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瑞士访学纪行

    作者:冯国栋

    受Fisch国际显微外科基金会资助,本人于日前赴瑞士苏黎世大学和卢塞恩州立医院做访问学者,学习耳显微外科和侧颅底外科技术。瑞士之行,不但学习了新知识、新技术,更感动于医学大师对于技术的负责和做人的纯真,感动于医患的和谐,感动于医生在技术和人文结合的完美状态。

  • 颈静脉孔周围肿瘤的手术方法

    作者:欧阳学剑

    源于颈静脉孔区的肿瘤主要有副神经节瘤(球体瘤)、后组脑神经鞘瘤、脑膜瘤,由于他们位于侧颅底,原发于静脉孔区的肿瘤多为良性肿瘤,生长慢,手术切除仍为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位置深,并包含重要血管与神经结构,容易引起术中、术后并发症.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手术路径,大限度地保护血管与神经功能,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

  • 侧颅底外科手术入路新进展

    作者:马莉;郑鸣

    颅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解剖区域,特别是侧颅底因为有许多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相毗邻,因而在以前此区域许多病变都被认为是无法手术治疗的[1],颅底外科曾经是一门由少数高度专业化的医疗中心才能胜任的极富危险性的专业学科.近几十年来,随着颅底显微解剖学、手术器械、影像学诊断技术、显微外科技术、脑神经监护技术、导航技术以及颅底修复重建技术的发展,颅底外科成为具挑战力和有活力的新兴学科之一.然而,选择何种手术径路能安全有效的实施手术,依然是现代颅底外科为关注的课题.侧颅底手术径路变化较多,描述术语经常混淆,手术径路之间有大量的重叠交错.本文拟通过对近年来侧颅底手术发展作一综述,希望能为临床提供一个关于侧颅底手术径路合理应用的概念框架.

  • 侧颅底的CT影像与断层标本对照研究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培;毛光兰;付升旗;范锡印;王华;王庆志

    目的:为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志愿者20名,在螺旋CT机上以眦耳线(CML)为基线对侧颅底结构进行层厚1mm连续扫描.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20例,以CML为基线制成层厚5 mm的连续断层标本.在经颈动脉管水平段和咽隐窝层面的CT影像及断层标本上,观察侧颅底结构的位置关系,测量侧颅底主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结果:侧颅底的CT影像及断层标本可清晰显示茎突、颈动脉管水平段等侧颅底结构及其毗邻关系,以及咽旁间隙内的结构,茎突是侧颅底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中观察各结构之间位置关系和寻找血管、神经等的骨性标志.在CT影像及断层标本上,茎突至翼突的距离左、右侧分别为(45.98±2.71)mm和(46.14±2.57) mm、(45.96±2.72)mm和(46.12±2.52)mm,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颅底的CT影像与断层标本的解剖对照研究,对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指导手术入路等具有重要意义.

  • 中国人侧颅底区可视化研究

    作者:邱明国;张绍祥;刘正津;王平安;谭立文;谢永明;王欲甦;邓俊辉;唐泽圣

    目的建立中国人体侧颅底区局部可视化数字模型,为该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提供数字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我室建立的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采用体绘制及面绘制重建方法,分别在P4微机和SGI工作站上对侧颅底区重要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立体显示. 结果侧颅底区局部可视化数字模型能够清晰显示侧颅底各重要结构.本研究着重显示了侧颅底神经血管区、颞骨内结构、颈内动脉及其毗邻结构与侧颅底骨性组织的三维解剖关系.三维重建结构可以单独或联合显示,重建结构的任意径线及角度均可进行适时三维测量.结论我室建立的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能够较好地重建侧颅底区可视化解剖模型,反映该区域重要解剖结构及其空间毗邻关系,该结果可应用于侧颅底外科手术辅助教学以及手术入路的辅助设计等.

