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肠癌伺机性筛查模式与中国国情
结直肠(亦称大肠)癌是世界范围内第4位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大肠癌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仍然徘徊在较低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到医院就诊的大肠癌患者中2/3是中晚期患者.通过筛检查出癌前疾病或早期癌,进行有效的干预性治疗,可以影响其自然病程.因此,大肠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是降低大肠肿瘤发生率、提高生存率的关键[1-2].
-
益胃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病理表现为胃粘膜萎缩性变化,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和癌前病变,并伴有一系列胃部不适的症状,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伴有异生型增生和(或)肠化生改变者有癌变危险[1],1978年WHO将其列为癌前疾病.笔者应用自拟的益胃宁治疗该病40例,发现口服益胃宁治疗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修复病理组织,恢复胃粘膜,现总结报道如下.
-
探讨胃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本病病程缓慢,证候多有潜变,病变组织不易恢复正常,故列为癌前疾病之一,CAG患者往往胃酸低,不易发生溃疡.但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CAG患者同时合并消化性溃疡(Pu)的病例.为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指导临床工作,现对45例CAG患者合并PU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如下.
-
抑癌基因DPC4/SMAD4在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进展
DPC4基因,又称SMAD4基因,是新发现的一个抑癌基因,初从胰腺癌中发现,位于染色体18q21.1上,其编码的SMAD4蛋白属于SMAD4家族,参与调控了TGF-β信号通路,该信号通路可以抑制细胞的生长.近年来,SMAD4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SMAD4的表达缺失或突变,可诱发癌前疾病的发生,促进这些癌前疾病向肿瘤发展,并影响了这些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如侵袭和转移等.研究DPC4/SMAD4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于认识肿瘤的发生机制及预后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这篇文章综述了DPC4/SMAD4基因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细胞凋亡与胃癌及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疾病
0引言细胞凋亡对多细胞有机体的发育、内环境的稳定致关重要,他的异常与肿瘤发生密不可分[1].既往认为胃癌的形成是细胞无限增生所致的细胞集聚,近年发现胃癌中不仅存在细胞增生,同时也存在细胞凋亡,胃癌的发生是细胞凋亡与增生比例失调的结果[2-4].细胞凋亡受许多因素(凋亡相关基因、放疗、化疗、细胞因子等)的影响[5].因此,了解细胞凋亡与胃癌及其癌前疾病,包括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胃疾病的关系,有助于揭示胃癌及Hp相关胃疾病的发生机制,同时寻找胃癌治疗的新方法.
-
结直肠癌知识问答
结直肠癌的发生与什么因素有关结直肠癌好发年龄一般在50 ~ 70岁之间,只有5%左右低于30岁,男性比女性多.大肠癌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确,主要有饮食因素,并与癌前疾病及其他疾病有明显的关系.1.饮食因素:食物中缺乏促进粪便排泄的纤维素,导致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结果使粪便中的致癌物质对肠壁作用时间延长,促进了肠道对致癌物质的吸收.
-
甘肃省武威市胃癌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甘肃省武威市胃癌高发的危险因素,为胃癌的一级预防提供病因学线索.方法 应用移民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移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的武威籍居民因胃癌死亡的情况进行调查;地区聚集性分析根据胃癌死亡登记资料采用Poisson分布模型拟合,并用频数分布拟合优度的x2检验进行验证;家族聚集性分析,采用二项分布(p+q)n数学模型拟合,实际发病数与理论数的差异比较用x2检验;用历史性队列研究方法观察四种癌前疾病的癌变情况;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盐酸萘乙二胺法分别测定饮用水中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结果 移民胃癌一代及后裔均较祖籍武威市同期的死亡率为低,但高于定居地奇台县同期死亡率水平;胃癌在以村为单位和家族中呈现地区和家族聚集性;胃息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残胃等四种痛前疾病的人年癌变率依次为0.459%、0.431%、0.381%、0.178%;人群特异危险度百分比依次为41.26%、29.35%、4.68%、3.39%;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无论是地表水还是浅井水武威市均明显高于兰州市(P<0.01).结论 移民一代及后裔的胃癌死亡率低于祖籍但高于定居地的水平,胃癌发病存在地区与家族聚集性;居民饮用水中富含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胃息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残胃等四种胃部慢性疾病为武威市胃癌高发的内在因素.
