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低浓度氯化汞对小鼠脾淋巴细胞DNA损伤及修复的研究

    作者:胡晓磐;时锡金;周建华

    目的探讨DNA损伤在汞免疫毒理学中的意义.方法常规制备小鼠脾淋巴细胞,用0.5,2.5,5.0,10.0和20.0 μmol/L氯化汞体外染毒1.5 h,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试验研究不同浓度氯化汞对小鼠脾淋巴细胞DNA损伤及其修复作用.结果各染毒组淋巴细胞DNA平均彗星细胞尾长明显增长,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 5,20 μmol/L两个浓度组去除氯化汞后孵育15 min,DNA损伤开始修复,120 min 时基本接近正常.结论低浓度氯化汞能导致小鼠脾淋巴细胞DNA损伤,DNA损伤能够被修复.

  • 苯酚致V79细胞毒性及DNA损伤效应的研究

    作者:王源源;周建华;赵静珺

    目的 了解苯酚(PH)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V79细胞)的细胞毒性以及DNA损伤.方法 采用甲基四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25、50、100、200、400 mg/L)苯酚在不同时间染毒(12、24、48h)后对V79细胞的毒性;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不同浓度(5、10、20、40、80 mg/L)苯酚在不同时间(12、24、48 h)致V79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 苯酚对V79细胞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在各浓度和时间组内细胞存活率均随着染毒浓度增大和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25、200、400 mg/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在设置的5个浓度范围内,彗星细胞拖尾率、彗尾DNA%、尾长和OLIVE尾矩随浓度增加而增加,阴性组、低浓度和较高浓度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苯酚能抑制V79细胞的增殖,苯酚的细胞毒性存在明显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并能引起DNA损伤,主要为单链断裂.

  • 氢醌致V79细胞DNA损伤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张美荣;周建华;时锡金

    目的研究苯的主要代谢产物氢醌(HQ)对V79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分别用0.15,0.30,0.60,1.20,2.40 mmol/L的HQ染毒V79细胞2 h,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检测DNA损伤情况.结果在本研究所用剂量范围内,HQ可引起V79细胞DNA的明显损伤,低剂量组(0.15 mmol/L)彗星细胞率为69%,彗星尾长(42.20±3.18)μm, 高剂量组(2.40 mmol/L)彗星细胞率为91%,彗星尾长(49.05±4.31)μm, 但无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HQ可致V79细胞DNA损伤,产生遗传毒性作用.

  • 苯职业暴露人群遗传损伤效应的标志物研究

    作者:徐国彬;陆建华;周建华;朱祥荣;乔淼;于旭东

    目的 探讨苯对职业暴露人群的遗传损伤作用及效应标志物.方法 将苯作业工人按累积浓度、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8 h-TWA)、工龄等分组,应用血常规检测、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试验)、染色体畸变实验,评价苯职业暴露人群和对照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和染色体损伤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对遗传损伤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接触组工人DNA断裂程度、DNA彗星尾长[lg(尾长+1)]及染色体畸变细胞率3个参数按累积浓度、8 h-TWA计算,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510,r=0.594,r=0.516,均为P<0.01).按苯职业接触工龄,将60名工人分成3组,即0.5~、12~和22~(a)工龄组,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水平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彗星细胞率(分别为23.7%,31.2%,46.8%)、彗星尾长[分别为(18.12±2.96),(15.18±6.38),(16.32±6.60)μm],有随着苯接触工龄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性别、吸烟等因素对遗传物质的损伤有干扰.彗星试验的检测指标与血常规检测指标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P<0.01或P<0.05).结论 苯可引起遗传物质的损伤,彗星试验对环境致变物的检测是敏感和实用的.

  • 1,2-二氯乙烷致小鼠血淋巴细胞遗传毒性研究

    作者:陆肇红;时锡金;周建华

    目的 研究1,2-二氯乙烷(1,2-DCE)对小鼠血淋巴细胞DNA和骨髓细胞染色体的损伤作用,探讨1,2-二氯乙烷的遗传毒性.方法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和微核试验方法,分别检测1,2-DCE不同染毒剂量(50,100,200,400 mg/kg)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和骨髓细胞染色体损伤情况.结果 除50 mg/kg剂量组外,小鼠血淋巴细胞的彗星细胞率及尾长、骨髓细胞微核率随1,2-DCE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1).其中,400 mg/kg剂量组彗星细胞率、平均尾长、微核率分别为45.5%,(37.24±3.17) μm,12.0‰,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50 mg/kg剂量组(P<0.01).染毒剂量与彗星细胞率、平均尾长、微核率之间存在着剂量-反应关系(R彗星率=0.980 2,R慧尾长=0.976 6,R微核率=0.975 1,P<0.01).结论 1,2-DCE可导致小鼠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和骨髓细胞染色体异常.表明1,2-DCE具有细胞遗传毒性.

