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07-2010年湖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及病毒种系进化分析

    作者:李俊华;蔡亮;高立冬;刘运芝;胡世雄;刘富强;曾舸;刘佳惠;张红

    目的 分析2007-2010年湖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及病毒基因的分型与种系进化.方法 对2007-2010年湖南省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HFRS病例资料及疫情监测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人间与啮齿类动物间的疫情进行分析和比较,应用免疫荧光试验(IFA)、RT-PCR技术对HFRS病例血清样本及鼠肺组织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对病毒M基因特征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4年间14地市(州)共报告HFRS病例2 115例,病死率为1.28%;疫情主要分布在湘中的娄底和邵阳地区,农民占67.19%;共布鼠夹55 289次,捕鼠2 316只,鼠肺组织总带毒率为2.18%;疫区类型为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2份HFRS患者血清及1份鼠肺组织HTNV特异性引物与分型引物RT-PCR扩增为阳性;病毒在进化上与84Fli株在同一组内,核苷酸序列高度同源;3株病毒均为HTNV型、H5亚型病毒株.结论 近年来湖南省HFRS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局部地区疫情相对较严重;病毒M基因同国内其他毒株比较,未发生较大变异.

  • 我国四株狂犬病毒M和P基因序列分析和所编码蛋白的分析

    作者:张强;唐青;李浩;王环宇;梁国栋

    为了解我国狂犬病毒M、P基因序列和结构特点,用RT-PCR方法获得目的基因片段,测定核苷酸序列后,计算机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及其功能区位点结构.结果显示四株病毒M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3.9%~99.5%和93.1%~99%,四株狂犬病毒M蛋白上调节病毒RNA转录和复制功能的第58位氨基酸残基均为谷氨酰胺残基(E),与特异性细胞蛋白WW区域作用的PPxY结构序列均为PPEY保守序列;四株病毒P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3.6%~99.8%和87.2%~99%,P蛋白与胞浆动力蛋白轻链LC8相互作用的序列位于143~148位氨基酸残基,均为DKSTQT,四株病毒P基因与L蛋白、N蛋白作用位点序列显示未发生影响其生物学功能的变异.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两种蛋白结构在病毒致病性中起重要作用的推论.

  • 2010~2012年华中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分子特征和遗传进化分析

    作者:郑逢梅;霍金耀;赵军;常洪涛;王晓梦;陈陆;王川庆

    2010年底开始,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在中国境内出现严重暴发.为探讨该病突然再次暴发的原因,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于华中地区11个地市收集的12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S、M和ORF3基因进行RT-PCR扩增、克隆及测序,并对其序列变化、遗传进化关系、抗原位点、糖基化位点和多肽极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株PEDV流行毒株S、M和ORF3基因部分核苷酸及氨基酸的改变使其关键序列明显不同于以往毒株,其中有11株流行毒株的S基因比现用疫苗毒株CV777多9个核苷酸,而且在其S1区N'端存在大量的氨基酸突变.遗传进化分析显示,12株PEDV华中地区毒株与2007~2009年韩国毒株、2007~2008年泰国毒株、2009~2010年越南毒株、2011年日本毒株及2010~2012年中国其它地区流行毒株亲缘关系均较密切,而与欧洲株(CV 777、Br1/87)、中国现用疫苗株(CV777)及2003~2007年中国分离株(LJB/03、JS-2004-2、DX、QH、LZC)亲缘关系均较远.与现用疫苗株(CV777)相比,流行毒株S蛋白的抗原位点、糖基化位点和跨膜螺旋均有明显改变,提示PEDV在近年呈现快速变异和进化的趋势,因而可能需要选择更有效的疫苗株来控制PEDV的暴发.