  • 侧颅底冠状位组织学与CT断层的对照

    作者:李希平;夏寅;韩德民

    目的 制作颞骨火棉胶冠状位断层连续薄层切片,获取数字化图片库.方法 用2例尸头标本进行螺旋CT扫描后制作断层标本火棉胶包埋后,用大型轮式切片机沿冠状位切片,厚度100μm,每片均摄影并保存于计算机.选取代表性层面的胶片进行HE染色.将断层照片与HE染色照片和CT片进行对照观察,对代表性层面结构特点进行描述.结果 共获取侧颅底数字化连续冠状位薄层断面标本数据集2套.断层图像分辨率1920×2560像素,结构毗邻关系显示清晰.与HE照片和CT片进行对照观察,可以更清楚地定位断层结构.结论 火棉胶包埋技术是制作颞骨大切片,获取高分辨率的数字化图片数据集的理想方法.冠状位对听小骨、Prussak's间隙、颈静脉窝、耳蜗与中颅窝的关系,颈内动脉升段及膝部、面神经垂直段、内听道与中颅窝的关系等显示较佳.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偏侧颅底综合征一例报告

    作者:朱凌云;李晓军;余丽娜

    患者,女性,25岁,1型糖尿病史3年,胰岛素治疗2年,平时血糖在10~18 mmol/L之间.因意识不清9 h于1998年12月19日入院.入院查体:T 36.5℃,P100次/min,R25次/min,BP12/9 kPa,嗜睡,呼吸深大,余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WBC 20.8×109/L、N 83%、Na+130 mmol/L、K+3.9 mmol/L、Cl-84 mmol/L、酮体阳性,CO2CP:19 mmol/L,其他化验无异常.

  • 侧颅底区导航手术的实验研究

    作者:邱明国;张绍祥;吴兰;刘正津;陆明;陈伟

    目前应用于神经外科的神经导航系统已比较成熟,并在各种神经外科手术中广泛运用 [1].但由于侧颅底解剖结构复杂、细微,导航精确度要求更高,使得神经导航系统在侧颅底手术中的应用受限[2,3].因此,我们采用侧颅底表面骨性解剖标志作为基准点与CT图像进行配准,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并在头颅标本上模拟颅中窝入路、乙状窦前入路,对侧颅底导航手术的可行性进行实验研究.

  • 关于乙状窦解剖的研究现状

    作者:严波;吕海丽;张秋航

    颅底外科是研究颅底及其相邻结构疾病的一门临床科学,原发或累及颅底骨质、颅底的管、裂、孔、缝等区域的病变称为颅底病变.颅底病变中涉及侧颅底时,外科处理更为棘手,给临床工作带来极大挑战.侧颅底位置深在,结构复杂,很多原发于此的肿瘤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就已经体积很大,并且瘤体可经正常解剖通道向邻近组织扩展,如颈静脉孔、外耳道、咽鼓管等,亦可侵蚀破坏骨质向颅中窝、颅后窝蔓延,压迫邻近组织和颈内动脉、乙状窦、面神经等重要血管神经[1].加之乙状窦解剖变异较多,以致手术时辨认困难,意外损伤乙状窦,造成大出血[2].因此,熟悉乙状窦的相关解剖知识,对于临床有指导意义.

  • 前、侧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钱海鹏;万经海;李学记;徐震纲;张力伟

    目的 探讨前、侧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影像及病理证实为前、侧颅底颅内外沟通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23 ~ 71岁,手术均由神经外科及头颈外科医生联合实施.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4.2h,出血量平均1 200 ml,手术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6例,分别因累及海绵窦、视神经、面神经等重要结构.手术死亡1例,16例患者术后随访3 -73个月,平均29.9个月;复发死亡1例,复发带瘤生存1例.结论 前、侧颅底颅内外沟通性脑膜瘤需多学科联合切除,个体化手术入路的选择、早期阻断肿瘤血供和可靠的颅底重建是关键.

