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以细胞表面受体为靶点的噬菌体抗体库筛选策略进展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获得全人抗体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发现和确认的药物靶点中,大部分是细胞表面受体.利用抗体库筛选难以提纯、性质不明或表达量极低的膜受体时,经典的筛选方法很难获得有开发价值的抗体.抗原表位研究、全细胞筛选及自动化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些困难提供了可能.本文中综述了根据不同细胞表面受体特点,采用不同噬菌体抗体库筛选策略的相关进展.
-
心力衰竭与BNP研究进展
BNP对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预后、心肌梗死的预后判断等都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医学界对BNP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越来越多,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和欧洲心脏病协会等全球心血管权威机构在其制订的"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都把BNP列为不可缺少的心脏标记物。本文就BNP与心力衰竭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BNP/NT-proBNP 的生物化学特征、生理作用
BNP首先是由日本学者Sudoh等于1988年从猪脑分离出来的因而得名,而实际上它主要来源于心室。BNP的基因存在于1号染色体短臂的末端,它包括3个外显子和2个内显子。BNP(proBNP)前体由108个氨基酸组成,存在于心室肌的一些分泌颗粒中。当心室肌受到牵张或窒壁压力增大时,储存的ProBNP群1分泌释放,并很快分解为无活proBNP(NT-proBNP)和有内分泌活性的的BNP,前者为76个氨基酸组成的氨基末端,后者由32个氨基酸组成。BNP通过与具有高度亲和力的靶细胞表面受体NPR-A(natriuretic peptide receptor A)相互作用发挥效能。 -
H3 N 2流感病毒血凝素球状头部的保守中和表位
一些针对流感病毒血凝素的中和抗体主要通过抑制血凝素和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而发挥作用,还有一些中和抗体可以阻止低pH介导的血凝素的构象改变,这种构象改变对膜融合是必须的。总的来说,前一种抗体主要结合在球状HA1的顶端,其针对的毒株特异性不强,而后一种抗体主要结合在HA2的中间,有较强的毒株特异性。在本研究中,我们分析了一种具有广泛中和作用的抗H3 N2流感病毒的人源抗体F005-126的表位及功能。对F005-126的Fab和血凝素所形成复合物的晶体结构研究表明,在血凝素的三聚体中,抗体跨越了其中两个血凝素单体所形成的交叉口,链接其球状顶端,并且将三个血凝素单体都链接起来。通过抗体重链骨架区3和三个互补决定区来识别两个多肽片段(部位L和R)和残基285位天冬氨酸链接的多糖。抗体结合到位点L (残基171~173、239、240)和R (残基91、92、270~273、284、285)主要是由多肽主链这些位点处的范德瓦尔斯力介导的,其次还可以通过HA1保守序列的一些侧链氢键来介导结合。此外,由F005-126识别的多糖在H3 N2病毒中均保守。 F005-126还可以阻止低pH 环境下介导的血凝素构象改变。一些新鉴定的保守型抗原表位,包括多糖,应该可以在人体中产生免疫原性,而且可以诱导产生抗H3病毒的广谱中和抗体。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管形成
血管形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生长因子协同参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受体的生长因子,具有维持血管正常状态和完整性,增加血管通透性,诱导血管发生,并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