  • 沙苑子黄酮与维生素C对氢醌致V79细胞DNA损伤拮抗效应的研究

    作者:王强;黄文琪;薛莲;周建华

    目的 了解沙苑子黄酮与维生素C对氢醌(HQ)致DNA损伤的拮抗作用,探讨HQ遗传毒作用的机制.方法 分别用不同浓度沙苑子黄酮、维生素C与HQ共同作用于V79细胞后,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DNA损伤的变化情况.结果 SCGE结果显示,20、200 mmol/L维生素C和100 mg/L沙苑子黄酮对0.135、0.405 mmol/L浓度的HQ均有保护作用,表现为彗星细胞拖尾率、尾长、Olive尾矩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000 mmol/L维生素C则加重了HQ的DNA损伤.结论 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中、低浓度维生素C和中浓度沙苑子黄酮能拮抗HQ引起的DNA损伤.

  • 槲皮素抑制HSP70表达对紫外线C致DNA损伤的影响

    作者:牛丕业;宫智勇;谭皓;王峰;邹云锋;杨瑾;段燕英;袁晶;邬堂春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紫外线C致DNA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254 nm紫外线不同照射剂量(10,20,40,80 J/m2)照射槲皮素(quercetin)抑制HSP70表达的A549细胞株(A549/quercetin),用Western-blot检测HSP70的水平,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DNA损伤,用彗星细胞率和Olive尾矩评价DNA损伤情况.A549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DMSO处理作为溶剂对照组(A549/DMSO).结果 无论在A549组、A549/DMSO组,还是在A549/quercetin组,DNA损伤的彗星细胞率随着紫外照射的剂量增加而逐渐增加,在10 J/m2时,未观察到HSP70的保护作用,3组的彗星细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20 J/m2照射时,可以观察到HSP70的保护作用,但不明显;40 J/m2照射时,观察到HSP70对DNA有很明显的保护作用;80 J/m2照射时,HSP70的保护作用又逐渐地消失了.进一步分析40 J/m2照射的Olive尾矩显示,与A549组或A549/DMSO组相比,A549/quercetin组Olive尾矩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SP70能保护细胞免受一定剂量范围内的紫外线C照射引起的DNA损伤.

  • 甲醛致淋巴细胞DNA交联作用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作者:周建华;胡晓磐;徐瑛;时锡金;薛莲

    目的研究甲醛对小鼠胸腺淋巴细胞DNA的交联作用,探讨甲醛的遗传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分别以γ射线及紫外线作为标准断裂剂,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对不同浓度甲醛诱导的小鼠胸腺淋巴细胞DNA交联作用进行体内及体外实验研究.结果体内和体外研究均显示,甲醛可以引起小鼠胸腺淋巴细胞DNA的交联作用;体外研究还发现,随着甲醛浓度的增加,交联作用加强,彗星细胞率分别为100%,76%,2%,平均尾长分别为15.32,9.79,5.02 μm.结论甲醛是一种DNA交联剂,具有诱导小鼠胸腺淋巴细胞DNA交联的作用.

  • 低浓度氢醌的细胞毒性及DNA损伤作用

    作者:王强;黄文琪;时锡金;周建华

    目的 了解氢醌(HQ)细胞毒性及DNA损伤作用,探讨HQ遗传毒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低浓度HQ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V79细胞)作用2 h后,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不同浓度HQ处理V79细胞2 h后DNA的损伤情况,并观察修复2 h和4 h后彗星图像的变化.结果 HQ对V79细胞生长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并呈剂量反应关系.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在设置的5个浓度范围内,彗星细胞拖尾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0.405 mmol/L浓度组,尾长、Olive尾矩、彗星矩和尾/头长4个彗星损伤形态学指标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低浓度HQ能明显抑制V79细胞的增殖并呈浓度依赖关系,并能引起DNA损伤,主要是单链断裂,这种损伤部分可自身修复.

  • 镉对小鼠睾丸细胞DNA损伤及锌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姜声扬;庄勋;朱晓蓉;曹国模;杨萍;蒋丽丹

    目的建立亚慢性镉中毒动物模型并研究镉对雄性小鼠睾丸细胞DNA损伤,及锌对亚慢性镉中毒的保护作用.方法以不同剂量的氯化镉(0.4,0.8,1.6mg/kg)每天在ICR小鼠背部行皮下注射,连续7周.锌保护组在皮下注射1.6mg/kg体重氯化镉溶液的同时给予350μg/ml硫酸锌水溶液喂饲7周.动物处死后,取一侧睾丸做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以观察睾丸细胞DNA损伤水平,另一侧睾丸作病理切片镜下观察其组织形态变化.结果各组血、肝镉浓度随染毒剂量增加而增加,呈现明显相关关系.病理损伤随剂量的增加而明显加重.睾丸细胞DNA损伤水平和损伤程度与染毒剂量呈现剂量-反应关系.高剂量染毒组部分睾丸细胞彗星图像呈凋亡改变.结论亚慢性镉染毒可造成雄性小鼠睾丸组织的病理损伤,也可以引起睾丸细胞DNA损伤,且呈剂量-反应关系.锌对镉的亚慢性毒作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锌似无驱镉作用,也不能降低镉中毒引起的睾丸细胞DNA损伤.

