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场磁共振:技术,应用,安全及局限
简介在常规磁共振成像技术中,图象的质量和成像系统的静态场强(B0)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直到今天,大多数MRI扫描设备还是在1.5T或以下的场强中工作.然而,随着磁体设计和屏蔽技术的发展,场地技术的日臻完善,3T系统已经被逐日推广,在业界甚至出现了高达7~11Tesla的全身成像设备.
-
26例良恶性胃溃疡的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分析
胃溃疡的良恶性以往主要依靠胃镜活检确诊,随着多层螺旋CT(MSCT)扫描设备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良恶性胃溃疡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26例良恶性胃溃疡的MSCT 诊断结果,并结合病理活检结果对照报道如下。
-
双侧椎动脉开窗畸形伴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1例
患者女性,59岁.主因头痛、头晕数年就诊,查体未见明确阳性体征.行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computer tomogragphy angiography, CTA)检查.扫描设备为Philips256层Brilliance iCT机,准直器宽度1280x0.625mm,管电压100kV, 管电流250mAs,螺距0.992,从肘前静脉注射,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及对比剂自动跟踪技术.选择肺动脉主干层面为血管触发层面,标记升主动脉CT值,触发阈值为110Hu,延时4.5s后启动扫描.
-
047钆增强3D MRA动态扫描对颅内动脉瘤检测研究的初步结果
为评价动态增强3D T1W MRA对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临床作用和准确性,作者自1998年6月到1999年3月对连续32例患者(男13例,女19例;平均49岁,19~78岁)进行了影像检查评价有无颅内动脉瘤.临床症状包括剧烈头疼、视觉障碍(突发动眼神经麻痹)和眩晕.4例有原因不明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6例有动脉瘤手术史(留置金属夹).采用1.5T MRA扫描设备,标准的头线圈,先行SE序列采集,然后团注2ml钆对比剂行梯度回波序列(15/2.8=TR/TE,60°翻转角)T1W横断面采集.
-
CT 的肺动脉造影与下肢 CT 静脉造影联合检查的延迟时间
肺栓塞是一种急性胸部疾病,在美国年发病约60万人,错过诊断达1/3[1]。适当的诊疗估计可以降低死亡率达30%。肺动脉栓塞与深静脉栓塞(DVT)是一种关联性疾病,前者为 DVT 的后果。对没有 DVT 症状的患者而言,血栓栓塞的诊断难度更大。影像医生多主张 CT 肺动脉造影,但与换气灌注扫描之间存在争议。
从2010年开始,我们开发了一个C T 肺动脉造影后继续检查臀部与腘窝深静脉的扫描程序。因为不是从足部静脉注射造影剂,将其称为直接的CT 肺动脉造影和间接地深静脉造影。在此提出我们的研究结果。1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有20人(男=14,女=6),平均年龄52岁(48-81岁)。为了确定下肢深静脉佳强化的延迟时间,我们在获得了20例 C T 肺动脉造影后立即获得了多个密度测量数据。扫描设备为 Somatom Sensation 64排CT ,扫描条件:120kVp、240mAs ,标准的螺旋 CT 扫描模式。非离子造影剂欧乃派克140ml ,300mg/ml ,注射速率:3ml/s。延迟扫描时间28秒。扫描范围自下肺静脉到主动脉弓,大约长度12-15cm ,层宽3mm ,螺距1.6-1,重建间隔1mm ,剩余胸部做标准扫描。因为首要观察的是肺栓塞,我们的程序是先实施 CT 肺动脉造影使肺动脉增强。然后间断性地获取胸部、盆腔及下肢到膝关节的追踪图像。 -
MRI在脊柱转移瘤表现为骨髓浸润影像诊断中的优越性
脊柱是转移瘤的好发部位,当表现为椎体溶骨或成骨性破坏,或表现为椎体周围软组织肿块时,常能及时诊断.而当表现为骨髓浸润病灶时,病灶更加隐匿,经常出现漏诊、误诊.患者常常以脊柱转移为首发症状,所以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临床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由于MRI具有三维成像、高软组织分辨率和敏感性高等特点,而且无辐射危害,对脊柱转移瘤的骨髓信号的早期变化具有重要价值.随着MR扫描设备和扫描技术的提高,对脊柱转移瘤的MR影像学特征需要进一步的认识.本文采用MR对16例脊柱转移瘤进行分析,重点分析脊柱转移瘤的骨髓浸润及MRI的优越性.
