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病变92例临床分析

    作者:冯兴梅

    目的 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临床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法是对实施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的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该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病患进行出血量、术后愈合情况、术前病理特征分析,从而提高临床治愈率.结果 该院患者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的平均时长为(6.12±5.41) min,术前活检与术后病理符合率高达86%.结论 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具有治疗时长短,出血量少、于术治愈成功率高等优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 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行宫颈环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和护理对策

    作者:范晓霞

    目的 观察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行宫颈环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和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从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没有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妊娠分娩结局的影响.并且总结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患者宫颈环切术后的护理要点.总结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妊娠结果对比,在剖宫产率,早产情况以及产程长短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说明对宫颈上皮内瘤患者进行宫颈环切对患者的妊娠结局没有造成显著性影响.

  • hTERC基因表达在宫颈病变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苏晶;韩英;丁岩

    目的 探讨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人类染色体端粒酶( hTERC)基因异常扩增在子宫颈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经过液基细胞学(TCT)检查的1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组织学结果 分组,CIN 73例、宫颈癌19例、正常20例,用FISH方法 检测脱落细胞hTERC基因的表达情况,其中行HPV检查65人,阳性39例,阴性26例.结果 在CIN1、CIN2/3和宫颈癌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表达率分别是16.67%、51.16%和89.47%,CIN1、CIN2/3和宫颈癌与正常组比较, hTERC基因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PV感染的39例患者中, hTERC基因扩增比例58.97% (23/39),而26例HPV阴性的患者中,其扩增比例为23.08%(6/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TERC基因的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级别增高而增加,对宫颈早期病变进展有预测意义.hTERC基因的扩增与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程度相关, 其扩增可能是HPV感染致端粒酶活性增加的早期事件.

  • 妇女阴道微生物群落构成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

    作者:周柯;马腾远;邢国征;甘璐

    目的 探讨妇女阴道微生物群落构成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北京中医院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航天总医院和北京宣武中医医院共同收治的10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期患者为CIN Ⅰ组,3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期患者为CINⅡ~Ⅲ组,及同期34例体检健康的女性为健康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采用PCR技术对16S rRNAV3、V4区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并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扩增的PCR产物进行测序,观察分析阴道微生物群落物种的丰度和多样性进行评估,比较各组样本微生物群落菌门和菌群的组成成分.结果 健康组样本的Alpha指标和CINⅡ~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IN Ⅰ组的Chao值和ACE值均显著高于健康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检测到的23个菌门中,CIN Ⅰ组的厚壁菌门数量要低于其他两组,而放线菌门数量要高于其他两组;三组样本检测出的菌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IN Ⅰ组乳酸杆菌属的数量低于健康组和CINⅡ~Ⅲ组;健康组和CINⅡ~Ⅲ组在加德纳菌属数量低于CIN Ⅰ组;CIN Ⅰ组奇异菌属数量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三组阴道菌群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不同程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其阴道菌群的多样性和菌群类型与健康女性大致相同,但其中有部分细菌菌群丰度有所改变,主要为乳酸杆菌属的减少和加德纳菌属、奇异菌属水平的增加,这提示阴道微生态组成的变化可能与宫颈癌病变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关联.

  • 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患者采用Leep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作者:周美艳;王凡凡

    目的:对应用宫颈锥切术对患有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患有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患者8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43)。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方式实施治疗;对治疗组患者采用宫颈锥切术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宫颈肿瘤治疗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0.7%)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9.8%)(P<0.05);宫颈锥切术围术期不良反应(1例)显著少于对照组(8例)(P<0.05)。结论应用宫颈锥切术对患有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探讨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临床疗效及术后HPV16/18的随访价值

    作者:吉磊;薛金玲;曹媛媛;李艳;卞干霞

    目的 临床分析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临床效果,同时分析HPV16及HPV18在患者术后的随访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实施治疗的80例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患者,依照患者临床手术治疗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实施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术)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实施宫颈环形电切刀(LEEP刀)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效果观察,术后随访两组患者6个月,定期检测及记录HPV16、HPV18变化及患者复发率.结果 手术后,CINⅠ患者的HPV16、HPV18阳性率显著低于CINⅡ及CINⅢ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INⅠ患者术后为0.0%、CINⅡ患者术后为36.0%以及CINⅢ患者术后为47.8%.结论 在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患者治疗中,CKC术和LEEP术临床痊愈率差异不大,但是LEEP术治疗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愈合时间显著偏短,同时HPV16、HPV18检测对于患者术后病变评估以及复发率预测,具有重要作用,具有一定随访价值.

