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压力蒸汽灭菌监测快速生物指示剂生物培养效果一致性的鉴定方法研究

    作者:陈金龙;帖金凤;王长德;张文福

    目的 建立一种研究压力蒸汽灭菌监测快速生物指示剂快速培养3h和普通培养箱56℃培养48 h与168 h结果一致性的评价方法.方法 用压力蒸汽灭菌生物指示剂检测器,对国产和进口的压力蒸汽灭菌监测快速生物指示剂进行121℃,3个作用时间点(5 min、10 min、15 min)的灭菌,观察灭菌后用快速阅读培养器快速培养3h和移入普通培养箱56℃培养48 h与168 h的结果一致性.结果 国产和进口压力蒸汽灭菌监测快速生物指示剂的D值分别为1.60 min和1.56 min;在121℃饱和蒸汽条件下测定,作用时间为5 min时,进口和国产快速生物指示剂快速培养结果与普通培养48 h与168 h结果一致,均显阳性;作用时间为10 min时,5次重复实验,国产快速生物指示剂快速培养3h出现假阳性率分别为:25%、45%、30%、0、5%,平均假阳性率为21%;进口快速生物指示剂快速培养3h出现假阳性率分别为:35%、35%、60%、10%,5%,平均假阳性率为29%;作用时间为15 min时,国产和进口快速生物指示剂快速培养3h结果与普通培养48 h与168 h结果一致,均显阴性.结论 快速生物指示剂显示的阴性结果准确度高,可判定灭菌合格,快速生物指示剂显示的阳性结果有较高的假阳性率,不能判断灭菌失败,需要将阳性指示剂管移入普通培养箱进行56℃培养48 h,根据56℃培养48 h的结果做终的判定.

  • 河豚毒素和石房蛤毒素的中毒与防治

    作者:宋蔚忠;顾杜新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和石房蛤毒素(saxitoxin,STX)均是毒性很强的非蛋白生物毒素.TTX主要存在于河豚鱼体内,STX主要存在于有毒的贝类.在沿海地区,经常发生人因误食河豚鱼或有毒贝类中毒的事件,中毒后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对公共健康有一定的威胁.另外,由于它们稳定性好,毒性强,难以侦检和防治,并且应用生物培养等技术可能大量获得,这两种毒素也早已引起了各国军事毒理学家们的重视.TTX与STX同属海洋胍胺类毒素,虽然是不同的化学物质,却具有几乎相同的生物学作用.本文对这两种毒素的毒理学及防治研究一并作一概述.

