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锌原卟啉作为儿童铅中毒筛查的界定值研究
大量的基础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过量的铅接触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听力、神经功能和智力水平.已有研究显示,我国儿童血铅水平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流行病学调查估算显示, 我国有约30%儿童血铅水平高于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推荐的儿童铅中毒标准(血铅浓度≥100 μg/L).目前,测定血铅的经典方法为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
儿童铅中毒与防治对策
铅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它独有的理化特性使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进入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儿童相对单纯的生活空间.但铅又是一种具有多脏器毒性的金属元素,在人体内无任何生理作用,理想血铅浓度应为零.
-
儿童铅中毒的防治
近来,儿童铅中毒的报道屡见不鲜.铅中毒是一个多器官多功能的损伤,涉及到神经、造血、消化、肾脏、心脏和内分泌等系统,有厌食、腹痛、入睡困难,还可能有记忆力减退、语言表达能力低下,以及贫血和肝肾功能的改变等.但也不是所有的症状都集中出现,有的铅中毒症状很不典型.所以,确诊铅中毒尤其是儿童铅中毒,主要不是靠临床症状,而是靠实验室诊断.这可到当地较大的医院,或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去作血铅或尿铅检查.正常人血铅在10~60微克/升,若血铅浓度在70微克/升以上为可疑铅中毒,超过100微克/升可确诊为铅中毒.
-
浅谈儿童铅中毒的危害与预防
铅是一种用途广泛,但对人体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铅在人体内无任何生理作用,人体内理想的血铅浓度应该是零.但是绝大多数人体中都或多或少含有一定量的铅,血铅超过100μg/L时引起铅中毒.对儿童来说,铅中毒大的危害是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儿童血铅水平上升100μg其智商就下降6~8分.
-
通州市铅作业工人职业危害程度分析
为了全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准确地掌握我市铅生产企业的职业危害状况,并为今后更好地开展铅生产企业的职业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2年对全市所有乡镇接触铅的生产企业进行了生产环境铅浓度监测和接触铅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对血铅浓度较高者进行了驱铅试验治疗,现将收集的资料报告如下.
-
0~14岁儿童血铅浓度与年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0~14岁儿童血铅浓度与年龄有无相关性.方法:将572名正常儿童按年龄分为4组,<1岁组,1岁~<3岁组,3岁~<6岁组,6岁~14岁组,测定血铅浓度.结果:血铅浓度平均值(μg/L)<1岁组8.02,1岁~<3岁组14.74,3岁~<6岁组19.52,6岁~14岁组25.94.相邻两组间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0~14岁儿童血铅浓度与年龄呈正相关.
-
儿童生长发育中铅的危害及预防
铅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对人体没有任何生理功能.由于环境中铅的普遍存在,绝大多数人体中均存在一定量的铅,铅在体内的量超过一定水平就会对健康引起损害,理想的血铅浓度为零,世界卫生组织制定血铅浓度≥100ug/L为铅中毒诊断标准.
-
孕妇适量补钙可防铅危害
铅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理想的血铅浓度为零.妊娠期若受到铅污染,可使孕妇处于高铅状态,若血铅浓度过高,则会使快速发育的胎儿神经系统受到影响,严重者还可引起出生后的小儿生长发育、智力发育缓慢,降低小儿生活质量,因此,预防妊娠期铅暴露对后代的危害,降低小儿神经系统伤残,是很有必要的,应予以高度重视.
-
4类食品伤儿童
含铅、铝的食品铅是细胞的"杀手",当血铅浓度达到15毫克/100毫升时,就会引起儿童发育迟缓和智力减退,而且年龄越小,神经受损越严重.
-
不同血铅浓度对学龄前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分析
目的 对不同血铅浓度对学龄前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本院血铅检查的学龄前儿童112例,并对其进行血铅浓度、行为和智力的测定,从一般资料、记录结果并分析.结果 不同血铅浓度的学龄前儿童月龄、性别比较无差异;不同血铅浓度对学龄前儿童言语IQ、行为IQ以及总IQ进行对比得出,随着血铅浓度的升高,学龄前儿童的言语IQ、行为IQ以及总IQ在不断的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铅具有的神经毒性严重影响了学龄前儿童的智力发育,会造成学龄前儿童学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进攻性行为等.
