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傅晓春;欧启水

    1978年Hoofnagle等[1]首次发现HBsAg(-)、Anti-HBc(+)血液可使受血者感染HBV,据此提出了隐匿性感染可能导致HBV传播的观点,但受限于当时病毒的检测技术,这一观点一直未被广泛接受.随着PCR等高灵敏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在急性自限性或慢性HBV感染(chronicHBV infection,CHB)发生HBsAg清除后,肝脏组织或血清中存在低水平的HBV DNA,这一临床和病毒学特征被称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2].

  • 隐匿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研究进展

    作者:肖敏敏;陈健康

    临床上大约有10%的肝损害患者不能找到明确的病因,随着高灵敏度RT-PCR检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发现一部分肝炎很可能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引起,而隐匿性HCV感染作为一种特殊感染形式正逐渐受到重视,其感染特点、临床特征、免疫状态、临床转归与普通慢性HCV感染有显著差异.1 隐匿性HCV感染的定义及鉴别

  • 天津市武清区健康人群EV71和Cox A16中和抗体阳性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平;陈银苗;王海亮;卫沛楠

    目的 调查天津市武清区健康人群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中和抗体阳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30名天津市武清区健康人群静脉血标本进行EV71和Cox A16中和抗体测定,用问卷进行影响因素调查,采用x2检验对两种中和抗体阳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以抗体滴度1:8作为临界值,调查对象EV71中和抗体阳性率为73.91% (170/230),Cox A16中和抗体阳性率为76.52%(176/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20,P=0.517).EV71与Cox A16中和抗体阳性率高的年龄组分别为0~岁组、15~岁组(均为76.09%)与0~岁组(84.78%),较低年龄组为5~岁组(71.74%)与15~岁组(69.57%).不同年份间的EV71中和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971,P=0.001).EV71与Cox A16中和抗体滴度均以1:4~ 1:256居多,分别占82.61% (190/230)和88.26%(203/230).经分析发现,EV71与Cox A16中和抗体阳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分别为年份、是否外出后洗手与是否为学龄前儿童.结论 人群对EV71和Cox A16普遍易感,70.00%以上的健康人群感染后均可产生EV71或Cox A16的特异性中和抗体,隐匿感染者作为手足口病传染源的意义可能较大.

  •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作者:孔令娜;秦波

    HBV感染是指血清中HBsAg和HBV DNA检测阳性.然而随着高灵敏分子生物学技术在HBV检测中的应用,发现部分HBV感染者血清HBsAg阴性,但血清或肝组织HBVDNA持续存在,从而提出隐匿性HBV感染(occult hepatitisB virus infection,OBI)的概念[].HBsAg阴性的HBV感染与许多临床情况有关,由于HBsAg阴性HBV感染难以用常规方法检出,成为较复杂的流行病学和临床问题[2].目前OBI的流行病学研究主要集中于OBI在不同人群患病率的横断面调查,由于选取研究对象的方法不一,检测指标及方法各异,造成结果差别很大.本文就近年来OBI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发病情况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无偿献血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表面抗原突变分析

    作者:陈长荣;袁权;葛胜祥;欧山海;倪宏英;张永昌;裴斌;李安;闫强;林永财;陈清瑞;夏宁邵;张军

    采用多种免疫学检测和核酸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我国南方某城市无偿献血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霉(HBV)感染的存在情况.结果在9 023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无偿献血者中,共发现17例HBV DNA阳性,隐匿性HBV感染者的发生率为0.19%(95%CI:0.11~0.30%).序列分析显示其中6例在HBsAg"a"表位(aa124~aa147)存在不同程度氨基酸突变,突变发生率为42.9%(6/14,有3例未扩增出"a"表位片段序列),G145R突变是该地区隐匿性HBV携带者中发生频率高的突变(4/6,66.7%).隐匿性HBV感染者中基因型C的比例(10/17)显著高于HBsAg阳性的HBY感染者(0/15,P<0.01).

  • 山东省社区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分析

    作者:颜丙玉;张丽;纪峰;李漫时;徐爱强;宋立志

    目的 分析山东省社区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OBI]的发生率和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 按照系统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全省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阴性标本,提取脱氧核糖核酸,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BV的S基因和C基因,两基因均为阳性者确定为OBI;对扩增产物测序,比较和分析基因变异情况.结果 共检测485份HBsAg阴性血清标本,4份检出OBI,检出率为0.82%.OBI毒株均为C基因型、adrq+血清学亚型;2例(0.41%)出现“a”抗原决定簇变异(1例为G145R突变,1例为S143T突变),2例出现“a”抗原决定簇以外突变(均为T47K突变).结论 山东省社区人群中OBI流行率较低,其检出率与HBV血清学感染标志有关;HBV基因突变可能是其发生的原因之一.