  • 氯化镉对NRK肾细胞DNA损伤及细胞凋亡作用

    作者:徐新云;丁利平;李学余;周丽;袁建辉;黄海燕

    目的 观察氯化锅对大鼠肾细胞(NRK)DNA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氯化镉(0,2.5,5,10,20 μmol/L)染毒NRK细胞12 h,应用Hoechst/PI双荧光活性染色检测镉致NRK细胞的凋亡率;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镉对NRK细胞DNA的损伤.结果 Hoechst/PI双染检测2.5,5,10和20μmol/L镉染毒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9%,12.4%,24.6%和46.2%,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5,10和20μmol/L染镉组的尾部DNA含量和尾长,比对照组明显增加,且各染镉组与尾部DNA含量和尾长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氯化镉可诱发大鼠NRK细胞凋亡,DNA损伤是镉致NRK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

  • 甲醛致V79细胞DNA交联作用的体外研究

    作者:张美荣;周建华;时锡金

    目的研究甲醛对V79细胞DNA的交联作用,探讨甲醛的基因毒作用及可能的形成机制.方法中国仓鼠肺细胞(V79)分别暴露于浓度为75,150,300,600,1 200μmol/L的甲醛溶液中1,2,4 h,以紫外线照射作为标准断裂剂,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对不同浓度、不同暴露时间甲醛诱导的V79细胞DNA-交联作用进行体外实验.结果在本研究所用的剂量范围内,除75 μmol/L组外,其它4个浓度组3个染毒时间点甲醛均可引起显著的V79细胞DNA的交联作用,彗星尾长和彗星细胞率显著低于紫外线照射的对照组(P<0.01),随着甲醛浓度的增加,交联作用加强,彗星尾长存在明显剂量-效应关系(P<0.01).且细胞暴露在甲醛中4,2 h;150,300,600 μmol/L浓度组彗星尾长和彗星细胞率显著低于暴露于1h的相应浓度组(P<0.01).结论甲醛是一种DNA交联剂,具有诱导V79细胞DNA交联的作用,并有明显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

  • 自来水中有机污染物对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作者:张金荣;唐非;谷康定;聂绍发

    目的了解以东湖为源水的自来水中非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对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对东湖源水不同水文期(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的自来水中有机提取物所引起的Hela细胞DNA损伤作用进行观察.结果(1)不同有机提取物剂量组(50,100,200,400 ml/25ml培养瓶)引起Hela细胞DNA损伤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呈剂量-反应关系(P<0.05).(2)不同水文期水中非挥发性有机提取物对DNA损伤作用不同,总趋势是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结论以东湖为源水的自来水中非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对细胞DNA有断裂损伤作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的应用有助于环境水质的监测以及水中非挥发性有机提取物致癌及致突变机制的研究.

  • 鱼露致胃粘膜上皮细胞DNA损伤作用

    作者:吴小南;陈洁;王春兰;郑亮

    目的 研究鱼露及亚硝化鱼露致胃粘膜上皮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 应用改良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进行体外和体内试验,观察胃粘膜上皮细胞DNA损伤程度.结果 体外试验测定尾长、尾矩和OLIVE尾矩发现亚硝化鱼露高剂量组[(13.42±3.74),(1.12±0.67),(1.21±0.71),μm]、中剂量组[(12.68±4.44),(1.07±0.68),(1.12±0.69)μm]及低剂量组[(11.79±4.49),(0.98±0.72),(1.05±0.70)μm]均高于阴性对照组[(9.14±2.54),(0.62±0.60),(0.60+0.59)μm],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尾长=296.10;F尾距=27.62;X2 OLIVE尾矩=436.62;P<0.01).体内试验中尾长、尾矩和OLIVE尾矩50%亚硝化鱼露组[(14.51±4.54),(2.76±2.26),(3.03±2.32)μm]、25%亚硝化鱼露组[(13.49±4.42),(2.06±1.86),(2.25±1.98)μm]均高于阴性对照组(11.82±3.80),(1.12±0.80),(1.35±1.19)μm],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尾长=88.11;X2尾距=165.83;X2 OLIVE尾矩=198.11;P<0.01).体外试验还发现,亚硝化鱼露浓度越高致DNA损伤作用越强,存在剂量--反应关系(r尾长=0.999,P<0.05;rOLIVE尾矩=0.997,P<0.05).结论 鱼露经亚硝化后对胃粘膜上皮细胞DNA有损伤作用.