  • 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对经上颌窦至侧颅底入路的定量解剖学研究

    作者:薛湛;莫大鹏;伊志强;鲍圣德

    目的 采用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对经上颌窦至侧颅底的相关解剖关系进行定量测量,为经上颌窦入路至侧颅底的手术提供定量解剖数据.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尸头组和虚拟现实(VR)组.尸头组为15例(30侧)经10%甲醛充分固定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VR组将标本行CT平扫,行三维重建、融合,数据输入Dextroscope系统生成的虚拟影像.尸头组在显微镜下行上颌窦至侧颅底的解剖,VR组模拟经上颌窦至侧颅底的相关解剖,测量相关标志点的距离.定义上颌窦前壁、内侧壁与下壁的交点为A点,上颌窦后壁、内侧壁与下壁的交点为B点,A点与圆孔外口的连线穿行上颌窦后壁的交点为C点,A点与翼突外侧板前缘根部连线穿行上颌窦后壁的交点为D点.分别在尸头组和VR组测量A-B的距离并验证VR组测量的可靠性;然后在VR组上测量A-C、A-D、AB与AC的成角以及D-上颌窦内壁的垂直距离等定量数据.结果 测量A-B的距离,尸头组为(25.53±6.55)mm,VR组为(25.97±7.23)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测量A-C距离为(32.81±9.06)mm,A-D距离为(33.43 ±9.16)mm,AB与AC成角为41.20°±8.76°,D-上颌窦内壁垂直距离为(5.65±2.33)mm,以及其他相关数据.结论 VR测量值与尸头解剖测量值吻合好,结果可靠;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测量尸头解剖难以观测的解剖关系,为经上颌窦至侧颅底的入路提供定量的解剖数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经鼻内镜翼腭窝和颞下窝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王志远;蔡伟伟;叶进;杨钦泰;刘贤;张革化;李源

    目的 探索经鼻内镜翼腭窝、颞下窝恒定的解剖标志,为手术处理该区域病变奠定基础.方法 对11例尸头行鼻内镜侧颅底解剖学研究.经鼻内镜经中鼻道、蝶腭孔、上颌窦后壁入路,暴露翼腭窝及颞下窝的重要血管、神经及骨性解剖标志,并测量各解剖标志间的距离.结果 经鼻内镜可恒定暴露蝶腭孔、翼管、圆孔、蝶腭神经节、眶下神经、卵圆孔、棘孔等重要侧颅底标志.鼻小柱基底到蝶腭孔、翼管、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的距离分别为(69±3)、(73±3)、(75±3)、(90±5)、(96±4)、(88±3)mm.结论 经鼻内镜可显露翼腭窝及颞下窝重要解剖结构,且各解剖结构可通过相互之间的距离及位置在鼻内镜二维平面上互相定位,以更直观、安全的处理该区域的病变.

  • 侧颅底相关头颈部恶性肿瘤分析

    作者:王佳峰;葛明华;谭卓;赏金标;陈超;郑传铭;徐加杰

    目的 侧颅底相关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本研究旨在探讨其治疗方法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侧颅底相关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均采用手术为主的治疗,其中颈下颔入路23例,颞下窝入路24例,颅面联合入路6例,上颔骨外翻入路1例,Weber-Ferguson+Lynch延长切口1例.结果 全组局部复发率41.8%,远处转移率14.5%,3年总体生存率为50.9%.单因素分析,初治患者3年生存率60.6%,复治患者3年生存率36.4%.Cox模型分析,初治复治与病理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初治复治及病理类型是侧颅底相关恶性肿瘤的独立预后因素.应重视侧颅底相关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合理的手术方法以及必要的辅助治疗有望改善侧颅底相关恶性肿瘤的预后.

  • 侧颅底异物一例

    作者:杨长东;金德斌;白文忠;田晓斌;付志强;杨雷;李智

    患者,男,61岁,因外伤致左耳后异物刺入8h于2007年5月28日急诊入院.患者不慎从房顶跌落至柴堆被一树棍自左耳后刺入,树棍体外残留有约50 cm,他人帮其截去体外大部分树棍后经由当地医院转入我院.伤后当时局部少量出血,疼痛,无听力下降及耳鸣,无口角歪斜及张口受限,无鼻塞及鼻出血.