  • TCT联合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廖丹梅;黄明春;李惠珍;甘柏柳;覃军;王燕娇;陆和屏;叶朝阳

    目的 宫颈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大量的研究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几乎所有宫颈癌都伴有HPV亚型.本研究旨在评价TCT联合HPV-DNA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新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技术筛查并与病理学诊断相结合,对宫颈炎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一级及其以上(≥CIN1)病例各200例进行高危型HPV16/18型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宫颈病变≥CIN1组阳性病例69例,阳性率34.5%;宫颈炎对照组阳性病例16例,阳性率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危型HPV16/18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密切相关.HPV高危型患者CIN发病率较高,特别是高度病变,HPV高危型检测在宫颈病变的检查中有重要意义.如与宫颈细胞学检查(TCT技术)、阴道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相结合可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

  • 环行电切术诊治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临床分析

    作者:庄玲

    目的 对环型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本院诊断为CIN的60例患者,采用LEEP对其进行治疗,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 在术后6个月内其治愈率达96.67%,CINⅠ组的治愈率达97.29%,而CINⅡ、CINⅢ的治愈率为95.65%.结论 环型电切术用于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具有操作简单、微创、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费用低、疗效确切的特点,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的理想手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自拟康颈粉外敷联合微波治疗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临床观察

    作者:佟建敏;吴丽娜;陈艳丽;宫秋红

    目的 观察自拟康颈粉联合微波治疗宫颈上皮内瘤病变Ⅰ~Ⅲ级(CINⅠ~Ⅲ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该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妇科门诊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病变Ⅰ~Ⅱ级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微波治疗,观察组采用康颈粉联合微波进行治疗,并对患者给予为期12个月的随访,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后12个月的癌变率进行分析.结果 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总有效率100. 0%高于对照组的70. 0%;治疗后1年,观察组未出现癌变患者,对照组癌变率为16. 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自拟康颈粉结合微波治疗女性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癌变率,在极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120例临床分析

    作者:宋素格;安淑辉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是宫颈癌前期病变的一个过程,早期发现、早期治疗CIN,可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本院自2005年7月-2007年3月,通过薄层液基细胞学(TCT)、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检,,行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120例,出血少、安全、有效.现分析如下.

  • 人宫颈病变组织中HPV16 cDNA,HPV6/11,HSV-Ⅱ,CMV病毒蛋白的表达及对HPV16E7的影响

    作者:刘慧强;郝敏

    目的探讨HPV16 cDNA,HPV16E7、HPV6/11、HSV-Ⅱ、CMV在各类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癌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0例慢性宫颈炎、10例宫颈尖锐湿疣、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20例宫颈浸润癌、10例正常宫颈标本行HPV6/11、HSV-Ⅱ、CMV的测定.用原位杂交行HPV16CDNA的测定.结果HPV6/11在宫颈尖锐湿疣组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P<0.05).HPV16 cDNA,HSV-Ⅱ及CMV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阳性表达率均增高(P<0.05).随病变进展HPV16 cDNA表达增加,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呈正相关.HPV16 cDNA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HSV-Ⅱ、CMV的表达(P<0.05).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时,HPV16E7在HPV16合并HSV-Ⅱ及CMV感染时阳性表达率高于单纯HPV16感染时的表达.结论HPV6/11是引起宫颈癌和尖锐湿疣的主要病因.HSV-Ⅱ及CMV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与HPV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 TCT联合HPV检测宫颈病变的临床意义

    作者:谢兰芬;张向春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检测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高危型HPV)病因学检测在宫颈病变中诊断的临床意义,以及高危型HPV负荷量与宫颈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该院妇科3 128例患者行宫颈F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比较不同级别TCT结果高危型HPV感染情况;高危型HPV感染病毒负荷量,即RLU/CO的相对数值,将RLU/CO数值由低至高行数量进行分级,观察分析TCT结果异常情况.结果:①TCT结果异常为185例,检出率为5.91%,HR-HPV高危阳性患者共962例,阳性检出率为30.75%,TCT结果为NILM、ASC、LSIL、HSIL中,HPV阳性率分别为27.86%、54.35%、79.57%、92.86%;②将HPV负荷量由低至高行数量分级后,TCT异常率分别为1.99%、7.43%、11.79%、15.77%和33.88%.结论:HR-HPV在宫颈筛查中敏感性较TCT高,TCT异常者中,宫颈病变程度与高危型HPV感染率呈正相关;且随着高危型HPV负荷量增高,宫颈病变程度加重.

  • 阴道镜下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万敏

    目前,在宫颈疾病的治疗中,阴道镜作为一种先进的治疗手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治疗中,使用阴道镜进行宫颈环形电切术取得了积极的效果.通过对使用阴道镜进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案例的临床研究发现,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治疗宫颈疾病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如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手术后病灶能够有效去除等.本文主要对利用阴道镜进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病变进行临床研究,分析其优点,以便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大面积应用阴道镜宫颈环形电切术.

