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意愿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国内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意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北京、上海、重庆和广州4座城市900名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自制的公众对人体器官捐献的认知、态度和行为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国内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意愿率为16.57%,在性别方面,男性较女性捐献率高(P=0.032);同时,捐献意愿与年龄和学历有相关关系(P=0.047;P=0.029)。影响国内公民进行遗体捐献的主要因素为中国传统文化和观念,其次不了解国内遗体捐献程序和法规制度。结论:发现公民捐献意愿较以往调查明显升高,可能与当前国内器官捐献工作的全面开展,人们的捐献态度改变有关。影响捐献主要因素有中国传统文化和观念、不了解遗体捐献程序和法规制度,以及担心同意器官捐献后医院会因此而消极治疗等。
-
做好遗体捐献,促进解剖教学改革
做好遗体捐献接受工作是确保这项新生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北京协和医学院遗体捐献接收站不仅为解剖教学提供了合法、稳定和高质量的宝贵尸源,也开拓了人体解剖学与临床结合的教学改革新思路,使传统刻板的解剖教学焕发出朝气,成为深受同学喜爱的、与临床结合并带有时代特色和创新内容的解剖课.
-
完善遗体捐献接受工作,缓解解剖教学大体标本短缺现象
大体解剖是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基本方式和主要手段,大体解剖标本的短缺已成为制约解剖学正常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因素. 通过改善和规范遗体捐献与接受过程,增加遗体捐献率,有利于该项工作的开展,从而缓解大体解剖标本短缺的现象,为我国医学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
人体解剖学标准化的实验室建设和实习课教学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是每所医学院校医学形态学综合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实习等,其中系统解剖学实习又分为运动系统等8个模块,局部解剖学实习又分为胸前壁等7个模块,根据不同的专业设定学习内容和学时数。人体解剖学学习期间还穿插有形态学综合实验、PBL和临床模拟手术解剖。甲醛污染一直困扰着解剖学实习室的顽疾,对师生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实验中心在2004年至2015年的7年间,通过建设冷藏式解剖标本库、解剖学陈列馆的改建、解剖学实验室的通风改造、形态学综合实验室的改建、解剖学实验室的数码互动建设、遗体捐献站和遗体告别厅、临床模拟解剖手术室等一系列的教学改建工程,实现了集解剖标本、多媒体数码互动、健康无污染、恒温恒湿、有着浓重人文化色彩的形态学综合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旨为国内解剖实习室的无甲醛改造提供范例。通过添加动物手术台、石蜡切片机、生物包埋仪、显微镜等设备,使开展实验形态学实验成为了可能。解剖实习室的多用途、多功能化建设,为广大师生营造了一个舒适、无污染的形态学教学环境。
-
玉碎华光在——纪念人民的好医生华益慰
8月14日,北京,闷热.一大早,北京军区总医院的大门口,人群神色肃穆,他们是来送别人民的好医生华益慰的.告别仪式在进行,却没有遗体,因为华益慰在与癌症病魔作斗争的后时间里,郑重写下了这样的遗嘱:"不搞遗体告别,不留骨灰,把自己的遗体捐献出来供医学研究之用".遗像中的华医生,目光依然和蔼安详.告别仪式简单却凝重,所有人都为失去了一个可敬的好医生而悲痛万分.总院病理科解剖室里,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部、解放军301医院的解剖专家和北京军区总院病理科主任丁华野已经等候在这里,由他们来完成华益慰遗体的解剖.
-
殡葬与人体解剖学
从遗体的捐献,清洁,保存等方面,说明殡葬和人体解剖学对遗体(尸体)的处理的异同,联系、沟通、促进殡葬与人体解剖学的共同发展。
-
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医学伦理教育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伦理学的重要性在不断显现.如何规范、引导医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作为医学生的第一门医学基础课程--人体解剖学,应当加强其中的医学伦理教育.我校通过建立"医学伦理教育馆",引导医学生尊重人体尸体,珍爱生命,规范他们的使用行为,以表示对生命的尊重和获得潜在的捐献者的信任.
-
医学生对遗体捐献及人体解剖学实习态度的调查
目的 调查当前人体解剖学教学遗体的使用情况及医学生对遗体捐献和解剖实习课的态度,为人体解剖学教学提供建议.方法 对河北医科大学300名在校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解剖实习课教学用尸体数量严重不足,直接影响解剖教学质量;医学生对解剖实习课态度欠佳,对遗体捐献了解程度较低;影响遗体捐献的主要因素是传统观念、缺乏人文关怀和遗体捐献程序复杂.结论 应对遗体捐献工作加强宣传、做好人文关怀;简化捐献程序、加强立法,以缓解解剖实习课尸源不足;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解剖课实习兴趣及人文素养.
