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梗死分型诊断思路和分层治疗依据探析

    作者:周健

    目的 探讨脑梗死的分型诊断思路和分层治疗的依据.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158例患者进行分型诊断,根据分型给予分层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58例患者,治愈57例,未留有后遗症,治愈率为36.08%;好转97例,好转率为61.36%,其中39例留有后遗症;死亡4例,死亡率为2.53%.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给予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进行分型,根据分型给予分层治疗,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制定较完善的治疗方案、选择用药、观察预后,使患者能够得到个体化治疗,是循证医学的重要方法.

  • 伊达比星、全反式维甲酸和亚砷酸分层序贯疗法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张本山;杨海霞;旷文勇;吴攀;何姗;宋娜

    目的 探讨伊达比星(idarubicin,IDA)、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和亚砷酸(arsenous acid,ATO)分层序贯疗法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74例诱导缓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DA化疗方案巩固治疗,观察组给予IDA、ATRA和ATO分层序贯疗法.观察两组患儿1、2、3、5年的复发率和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的1、2、3年的生存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5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低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血小板数<20×109/L、心脏毒性、严重呕吐、肝功能异常、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静脉炎、肾功能异常、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IDA、ATRA和ATO分层序贯疗法巩固治疗对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肯定,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经全反式维甲酸治疗达缓解后分层治疗的探讨

    作者:徐建丽;江明;哈力达·亚森;段显琳;郭新红;郝建萍;付美兰;曲建华;王蕾

    目的 探索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达完全缓解(CR)后更佳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择2000年1月至2007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ATRA诱导分化达CR的32例初治APL患者,巩固治疗选择标准的化疗方案,并根据患者年龄<50岁使用中剂量阿糖胞苷(IDAra-C)而≥50岁不使用IDAra-C进行分层治疗.维持治疗则所有患者均采用ATRA、三氧化二砷(As2O3)及6-巯基嘌呤(6-MP)+甲氨蝶呤(MTX)3方案序贯交替治疗,并逐渐延长3方案之间的间歇期,持续3年结束治疗.观察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 中位随访72(40~124)个月,巩固方案采用分层治疗后<50岁患者及≥50岁患者预期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4.7%、92.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患者中1例在巩固治疗中复发,1例在维持治疗中复发,其余患者仍持续缓解,其中16例已停止治疗且无病生存5年以上.32例患者经治疗后总的预期5年无病生存率为93.8%.结论 APL患者经ATRA诱导达CR后,经年龄分层进行治疗后长期生存率较高,不良反应轻微,表明此分层治疗方法是可行的.

  • 405例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分层治疗

    作者:张娜;蒋慧;邵静波;叶启东;李红;李珊珊

    目的 探讨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分层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期间405例≤14岁新诊断ITP患者纳入研究.以PLT<20×109/L或活动性出血为标准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观察组180例,男104例,女76例,中位基线PLT46(20~89)×109/L,中位随访时间20(12~31)个月;治疗组225例,男131例,女94例,中位基线PLT 11(1~19)×109/L,中位随访时间22(12~32)个月.结果 治疗组患者急性期一线治疗总有效[完全反应(CR)+有效(R)]率为80.44%(181/225);观察组急性期148例(82.22%)符合CR或R标准.治疗组44例患者进入持续期,持续期内总有效率为34.09%(15/44),发病后1年总有效率为87.11%(196/225);观察组32例患者进入持续期,13例(40.63%)符合CR或R标准,发病后1年共161例(89.44%)患者符合CR或R标准.治疗组29例进入慢性期,5例(17.24%)患者获CR或R;观察组19例患者进入慢性期,6例(31.58%)符合CR或R标准.年龄≥10岁是影响两组患者1年自愈或治疗无效的高危因素.本组患儿均未观察到严重出血、严重不良反应,无死亡病例.结论 以PLT<20× 109/L或活动性出血作为儿童ITP分层治疗的指征是安全可行的.

