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应用不同输血方法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对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患者采用不同输血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患者共30例,依据输血的方法将其平均分成甲组(n=10)、乙组(n=10)以及丙组(n=10).甲组患者行红细胞三洗输血、乙组患者行去白红细胞悬液输血、丙组患者行红细胞三洗输血联合血液置换治疗.对三组患者的HGB(血红蛋白)、红血球(RBC)等指标进行记录对比.结果:三组患者输血后的各项指标如血红蛋白以及RBC等均优于输血前,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其甲组患者和丙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结论: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时,选择去白红细胞的效果和三次洗涤红细胞疗效相符,同时对其联用血液置换的效果更佳.
-
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液置换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液置换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输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自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AIHA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研究组给予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液置换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洗涤红细胞输注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29% (33/35)和74.29% (26/3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71%和11.4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胆红素、网织红细胞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均明显升高,胆红素和网织红细胞水平明显降低,其中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洗涤红细胞联合输注血液置换治疗AIHA临床效果显著,患者血液各项指标恢复明显,安全可靠,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洗涤红细胞输注 血液置换 -
如何评价急性中毒的血液净化治疗
自1955年Schreiner首次报道用血液透析治疗一例中毒患者以来,许多种血液净化疗法被先后尝试用来清除急性中毒患者体内的毒物,如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血液置换和血浆置换.尽管这些治疗方法在一些中毒患者身上获得了一定的病情改善,然而由于缺乏临床毒理学特别是毒物动力学的资料,它们的疗效并没有得到科学的验证,因而其适应证在临床上也非常有限.
-
急性中毒的血液净化治疗:方法与指征
自1955年Schreiner首次报道用血液透析治疗一例中毒患者以来,许多种血液净化疗法先后被尝试用来清除急性中毒患者体内的毒物,如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血液置换和血浆置换.尽管这些治疗方法曾经在一些中毒患者身上得到应用并获得临床上病情的改善,然而由于缺乏临床毒理学特别是毒物动力学的资料,它们的疗效并没有得到科学的验证因而其适应证也非常有限.
-
血液置换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
我们于2002年8月-2005年10月对20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行血液置换治疗,与2002年8月以前30例重度有机磷中毒行常规治疗者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行置换治疗的20例,在神志恢复、抢救成功率及缩短住院时间方面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
急性中毒的血液净化治疗:方法与指征
急性中毒是急诊科的一个常见病,也是急诊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1955年Schreiner首次报道用血液透析治疗一例急性中毒患者以来,许多种血液净化疗法先后被尝试用来清除急性中毒患者体内的毒物,如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血液置换和血浆置换.
-
血液置换救治重度有机磷中毒的疗效观察
血液置换(Blood Exchange,BE)是利用置换中毒患者血液的方法,迅速清除血中毒物,从而达到净化血液又能起到置换血液后的补充调理作用.1994年6月至1998年10月,我们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BE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6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
狼疮性肾炎的治疗进展
狼疮性肾炎(LN)是由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以肾脏损伤为表象的免疫复合物肾炎.目前,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控制LN的活动,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笔者主要针对狼疮性肾炎在细胞毒药物、激素、血浆置换、中医等方面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极端状态创伤病人实施损伤控制外科策略的哲学思考
1 损伤控制与损伤控制外科概念的形成及拓展损伤控制的初步概念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1]回顾性总结了剖腹过程中具有严重出血潜质的31例创伤患者的救治经验,发现采用常规血液置换、详尽手术、关闭腹腔并行引流的初14例病人中仅存活了1例.