-
肿瘤代谢显像在胸部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随着核医学的发展,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的应用价值日益得到重视,但因其昂贵的设备及费用,使之推广受到限制.以符合线路双探头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装置(SPECT)为扫描设备,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为示踪剂的肿瘤代谢显像,则因其较低廉的价格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为探讨其在胸部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我们于2002年4月~2003年6月对24例患者进行了18F-FDG符合线路SPECT扫描,现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
喉CT扫描的经验体会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和应用,喉肿瘤诊断应用CT扫描较为普遍,并取得一定成功率.正确掌握其要领是成功的保证,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 扫描设备应用SOMATOM ARC全身CT扫描机,KV为1 30,sec/mAs为3.1/155,层厚、间距2~5mm,矩阵512×512.2 扫描前的准备CT扫描的成败关键是患者的配合,因而我们对患者首先是稳定情绪,然后提出患者要做到事项:(1)要求患者检查时取下头上、颈上的金属饰物、假牙等.(2)嘱患者在扫描时保持相对静止状态,不能有讲话、吞咽口水、动舌头等动作.(3)要求患者保持检查体位,取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头略后仰,肩部稍垫高使颈部与床面保持平行,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扫描线与气管垂直,声带处于外展位有利于发现细微病变,扫描基线从舌骨平面向下扫描至环状软骨.(4)扫描时患者要发"咿"声和作瓦氏呼吸,要改变常规平静呼吸状态.因严重的喉病变而造成声音嘶哑的患者,在检查时也要求发"咿"声的动作,其目的是使气流从喉腔冲出,使喉腔、喉室及声带显示良好.(5)增强者按增强扫描前准备进行,同时要有足够磁盘空间.
-
心脏MR对比剂研究现状、临床应用及其进展
心脏对比剂研究现状目前已开发的MR扫描设备和技术基本上能够满足对心脏结构和运动功能的诊断要求.
-
脑囊虫病的CT诊断
脑囊虫病是人体吞服链状绦虫的虫卵,经胃肠消化,孵化出蚴,经血液循环进入脑膜、脑实质、脑室等处,引起神经系统症状.本文收集了5例经临床证实的CT资料,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本组5例均为男性,年龄52~69岁,平均66.4岁,有疫区生活史,病程2~25年,临床主要症状:癫痫并肢体活动受限3例,头昏、头痛2例.3例经临床治愈证实,2例根据疫区生活史、皮下结节、囊虫补体结合试验阳性证实.扫描设备为GE、SYTEC-4000i型横断扫描,层间10mm,层厚10mm,2例作平扫,3例作平扫加增强.
-
GE 1.5T MR扫描仪的MRS质量监测
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检查对MR设备的性能要求很高,扫描过程中的各种硬件性能改变可能造成MRS检查结果的误差.尤其是同一患者在不同时间进行MRS检查时,进行前后结果的半定量比较时,必须要除外扫描设备的性能偏差对检查结果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对GE1.5T MR扫描仪的MRS扫描质量进行监测的简单方法.
-
纳米卫星在灾害救援中的方案设计
缺乏沟通、疏散行动缓慢,以及准备不充分等是灾害救援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多项灾害救援实践证明空间技术的应用能有效缓解以上问题。但是,为彻底解决问题,研究更创新、更实用的空间技术势在必行。国际空间大学Dinas等提出一个新的集成性操作系统(图1),此系统是在纳米卫星、可移动救援单元、便携式医疗扫描设备,以及微型无人机的基础上结合而成,致力于大化利用空间技术进行灾害救援。然而,应该指出的是,该系统和设备仍处于研究和发展阶段,需相关研究人员进一步完善设计、测试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