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天津市医学高层次人才选拔中的胜任素质模型构建研究

    作者:胡滨

    本文重点探讨医学高层次人才胜任素质模型的核心要素,研究过程主要遵循以下研究思路:首先,进行文献文本分析,搜索近五年来医学高层次人才胜任素质模型的相关研究,对文本中出现的胜任素质进行频数统计,经过筛选后形成医学高层次人才胜任素质模型雏形.其次,通过专家咨询,对形成的胜任素质模型雏形进行修正完善,形成修正后的胜任素质模型.后,尝试应用层次分析法,对胜任素质模型各要素的权重进行确定.

  • 基于数据挖掘的黄疸病中药组方配伍规律研究

    作者:何堂清;吴辉坤;李晓东;舒梓心;卢晨霞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黄疸病的中医用药组方配伍规律,为中医诊疗黄疸病提供经验参考.方法:对纳入的湖北省中医院1960-1978年间,诊断为黄疸病的住院病历处方信息进行录入,对方剂信息预处理后使用关联规则方法中的Apriori算法分析方剂的配伍规律.结果:对3 404首方剂进行分析,共计327味中药,处方药味数量集中在10-12味之间.对327味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分析,确定了治疗黄疸病的中药处方中中药使用频次,使用频次较高的前50味中药多为利水渗湿药、清热药、补虚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消食药、化湿药、泻下药、化痰药等.对327味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共提取常用药对27对,常用角药24对,该药对及角药多具有清热利湿、疏肝活血、理气和胃、消食、清热泻下及活血清热类等配伍规律.结论:应用数据挖掘中关联规则和频数统计方法分析黄疸病的中医用药规律,初步揭示了该时期治疗黄疸病的用药经验,为我们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 当代医家应用三仁汤之证治特点浅析

    作者:陈彩丽;邓虎;杨涛;冯明

    目的 通过对201例医案的常见症状、舌象脉象、原方药物及加味药物等资料进行频数统计,总结三仁汤现代临床应用的证治特点.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201例医案,对医案中的症状、药物进行规范后,建立相关数据表,进行频数统计,总结症状、脉象、药物等方面的特点.结果 三仁汤在现代临床应用中,常见症状为不饥、胸闷、肢体倦怠、身重疼痛、头痛、面色淡黄、午后身热、恶心欲呕、恶寒、发热,舌白苔厚腻,脉弦、细或濡.原方药物多用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半夏、厚朴,多加味甘草、藿香、白术、黄芩、茯苓等.

  • 蒿芩清胆汤之证治特点浅析

    作者:杨涛;邓虎;陈彩丽;梁丽君;冯明

    选取符合标准的160例医案,对医案中的症状、药物进行规范后,建立相关数据表,进行频数统计,总结症状、脉象、药物等方面的特点。通过对160例当代医家临床验案中的常见症状、舌象脉象、原方药物及加味药物等资料进行频数统计,分析蒿芩清胆汤现代临床应用的证治特点。研究发现蒿芩清胆汤在现代临床应用中,常见症状有胸闷、胸胁胀疼、干呕呃逆、寒热如疟、不饥、小便黄、大便干、发热、汗出不畅、吐酸苦水,舌红苔腻,脉弦滑数。原方药物多用青蒿、黄芩、竹茹、枳壳、陈皮、半夏、茯苓,常用加味药物是栀子、柴胡、苍术、瓜蒌、石膏、荆芥等。

  • 归经中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实证分析

    作者:王小雪;卢杉;郑思悦;孙梦晨;于净

    目的:针对筛选的416味归心、肝和肺经中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究中药归经脏腑经络理论的科学性.方法:采用频数统计、对应分析、特征选择、关联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归经中药的三者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归心经中药萜类、黄酮类、挥发油类成分有抗乏氧、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脑血管流量、抗心律不齐、抗炎等药理作用,治疗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和发热等病症效果显著;归肝经中药黄酮类、有机酸类、萜类成分有抗炎、抗菌、解热镇痛等药理作用,治疗中医“中焦”脏腑的各种病症效果显著;归肺经中药黄酮类、挥发油类、苷类、萜类成分有抗菌、抗炎、抗病毒等药理作用,治疗咳喘、各种感冒等病症效果显著.结论:归经中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三者之间存在明确的相互关系,为经典的中药归经理论赋予现代中药的研究成果,完善了中药的归经理论.