-
血液置换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32例临床观察
目的:在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过程中,对胆碱酯酶已经老化、阿托品产生耐受的危重患者,观察血液置换取得的显著疗效.方法:对32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进行血液置换,置换过程中停用胆碱酯酶复能剂并减少阿托品用量,定期监测血中胆碱酯酶活力水平.结果:32例患者在血液置换后,血中胆碱酯酶活力短期内明显上升且稳定,临床症状迅速缓解.结论:血液置换抢救有机磷中毒,能迅速补充外源性胆碱酯酶及各种免疫球蛋白,既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又能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疗效高,见效快,方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置换治疗1例误服硝基苯涂料中毒患者的护理
对1例误服硝基苯涂料中毒患者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置换治疗及护理.治疗期间重点做好心理护理,血浆置换护理,血液置换护理,同时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患者经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置换治疗后,SpO 2由(71%~80%)逐渐升至(93%~100%),PaO2 由544mmHg逐渐降至85mmHg,血液、尿液硝基苯定性分析逐渐减低.提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置换治疗大剂量硝基苯中毒行之有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
血浆置换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血浆置换术是指抽取病人血液后经血液置换机除去血浆或血浆中有害成分,再给病人回输血细胞,并补充等量的置换液,以除去或减少血浆中的病理成分,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不同的疾病过程中血浆中的致病因子不同,主要包括抗体、免疫复合物、活化的补体、起免疫信使作用的因子、毒素和有害代谢产物等.
-
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洗涤红细胞输注、悬浮红细胞输注、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液置换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132例,根据输血方法分为3组,洗涤红细胞输注患者44例为A组,悬浮红细胞输注患者44例为B组,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液置换患者44例为C组.比较3组患者输血前后的临床指标,分析3种输血方法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输血后,3组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均明显上升,网织红细胞、胆红素均明显下降.C组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网织红细胞、胆红素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A组,网织红细胞、胆红素均低于A组,C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和B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液置换是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有效方法,可显著改善临床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洗涤红细胞输注 悬浮红细胞输注 血液置换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血液置换联合洗涤红细胞输注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血液置换联合洗涤红细胞输注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AIHA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洗涤红细胞输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液置换,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价,对比输血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网织红细胞、胆红素均降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升高,以观察组为著(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 血液置换联合洗涤红细胞输注治疗AIHA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血液置换 洗涤红细胞输注 治疗效果 -
Orem自理理论在血液置换后多脏器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采用Orem自理理论增强血液置换后多脏器衰竭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 将143例血液置换后脏器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分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以Orem自理理论为指导进行护理.于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以Orem自理理论为指导的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血液置换后多脏器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
百草枯中毒治疗方法的探讨
百草枯是一种除草剂,又名对草快、克芜踪[1].近几年来,农业上作为除草剂应用较广,效果较好.但因各种原因引起口服中毒者有增加趋势,治疗起来非常棘手.有些因临床上对其中毒早期重视不够,以至后期束手无策,造成死亡.现就我科先后应用的3种方案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
血液置换配合常规药物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28例
血液置换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一种疗效甚好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采用.我院自1995年7月至2000年6月共收治各类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132例,其中急性重度中毒28例,采用血液置换配合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分析如下.
-
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11月诊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93例,随机分为3组,各31例。31例患者采用洗涤红细胞输注治疗为观察A组,31例患者采用悬浮红细胞输注治疗为观察B组,31例患者采用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液置换治疗为观察C组。比较各组患者间临床指标的改变情况、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均升高( P<0.05),胆红素、网织红细胞均降低(P<0.05)。观察C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观察A组和观察B组(P<0.05),观察C组胆红素、网织红细胞均明显低于观察A组和观察B组(P<0.05)。结论与洗涤红细胞输注和悬浮红细胞输注相比,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液置换可明显改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洗涤红细胞输注 悬浮红细胞输注 血液置换 护理 -
血液置换治疗重型肝炎25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血液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25例重型肝炎患者给予血液置换治疗.结果血液置换治疗组中治愈、好转出院者16例(64 %),对照组25例中治愈、好转者12例(48%). 结论血液置换能迅速、大幅度地降低重型肝炎血胆红素浓度,降低病人的病死率,为治疗重型肝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血液置换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血液置换疗法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mA)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IHA患者78例,根据输血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洗涤红细胞输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血液置换治疗,检测并观察两组患者输血前后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胆红素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输血后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而网织红细胞和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与输血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输血后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4.76±0.42)×1012/L和(92.54±6.68)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4+0.26)×1012/L和(72.58±6.03)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输血后的网织红细胞和胆红素水平分别为(18.06±5.56)%和(26.78±7.14)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25±4.98)%和(40.35±6.89)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8.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洗涤红细胞联合血液置换治疗AIHA,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指标.
关键词: 洗涤红细胞 血液置换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