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分析与干预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心理压力,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100名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测评,并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分析,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结果 精神科护理人员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及敌对等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均P<0.01).而相关分析发现,护理人员心理问题与社会支持、个人收入呈负相关,与生活事件、时间紧迫感、无端敌意呈正相关.结论 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于一般人群较差.
-
精神科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分析与对策
人性化的管理即指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因精神科护理工作性质十分特殊,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有很高的危险性.过多的应激将使护理人员的工作和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所以护理人员明白应激的因素是十分必要的,还需熟练掌握解决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身心健康.本文简述了精神科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分析与对策,并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措施.
-
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及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及干预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7月50名精神科护理人员分为2组,常规干预组采用常规的干预,针对性干预组对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针对性干预.比较2组护理后积极应对压力的人数;自我认知、新知识学习主动性;干预前后患者SCL-90量表中焦虑、抑郁、躯体化、人际关系等因子评分.结果 针对性干预组护理后积极应对压力的人数多于常规干预组(P<0.05);针对性干预组自我认知、新知识学习主动性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干预前2组SCL-90量表中焦虑、抑郁、躯体化、人际关系等因子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针对性干预组SCL-90量表中焦虑、抑郁、躯体化、人际关系等因子评分优于常规干预组(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主要有焦虑、抑郁、恐惧等,根据其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可有效减轻其负面情绪,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应对压力的积极性.
-
精神科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的探讨
精神科工作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病情变化的复杂性、意外情况发生的不可预见性,给护理繁杂的工作增加了风险,同时特定的精神科环境、管理方法、治疗方案区别于综合性医院,因此病人在住院前及治疗的各个阶段护理人员能够正确履行告知义务,对于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减少纠纷的发生至关重要.
-
精神科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的探讨
随着法律的健全与普及,全民的法律意识普遍提高,特别是自我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病人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的标准要求也在提高[1,2].特别是精神科专科医院,面对的是大脑功能紊乱、精神活动异常的病人,这对护理工作的要求就更高,所以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对提高整个医疗单位的综合水平,减少纠纷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
精神障碍病人护理伦理冲突与对策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心理、精神疾病.1993年全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估计我国的重症精神病病人约1 600万人,全国因精神疾病每年约25万人死于自杀,精神疾病的负担约为全国疾病负担的20%,排在首位[1].精神疾病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精神科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可能会发生病人自主要求与专业要求相互矛盾等伦理冲突,如何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伦理问题,成为精神科护理人员关注的问题.
-
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护理道德
护理道德属医学道德范畴,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与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存在着明显的一致性.但是,护理道德作为相对独立的职亚道德,有其自身的特点,而精神科的护理道德更具有它的特殊性.因为,我们护理的对象不是一般病人,而是精神上受到严重创伤,失去理智的精神病人,他们比一般的综合科病人更为痛苦.因此,精神科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基础护理工作,而且特别要在精神上做好护理工作,这也是精神科护理的职业道德要求.
-
现代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人员中的运用
精神科病房由于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以及专业性强,一直以来,病房管理大都采用传统管理与经验管理为主,特别是对于护理人员队伍的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在工作中得到了应用与肯定.
-
精神科和综合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研究
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在护理人员中普遍存在,急诊科、儿科护士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这种情况尤为明显[1~4].精神科护理人员由于长期与思维紊乱、行为异常、情感失调的精神病患者接触,其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一般人群[5~7],而关于精神科和综合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否存在差异的研究较少.
-
精神科护士流失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控制
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流失是国内外各精神病院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人员的流失,加重了精神科其他护士的工作负荷,导致精神科护士的缺乏和护理质量的下降,影响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使流失率增加[1],造成培养经费和卫生资源的浪费.因此,如何有效控制精神科护士的流失是精神病医院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将其流失的相关因素及对策讨论如下.
-
精神科护理人员被打后心态分析及防范措施
精神病人由于病态思维活动的支配,随时都有可能冲动伤人,因此,护理人员被打现象时常发生.为了解护理人员遭受病人冲动伤害后的心理状况,对本院曾被打的28名护理人员进行了调查,就其心态作初步分析,报道如下.
-
精神科护理人员举证责任倒置中举证能力的培养与效果分析
目的 培养精神科护理人员在举证责任倒置中的证据意识,提高其举证能力.方法 提高护理人员的医德修养,加强法律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培训与考核,使各项护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加强护理证据的过程管理,指导书写护理文书,建立和完善责任签名制度.结果 强化培训与管理实施前和实施3年后分别对100名护理人员的相关法律知识和6个病区200份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执行签名情况进行检查,统计数据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和业务能力实施强化培训,加强护理文书书写指导和关键环节的管理,能提高护理人员的举证能力,以应对举证责任倒置,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
调动精神科护士积极性相关因素的探讨
为激发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我们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对策.
-
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干预
由于精神科护士面临的对象多为失去自知力的精神病患者,工作繁忙而琐碎,护理人员承受的风险和压力较大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本研究对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
精神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体会
精神疾病患者本身心理障碍严重,其个人功能和社会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社会功能的受损,使患者原有的社会价值降低或丧失,加重患者的心理障碍,对疾病恢复不利.精神科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熟练操作技能,还要掌握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知识,以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
住院精神病自缢病例分析及预防对策
住院精神病病人由于受病态心理如幻觉妄想、自责自罪、情绪低落所支配,或在病程的恢复期由于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加上社会的偏见和歧视,产生自卑心理而导致自杀行为的发生.1984年9月至1998年12月我院收治的住院病人发生自杀行为18例(均未遂),其中采取自缢方式的有13例(72.22%).因为自缢工具简单易寻,致死时间短,稍有疏忽就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如何加强病房管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是精神科护理人员应探讨的课题.为此,对13例自缢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预防对策.
-
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暴力事件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在现代生活中,伴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精神类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加之医患关系紧张和法律对于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在精神类疾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暴力事件的现象频繁发生.为完善和提高精神科医护人员在工作生活中的安全意识和措施,文章对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暴力事件的现状做一定的探讨,对于影响暴力事件发生的因素做一定的分析.
-
男女病区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随着社会发展和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和现代化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的增加,而大众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和歧现仍然很广泛的存在,所以就要求精神科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1],还应具备精神专科医院所特有的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故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方面的压力就远大于综合科护理人员.
-
对提高精神分裂症衰退期病人自护能力的探对
精神分裂症衰退期病人的自护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严重下降,难以回归社会,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探讨如何提高衰退期病人的自护能力是精神科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责.我们对80例精神分裂症衰退期病员自护能力进行了分组对照研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精神障碍是一组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及生态环境的变化,精神障碍问题越来越严重.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角色由原来的生物学护理进展到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兼顾的整体性护理模式.护士的心理健康与护理服务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复杂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护患关系和医护关系),精神科意外事件的发生,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的增加,法律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的增多等等.凡此致使精神科护理工作压力不断增大,精神负担日趋加重,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使护士产生工作疲劳感,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因此,评估精神科护士这一特殊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为增进精神科护士的整体健康水平,制定心理卫生健康措施,选拔合格的护理人才提供依据.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优良心理素质的精神科护理队伍,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