  • 改良HEART评分法指导急诊胸痛患者分层治疗的应用价值

    作者:林松梅;韩贤珍;王宝磊;陈文香;宋书凯

    目的 分析改良HEART评分法指导急诊胸痛患者分层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3月-2015年2月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228例,其中心源性胸痛组103例(急性心肌梗死亚组35例,心绞痛亚组68例),非心源性胸痛组12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传统HEART评分和改良HEART评分,比较心源性胸痛组和非心源性胸痛组、急性心肌梗死亚组和心绞痛亚组传统HEART评分和改良HEART评分的差异.根据改良HEART评分分为低危亚组104例,中危亚组79例,高危亚组45例,分别比较各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比较传统HEART评分和改良HEART评分预测急性胸痛患者心血管事件效能的差异.结果 心源性胸痛组的传统HEART评分和改良HEART评分均高于非心源性胸痛组(t=73.728、209.402,P<0.01),心源性胸痛组的改良HEART评分高于传统HEART评分(t=62.192,P<0.01);急性心肌梗死亚组的传统HEART评分和改良HEART评分均高于心绞痛亚组(t=36.416、52.300,P<0.01),且改良HEART评分均高于传统HEART评分(t=50.795、49.426,P<0.01).改良HEART评分高危亚组的血糖与中危亚组、低危亚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07±2.64) mmol/L、(6.32±2.13) mmol/L、(4.36±1.15) mmol/L,P<0.05];高危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与中危亚组、低危亚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2.17±1.95)%、(10.82±3.63)%、(7.24±2.05)%,F=10.826,P<0.05].发生心血管事件:低危亚组6例(5.57%)、中危亚组41例(51.90%)、高危亚组39例(86.67%),3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7.847,P<0.05).改良HEART评分预测急性胸痛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均显著高于传统HEART评分(分别为94.19%、90.14%、85.26% 、96.24% 、91.67%和83.72% 、77.46% 、69.23%、85.26% 、79.82%,x2=4.793、8.405、7.181、5.316、13.080,P<0.05).结论 改良HEART评分法联合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鉴别心源性胸痛、急性心肌梗死以及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效能优于传统HEART评分.

  • 牛天福运用气血脉络理论治疗心血管病的经验

    作者:张航

    牛天福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系山西省中医院首批十大名医之一,著名中医心血管病专家.其治学严谨,师古而不泥古,善于创新,临床3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用中医气血脉络理论辨证论治心血管疾病.笔者有幸侍诊,略有心得,现将吾师运用中医气血脉络理论辨证论治心血管疾病的经验简介如下.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分层治疗

    作者:薛慧;冯术青;胡永超;刘志彬;李晓宇;高峰

    背景: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见的病毒感染,是影响移植相关死亡率的重要因素.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分层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依据HLA配型及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情况分为低危组18例,中危组30例,高危组12例.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监测外周血CMV-DNA数值,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试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各组于不同时机启动抗病毒治疗.结果与结论:①巨细胞病毒感染发生率为63.3%(38/60),发生中位时间为移植后41(14-109)d,经上述分层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总体转阴率为89.5%(34/38),巨细胞病毒病发生率为2.6%(1/38),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率为10.5%(4/38);②单因素分析显示,HLA不全相合或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可能增加了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风险;③对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患者,按照HLA配型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情况进行危险度分层,并制定干预治疗体系,减少了抗病毒药物应用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且未增加巨细胞病毒病发生率及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率.