  • 隐匿性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S基因分析

    作者:黄象艳;石庆芬;刘超;李杰;刘国梅;冀春红;张新萍;张丽;黄涛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隐匿性乙肝病毒(HBV)感染的特点,分析S基因突变及发生隐匿性感染的可能原因.方法 收集CHB患者经治疗后血清学HBsAg检测结果转为阴性而HBV DNA阳性的标本10例.采用实时定量PCR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PCR扩增HBV S区基因,并进行克隆测序.结果 10例标本ALT均正常(23.3±13.3U/L),定量和定性试剂检测血清学HBsAg结果均为阴性,HBV DNA定量结果均为阳性且病毒载量相对偏低(中位数:4.82×104拷贝/ml).经S基因测序分析,10例标本均存在S区基因突变,其中8例标本存在不同突变株或突变株与野生型的混合感染,突变频率较高的位点为T47A、L98V、I/T126N/S、T131N、M133T/I、W172*、M198I、W199*、N207T.结论 CHB患者经过抗病毒治疗后HBsAg转为阴性的病例中存在隐匿性HBV感染,发生隐匿性感染可能与HBV S基因突变或循环HBsAg低于检测限有关,使用敏感度高的试剂进行HBV DNA检测有利于CHB患者治疗后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现.

  •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病毒S基因的适应性进化分析

    作者:蒲中枢;李端;苏海霞;张景霞;王安辉;闫永平

    目的:检测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者病毒S基因的适应性进化现象,验证隐匿性HBV感染现象的分子机制。方法 GenBank中下载隐匿性HBV感染者病毒S基因及HBV各基因型参考株序列,PAML4.07软件检测其阳性选择位点。结果 Clustal W对位排列、手工比对后共获得174条隐匿性HBV感染者病毒S基因。 PAML4.07软件包CODEML程序中,LRT法检验分析结果显示选择模型均显著优于中性模型,优化模型M8( BEB法)共检出14个阳性选择位点,其中有8个位点位于外膜蛋白免疫表位区。 HBV各基因型参考株S基因仅检出2个阳性选择位点。结论隐匿性HBV感染者病毒S基因在宿主强烈免疫抑制下发生适应性进化形成免疫逃避株,故病毒能持续存在。

  • 肺真菌感染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刘又宁

    一、肺真菌感染中应当澄清的几个概念1.肺真菌病:由真菌引起的肺部疾病主要指肺和支气管的真菌性炎症或相关病变,包括过敏性疾病,如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广义地讲可以包括胸膜甚至纵隔,虽然常与肺部真菌感染混用,但因存在隐匿性感染,故感染不同于发病,作为疾病状态,肺真菌病较肺部真菌感染定义更严格.

  • 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

    一、名词和术语肺真菌病(pulmonary mycosis或fungal disease of the lung):由真菌引起的肺部疾病,主要指肺和支气管的真菌性炎症或相关病变,广义地讲可以包括胸膜甚至纵隔.虽然常与肺部真菌感染混用,但由于存在隐匿性感染,故感染不同于发病,作为疾病状态,肺真菌病较肺部真菌感染定义更严格.真菌性肺炎(或支气管炎):指真菌感染而引起的以肺部(或支气管)炎症为主的疾病,是肺部真菌病的一种类型,不完全等同于肺真菌病.

  •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隐源性肝癌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陈骋;李灼日;周开伦;张震生;武金才;郑进方;邓美海

    目的 探讨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在隐源性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肝癌切除术的66例患者的肝癌及癌旁组织.其中26例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隐源性肝癌(CH组),40例为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HH组).另取30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巢式PCR方法检测HBV DN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 Bx)及Yes相关蛋白(YAP)表达.结果 20例隐源性肝癌患者存在隐匿性HBV感染,占76.9%;正常组为8例,占26.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072,P<0.05).40例乙肝相关性肝癌均可检出HBV DNA.HBx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肝细胞及肝癌细胞的胞质,YAP表达定位于胞核,呈弥漫性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HBx在HH组与CH组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和90.0%,在癌旁组织分别为85.0%和82.5%,对照组阳性表达率为40.0%.YAP在HH组与CH组的癌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0%和67.5%,癌旁组织分别为15.0%和20.0%,对照组阳性表达率为12.5%.对阳性细胞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HH组与CH组的癌与癌旁组织比较,HBx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YAP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HH组与CH组比较,HBx及YA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x及YAP在HH组、CH组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结论 隐源性肝癌患者有较高的隐匿性HBV感染率,HBx及YAP高表达可能参与了隐源性肝癌的发生.

