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流行病学效果研究

    作者:程均福;秦进才;谢广中;张锦麟;张流波;丁建平;严有望;张新炳

    目的 证实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方法 在湖北省荆州市和石首市现场接种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80 000人份,观察48 h内体温、局部红肿等副反应和一年内接种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者发病情况,同时设对照组。结果 所有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接种者未见严重副反应和异常反应,仅2例菌苗接种者有低热和局部红肿,48 h后消失,安全性良好。接种组发生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病人2例,对照组发生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病人47例,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保护效果95.57%,95%可信限为85.43%~98.20%;对照组发生七日热群钩端螺旋体病人15例,七日热群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有效率100.00%,95%可信限下限77.08%。结论 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安全性良好,接种与疫区流行菌群一致的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可以取得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 国产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疫苗接种一年后的现场流行病学效果分析

    作者:麦浩;龙虎;李荣成

    目的 分析国产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甲流)疫苗接种一年后的流行病学效果.方法 用随机抽样方法,应用队列研究,观察封闭单位内接种甲流疫苗者(接种组)和未接种甲流疫苗者(对照组)在一起甲流爆发疫情中罹患率的差异,以疫苗保护率和保护效果指数分析甲流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结果 接种组305人,未接种组622人,均为男性,接种组与对照组年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接种一年后发生甲流爆发疫情,报告流感样病例118例,罹患率12.73%.接种组甲流罹患率8.20%,低于对照组的罹患率(1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1,P=0.004).疫苗保护率为45.15%,保护效果指数1.83.结论 国产甲流疫苗接种一年后仍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 海南省育龄期妇女破伤风类毒素接种与新生儿破伤风病例监测的流行病学效果

    作者:孙莲英;王春雷;吴多林;陈志勇;朱坚;曾昭长;邓海英;史金端

    为了实现消除新生儿破伤风(NNT)的目标,1996年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海南省合作,在三亚市、琼中县开展了消除NNT试点研究工作.方法是:采用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PPS)方法调查项目市、县活动前后育龄期妇女破伤风类毒素(TT)接种率,育龄期妇女未接种TT的主要原因.育龄期妇女TT接种以突击接种为主,并逐步纳入常规计划免疫系统,NNT病例监测纳入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同时运行.通过项目的开展TT3接种率分别提高到87.3%、88.8%,NNT发病率下降到1/1000个活产儿以下,TT未接种的主要原因为外出打工.监测系统报告男女病例比例1.25:1.建议:①提高新法接生率;②将育龄期妇女TT接种纳入常规计划免疫运转,并应与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工作密切结合.

  • 规范化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LA-1株)流行病学效果观察

    作者:罗东;李荣成;龚健;胡克;徐志一;汪萱怡

    为了考核甲型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苗(LA-1株)的流行病学效果,于1996年12月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1~12岁儿童7.6万人为观察对象,进行随机、双盲、对照实验.观察对象按个体出生月份单、双随机分为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组和对照组,疫苗组接种1ml,滴度为1065TCID50的甲肝减毒活疫苗,对照组注射1针伤寒Vi多糖疫苗,外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显示:在5年的随访中,对照组和外对照组出现甲肝38例,累积发病率62.79/10万,疫苗接种组出现甲肝1例,累积发病率6.34/10万,两组发病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疫苗保护率为89.90%,95%可信限为69.86%~100.00%.表明规范化(106.sTCID50/ml)甲肝减毒活疫苗(LA-1株)5年的流行病学效果良好.

  • 浙江省部分地区初三学生接种含风疹成分疫苗的血清学和流行病学效果

    作者:何寒青;谢淑云;李倩;严睿;周洋;邓璇;符剑

    目的 评价初三学生常规接种含风疹成分疫苗(Rubella-containing Vaccine,RCV)的血清学和流行病学效果,为浙江省制定和调整风疹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接种对象的年龄队列人群,对1 853名分年龄组的健康人群风疹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开展血清学效果评价,分析不同年龄组2005 ~ 2014年的风疹发病率及发病构成比以评价流行病学效果.通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系统数据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浙江省各年龄组间风疹血清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20,P=0.000),其中初三接种RCV的队列人群(15~19岁)风疹抗体阳性率为85%,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50.84IU/ml,显著高于10~14岁组(阳性率71%,GMC 26.46IU/ml).浙江省15 ~ 19岁组风疹病例的构成比从2005年的20%降到2014年的3%,该年龄组风疹发病率与全人群的比值从3.62倍降到0.77倍.2008 ~ 2014年浙江省初三学生接种RCV后报告AEFI 88例,报告发生率为2.60/10万,其中一般反应占55%.结论 初三学生接种RCV的血清学和流行病学保护效果良好,能加强该人群免疫屏障,减少风疹发病,并有较高的安全性.建议常规组织开展中学生麻疹风疹联合疫苗接种,以加速消除麻疹同时有效控制风疹.