  • 羊膜带综合征产前超声诊断及国内个案报道的统计分析

    作者:甄朝炯;温影红;黄伟俊;曹韵清

    目的 通过病例总结及结合国内个案报道分析,探讨羊膜带综合征胎儿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 (1)对我院明确诊断为羊膜带综合征的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超声表现,与引产或出生后结果对照.(2)检索中文数据库羊膜带综合征个案报道相关文献,设定6大类畸形类别,分析羊膜带综合征引起胎儿畸形各类别发生率及产前超声漏诊情况.结果 (1)4例病例均在产前诊断羊膜带综合征,其中3例为不同程度肢体及肢体远端较轻微畸形,另1例为颅脑、颜面及肢体多发畸形.(2)文献个案报道合同本组病例共76例羊膜带综合征胎儿,包含32例(42.1%)颅脑畸形,25例(32.9%)颜面畸形,26例(34.2%)脊柱畸形,37例(48.7%)胸腹壁畸形,52例(68.4%)肢体畸形,7例(9.2%)其他畸形.76例病例中复合畸形54例(71.1%).产前超声漏诊共43个类别,其中颜面畸形27.9% (12/43),肢体畸形53.5% (23/43).结论 (1)羊膜带综合征胎儿以复合畸形较为常见,产前超声诊断不易漏诊;羊膜带综合征胎儿颜面及肢体畸形,产前超声诊断漏诊率高.(2)产前超声对不同程度畸形的羊膜带综合征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选择临床处理方案及降低围产期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 基于频数分析的苗医治疗风湿类疾病方药规律研究

    作者:王彭;云雪林

    目的 应用统计方法探究苗医治疗风湿类疾病方的特点和用药规律.方法 在收集、整理苗医治疗风湿类疾病方的基础上,应用Microsoft Excel2010软件中的COUNTIFS函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所搜集的842首苗医风湿方中,内服方748首;外用方83首;内外兼用方11首.全部单验方涉及药物576味,累计用药频次4098次.其中使用频次高的是见血飞(117次),相对频率是13.9%,其次是威灵仙(115次),相对频率是13.7%.常用的用药部位是根茎、全草、枝节、藤.结论 运用频数统计方法能够发现苗医治疗风湿类病时的组方及用药规律.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的现代文献研究

    作者:常久;李晓君

    目的:了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进一步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内在规律,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对1993年至2013年内从中医角度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文献进行梳理,统计明确提出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的证候频数,并提取病位和病性类证候要素.结果:在符合纳入标准的66篇文献中,多囊卵巢综合征一病常见的证型为痰湿证,病位主要在肾、肝、脾三脏,病性类证候要素主要为痰湿和血瘀.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机复杂,应重视肾在其中的作用,以及痰湿和血瘀丽种因素.

  • 基于关联规则探讨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的证候分布特点

    作者:刘宏伟;王一战;江澜;闫如玉;韩笑;张小健;邹忆怀

    目的 探讨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的证候分布特点.方法 5个研究中心于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147例,给予现代康复或中医康复训练,评估入组时和入组21天时改良的Ashworth分级和证候积分,并对证候分布规律进行频数统计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147例患者中,痉挛程度有效改善71例,无效76例.治疗前患者以痰证、血瘀证、火热为主,同时夹杂气虚证候;经康复治疗后,痉挛程度改善有效组的患者转变为气虚证和血瘀证为主要证候,证候复杂程度减少;无效组中,患者仍以痰证和血瘀证为主,且证候组合较复杂.结论 痰证和血瘀证是中风病偏瘫痉挛患者的重要病证基础,贯穿痉挛始终;随痉挛程度改善,证候由痰瘀、火热、气虚等多种复杂证候组合逐渐转变为气虚血瘀为主,证候复杂程度呈现出逐渐减轻的趋势.

  • 炙甘草汤古今运用比较

    作者:金海浩

    收集炙甘草汤古代病案101例和现代验案3175例,进行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古今应用在主要症状方面均为心悸、脉结代,但古今应用上有所不同,古代是侧重阴虚内热,以外感温热病为主;以心悸、发热、口渴咽燥、肉(瞤)筋惕、神昏、烦躁、咳嗽、舌红绛干燥少津、脉结代细数为主要症状;现代是重在气阴两虚,辨证以心悸病、胸痹为主;以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头晕目眩、气短、神疲乏力、失眠多梦、烦躁,舌质淡白或淡红、脉结代细为主要症状.

  • 中药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方晓阳;朱江;梅军;吴丹彤

    面对人类对医药保健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来自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如何从先人留下的数以万计的中药复杂系统中遴选有效药物、研制创新中药,是新时期中药研究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计算机的产生,尤其是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为中药复杂系统的研究带来曙光.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不但可以大大提高相关信息的检索速度、效率以及准确性,而且通过自定信息频数统计还可获取大量极具价值的定量信息,为下一步提示中药药理实质、研制创新药物奠定一个具有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的基础.