  • 体外循环下拔除起搏电极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二例

    作者:王骏;刘旭

    例1 女性,58岁.不明原因发热3个月入院. 该患者于1987年因Ⅲ度房室阻滞在外院置入起搏器;1991年因脉冲发生器电池耗竭第一次行起搏器更换术;1995年又因第一根电极起搏阈值升高置入第二根起搏电极,该电极次年发生断裂,再置入第三根起搏电极;此次术后1年,患者起搏器置入侧皮肤破溃,经持续外科清创、换药及抗感染治疗3个月无效,取出脉冲器,并于对侧重新置入新的起搏系统.2年后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伴肝脾肿大、血沉增快、贫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体温高可达40 ℃.高热时多次血培养仅一次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生长.外院曾先后正规给予青霉素、先锋Ⅴ号、万古霉素、复达欣等多种抗菌素治疗无效,3个月后转入我院治疗.入院后患者仍表现为持续不规则发热,多次血培养阴性,继续西力欣抗感染无效,后经胸壁超声心动图证实起搏电极上有赘生物形成.即在体外循环下分别摘除四根电极及赘生物,并用碘呋冲洗右心腔、心外膜临时起搏.术中见起搏电极上大量赘生物呈串珠状排列,术后赘生物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示对万古霉素、利福平敏感.给予该二种抗菌素联合抗感染治疗4周,患者无再次发热,并于4周后重新置入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痊愈出院.例2 女性,35岁.不明原因发热1月余入院.患者20年前外院诊断为间歇性Ⅲ度房室阻滞; 95年在南京某医院置入起搏器,次年因起搏电极断裂置入第二根起搏电极;1年后该起搏电极出现感知不良(原因不明),于本市某医院重新置入第三根起搏电极.术后9个月患者出现不明原因持续性不规则发热、寒颤伴脾脏肿大、血沉增加、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三次血培养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李斯特菌生长,经胸壁超声心动图示起搏电极末端有赘生物生长.因多种抗菌素正规治疗无效转收我院治疗.入院后一次高热时血培养出李斯特菌, 并证实对万古霉素、立克菌新敏感,用该二种药物治疗2周发热不退,于是在体外循环下行起搏电极及赘生物摘除术.术中见一根电极游离于右心房内、一根电极上有大量赘生物生长 ,范围长达4 cm左右,大赘生物直径约1.5 cm;分别拔除三根电极、碘呋冲洗右心腔、心外膜临时起搏.术后赘生物培养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对多种抗菌素耐药、泰能敏感.用泰能抗感染4周,无再次发热.拔除心外膜电极后未发现缓慢性心律失常,故未再置入起搏器,患者痊愈出院.讨论起搏器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发热、寒颤常见,其它较多见的有血沉增快、白细胞升高和贫血等,栓塞和新出现杂音较少见.本组2例均表现为发热、寒颤、血沉增快、脾脏肿大、白细胞升高,其中1例合并贫血.对于有起搏器囊袋感染或多次起搏器手术病史的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畏寒、发热、多种抗菌素治疗无效者,应疑及感染性心内膜炎.文献报道[Voet JG,et al.Heart,1999,81(1):88]该病的血培养阳性率低, 而超声心动图检出赘生物阳性率较高,尤其是食管超声心动图.本组2例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诊,1例多次血培养阳性,但与赘生物培养结果不完全符合.手术所见与超声结果相符. 该病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约占75%~92% ,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可能与葡萄球菌属易在塑料制品上生长有关.本文2例均经术后赘生物培养证实金黄色葡萄球菌,但术前1例血培养为表皮葡萄球菌、1例血培养同时有李斯特菌,并均给予正规敏感抗菌素治疗,故术后赘生物虽未培养出该类病原菌,仍不能排除双重感染可能.起搏器囊袋感染、手术污染造成的暂时性菌血症被认为是本病常见的原因 .手术污染可能与手术操作时间、反复多次起搏手术、手术室无菌条件差等多种因素有关. 本文2例患者均有反复多次手术史,其中1例合并囊袋感染.2例病员均在体外循环下摘除电极及赘生物,并根据赘生物培养及药敏实验给予敏感抗菌素治疗3周,疗效确切.笔者认为外科摘除异物,联合术后敏感抗菌素治疗是根治起搏器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颇为有效的途径.近年来,经皮起搏器电极拔除系统已运用于临床,主要用于拔除早期感染电极和废用电极,有致心包填塞、赘生物脱落等缺点,因此对于多根电极及感染时间久并有大量赘生物的电极,不宜使用该方法拔除.另有经右乳头下切口、应用内窥镜技术在部分体外循环下摘除感染电极及赘生物的报道[Robin J,et al.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1999,22(11):1 700],但例数少,其较之传统经胸廓正中切口手术的优越性尚待论证.Da-Costa等[Rev Med Interne,2000,21(3):256]提出起搏术前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可以预防日后发生心内膜炎 ,但是目前争议较多.

  • 生物培养指示剂对PVC软袋输液高压灭菌的测定

    作者:王连松;高鹏

    本文拟用3M生物培养指示剂监测软包装输液灭菌效果.3M生物培养指示剂(Attest TM Biologial Indicator)采用芽胞菌种作灭菌监测指示,使用简便,判读容易,结果科学可靠.现报道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