  • 不明原因肝病患者肝组织HBV及HCV抗原的检测及临床和病理特点

    作者:李炜;王霞;王琰;朱新宇;王守义;陈常云

    目的 了解不明原因肝病患者中HBV及HCV隐匿性感染所占的比例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31例不明原因肝病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血清HBV 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CV RNA采用RT-PCR法检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肝组织中的HBsAg、HBcAg、HCV抗原,并进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 肝组织HBV抗原阳性者11例(35.5%);HBV、HCV抗原均阳性者10例(32.3%),全阴性者10例(32.3%).存在HBV隐匿性感染的21例患者中,慢性肝炎患者7例,肝硬化患者12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2例.结论 HBV、HCV感染为不明原因肝病的主要原因,尤其是HBV感染.HBV隐匿性感染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关系密切,应引起重视.

  • 临床大样本肝病患者隐匿性HBV感染检出情况及其HBV S基因免疫逃逸突变特点分析

    作者:张凯;徐东平;陈容娟;赵丽;刘璐洁;林亚云;李奇;思兰兰;李晓东;李进;蔺淑梅;刘妍

    目的 分析大样本肝病人群中隐匿性HBV感染(OBI)检出率及其HBV S基因主要亲水区(MHR)免疫逃逸突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7年7月-2011年8月就诊于解放军302医院的11650例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测序数据,分析OBI检出率及HBV S基因MHR免疫逃逸突变,并与不同滴度HBsAg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MHR突变对比.结果 在6996例检测了血清HBsAg的肝病患者中共筛选出12例OBI患者(即血清HBsAg阴性且HBV DNA阳性),OBI检出率为0.172%(12/6996).8例OBI患者HBV S基因直接测序成功,其中6例(75%,6/8)检出10种MHR突变,包括经典突变sG145R在内的9种已报道的OBI相关MHR突变.低滴度和中高滴度HBsAg两组CHB患者的主要MHR突变为sL110I、sT113S、sS143T、sR160K和sF161Y,除sS143T外均不是已报道且公认的OBI相关突变.结论 本研究通过临床大样本分析显示肝病患者中有较高的OBI检出率,且多数患者可检出OBI相关MHR免疫逃逸突变,提示这些突变与OBI发生密切相关.

  • 作者:

    关键词:
  • 不明原因肝病患者中隐匿性HBV感染的研究

    作者:马源;张玲荣;王博;景孟玲;于佳妮;朱新宇

    目的 了解不明原因肝病患者中隐匿性HBV感染的情况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89例不明原因肝病患者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应用巢式PCR方法 检测血清中HBVDNA.结果 89例不明原因肝病患者中,HBVDNA阳性18例.其中,HBVM全阴性3例,抗HBc阳性14例,抗HBe+抗HBc阳性1例.隐匿性HBV感染者中,慢性肝炎5例,占10.41%(5/48);肝硬化者12例,占38.9%(12/37);肝癌1例,占25%(1/4).结论 不明原因肝病患者中隐匿性HBV 感染率为20.22%,并与肝硬化关系密切.