  • 基于频数统计的奔豚气病现代临床个案报道分析

    作者:耿琦;崔晨;蒋健

    目的:通过回顾性文献统计分析展现奔豚气病脉诊治概貌,终试图揭示奔豚气病的本质.方法:对半个多世纪以来163篇现代个案报道文献中228例奔豚气病患者,运用频数统计方法,分析奔豚气病与情志性疾病、器质性疾病的相关性,并从奔豚气病所用治疗原则、方剂及其药物倒推出奔豚气病的临床特征.结果:奔豚气病患者具有器质性疾病较少,其脉证治离散程度很大,具有情志性相关疾病的特点;39.04%患者具有情志性疾病的临床表现、47.81%患者具有情志性发病因素、54.63%患者从情志性疾病角度治疗.结论:奔豚气病带有明显的情志性疾病的特征,本质上属于郁证范畴.

  • 外治法临床应用的统计学研究

    作者:陈仁泽

    外治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应用广泛.本文从中文期刊数据库和维普数据中选取2005~2007三年中与各种中医外治法相关的文献,采用频数统计法,观察外治法在临床中的使用率,其中包括用外治法治疗的疾病的类型各占比例;外治各部位所占比例;外治各方法所占比例;外治剂型各占比例等几个角度对外治法的应用做初步的文献总结,为外治法的广泛应用提供一定的基础.

  • 《金匮要略》方药用量与功效变化的探讨

    作者:尚尔鑫;范欣生;段金廒;唐于平;陶静

    方荆中药物的用量与其功效有着密切的联系,中药的量效关系是方剂与药研究的重要内容.以<金匮要略>收载方剂为研究对象,分析方荆中药物的功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绘制量效关系曲线.通过对量效关系曲线的分析,发现方荆中药物常用量相对集中,与其表现的功效具有一定的变化趋势.此外,药物用量还受主治病证、配伍关系、剂型等因素影响.从药物用量的角度对中药功效的多元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探索性的解释了方荆药物的量效关系.

  • 基于数据挖掘的癌性疼痛证治规律研究

    作者:陶方泽;周小敏;罗毅;王安喜;任国庆

    [目的]探讨癌性疼痛中医证治规律.[方法]检索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收录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治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和个人经验类文献,规范纳入文献中的四诊信息、证型及所用方剂和药物,运用频数统计、关键字词分析以及黄金分割律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再结合中医药理论对数据挖掘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疼痛性质来看,实性疼痛远多于虚性疼痛;从脉象来看,虚证脉象略多于实证脉象,表明癌性疼痛病机有本虚标实的一面.癌性疼痛主要证型为瘀血阻滞、气血两虚、气滞血瘀、痰湿凝聚.癌性疼痛病位主要在经络、肾、脾,痛多肝郁,与肝关系密切,以虚为本,血瘀、气滞、痰、毒为标;更有虚实夹杂,病机较为复杂者.内服用方以补益和血、清热解毒、化痰理气为基本治疗大法.内服用药以扶正祛邪为着眼点,外治用药多从血瘀论治.内服用药和外治用药相比较,都从血瘀及热毒论治,注重活血化瘀止痛、清热解毒止痛,外治用药有其特异性,如祛风湿止痛、解肌止痛,着眼于局部对症治疗,急则治其标;内治用药侧重于补虚固本止痛、理气解郁止痛,着眼于整体调理,标本兼治.[结论]通过数据挖掘研究,分析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临床相关文献,得出以"四诊信息-辨证方法-病机分析-遣方用药"为一体的癌性疼痛中医证治规律,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 历代痹证医案文献的病因、病位、发病时间分析

    作者:刘学文;简晖;张启明;查青林;吕爱平

    为了探讨历代医家医案中对痹证病因、病位、发病时间记载的规律性,指导临床治疗,从历代名老中医临床医案数据库中收集治疗痹证的医案,对病因、病位、发病时间采用频数分析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医案所记载痹证病因与传统中医理论存在一致性,痹证发病病位与治疗药物的归经及脏腑辨证结果存在一致性,痹证发生发展与时间关系紧密,说明中医理论对痹证的认识与临床实践较为符合.

  • 古代医家治疗胸痹心痛300例病案用药规律研究

    作者:张杉杉;李运伦

    目的:探讨古代胸痹心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古代医案,建立胸痹心痛中药数据库,从用药进行频数和频率分析.结果:1.总体用药规律:用药类别由高到低依次为:理气药、补虚药、化痰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2.常用中药:半夏、薤白、甘草、茯苓、桂枝、白芍、陈皮、瓜蒌、桃仁、杏仁、丹参、当归、香附、橘红、生姜、干姜、郁金、白术、枳壳、附子、人参、枳实、桔梗、吴茱萸、肉桂、益智仁是古代医家治疗胸痹心痛的主要药物和有效药物.结论:古代医家治疗胸痹心痛用药种类以理气药、补虚药、化痰药、活血化瘀药、解袁药为主,药性以温热性质为多,五味以辛苦甘三味居多,归经多入脾、肺、心、胃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