  • 广东人禽流感H5N1毒株M基因特性、进化和变异

    作者:黄平;邹丽容;方苓;李晖;陈秋霞;俞守义;柯昌文

    通过对人禽流感H5N1毒株M基因序列的变异分析,揭示毒株M基因特征与进化.检测广东地区人禽流感H5N1毒株M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时检索全球人禽流感H5N1毒株M基因序列,采用DNAStar5.0软件对检索的人禽流感H5N1毒株M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对变异毒株进行进化速度分析.结果发现,1997~2006年53株毒株M1基因和51株毒株M2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分成两组,1997年毒株为第一组(GⅠ),2003~2006年香港、越南、泰国、印尼、中国大陆、土耳其、伊拉克、阿塞拜疆、埃及毒株为第二组(GⅡ).M1基因20个氨基酸位点置换,占7.94%(20/252),其中2003~2006年毒株M1基因有9个氨基酸位点不同于1997年毒株;M2基因22个氨基酸置换,占22.7%,其中2003~2006年毒株M2基因有4个氨基酸不同于1997年毒株.M2基因Ks值为26.8×10-6~42.6×10-6 Nt/d,Ka值为4.39×10-6~6.98×10-6 Nt/d;而M1基因的同义突变速度均远高于错义突变速度,显示M1基因受到机体免疫压力较小;检验发现M1基因进化存在负选择性压力.2003~2006年毒株M1基因通过氨基酸S224N置换,增加一个糖基化位点NSS224-226;而来自印尼的8株毒株M2基因发生C50F置换,引起蛋白二级结构改变.1997年中国香港人禽流感毒株自当时出现后,便未在以后人禽流感疫情中出现.2003~2006年毒株M1基因增加糖基化位点NSS224-226,可能与毒株致病性有关.人禽流感H5N1毒株M基因在自然界变异频繁,可能影响H5N1毒株的人-人传播能力.

  • 广东省SARS流行株M基因序列分析

    作者:周惠琼;郑夔;江立敏;郑焕英;方苓;张欣;李晖;陈秋霞;黄平;黄吉城;万卓越

    目的测定广东省不同流行时期13份SARS病毒(SARS CoV)标本的M基因序列,通过分析该基因序列的变异情况,初步了解广东省SARS病毒在流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变异.方法提取病毒RNA,用M基因特异引物进行RT-PCR,将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定核苷酸序列.结果13份标本M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很高,为99.7%~100%,M基因核苷酸序列只在2个位点(80和203位)发生变异,1株80位点的变化引起编码的氨基酸从苯丙氨酸(F)变为半胱氨酸(C),3株203位变化为无义突变.结论M基因核苷酸序列变异不大,初期和后期M基因核苷酸序列与流行高峰期的毒株相差1个碱基,但氨基酸序列相同;从香港感染病人分离的1株病毒M基因与广东本地感染分离株存在 1个氨基酸的差异.

  • 人源汉坦病毒H8205株M基因序列分析及其分类地位的研究

    作者:颜冰;李钟铎

    目的:测定汉坦病毒H8205株M基因全序列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探讨.方法:从感染H8205株病毒的鼠脑中提取RNA, 经RT-PCR扩增M基因全序列,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中测序,与汉坦病毒属的各型标准株进行同源比较,构建系统进化树, 并与汉滩型中已知的7株病毒进一步比较,确定H8205株的分类地位.结果:H8205株M基因由3 615个核苷酸组成,编码1 135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该株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中的汉滩型(HTN),但与同型中其他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远.结论:H8205株是不同于已知汉滩型毒株的一个新亚型,表明我国的汉滩型病毒存在不同亚型.

  • 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分型及序列特征的研究

    作者:盛欣;陈淑红;兰英华;陈国林;郭伟;王开利;李用国

    目的 分析黑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携带汉坦病毒的基因型别及序列特征.方法 采集临床诊断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的全血60例,其中通过金标法检测出血热特异性抗体阳性40例、阴性20例,血凝块提取汉坦病毒RNA,应用RT-Nest-PCR及核苷酸序列测定分型技术对黑龙江地区的汉坦病毒进行分型研究,设计汉坦病毒M片段通用引物(MOF,MOR)及HTNV和SEOV的M片段特异性引物(HTNMF、HTNMR,SEOMF、SEOMR),应用Nest-PCR进行扩增,回收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将所测基因序列与国内外HV病毒株序列进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构建M基因种系进化树.结果 出血热特异性抗体阳性的病例中扩增出HTN型19份,抗体阴性的病例中扩增出HTN型1份、SEO型l份.总体来看黑龙江省流行的汉坦病毒毒株主要为HTN型和SEO型,以HTN型为主.经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和种系进化分析表明其黑龙江地区的病毒株同源性较高,其中HTN型与76 ~ 118株同源性较高,SEO型与Z37株的同源性较高.结论 黑龙江省的HV感染病例多为HTN型,与其他GenBank中的各地标准株的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均有一定差异,在系统进化树中分析HTN型与76-118株较为接近.SEO型与国内Z37较为接近.结合临床症状发现其临床症状较为相似的在系统进化发生树中较为接近.