  •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观察

    作者:杨家颜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来源于2014年6月至2015 年5月前来我院诊治的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0例 ,观察组、对照组分别采取危险性分层与治疗、常规治疗 ,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生活质量和临床效果.结果:在血压指标上 ,观察组平均为121 .2 ± 12 .2/81 .2 ± 10 .3 ,对照组平均为146 .3 ± 15 .6/95 .4 ± 10 .2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质量上 ,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得分别为85.4±8.7、62.3±5.7,观察组远远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中高危险率 ,观察组(17 .5% )明显低于对照组(47 .5% )(P<0 .05).在治疗有效率上 ,观察组为95% ,对照组为85%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的方法 ,可以有效提高高血压病患者治愈率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存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心房颤动的抗栓治疗

    作者:刘铭雅;魏盟

    心房颤动(房颤)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可使各年龄段患者脑卒中的危险增加4~5倍,其年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50~59岁为1.5%,60~69岁为2.8%,70~79岁为9.9%,80~89岁为23.5%,平均为4.5%[1].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危险分层与常压氧或高压氧综合治疗预后研究

    作者:侯晓敏;葛环;李茁;高宇;马琳琳;梁芳;张奕;杨琳

    目的 分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的治疗方法与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DEACMP)发病特点.方法 对我院高压氧科2007年1月至2009年2月经急诊首诊的201例有昏迷史的ACO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ACOP中毒时间分组,A组患者昏迷时间<2 h,B组患者昏迷时间>2 h,B组根据昏迷时间及年龄再次分组.A组予高压氧(HBO)或常压氧(NBO)治疗,B组予HBO综合治疗,统计各组DEACMP的发病率.结果 有意识障碍的ACOP患者总的DEACMP发生率为3.5%,A组无DEACMP发生,B组DEACMP的发病率为10.3%.B组中昏迷时间>6 h的患者DEACMP发生率27.3%,与昏迷时间在2~6 h的患者DEACM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不同年龄患者的DEACM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OP患者中毒昏迷程度及时间为DEACMP的发病高危因素,根据发生DEACMP的危险程度分层后进行HBO综合治疗可使DEACMP发生率明显降低.

  • 初治鼻咽癌分层治疗进展

    作者:华贻军;洪明晃

    在鼻咽癌治疗策略上,根据不同的分期对患者进行分层综合治疗的理念逐渐为临床工作者所接受,并已应用到具体的工作和临床研究之中.文章对近几年国内外的一些临床研究作相应的筛选并归纳总结,期望有助于鼻咽癌的综合治疗.

  • 心房颤动的分层治疗

    作者:王顺宝;楚英杰;高恩民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房颤)是临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大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1],少数患者无可发现的心脏病,且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2].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分层治疗
  • 血液系统肿瘤治疗的趋势与展望

    作者:姜华;侯健

    0 引言近十年来,血液系统肿瘤无论是在基础,还是临床研究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不断涌现的新靶向治疗药物、细胞免疫治疗策略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较传统的治疗手段取得了更高的疾病缓解率和缓解质量,患者的生存期也得到显著的延长.但是,迄今能够获得治愈的血液肿瘤依然寥寥无几,大多数患者终将面临着疾病复发并出现耐药.为此,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不懈努力,改善血液肿瘤患者的预后与结局.

  •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预后分层及治疗

    作者:刘辉;钱文斌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组在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方面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改变对AML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可以指导AML进行预后分层,再根据分层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本文就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与AML分层治疗之间的联系进行综述.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基于分子遗传学特性的分层治疗策略

    作者:奚昊;侯健

  • 多学科协作的新理念——肥胖症的分层管理

    作者:王欣欣;陈小燕

    肥胖症是机体脂肪堆积过多或分布异常所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多种因素引起,与心理、社会和遗传因素相关.肥胖症能引发高血压病(患病率为25%~55%)、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4%~20%)、冠心病(患病率为10%~15%)、高脂血症(患病率为35%~5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病率为10%~20%)和抑郁症(患病率为70%~90%)等多种疾病[1],严重影响肥胖症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从1980至2008年,全球范围内肥胖症患病人数增加了一倍,截至2008年,已有超过14亿成年人(≥20岁)超重,其中,2亿多男性和近3亿女性患有肥胖症[2].英国的预测数据表明,若按照当前的流行趋势发展下去,截至2025年,约有40%的世界人口将达到肥胖症标准[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