  • 沪191株麻疹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评价

    作者:戚志华;严有望;黄永进;谢涛;王萍;晏萍;雷亚克;丁建明;周文培

    为了评价沪191株麻疹疫苗(MV)的流行病学效果,1991年10月在荆州市荆州区川店镇建立了MV免疫效果观察点,以503名MV初免儿童(其中101名于1年后进行了复种)作为观察对象,1992~1999年连续对观察点所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病人进行监测,,并采集血清标本,作麻疹和风疹血清学鉴别诊断.结果显示:1992年和1993年各发生1例麻疹,1999年发生一起麻疹和风疹混合流行,查150例病人中的91例血清,麻疹抗体阳性56例,其中26例风疹IgM抗体同时阳性.所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病例中,仅1例为MV观察对象,该儿童初免未成功,属原发性免疫失败.流行后期,检测19名MV观察对象麻疹IgG抗体,隐性感染率为94.74%(18/19).表明沪191株MV流行病学效果是满意的.

  • 中学生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的血清学和流行病学效果观察

    作者:何寒青;陈恩富;李倩;赵艳荣;严睿;符剑;唐学雯

    目的 评价中学生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强化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ies,SIA)的血清学和流行病学效果,为浙江省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中学生接种MV前、后血标本,评价血清学效果.通过2008~2010年纵向抗体水平监测,分析人群血清学效果;根据接种对象年龄队列人群的麻疹发病率及发病构成比,评价流行病学效果.结果 中学生接种MV后,抗体阳性率从85.92%上升到97.54%,阳转率(免疫前抗体阴性、免疫后阳性或免疫后较免疫前抗体≥4倍增高)为36.27%;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浓度( 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为1479.53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显著高于接种前的496.89mIU/ml (F=391.39,P<0.05).SIA目标人群2010年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C均高于SIA前的2008年,其中G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0,P<0.05).2010年SIA目标人群麻疹病例构成比显著低于2007年(Z=3.33,P<0.05),发病率与全人群发病率比也低于2007年.结论 中学生MV SIA的血清学和流行病学保护效果良好,能加强该人群的免疫屏障,减少麻疹发病.建议常规组织开展中学生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以加速消除麻疹.

  • 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流行病学效果观察

    作者:张家琪;朱瑞英

    为了评价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后的流行病学效果,收集在上海市杨浦区唯一专门收治小儿肝炎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1 980~1997年乙肝发病资料,进行乙肝疫苗免疫前、免疫后发病动态比较分析,并抽取部分乙肝患儿进行疫苗回顾性接种史调查.结果显示,199 2~1997年上海市杨浦区0~16岁儿童乙肝发病率6.48/10万, 较1980~1986年发病率(32.58/10万)下降了80.11% ;1980~1986年乙肝发病数占病毒性肝炎总病例数的30.71%, 1992~1997年减至11.53%.患儿乙肝疫苗接种史调查表明,9 4%未接种过乙肝疫苗.乙肝发病资料分析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与国内有关乙肝疫苗免疫血清学研究报导相符,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乙肝发病的有效手段.

  • 甲型肝炎疫苗使用前后发病情况分析

    作者:张芳

    为比较河东区使用甲型肝炎疫苗(甲肝疫苗)前后甲肝的发病情况,对本站疫情组收集1986年至2001年报的2558例甲肝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疫苗使用前甲肝发病率在18.76~96.78/10万.使用后为2.00~28.89/10万,使用前后平均发病率之比为4.20:1,使用后平均发病率较使用前下降了76.18%,按<15岁,15~49岁,≥50岁分组,发病率下降明显的是<15岁组,下降了85.03%;其次是15~49岁组,下降了72.18%;≥50岁组下降少,下降了71.53%.不同职业的人群,以学生下降明显,下降90.11%,离退休人员下降不明显,下降了51.43%,存在差别的原因可能是甲肝疫苗接种率的高低.甲肝疫苗接种的成本效益为1:17.60.

  • 钩端螺旋体疫苗大面积接种的流行病学效果

    作者:严有望

    目的评价钩端螺旋体疫苗大面积人群免疫的流行病学效果.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重点疫区乡镇钩体流行年份钩体疫苗的保护率和效果指数进行分析.结果钩体疫苗的保护率为85.34%~100%,效果指数为6.82~36.59.结论现行的钩体疫苗具有较好的流行病学效果.