  • SARS冠状病毒M基因变异规律分析

    作者:胡族琼;赵卫;晏辉钧;张文炳;刘志伟;郭新雄;何凡;江丽芳;龙北国

    目的测定SARS冠状病毒(SARS-CoV)GD322株M基因序列,与其他SARS-CoV M基因进行比较分析,初步了解SARS-CoV在流行过程中M基因的变异规律.方法提取GD322株RNA,经RT-PCR扩增M基因后克隆至T-载体,转化DH5α,并进行序列测定.以SARS冠状病毒多伦多株2(TOR2)M基因为基准,利用Clustal X软件与其他SARS-CoV M基因进行比较,了解变异情况,采用Protean软件预测α螺旋和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完成GD322株基因测序(AY702026),通过对已发表81株SARS-CoV M基因序列初步分析,选定TOR2为基准株.发现36株M基因与TOR2株序列相同,5株存在同义突变,40株存在非同义突变.共有11个突变位点,其中9个非同义突变位点,2个同义突变位点.对非同义突变代表株Frankfurt1和TW5的M基因进行α螺旋和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结果和基准株序列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ARS-CoV M基因虽然有随流行时间推移突变逐渐增大的趋势,但总突变率低,基因序列较稳定,且香港M旅馆相关毒株变异小于香港M旅馆无关毒株.变异对其抗原性无影响.

  • 小反刍兽疫病毒M基因的截短表达及多抗血清的制备

    作者:梅跃辉;俞赵荣;杨侃侃;王元红;张谦;张高峰;蒋书东;王勇;李永东

    目的 截短表达小反刍兽疫病毒M蛋白基因并将其用于多抗血清的制备.方法 之前有研究未能表达完整的M蛋白,而若在抗原性较弱的区域将其一分为二,以截短的形式进行表达,却能达到较理想的水平.因此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PPRV M基因的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出480 bp的目的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得到重组表达质粒pET-32a-PPRV-M1,后转化至Rosetta感受态细胞中,IPTG诱导表达后,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试验对重组蛋白进行鉴定,将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免疫6周龄BALB/c雌鼠,制备多克隆抗体血清.结果 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证明截短的M基因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结论 成功克隆表达了截短的小反刍兽疫病毒M基因的蛋白并制备了多抗血清,为建立血清学相关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治疗奠定了基础.

  • SARS相关冠状病毒M蛋白基因重组核酸疫苗的实验研究

    作者:左凤琼;李明远;张林;蒋中华;李婉宜;李虹

    目的:构建针对SARS相关冠状病毒M蛋白基因的重组核酸疫苗,观察其免疫小鼠后肌体的抗体产生情况,探讨其作为抗SARS病毒疫苗的可能性.方法: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构建SARS相关冠状病毒M蛋白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M,经肌注免疫健康BALB/c小鼠,在免疫后的2、4、6周取小鼠血清,用ELISA法检测其中的抗体.结果:接种含M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M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小鼠血清在接种2周后就可检测出SARS-CoV特异性IgG,第4周时,这种特异性IgG水平有升高趋势,第6周时,血清中的抗体含量与4周时无大的差异.高剂量组产生抗体与低剂量组产生抗体无显著差异.pcDNA3.1空载体接种的对照组未检测出特异性抗体(其OD值低于0.18).结论: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M能诱导小鼠产生了针对SARS的抗体.