-
太原市杏花岭区7~13岁儿童血铅水平调查分析
铅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即使是低水平的铅暴露也不例外,铅暴露对儿童生长发育、神经及行为发育均有损害[1].及时了解儿童的血铅水平,可为防治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为了解太原市杏花岭区7~13岁儿童血铅水平状况,给本地区儿童铅危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6年3月至6月对杏花岭区二十余所学校的7~13岁3 053名儿童的血铅浓度进行统计分析,现总结分析如下.
-
铅对胎儿、婴幼儿脑和智力发育的影响
铅是有害重金属,在人体内无任何生理作用,理想血铅浓度应为零.但随着现代工业、交通业的发展,环境铅污染对儿童,特别是对胎儿及婴幼儿健康的损害,尤其在低水平环境铅暴露下,对其大脑和神经发育的毒性危害,已经引起广泛重视[1].
-
日常生活中的铅接触
有关铅中毒的研究很多,涉及的方面也很广泛.铅中毒可分为两种,一是职业接触性铅暴露,一般为铅作业人员,其特点是血铅很高、临床症状严重,有明显的人群范围.另一种是日常生活中的铅接触,即低水平铅暴露,其特点是危害面广,几乎可涉及所有入群,症状发展缓慢而不明显,很容易被忽略,已成为危害大众健康特别是孕妇和儿童健康的一个方面.随着人们对铅毒性危害认识的加深,过去被人们认为是安全的血铅浓度现在已被认为是有害的.因此,近十多年来血铅过高的诊断标准一再降低.从1971年的35μmol/L到1985年的25μmol/L[1],至1991年再次降低为10μmol/L[2].目前我国铅和精炼铅的产量居世界第3位,用于蓄电池制造占年铅消耗量的63%,颜料约占12.8%,其他用于压延产品、电缆护套、合金、弹药和汽油的添加剂等[3],这些为环境中的铅污染提供了可能的条件.
-
血铅浓度对血压、心电图的影响
以某企业铅作业工人血铅偏高者作为观察组,与同企业铅作业工人血铅正常组、非铅作业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血压升高及心电图异常的比例均高于正常组和对照组,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建议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职业性铅危害,降低职业性铅接触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率.
-
铅污染区女性怀孕期间血铅浓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为了观察妇女怀孕期间的不同阶段血铅浓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余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者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浙江省某乡镇孕妇为研究对象,测定孕早期(孕12±2周)和孕晚期(孕36±2周)血铅浓度,并结合问卷信息分析其影响因素.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后加入队列.
-
铅神经毒作用机理研究的新进展
人们对铅毒性的认识过去主要局限于职业接触的人群。随着工业化和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铅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据调查在使用含铅汽油的城市,由于汽车尾气排放的原因使大气中铅含量普遍上升,其浓度一般在0.5~3.0μg/m3。同时,由于一些含铅日用品的使用,人们可通过日常生活的一些途径如玩具、油漆、陶器制品、化妆品、钥匙等接触铅。铅作为一种不可降解的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可以长期积蓄,可通过空气、水、食物链、土壤等途径进入人体[1]。铅进入人体后可在人体内蓄积,对造血、泌尿、生殖、免疫、神经、心血管等各系统引起长期的慢性损伤。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环境中铅对儿童智力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存在严重危害,儿童体内血铅浓度每上升10μg/dl,将导致智商平均下降0.25点[2]。由此,铅污染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对于铅的毒作用机理,尤其是对神经系统方面作用机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经过多年的努力,铅的神经毒性已无可置疑。