  • 疑似慢性脑内血肿的脑脓肿1例

    作者:卢忠胜

    目的:脑脓肿是指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炎﹑慢性肉芽肿及脑脓肿包膜形成,少部分也可是真菌及原虫侵入脑组织而致。脑脓肿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常见。一般治疗原则是:当脓肿尚未形成之前,应以内科综合治疗为主。一旦脓肿形成,则应行外科手术治疗。本院接收一例“疑似慢性脑内血肿的脑脓肿”经治疗后恢复良好。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变异与隐匿性感染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陈常云;刘爱武;朱新宇;王守义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我国是HBV的高感染地区,约1.2亿人携带HBV,其中约1/4的人终将发展为慢性肝病,包括肝硬化和肝癌,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多数HBV感染无明显临床症状,血清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病毒血症是HBV感染的主要证据.血清HBsAg阴转及抗-HBs的出现一直被认为是HBV清除和临床痊愈的标志.但随着HBV-DNA检测技术灵敏度和特异度不断提高,在HBsAg阴性、但抗-HBs阳性者的血清中也可检测到HBV DNA.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在一些HBsAg阴转的急性自限性乙型肝炎或慢性HBV感染者、以及经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中,血清或肝脏组织中均可检测到低水平的HBV DNA.此类血清HBsAg阴性,但HBV DNA阳性者称为"隐匿性HBV感染"(Occult HBVInfection)[1].隐匿性HBV感染是HBV感染的特殊形式,可通过输血、器官移植及血液透析等造成HBV传播,并与慢性肝病、肝细胞癌及慢性HCV感染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很重要.病毒变异可能是病毒低水平复制和HBsAg表达和/或分泌障碍的重要原因.现就病毒基因组变异与HBV隐匿性感染关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中HBV S基因变异分析

    作者:张玲荣;马媛;郝彦琴;朱新宇

    目的 分析隐匿性HBV感染者的HBV DNA基因序列,查找基因变异位点,探讨隐匿性HBV感染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选择不明原因肝病患者76例,分离患者血清,采用巢式PCR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阳性者随机抽取8例扩增nt56-nt767 HBV S区DNA片段并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S区基因的变异情况.结果 本组76例不明原因肝病患者中16例血清HBV DNA阳性,随机选择8例测序比对发现,a决定簇内nt587出现G→A的突变,推导氨基酸由甘氨酸变异为精氨酸,即较为常见的G145R突变.a决定簇外nt355、nt484碱基均由A→C,推导氨基酸无变化,nt512碱基由C→A,推导氨基酸由脯氨酸变异为苏氨酸.结论 HBV S区的变异影响了体内HBV清除,导致病毒的低水平复制,其中G145R突变是隐匿性HBV感染发生的原因之一.

  • 中国北方地区隐源性肝炎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肝癌患者中隐匿性HBV感染流行状况分析

    作者:房勇;梁爽;陈思佳;徐维祯;赵颖新;谷鸿喜

    目的 调查中国北方地区隐源性肝炎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肝癌患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流行状况.方法 收集393个受试者的血清,其中包括隐源性慢性肝炎患者215名、HBsAg阴性肝癌患者178名.使用巢式PCR的方法检测血清中的HBV-DNA,同时使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HBV-DNA的载量.结果 在隐源性慢性肝炎患者、HBsAg阴性肝癌患者中隐匿性HBV感染流行率分别为23.7% (51/215)和68.5% (122/178).在IgG anti-HBc阳性者中,隐匿性HBV感染率较高.所有隐匿性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均较低(<105拷贝/ml).结论 在中国北方隐源性肝炎及肝癌患者中,隐匿性HBV感染率较高.因此,对隐匿性HBV感染应给及足够的重视,避免因输血及器官移植造成HBV的传播.

  • 2010年至2012年深圳地区献血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子病毒学特征

    作者:周姗;杜鹏;郑欣;叶贤林;曾劲峰;卢亮;朱为刚;杨宝成;李婷婷

    目的 探讨深圳地区隐匿性HBV感染相关的HBV分子病毒学特征.方法 从2010年4月至2012年12月深圳市血液中心采集的310 167份无偿献血者标本中筛查HBsAg阴性HBV DNA阳性标本,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水平,套式PCR扩增HBV S区基因,分析隐匿性HBV感染相关HBV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使用MEGA软件以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筛查出121份HBsAg阴性HBV DNA阳性标本,99份确认为隐匿性HBV感染,其中69份可分型的样品中B基因型57份,C基因型12份.在主要亲水区(MHR)氨基酸的变异中,B基因型隐匿性HBV感染毒株突变频率高的是F134I/L,出现12次;C基因型MHR区域未出现明显的氨基酸变异.其他S区蛋白序列中,B基因型10株出现P105R、10株出现Q101R/H/K、9株出现G102I、V177A、9株出现S39N等氨基酸置换;C基因型10株出现S53L氨基酸置换.结论 S蛋白氨基酸的置换、插入、终止可能影响HBV的复制与蛋白的表达,与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52 条记录 1/3 页 «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