  • 流行性乙型脑炎活疫苗11年的流行病学效果

    作者:周本立;张岷;陈品全;江秀坤;张立平;权康华;刘信瑞;许碧鸿;王勇

    目的观察连续大面积接种流行性乙型脑炎活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方法连续观察11年接种乙脑活疫苗的182715人次的乙脑发病率.结果 11年内均未出现异常反应,总发病率由接种前的21.89/10万下降到2/10万左右,保护率为98.99%.结论进一步证明乙脑活疫苗安全有效.

  • 接种肾综合征出血热双价疫苗流行病学效果初步观察

    作者:陈阳;李世清;何似;陈昌平;伊仁义;周安平

    [目的]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2针双价疫苗免疫效果、临床副反应情况及现场流行病学效果.[方法]选择16~60岁健康人群,于0(即当天)、14 d在上臂三角肌内各注射疫苗1 ml,注射第1针后6个月,再加强免疫1针,并于疫苗免疫前、全程免疫后14 d;注射第1针后180 d、加强免疫后14 d及180 d采静脉血,分离血清,以IFAT检测特异性IgG抗体,以疫苗保护率衡量其流行病学效果.[结果]基础2针免疫后14 d荧光抗体阳性率89.3%,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39.6,但半年后抗体水平明显下降,加强免疫1针后抗体水平又快速回升,抗体几何平均滴度提高至1:59.4;疫苗接种总反应率为6%;疫苗接种后2.5年,疫苗观察点无病例发生.[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2针双价疫苗流行病学效果观察表明近期和中期疫苗对人群保护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新郑市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流行病学效果观察

    作者:李伟青

    目的为评价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后的流行病学效果.方法收集新郑市第一人民医院小儿传染科1980~1997年乙肝发病资料,进行乙肝疫苗免疫前、免疫后发病动态比较分析,并抽取部分乙肝患者进行疫苗回顾性接种史调查.结果1992~1997年新郑市0~16岁儿童乙肝发病率6.48/10万,较1980~1986年发病率(32.58/10万)下降了80.11%;1980~1986年乙肝发病数占病毒性肝炎总病例数的30.71%,1992~1997年减至11.53%.患儿乙肝疫苗接种史调查表明,94%未接种过乙肝疫苗.乙肝发病资料分析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与国内有关乙肝疫苗免疫血清学研究报导相符.结论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乙肝发病的有效手段.

  • 3起痢疾疫情口服痢疾双价活疫苗胶囊流行病学效果观察

    作者:麦浩;黄运能;袁荣枝;陈福生;董珊;文桂兰;吴有才

    目的了解口服痢疾双价活疫苗预防痢疾的效果.方法通过对3起痢疾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运用统计学方法,评价疫苗近期流行病学效果.结果 3起痢疾疫情中,疫苗对福氏2a和福氏4a型痢疾保护率分别为100%和48.07%,对宋内氏痢疾未见保护效果.结论口服痢疾双价活疫苗对预防痢疾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观察.

  •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流行病学效果观察

    作者:陈祖府;吴文富;潘昀熙;吴大维;何龙;王海波

    目的:探索控制麻疹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1个县为试点,11个县为对照.对试点县所有8个月~7岁儿童,进行一轮次麻疹疫苗(MV)的强化免疫,试点与对照MV常规免疫照常进行.之后观察2年,比较试点县和对照县MV强化免疫前后麻疹发病差异.结果:试点县MV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1997年和1998年度(当年11月~次年10月)较1996年同期下降96.7%和93.5%,与对照县麻疹发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MV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流行乃至消除麻疹的有效补充策略.

  • 钩端螺旋体外膜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评价

    作者:严有望;陈愚;刘为金;丁建明;程均福;张锦麟;扬三立;张安强;周文培;高正林;叶新民;肖勇

    为了评价国产钩端螺旋体外膜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于1998年6~10月,用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等方法在钩体病流行区5~60岁农业人口中,观察比较接种组和对照组钩体发病情况.队列研究显示,钩体外膜疫苗对同血清群钩体的保护率为75.17%,效果指数为4.03.1:2配对调查的疫苗保护率为81.25%,1:3配对结果为73.33%.用筛选法估计的疫苗效果为75%.不同研究方法的结果相近,均一致说明,该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较理想.研究结果还显示,该疫苗对异血清群钩体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