-
促进遗体捐献相关工作探讨
遗体捐献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但目前其情况不容乐观。通过对重庆市市民进行问卷调查及随机访问,了解现阶段制约遗体捐献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并结合类似的无偿献血活动的开展,从中寻求同类公益活动的开展经验,进而促进遗体捐献相关工作的完善。
-
生命在后奉献中延续--复旦大学遗体捐献接收站巡礼
复旦大学遗体接收站(原上海医科大学遗体接收站,简称接收站)隶属于复旦大学红十字会。接收站在1982年正式成立前已存在,遗体的总登记率和实现率一直处于上海市乃至全国领先水平。志愿捐献的遗体约70%用于医学教学,是医学教学的重要支撑,约30%用于医学科研,着重于病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除了遗体接收站,在病理标本博物馆和人体科学馆,约5000件标本是无数不知名的逝者无偿捐献,虽然标本是静止的,但他们的生命并没有结束,始终在为医学事业作着贡献。正是遗体捐赠者在人生尽头的选择--供医学研究或者医学生解剖实习操作,被医学生尊称为“大体老师”。32年来,接收站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不断完善,多次获得“上海市红十字会先进集体”、“上海市红十字会先进个人”和“中国红十字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多次被媒体宣传报导。
-
探索如何走出遗体捐献困境
目的 探讨当前国内医学院校解剖教学中尸源紧缺的主要成因和解决途径.方法 从当前社会客观环境和个人主观意愿的角度对影响遗体捐献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分析显示,在社会环境上,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遗体捐献接收机制不健全是客观制约条件;从个人意愿上,拟捐献者及亲属顾虑多、对基层工作人员缺乏人文关怀是重要主观因素.结论 坚持以人为本,依靠建立较为完备的保障体系、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充满关爱的教学体系,倡导更多的人主动加入的遗体捐献的行列中,是解决遗体捐献少导致尸源不足的根本途径.
-
临床医学生对遗体捐献的认知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遗体捐献的认知状况、所持态度和影响因素.方法 以教学班为单位整群抽样,对南京医科大学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013级8个班共2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所有被调查学生对遗体捐献均持赞成态度,但对遗体捐献程序了解的不多.74.1%的调查对象表示支持亲人捐献遗体,但只有22.5%的学生表示自己愿意捐献遗体.结论对医学生遗体捐献知识的宣传需要加强,教育方式需要改进,规范的遗体捐献法规亟需建立.
-
浅淡公开追思"无语良师"仪式对解剖学教育的影响
"无语良师"是对《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中所用遗体的尊称,目前我们人体教学标本均来源于社会捐献,这是人民大众高尚风格的表现,也是"无语良师"奉献于医学科学事业的具体体现.通过举办公开追思"无语良师"仪式,能在解剖学教育中,让医学生及时培育感恩、尊重生命的理念,提高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并促进社会群众对医学生学习过程的了解,使社会群众更加崇敬医生,有利于缓解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通过这一仪式了加深了医学生和社会群众对解剖学教育的认识,使他们学会从尊重遗体开始,养成对待遗体的正确的态度,进而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有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种大众积极主动向高等医学院校捐献遗体的氛围,更好地促进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
关于志愿捐献遗体接受站的建立及工作中注意事项
志愿捐献遗体有利于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器官移植,也是造福人民、继续贡献社会、移风易俗,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善举,是精神文明建设成就的反映。开阔了医学教育、器官移植所需尸体或器官的来源。为做好这项工作,实现志愿捐献遗体者的愿望,邯郸市政府委托市红十字会、市卫生……
-
浅谈遗体捐献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遗体捐献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体现.遗体捐献是保障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医学教育的切入点之一;通过遗体捐献可以加强对临床医生的技能培训,进而提高诊疗水平,减少医患纠纷的产生,并促进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的发展;遗体捐献也可以搭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研究平台,实现二者的有效对接,推动转化医学教育的建设发展.
-
芜湖市民遗体(器官)捐献意愿与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芜湖市民遗体(器官)捐献的意愿与影响因素,讨论研究相应对策,加强相关知识宣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芜湖市不同地域的600名人群为观察对象,应用自制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芜湖市民遗体(器官)捐献意愿率为56.55%.结论:芜湖市公民捐献意愿较以往调查明显升高,影响捐献主要因素为中国传统文化和观念,其次是不了解遗体捐献程序和法规制度、对接收单位不太信任等,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遗体(器官)捐献的宣传力度及提高公众可信度.
-
遗体捐献:生命延续遭遇现实尴尬
遗体捐赠现状:缺的是“供体”,不是技术与“不能提供上门服务”相对应的,便是遗体捐赠数量的稀缺.在专业机构记者了解到,被用于移植的人体器官除来源于亲人的相互捐赠外,相当一部分来源于遗体捐赠.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约有100万尿毒症患者,每年新增12万人,每年约有50万患者需要肾移植,而每年全国可供移植的肾源仅有4000个.尿毒症患者中的多数人,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或依然只能依靠透析来维持生命,在苦苦地等待期间,每月的治疗费用高达 7000~8000元.
-
李娟:去天堂之后的遗赠
2012年3月1日,对于南京医科大学的学生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该校护理系大一女生李娟的遗体告别仪式将在解剖楼举行.李娟是该校的一名普通大学生,她年轻短暂的生命还没来得及享受生命的美好,就悄然而逝.在临终前,她做了一个很多人不敢想的决定,那就是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母校做科研.
-
器官移植及其伦理学问题
器官移植是当代医药技术进步给人类生命延续的一份厚礼,它为某些特殊的患者提供了新生的机会,也使人的有限生命机体中的器官有可能以一种特殊方式在他人的生命活动中得到延续.在许多发达国家,遗体捐献和器官移植已经为社会所普遍接受并广泛实施.但在我国因器官移植产生的伦理学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它直接影响了器官移植的应用和发展,使器官移植技术面临许多误解和困境.
-
我国遗体捐献的局限性问题分析
1 我国遗体捐献的开展势在必行通过捐献遗体进行人体解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疾病诊治过程中的方法、死亡原因,看到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另外,医学生入学后第一门医学基础课<人体解剖学>,要求4~6个学生共同解剖一具尸体,如不通过具体尸体解剖,医学生对人体具体结构的认识有很大局限性,只停留在画面上,可以想象,一个外科医生在做手术前如不经过人体解剖的尝试,手术台上的手术能连连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