    关键词: SARS-CoV DNA疫苗 M基因
  •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P5、M蛋白基因核酸疫苗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

    作者:周井祥;薛江东;张嘉保;刘殿峰;袁宝;扈荣良

    目的 构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美洲株GP5、M蛋白基因核酸疫苗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免疫原性.方法 用RT-PCR法扩增PRRSV的GP5和M蛋白基因片段,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IRES-neo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IRES-G和pIRES-M,制备核酸疫苗,以其单独或联合免疫小鼠,检测其免疫原性.结果 真核表达质粒pIRES-G和pIRES-M经酶切鉴定证明构建正确.第1次免疫后4周,各重组质粒免疫组小鼠血清ELISA抗体水平均显著升高,其中pIRES-G+pIRES-M组抗体水平高;第1次免疫后9周,pIRES-G+pIRES-M组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效价(1:16)高于pIRES-G组(1:8)和pIRES-M组(1:4),但均低于灭活疫苗组(1:64);第1次免疫后9周,与pIRES-neo组相比,各组免疫小鼠脾细胞经特异性(PRRSV)和非特异件(ConA)抗原刺激后,均有明显的增殖,对非特异性刺激反应比特异性刺激反应略强.结论 已成功构建PRRSV GP5、M蛋白基因核酸疫苗表达质粒,二者联合免疫效果更好.

  • NA-1株鹅源副粘病毒M、F和HN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

    作者:马爱霞;袁洁;丁壮;宣华;宋子运;徐明

    目的 获得鹅源副粘病毒(GPMV)NA-1株M、F和HN基因真核表达蛋白.方法 将NA-1株GPMV经SPF鸡胚增殖、纯化,提取病毒基因组RNA.参考GenBank登录的NA-1株GPMV基因组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法,分别扩增M、F和HN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将目的基因克隆至pMD18-T-Simple载体,并进行酶切和序列测定.将目的 片段克隆至pCI-neo表达载体,酶切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分别命名为pCI-M、pCI-F和pCI-HN.将重组表达质粒分别转染Vero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 RT-PCR法分别扩增出M、F和HN基因,大小与预期一致.克隆载体及表达载体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Vero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特异性荧光.结论 利用pCI-neo真核表达载体在Vero细胞中成功表达了NA-1株 GPMV M、F和HN基因,为下一步研究该病毒的出芽机制以及各结构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毒株84Fli株的M和S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

    作者:李静;孔艳;董关木;安祺;杨立宏;周荔葆;俞永新

    目的 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毒株84Fli株的M和S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了解该毒种的基因稳定性.方法 根据汉坦病毒标准株设计特异的PCR引物,用RT-PCR技术分段扩增疫曲株84FLi株的M和S基因片段,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疫苗株84FLi株M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HTN型毒株的M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3.5%~99.9%,而与SEO型毒株的同源性为70.2%~72.0%.其S基因与HTN型毒株的同源性为85.9%~99.6%,与SEO型毒株的同源性为69.4%~70.8%.疫苗株84FLi株的M和S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HTN型汉坦病毒84FLi株M和S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9%和99.5%.从遗传进化树上可以看出,疫苗株84FLi株与GenBank中收录的84FLi株位于一个独立的分支上,与其他HTN型病毒亚型分布于不同分支上,与其他HTN型病毒亚型亲缘关系较远.结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毒株84FLi株M和S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末发生较大变异,说明在传代过程中该疫苗株在基因水平上并未发生较大改变.

  •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质蛋白及核蛋白基因进化分析

    作者:韩一芳;谢佳新;殷建华;李淑华;张宏伟;韩磊;鹿文英;曹广文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流感病毒(A/H1N1)基质蛋白(M)及核蛋白(NP)基因的进化规律.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147条甲型H1N1流感病毒M基因及NP基因序列,采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4.0)软件对M基因和NP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并用NJ法构建进化树,同时采用Epi Info软件分析1918~2009年人H1N1病毒的M基因和NP基因序列进化距离的线性趋势.采用MEGA4.0软件对M2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不同地区的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M基因、NP基因同源性高,但与历史上流行的H1N1流感病毒M基因、NP基因差异较大,且M基因进化距离随分离年限变化的趋势性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trend=0.001).2009年新型甲型A/H1N1流感病毒M2蛋白与1918~2008年人A/H1N1病毒M2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在第11、43、54、57、77、78 氨基酸位点发生了改变;与猪、禽A/H1N1的M2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仅在第43、77位氨基酸位点发生改变.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A/H1N1流感病毒NP基因片段较以往流行的人H1N1流感病毒NP基因发生了改变;M2蛋白位于胞外编码区的第11位氨基酸、位于TM结构域的第43位氨基酸突变可能导致了新型甲型A/H1N1流感病毒对金刚烷胺类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产生耐药.