  • 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临床疗效及术后HPV的随访价值

    作者:江文

    目的:探讨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临床疗效及术后HPV的随访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LEEP刀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CKC术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为期6个月~1年的随访复查,记录患者CIN恢复情况,并定期进行HPV16、HPV18检测。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痊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手术痊愈率为92.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HPV阳性率由74.0%下降到30.0%;手术前后CIN Ⅱ与CIN ⅢHPV16、HPV18阳性率明显高于CIN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IN Ⅱ与CIN ⅢHPV16、HPV18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PV16、HPV18阳性的患者手术后病变持续存在、复发的概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刀治疗CIN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术后HPV随访对CIN患者预后病变持续和复发的预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唐礼榕;张志毅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大量的研究认为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几乎所有CIN都伴有HPV亚型.本研究旨在评价HPV-DNA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0例HPV-DNA检测患者在宫颈病变检查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 HPV-DNA高危型阳性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妇科检查以宫颈糜烂为主要表现,② CIN发病率在HPV-DNA高危型阳性组30%,阴性组11% (P<0.01),③ HPV-DNA高危型阳性的CIN患者中17%是高度病变(CIN-Ⅱ及以上),阴性组仅2%(P<0.05)④随细胞学检查的级别增高,HPV-DNA高危型阳性率增加(P<0.05),HPV感染发生率增加(P<0.01),CIN发生率增加(P<0.05).结论:HP-DNA高危型患者CIN发病率较高,CIN高度病变比例较高,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的检查中有重要意义;如与宫颈细胞学检查和阴道镜检查结合可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

  • 589例患者HPV感染状况及感染者对HPV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

    作者:陈娟

    宫颈癌是目前人类第一个病因较为明确的癌症.大量的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资料已经证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主要病因[1],宫颈癌患者中的HPV感染率占95.0%~99.7%.

  • 阴道镜下活检在宫颈上皮内瘤病变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王小兰;吴炜玮;金鑫红

    目的 评价阴道镜对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进行阴道镜检查的4758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宫颈细胞学检查巴氏涂片Ⅱ级及Ⅱ级以上(以下简称阳性)者903例常规进行阴道镜下活检,另一组为宫颈细胞学检查巴氏涂片Ⅰ级(以下简称阴性)而有宫颈糜烂者3855例进行阴道镜检查,发现有异常病灶者活检453例,进行比较.结果 经病理诊断,宫颈巴氏涂片阳性组CIN106例,其中CINⅠ级57例,CINⅡ级31例,CINⅢ级18例;而宫颈巴氏涂片阴性组CIN41例,其中CINⅠ级34例,CINⅡ级4例,CINⅢ级3例.结论 不能忽视对宫颈巴氏涂片阴性者的进一步跟踪随访,阴道镜检查,可以弥补宫颈巴氏涂片的不足.

  • 高频电波刀环形电切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病变临床观察及护理

    作者:陈娟

    近年来,随着宫颈细胞学筛查和阴道镜的广泛应用,子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的诊断率不断提高,已成为妇女常见病.目前临床上预防宫颈癌的主要方法是及时发现并治疗宫颈癌前病变,阻止其进一步发展为宫颈癌.

  • 宫颈环状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病变128例分析

    作者:李丹军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发展成宫颈癌的危险是正常宫颈的7倍,CINⅠ、CINⅡ、CINⅢ发展为癌的危险性分别是15%、30%、45%[1].但CIN病程较长,可达数年[2],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临床应用宫颈环状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病变,可具有诊断、治疗双重意义.本文对128例CIN患者行LEEP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 HPV分型检测对ASCUS的分流价值

    作者:陈建翠;郑锦文;薛慧丰;戴丽玉;陈巧云

    目的 探讨HPV分型检测对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能明确意义(ASCUS)的分流价值及对宫颈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析512例因ASCUS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患者的HPV分型及组织学检测结果.结果 512例中,HPV感染478例(93.4%),单亚型高危型384例,前5位为16(35.9%)、52(14.6%) 、58(11.5%)、18(10.4%) 、51(7.8%)亚型,占80.2%. HPV高危型感染者宫颈病变检出率(62.5%)高于低危型(9.7%).高级别病变组感染型别主要为16(65.1%) 、58(14.0%)、52(7.0%)、31(7.0%)、18(4.6%)等;低级别病变组为16(32.4%) 、52(21.6%) 、58(12.2%)、18(10.8%)、51(6.7%)等亚型.结论 HPV分型检测不仅对于ASCUS有分流价值,可减少阴道镜转诊,对宫颈病变的发生也有一定预测价值.

37 条记录 1/2 页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