,与此同时CM阈值减低.结论CM检测可为了解重振发生机理以及重振与CM和耳聋预后之间的关系提供可靠的客观信息.听力下降耳CM幅值正常或增大为重振所特有客观指征.
-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经乳突径路手术治疗一例
目的 探讨上半规管裂综合征经乳突径路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例经乳突径路行上半规管填塞术的上半规管裂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以听觉过敏为主诉,术前听力学及影像学检查符合上半规管裂综合征的特征.经乳突径路行上半规管填塞法手术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术后随访10个月,听力学检查恢复正常,听觉过敏基本消失.结论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的手术治疗,相较于常规的经中颅窝径路,经乳突径路的上半规管裂手术治疗方法更简单、安全、省时,且疗效确切.
-
贝尔面瘫诊断及非手术治疗进展
面瘫为常见的颅神经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面神经是复合神经,由运动神经、副交感神经和感觉神经纤维组成,其受损可影响面部功能和面容。面瘫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瘫源于面神经核以上的神经系统受损,周围性面瘫为面神经核及面神经受损所致,常见的贝尔面瘫为周围性面瘫。面瘫的诊断主要基于面瘫的临床表现,如抬眉无力、闭眼不全、嘴角下垂、干眼、味觉下降、听觉过敏、耳周疼痛等[1]。不同患者面瘫程度不同,其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亦不同。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
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中药及发病早期面神经根脱水消炎治疗面瘫126例,疗效显著,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6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及病房病人,其中男性74例,女性52例,年龄6-65岁,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程一周内就诊者94例,两周内就诊者32例,伴耳后疼痛或耳下疼痛者86例,伴味觉减退者18例,伴听觉过敏者6例.
-
裘昌林主任运用“中西医结合9日方案”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观察
裘昌林主任是第四批、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指导老师,从事神经系统疑难病症研究治疗40余年,对周围性面瘫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提倡用“中西医结合9日方案”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周围性面瘫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之为口眼斜,其起病突然,常表现为一侧面部板滞、麻木,蹙额、皱眉、露齿、鼓腮、闭目等动作困难,口角向健侧歪斜,患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部分患者初起可伴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还可伴有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状,临床可将此病分为3期:急性期(发病1~7 d)、静止期(发病8~14 d)和恢复期(发病15 d以上),神经损伤后数小时内,神经元胞体、轴突、髓鞘、末梢感受器等将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损伤的轴突胞体肿大、尼氏体溶解、轴浆内细胞器肿胀溶解、微管微丝断裂,随时间延长损伤加剧[1],所以急性期的正确有效治疗对面瘫的预后非常重要,而延迟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差,后遗症越明显,虽然也能改善症状,但完全治愈比较困难,原因是单侧面神经因非特异性感染造成长期水肿、压迫,神经纤维的损伤脱髓鞘病变已经不可逆[2]。裘老运用“中西医结合9日方案”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非常满意,能在1周左右快速治愈。笔者总结了裘老的方案,现对此方案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汇报如下。
-
针刺加超短波治疗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或面瘫,发病急骤,多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如: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并向健侧歪斜,不能蹙额、皱眉、鼓腮、吹口哨等,损伤在茎乳孔以上者可有舌前2/3 味觉障碍, 损伤在膝状神经节段可出现泪液分泌失常或听觉过敏.其病因至今不明, 一般认为是面神经受到寒冷刺激引起血管痉挛,组织缺血、水肿,可能也与局部感染有关, 如因病毒侵犯面神经管内的膝状神经节,常引起耳前疱疹,此类预后较差, 由于侵犯程度不同可分为轻型、中型、重型三种.中医认为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犯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调、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治疗方法,我科采用针刺加超短波治疗收到良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
电针疏密波治疗周围性面瘫36例
周围性面瘫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通常急性起病,于数小时或1~2 d内达高峰.主要症状为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其病理是各种原因导致面神经受损,神经炎性改变,缺血水肿.本研究中采用电针疏密波治疗面瘫36例,取得显著疗效.
-
针刺治疗面瘫230例分析
面瘫一年四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青壮年居多,常因面颊部感受风寒或风热侵袭后发生,也可能为病毒感染所致,起病比较急,常有病侧耳后疼痛,面肌瘫痪,眼睑闭合不全、流泪、额紋消失,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严重者舌前2/3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本病为单纯性的一侧面颊筋肉迟缓,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状,笔者采用针刺治疗了2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浅谈针刺治疗听觉过敏
听觉过敏为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理、心理与社交活动的疾病.本文旨在结合相关研究浅谈极具特色的针刺疗法对听觉过敏的治疗作用,以期开辟出听觉过敏的全新而行之有效的特色疗法.