  • 余姚市鼠形动物携带汉坦病毒及M基因分析

    作者:罗学辉;黄邵军;陈立锋;李永东;高红

    目的:了解余姚市鼠形动物汉坦病毒(HV)携带情况及基因型别。方法选择余姚市的平原、山区、滨海和城区四种地形,采用夹夜法捕获鼠类动物248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鼠类动物肺标本HV核酸,采用反转录PCR法扩增HV核酸阳性样本的M基因并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共检出HV核酸阳性样本12份,分布于除城区外的其余3个地区,总带毒率为4.84%,且均在褐家鼠中检出;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其中8份样本的核苷酸序列,结果显示其M基因与BjHD01核苷酸同源性高为98.3%~99.8%,与浙江株Z37和ZT10核苷酸同源性为96.2%~97.6%,均为汉城病毒(SEOV) S3亚型。结论余姚市鼠类动物中携带的HV阳性检出率较高,褐家鼠为主要带毒宿主,基因亚型分布较单一,以SEOV S3亚型为主。

  • 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M、NP、PB1基因进化特征

    作者:师永霞;刘丽珊;黄吉城;洪烨;丁国允;李小波;郑夔;苏锦坤;幸芦琴

    目的 分析口岸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M、NP和PB1基因进化特征,及时发现变异株.方法 对广东口岸2009-2011年检测的甲型H1N1流感阳性病例进行M、NP和PB1基因的RT-PCR扩增和核苷酸序列测定.以2009年甲型H1N1流感代表株A/California/04/2009/H1 N1的M、NP和PB1基因作为参考序列,分析输入性病例的系统进化树、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和变异位点.结果 M基因系统进化树分为4个分支,2009年病毒与2010年病毒主要分布在第Ⅰ分支,2011年检出的多数病毒聚集于第Ⅳ分支.同源性结果显示M基因高度保守,仅有5个核苷酸位点发生显著变异,对应的蛋白序列仅在氨基酸V80I位点出现突变.所有病毒NP蛋白均出现V100I突变,同时零星出现K452R突变.PB1蛋白氨基酸序列在G154D、I397M和I435T等位点发生较明显突变.结论 2009-2011年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M、NP、PB1基因已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对口岸和国内流感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江西省汉坦病毒分离及其S和M基因特征分析

    作者:刘师文;徐刚;施勇;龚甜;李健雄;刘晓庆;熊英

    目的 对2011年江西省采集的鼠肺标本进行汉坦病毒的分离鉴定,了解分离病毒株的基因特征.方法 采用Vero-E6细胞对阳性鼠肺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和RT-PCR方法对毒株进行鉴定.扩增分离株的S、M片段基因进行克隆测序.运用DNAstar软件包和MEGA3.1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从15份标本分离到2株来自褐家鼠的汉城型汉坦病毒.对其中1株病毒的S、M片段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其中S片段含1 772个核苷酸,编码429个氨基酸;M片段含3 651个核苷酸,编码1 133个氨基酸.经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新分离株与国内外汉城型病毒核苷酸同源性94.8%~98.0%,氨基酸同源性98.2%~99.6%.与汉城型标准株80-39株相比,S片段仅1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M片段有9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糖基化位点的数目和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结论 从江西省褐家鼠分离到两株汉城型病毒,病毒基因变异较小,型别相对稳定.