但是,铅对神经毒作用的真正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清楚。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在该方面研究的一些新进展作一综述。1 铅神经毒作用在细胞水平的研究 有些学者认为铅对神经系统的毒作用很可能与低浓度铅引发了神经细胞的凋亡有关[3]。所谓细胞凋亡(apoptosis)就是指生理性或某些因素诱发的程序化细胞固有的死亡过程,细胞自身结束其生命,裂解为凋亡小体。动物体外实验中,Aberto等人以浓度为1μmol/L的醋酸铅给小鼠体外培养的小脑颗粒细胞染毒,观察到该细胞形态学上发生了凋亡细胞的特征性变化:出现细胞收缩,核染色质密度增高,DNA碎片形成,核仁裂解等变化[4]。同样地,Fox等人观察到低浓度铅使体外培养的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发生凋亡[]。所以,低剂量的铅可引发神经细胞凋亡,影响神经元突触的形成,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进而影响正常的神经功能。 另一些研究表明,铅的神经毒作用可能与自由基引起神经细胞损伤有关[6]。由于铅的存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氧化与抗氧化机制之间的平衡失调,使一些关键的生物大分子被氧化破坏,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
铅暴露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近几年来,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铅不仅具有神经毒性,而且还具有免疫毒性。许多动物实验及临床报告均已证实,铅暴露能削弱机体的抵抗力,使机体对细菌、病毒感染的易感性增加。同时临床上也发现,铅暴露可使自身免疫功能紊乱而导致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近研究表明,0.483μmol/L的血铅浓度虽然不足以引起临床症状,但已能损害免疫系统[1]。本文就近几年来关于铅暴露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铅暴露对T淋巴细胞的影响 T淋巴细胞(TL)依其膜表面CD分子的差异而分为CD+4的Th细胞和CD8+的Ts及Tc细胞(CTL)。Undeger[2]等检测了25名蓄电池厂工人的静脉血T淋巴细胞,发现CD4+T细胞显著下降,CD8+T细胞无明显改变。Fischbein[3]等检测了51名射击指导的血铅和免疫功能,也证实了长期铅暴露使CD4+T细胞绝对数和相对数都明显减少,CD4+与CD8+T细胞比例显著下降。长期铅暴露对CD4+T细胞的抑制,可能与铅对免疫器官的抑制有关。Kishikawa[4]等报道,将BALB/C小鼠通过饮水暴露于2nM的醋酸铅溶液中,3周后,肌注李斯忒菌作为抗原诱导,发现小鼠胸腺发生了严重萎缩,胸腺中的CD4-、CD8-、CD4+和CD8+细胞下降,同时,小鼠脾脏重量及脾脏中T淋巴细胞数也显著下降。
-
铅中毒及排铅药物的研究进展
铅是一种不可降解、损害多脏器的重金属环境污染物[1]。随着现代工业与交通的迅猛发展,铅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严重威胁人类尤其是少年儿童的健康[2]。以往的研究认为血铅浓度超过100μg/L为铅中毒,但近年研究发现[3],即使血铅浓度低于100μg/L也会对8~15岁儿童的身体(主要是神经系统)产生损害。据我国9省19市3~5岁幼儿血铅水平调查显示,29.9%的幼儿血铅值超标[4]。我国儿童血铅平均值92.9μg/L,有33.8%的儿童血铅水平超过100μg/L[5],按此比例,我国3.3亿14岁以下儿童中有1.2亿左右受到铅中毒威胁。本文就铅中毒的危害和排铅相关文献做一综述。
-
铅毒危害就在你身边
■无形杀手的威胁铅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有害金属,食品、用品、餐具、玩具、空气中都有它的踪迹.日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透露,环境和食物中所含的铅,已经导致北京20%的孩子血铅浓度超过正常标准.
-
铅污染的途径及铅毒性
铅是有害重金属,在人体内无任何生理作用,理想血铅浓度应为零.但随着工业、农业、交通、油漆及印刷工业的迅速发展,空气、水及食物中的生物链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铅的污染,长期的铅暴露使人们对这种非必需元素的接触和吸收在逐渐增加,导致人体组织中的铅沉积[1],累及神经、肾脏、造血、消化、内分泌等系统,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