  • 番茄汁对人前列腺癌细胞DNA损伤作用的影响

    作者:庞雅琴;罗琼;李卓能;陈芳芳;闫俊;杨明亮;曾秀林

    目的探讨番茄汁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DNA损伤作用的影响.方法于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番茄汁40,80,120μl/ml,培养48 h;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测番茄汁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DNA损伤程度.结果番茄汁可引起PC-3细胞DNA链断裂,细胞尾长与拖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番茄汁能导致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DNA损伤.

  • 硒和维生素E对紫外线引起DNA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军;张敬;石红军;黄小波;王昆仑;郭超;李卓权

    目的研究硒和维生素E对由紫外线诱导的DNA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肺成纤维细胞,加硒和维生素E处理2 h后,紫外线分别照射7,15,30 min,然后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经紫外线直接照射的细胞DNA损伤严重,而在照射过程中加入中浓度的硒或维生素E后细胞DNA损伤明显减轻.结论紫外线照射细胞可使DNA受到损伤,硒和维生素E具有拮抗这种损伤的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等功能有关.

  • 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酞酸酯类对DNA的损伤

    作者:赵文红;厉曙光;石红军

    目的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对增塑剂(DEHP)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致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3T6细胞)DNA损伤、损伤程度以及有无剂量-效应关系进行检测.方法将溶剂二甲基亚砜处理的3T6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用H2O2染毒的3T6细胞作为阳性对照组(80μmol/L H2O2染毒),将不同浓度DEHP处理的3T6细胞设为4个剂量组(62.5,125,250,500μg/ml)进行SCGE检验.结果各染毒组细胞DNA损伤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DEHP染毒浓度增加,3T6细胞DNA损伤程度加重,有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DEHP体外染毒对3T6细胞能造成损伤,且随剂量的增加有加重的趋势.

  • 亚急性甲醛吸入对小鼠肝细胞DNA损伤作用

    作者:王丽;乔琰;鲁志松;丁书茂;严彦;杨旭

    目的检测亚急性甲醛吸入对小鼠肝细胞的损伤作用,并探讨用归一化处理方法解决单细胞凝胶电泳重复性差的可行性.方法将小鼠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的气态甲醛(0.5,1.0和3.0 mg/m3)中染毒14d,每天6 h,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肝细胞DNA的损伤程度.结果0.5和1.0 mg/m3的甲醛可造成DNA的严重断裂(P<0.001),而3.0mg/m3的甲醛则引起显著的交联作用,归一化的结果与之相符,并表明不同浓度的甲醛导致不同程度和类型的DNA损伤.结论甲醛可造成机体内肝细胞DNA的断裂和交联,该损伤可能是甲醛致癌机制之一;归一化可以弥补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重复性不佳的缺陷.

  • 胆红素在三氯乙烯致DNA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邰昌松;黎燕;杨青;王绵珍;王治明;沈惠麒

    三氯乙烯(TCE)可引起严重的肝损伤和皮肤炎症,肝脏是其主要的代谢器官,其在肝微粒细胞色素P450的催化下,被氧化成毒性更大的代谢产物[1].但其是否具有细胞遗传毒性,目前尚不清楚;胆红素(bilirubin,BR)是动物体内血红蛋白等化合物分解的中间体或代谢产物,以往均认为胆红素是一种具有潜在毒性,需要从体内排出的代谢废物,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血红素-一氧化碳-胆红素系统研究不断深入,已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胆红素不仅能抑制脂质过氧化,终止自由基链式反应,保护脂质过氧化损伤,有效地清除自由基,并可能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的抗氧化作用具有协同作用[2].本研究拟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观察三氯乙烯对人外周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及胆红素对TCE致DNA损伤的拮抗作用,以探讨TCE的遗传毒性机制及胆红素的药用机制,为三氯乙烯的中毒防治寻找可能的化学药物.

  • 铅和镉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作者:刘晓梅;石龙;金明华;王华;张哲雄;孙志伟

    目的研究一定剂量的醋酸铅、氯化镉对体外培养的雄性小鼠生殖细胞DNA损伤的作用.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不同浓度铅、镉离子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DNA损伤.结果不同浓度的醋酸铅、氯化镉均可引起小鼠生殖细胞DNA的损伤,并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体外条件下,醋酸铅、氯化镉可引起雄性小鼠生殖细胞DNA的损伤.

344 条记录 7/18 页 « 12...45678910...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