-
药物警戒快讯
2015年11月20日,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发布公告,称已经完成了接种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的年轻女性中两种综合征,即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症(CRPS)和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报告的证据审查。接种此疫苗旨在预防女性罹患宫颈癌以及其他HPV相关癌症和癌前疾病。与初始推荐一致, EMA证实了这些证据不支持HPV疫苗与CRPS或POTS的发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没有理由变更疫苗的使用方式或修改当前的产品信息。
-
血清胃泌素17在胃癌及癌前疾病中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检测胃癌及癌前疾病中血清胃泌素17(G17)水平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探讨血清G17水平和H.pylori感染与胃癌及癌前疾病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和14C呼气试验检测150例胃癌及癌前疾病患者中血清G17水平及H.pylo-ri,分析比较各组疾病间血清G17水平和H.pylori感染差异.结果 ①血清G17水平与胃癌及癌前疾病相关性比较:与非萎缩性胃炎组比较,胃溃疡组、胃息肉组、胃癌组中G17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萎缩性胃炎组比较,胃溃疡组、胃息肉组、胃癌组中血清G17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②血清G17水平与H.pylori感染相关性比较:在H.pylori阴性患者中,与非萎缩性胃炎组相比,胃溃疡组、胃息肉组、胃癌组血清G17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在H.pylori阳性组中,不同疾病中比较,血清G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非萎缩性胃炎组、胃溃疡组、胃息肉组、胃癌组中H.pylori阳性患者血清G17水平高于H.pylori阴性患者(P<0.05).结论 血清G17水平和H.pylori感染与胃癌及癌前疾病密切相关.早期联合血清G17水平和H.pylori检测对于胃癌及癌前疾病诊断和早期胃癌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胸苷激酶1浓度检测用于胃癌癌前疾病恶性进程风险评估
目的 探讨胸苷激酶1浓度在胃癌癌前疾病恶性进程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在该院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患者300例,另选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10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增强化学发光点印记法对血清中TK1浓度进行检测.比较分析不同胃癌癌前疾病、不同胃癌分期患者TK1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TK1浓度(0.47±0.33)pmol/L相比,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癌前病变各组以及胃癌各组患者TK1浓度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患者TK1浓度(1.18±0.42)pmol/L相比,胃癌癌前病变组合胃癌组患者TK1浓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病程的发展,TK1浓度呈现上升趋势.结论 胸苷激酶1浓度的检测对于胃癌癌前疾病恶性进程的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
掌握大肠癌的筛查策略
国内资料显示,医院就诊的大肠癌患者中,早期癌(癌细胞仅侵及黏膜和黏膜下,无淋巴结转移)诊断率多徘徊在10%~15%,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50%.因此,提高大肠癌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当务之急是提高早期病人检出率.提高早期诊断率有效的方法有3种策略:自然人群普查、癌前疾病随访和遗传性大肠癌患病风险预测.
-
胃癌的手术治疗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我国各种恶性肿瘤第一位.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多于女.1 病因尚未十分明确,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地域环境因素、饮食生活习惯、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遗传和基因等.此外,某些疾病是胃癌的癌前疾病,如胃息肉、胃溃疡、萎缩性胃炎、残胃炎、胃黏膜巨大皱襞征等.
-
血管神经离断术治疗顽固性乳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血管神经离断术对顽固性乳腺囊性增生症的临床治疗作用及血管分布的影响.方法:对10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进行研究.治疗组采用血管神经离断术,对照组使用药物治疗.采用物理检查和CDI动态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50人,术后1月、3月、6月、12月检查,治疗组在疼痛、肿块及血管分布方面的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CR 96%,PR 98%.结论:血管神经离断术对乳腺囊性增生症疼痛和肿块的消退及新生血管的生成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干预作用.采用微创性手术则起到了既治疗疾病又兼顾美容的目的.
-
自然人群普查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自然人群普查、癌前疾病随访和遗传性大肠癌致病基因预测是大肠癌早期诊断的三个主要途径.如前一章所述,在这三个早诊途径中,自然人群普查是大肠癌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然而,即使是普查工作开始早,政府支持力度大的美国,全国的普查率也只占应普查人群的40%,为此,其它两种早诊途径也应予以关注.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一)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国外文献报道CAG特别是伴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者,胃癌的发病率高达9%~10%,在我国为7%.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胃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状态,在CAG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则属于胃癌的癌前病变.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研究近况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系胃黏膜腺体萎缩、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而引起的一种病变.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癌前状态或癌前疾病.本文就近年来国内中医界对CAG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
叶酸可用于结直肠癌一级预防
叶酸对结直肠癌癌前疾病--结直肠腺瘤的早期干预有显著效果。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主任、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房静远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经过长达7年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明确了叶酸对于结直肠腺瘤的一级预防作用。这项题为《增殖相关信号通路和表观遗传修饰与胃肠癌的发生、预警和预防》研究获得2014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重视胃肠道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的诊断
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是一个组织病理学概念.它是由良性病变向恶性病变过渡的一个移行阶段,是癌肿发生过程中的前阶段,是一个非特异阶段.在这个阶段有细胞退化和增生,有DNA的损伤和修复,甚至出现一些欠缺.癌前病变与癌有质的不同,它是可逆的.
-
攻坚汤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研究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常见口腔黏膜病,发病率0.7%~2.2%,患者有明显的自发及激发性灼痛感,属于癌前疾病,其发病因素可能与精神创伤、自身免疫功能、内分泌功能等有关[1],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我院自2004年7月以来,对54例扁平苔藓患者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与随访.
-
蛙皮素在胃癌及其癌前疾病和病变中表达变化
目的 了解蛙皮素在胃癌及癌前疾病(病变)中表达变化,探讨蛙皮素作为胃癌诊断生物学标志物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检测蛙皮素蛋白和mRNA在各组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蛙皮素表达水平在对照组(0.125 9 ±0.024 8)、浅表性胃炎组(0.131 8±0.037 1)、萎缩性胃炎组(0.111 4±0.019 4)较低;不典型增生组(0.338 7 ±0.046 5)和胃癌组(0.394 6±0.062 1)均明显高于前3组(P<0.05);胃癌组高于不典型增生组.RT-PCR结果显示,对照组(0.105 6 ±0.029 7)、浅表性胃炎组(0.110 0±0.037 1)、萎缩性胃炎组(0.091 4±0.021 3)的蛙皮素mRNA表达水平较低;不典型增生(0.301 7±0.062 5)与前3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胃癌组(0.695 8±0.072 4)明显高于前4组(P<0.05).结论 蛙皮素在胃癌的演变过程中起促进作用,且对于病变的不同阶段具有一定的提示及监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