  • 乙状窦结扎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严波;张秋航;吕海丽

    侧颅底外科(lateral skull base surgery)属于现代颅底外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原发或累及侧颅底骨质、侧颅底的管、裂、孔、缝等区域病变的一门临床科学.由于侧颅底在局限的空间范围内包含诸多重要的组织结构,给手术带来极大挑战.

  • 颞骨切除术

    作者:杨伟炎;赵辉

    颞骨是侧颅底的主要结构,进出颅内主要血管(颈内静脉,颈内动脉)神经(颅神经Ⅴ~Ⅺ)由其中或边缘通过,是大脑颞叶之依托,更是外耳、中耳与内耳结构附着与隐藏之所在,一直为耳神经侧颅底外科所重视.颈静脉球瘤外科所涉及的范围已有文详述,现就颞骨相关恶性病变外科治疗作一介绍.

  • 岩骨胆脂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作者:王海波;樊兆民;韩月臣

    发生于颞骨岩部的岩骨胆脂瘤约占所有岩尖病变的4%~9%[1-2].根据其来源不同,可分类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前者称为卜皮样囊肿,后者称为胆脂瘤.在发育过程中,第一鳃裂异常残留的上皮细胞、多潜能胚胎细胞或异位的耳囊细胞可形成表皮样囊肿.后大获得性病变多由中耳或乳突胆脂瘤通过不同的途径侵犯岩尖所引起.尽管二者的起源不同,但在病理上完全相同[3].由于岩骨位于侧颅底深部,毗邻许多重要血管和神经结构,解剖关系十分复杂.发生于岩骨的胆脂瘤病变无论是临床表现还是手术处理的难度均和一般中耳胆脂瘤存在显著区别.

  • 侧颅底外科的现状与挑战

    作者:吴皓

    侧颅底区域解剖复杂,有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病理类型繁杂,曾被认为是手术禁区.近三十年来,在数代耳科医师的不懈努力下,侧颅底外科逐步被纳入耳科手术范畴,大部分侧颅底区域的病变已能通过合理的手术进路得到安全切除,现代微创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耳神经及侧颅底外科作为一个亚专业在世界范围内日渐成熟.

  • 颞骨显微外科手术

    作者:王正敏

    颞骨是耳的骨架.位听感觉官位于颞骨岩部;面神经从内耳进入颞骨,经内耳道面神经骨管出茎乳孔;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下出侧颅底.

  • 颞骨显微外科技术培训模式研究

    作者:冯国栋;陈晓巍;杨华;吴海燕;王轶;王珍;田旭;孙丽华;赵杨;王威清;刘庆松;高志强

    目的:分析总结颞骨显微外科技术培训课程,检验培训效果,探讨耳显微外科医生外科技术培养模式。方法采用问卷方式收集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期间北京协和医院耳显微外科技术研修班3期共35位学员信息,调查分析学员参加完学习班后于所在医院按照研修班技术开展手术的情况、遇到的障碍、对研修班教学特点的评价等。结果35位学员中,副高级以上职称54.29%(19/35),主治医师及以下45.71%(16/35),其中博士、硕士、本科及大专学历分别为34.29%、17.14%、40.00%及8.57%,所在科室医生人数大于15人者为54.29%(16/35),小于等于15人者45.71%(19/35);参加学习班后开展手术的学员比例为65.71%(23/35),未开展手术学员比例34.29%(12/35);学员普遍认为课前讲解分步教学、结合实际手术讨论、操作导师实时指导、良好的器械设备是颞骨显微外科技术培训成功的重要因素。结论颞骨显微外科技术的培训应以临床应用为目的,课前讲解分步教学、结合实际手术讨论、操作导师实时指导、良好的器械设备是高效有益的颞骨显微外科技术培训成功的重要因素。

80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