  • 我国分离的10株狂犬病病毒P和M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作者:解庭波;黄思佳;明平刚;吴杰;徐葛林;严家新

    目的 探讨我国狂犬病病毒P、M蛋白基因序列的结构特点及变异情况.方法 用RT-PCR方法从分离的10 株具有代表性的狂犬病病毒中获得目的 基因片段,测定核苷酸序列后,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及其相关的功能位点并构建P、M蛋白基因的系统发育树.结果 10 株病毒P和M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5.9%~99.4%和89.5%~99.5%,推导出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2.3%~100%和96.0%~99.5%.在核苷酸及氨基酸水平上,10 株病毒与我国分离的街毒株HN10及CTN疫苗株的P、M基因同源性均明显高于国外其它疫苗株、标准攻击毒CVS株相应的同源性.系统发育分析表明,10 株病毒与我国湖南街毒株、CTN疫苗株进化关系近,而与研究中选取的其他毒株进化关系较远.氨基酸对位分析表明,与其它基因1型毒株相比,本研究中10 株狂犬病病毒的P、M基因出现多处变异,但很少在功能区发生变异.结论 分离的10 株病毒属基因l型狂犬病病毒,与我国分离的街毒株及CTN疫苗株关系较近.

  • 河南省8株狂犬病毒磷蛋白基质蛋白基因分析

    作者:熊成龙;邵中军;魏纪东;居丽雯;周联娣;姜庆五

    目的 分析河南省8株狂犬病毒磷蛋白P及基质蛋白M的基因序列,探讨狂犬病毒流行株毒力与致病性变异的可能原因.方法 以免疫荧光法检测2006年采自河南省的121份犬脑,取阳性犬脑组织悬液接种鼠脑分离病毒,以RT-nestedPCR法扩增病毒P与M基因,克隆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分离到8株狂犬病毒,序列分析表明8株病毒均为基因1型狂犬病毒,8株病毒彼此之间P基因与M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为98.9%~99.8%,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0%~99.3%和97.0%~99.5%.8株病毒与我国宁夏分离株CNX8511、CNX8601的同源性高,P基因与M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9.1%~89.7%和91.1%~92.0%,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3.3%~94.3%和96.6%~98.0%.在核苷酸及氨基酸水平上,8株病毒与CTN疫苗株的P与M同源性均明显高于与其它疫苗株的相应同源性.系统发育分析表明,8株病毒与我国宁夏街毒株、CTN疫苗株、泰国及菲律宾等东南亚株进化关系近,而与CTN以外的其它疫苗株、标准攻击毒CVS株,以及我国80年代初分离的DRV、MRV株进化关系较远.氨基酸对位分析表明,较之参比的其它基因1型毒株,河南省8株狂犬病毒的P与M出现多处变异.结论 8株狂犬病毒仍属基因1型狂犬病毒,但其P基因及M基因在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水平上均出现了明显变异.

  • 汉坦病毒M、S基因分型及种系进化分析

    作者:蔡亮;张红;高立冬;刘运芝;胡世雄;刘富强;曾舸;刘佳惠;李俊华

    目的 探讨湖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及宿主动物黑线姬鼠携带汉坦病毒的基因型别及序列特征.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试验(IFA)对鼠肺标本进行粗筛,提取IFA阳性鼠肺组织及HFRS患者血清总RNA,设计汉坦病毒M、S基因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技术进行扩增,回收阳性扩增产物并克隆到pMD-18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将所测序列与国内外HTNV及SEOV病毒株序列进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应用MEGA5.0.4软件构建M、S基因种系进化树,结果 IFA阳性鼠肺标本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做在的黄绿色针尖大小样颗粒;RT-PCR法扩增汉坦病毒M、S基因,HTNV通用引物可见490bp与593 bp的阳性条带;阳性产物进一步应用HTNV分型引物进行M、S基因检测,分别扩增出-约242 bp与276 bp大小的条带;SEO型特异性M、S基因片段内侧引物扩增反应均为阴性;编号为Hunan01、Hunan02、Hunan03的M、S基因序列与HTNV型84FLi株、SN7株的同源性高,与SEOV型Gou3株的同源性低;种系进化分析表明,Hunan01、Hunan02、Hu-nan03为汉坦病毒H5亚型.结论湖南省存在HTNV型感染病例与宿主动物,基因分型技术能进一步对病毒亚型进行鉴定.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