-
加味牵正散合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 30例疗效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本组 30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 20例,女 10例 ;年龄 20~ 30岁 20例, 31~ 66岁 10例 ;病程短 3d,长 1个月。患者均为一侧发病,起病前有同侧耳区或面部疼痛,病人在清晨起床时发现闭目不全,口角歪邪, 2~ 3d内症状严重,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不能做鼓腮、吹口哨等动作,患侧耳后乳突前方有压痛。面部被牵向健侧,进食时食物残渣滞留于病侧齿颊隙内,并有口水自该侧淌下,泪点随下睑外翻而致泪液外溢,病侧舌前 2/3味觉减退或听觉过敏。排除脑卒中、颅内肿瘤等疾病。
-
浅谈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体会
中医称面神经麻痹为"口眼斜"、"口僻",认为其发病原因是脉络空虚,虚邪贼风乘虚而入,侵犯经络,致面部肌肉纵缓不收.该病可发于各年龄段,尤以青壮年为多见.症见一侧眼睑不能闭合,洗脸漱口时发现口角歪斜,前额皱纹消失,眉毛下垂,目不能合,流泪;鼓腮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间隙内,口水自该侧流下;鼻唇沟变浅等.部分病人为病毒侵犯所致,发病前有感冒病史或有耳下、耳后疼痛,发病后常伴有舌前2/3味觉改变或听觉过敏,面部瘫痪也比较严重.针刺作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手段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为广大患者所接受.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我们从中得出一些教训,并总结出一些治疗经验.今简介如下.
-
氯氮平致听觉过敏1例
1病例患者女,37岁,汉族,高中文化,工人,离异.因无诱因出现孤僻、与同事关系紧张、认为领导与同事合伙谋害她而先后4次住院,均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先后用过氯丙嗪、舒必利及氟哌啶醇治疗,效果均不理想.于2005年开始服用氯氮平,大剂量400 mg/d,3个月后症状明显缓解,此后一直以200 mg/d维持,病情稳定.
-
42例耳鸣伴听觉过敏患者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耳鸣伴听觉过敏患者的临床、听力及心理声学特征以及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42例耳鸣合并听觉过敏患者进行纯音测听、耳鸣心理声学特征、响度不适阈(LDL)检测,并对耳鸣及听觉过敏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42例中,24例以耳鸣为第一主诉(A组),18例以听觉过敏为第一主诉(B组).耳鸣主调以纯音为主,频率以高频为主,响度多数≤5 dB SL.患者听觉过敏表现为对正常环境声过分关注或刻意回避,伴烦躁、心悸、惊慌、恐惧,戴耳塞、不敢出门.分别检测0.125~8 kHz频率的LDL,两组在同一频率的L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能以响度不适阈判断听觉过敏的严重程度;临床上耳鸣与听觉过敏常相伴随,要重视其对患者工作、生活、睡眠与情绪的影响,应制定和使用适合中国国情的评估量表.
-
听力太好也是病
有人对食物过敏,有人对花草过敏,也有人对声音过敏,后者在临床上叫听觉过敏症.什么是听觉过敏听觉过敏是一种患者对普通的环境噪声容忍度下降的临床症状.简单地说,就是对正常人既不会产生威胁也不会觉得不舒服的声音,听觉过敏者则认为不能适应或者夸大环境声音的感受.患者对一些非常细小的声音非常敏感,比如听到远处的狗叫声、抽纸巾、翻折报纸的响声,耳朵就变得疼痛难受,感觉有尖锐的东西往里面钻,随后还会出现很严重的耳鸣症状;对公交车的报站声也不能忍受,搭乘公交车,都要戴着耳机才行;会觉得墙上挂钟的走针声听起来极其刺耳,特别是到了晚上,让人感到头痛难忍……
-
听觉耐受下降与耳鸣
听觉耐受下降(decreased sound tolerance)是指对声音的容忍度降低,或指对声音的敏感性增强,包括听觉过敏,厌声症,恐声症[1]。耳鸣是指在周围环境中无相应声源或电刺激存在的情况下,患者自觉耳内或颅内有声音的一种主观感觉;常伴或不伴有听力下降、睡眠障碍、心烦、注意力无法集中、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2]。
-
听觉过敏患者临床特征初步分析
目的 探讨听觉过敏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听觉过敏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通过结构性访谈的形式,对32例听觉过敏患者进行病史问卷调查及焦虑自评量表调查,并进行纯音听阈及响度不适阈(loudness discomfort level,LDL)测试,分析听觉过敏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32例听觉过敏患者中,以31~40岁(9例)及41~50岁(11例)多见,28例(87.50%)伴耳鸣,14例(43.75%)伴头痛.常见敏感声音有小孩哭声、尖叫声、闹市交通噪声.听力正常(22例)、听力下降(10例)患者左、右耳的平均LDL分别为74.25±1.71、72.75±1.56和75.12±2.21、71±20±1.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分级与受听觉过敏困扰程度无明显相关性(r=0.014,P>0.05);焦虑自评量表得分随着受听觉过敏困扰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听觉过敏是个体生理和心理共同作用的一种临床症状,受听觉过敏困扰程度越严重越易有焦虑症状,其治疗关键在于纠正不良心理及行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