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IgA肾病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汪年松;吴兆龙;张月娥;郭慕依;廖履坦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IgA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肾组织HBV抗原(HBAg),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和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检测肾组织HBV DNA.结果 100例IgA肾病患者中,血清HBsAg阳性18例(18%);肾组织HBAg阳性31例(31%), HBAg在肾小球中阳性率为65%(20/31),其中HBsAg为32% (10/31), HBcAg为32% (10/31);除肾小球外,HBcAg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肾间质亦有阳性沉积,分别为14例(45%) 和2例(6%);Southern印迹杂交证实6例患者中5例肾组织有整合型HBV DNA;原位分子杂交证实肾小管和肾小球中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100%(8/8)和75%(6/8);定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球细胞和肾间质浸润的淋巴细胞中.结论 HBV感染与IgA肾病密切相关, HBV可能参与了IgA肾病的发病过程.

  • HBsAg阳性孕产妇分娩儿童早期体格发育与疾病发生状况评估

    作者:张晓辉;王前;郑伟;李晓红;姜茜茜;周朝芬;邱丽倩

    目的 评估HBsAg阳性孕产妇分娩儿童早期体格发育与疾病情况.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选择浙江省杭州西湖区、金华兰溪市和嘉兴海盐县3个研究现场.2014年本地户籍HBsAg阳性孕产妇分娩儿童为暴露组,采用1:1配对选择非乙型肝炎孕产妇分娩儿童为对照组,共342对.比较两组儿童出生、6、9、12与18月龄体格发育与疾病发生差异.结果 暴露组与对照组低出生体重检出率分别为1.8%(6/342)、2.6%(9/342)(P=0.433);早产检出率分别为2.3%(8/342)、2.0%(7/342)(P=0.794).对照组出生体重为(3.4±0.4)kg,高于暴露组[(3.3±0.4)kg](P=0.019);对照组18月龄头围为(47.3±1.3)cm,高于暴露组[(47.0±2.0)cm](P=0.038).两组儿童出生孕周,6、9、12和18月龄身长、体重,月均体重、身长、头围增长,年龄别体重、身长、头围Z评分,身长迟缓、低体重与疾病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孕产妇分娩儿童全部接受三剂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同时接受免疫球蛋白注射者占98.8%(338/342);满18月龄儿童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率为1.0%(1/97).结论 HBsAg阳性孕产妇分娩儿童早期体格发育与疾病发生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 HBV-DNA与两对半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意义

    作者:蒋郁青;谢志贤;许宏涛;职浩嘉

    目的 探讨HBV DNA与两对半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两对半含量,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BV DNA的浓度.结果 Ⅰ组(小三阳)患者HBV DNA阳性率为61.3%,Ⅱ组(大三阳)患者HBV DNA阳性率为84.3%,Ⅲ组患者HBV DNA阳性率为33.3%,Ⅳ组患者无HBV DNA阳性.结论 HBV DNA与两对半对于乙型肝炎诊治具有互补作用,可以指导乙肝的治疗.

  • 甘草酸二胺对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影响的研究

    作者:李俊;赵鸿;斯崇文;张跃新;陈新月;王磊;唐小平;雷春亮

    目的 评价短期应用甘草酸二胺(甘利欣)对阿德福韦酯(ADV)治疗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有限的(24周)双盲、安慰剂(PLB)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HBeAg阳性的慢乙肝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为ADV+ADV组:ADV10 mg/d,治疗48周;PLB+ADV组:PLB10 mg/d,24周后改用ADV10 mg/d,治疗24周,共48周.评价研究过程中使用甘草酸二胺对病毒学应答、血清学应答及生化应答的影响.结果 ADV+ADV组和PLB+ADV组应用甘草酸二胺和未用者间的病毒学、血清学和生化学应答方面无明显差异.在治疗0~24周期间短期应用甘草酸二铵的两组患者,治疗前人口学、既往治疗史、HBV DNA和ALT水平间无差别.治疗12、24周后,ADV+ADV组血清中HBV DNA平均水平明显低于PLB+ADV组,HBV DNA与基线相比的下降量则明显高于PLB+ADV组患者,P<0.05.结论 甘草酸二胺单独应用不能替代ADV的抗病毒作用,但与ADV同时应用不影响其抗病毒疗效.

  •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检测用于献血者筛查价值的探讨

    作者:王福成;施之雍;蔡隽;苏俊

    目的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筛查献血员中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和抗体(HCV-Ab),了解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筛查献血员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站2004年8-12月间的3972份献血者血清标本进行抗-HCV初、复检和HCV-cAg ELISA检测,将ELISA法阳性的25份血清标本,再做RT-PCR检测证实.结果 3972份血清标本检测中,有10份仅初检抗-HCV阳性样本,经HCVRNA检测阳性有1份,12份仅复检抗-HCV阳性样本,经HCV RNA检测阳性有1份,HCV-cAg检测阳性有3份,经HCV RNA检测阳性有2份.结论 HCV-cAg ELISA检测技术的敏感性与HCV RNA技术类似,但成本明显降低,可与HCV抗体联合检测应用献血员筛查.

  •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检测技术在安全输血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纪勇平;周斌;麻海勇;孙爱华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抗原酶联免疫吸附技术(HCV-cAg ELISA)筛查献血员感染HCV的可行性.方法 将183份抗-HCV阳性、6370份抗-HCV阴性(包括120份伴HBsAg阳性)献血员进行HCV RT-PCR和HCV-cAgELISA检测.结果 抗-HCV阳性和抗-HCV阴性血清HCV RNA和HCV-cAg检测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2.34%和99.97%.6370份抗-HCV阴性且不伴HBsAg阳性血清HCV-cAg阳性3份,其中1份HCV RNA阳性.HCV RNA拷贝数的上升与HCV-cAg阳性检出率上升呈正相关.结论 HCV-cAg ELISA敏感性与HCV RT-PCR类似,具有简便、快速、可靠优点,较适用于安全输血中献血者的血液筛检.

  • 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同时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邹享珍

    目的 了解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同时检测2 101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前S1抗原和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29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标本中,有28例S1抗原阳性,阳性率96.55%;784例HBsAg(+)、HBeAg(+)、抗HBc(+)标本中,有679例前S1抗原阳性,阳性率86.61%;276例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标本中,有197例胆S1抗原阳性,阳性率71.38%;1 012例HbsAg(+)、HBeAg(+)、抗HBc(+)标本中,有468例前S1抗原阳性,阳性率46.25%.结论 前S1抗原作为病毒复制的指标与HbeAg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又具有其独立的检测价值,可弥补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不足.

  • 乙肝患者血清中丁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晓华;傅冬梅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丁型肝炎病毒(HDV)重叠感染后血清病毒性肝炎标志物的变化,为临床对乙肝患者病情的观察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56例HBsAg携带者,用ELISA法检测HBV和HDV免疫血清标志物(HBVM: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HDVM:HDAg和抗-HD),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HBV-DNA指标.结果 156例HBsAg携带者血清HDVM检出率为10.26%,HBV复制活跃组HDVM检出率为3.13%,较HBV复制缓慢组HDVM检出率21.67%明显低(P<0.001),HBV重叠感染HDV患者血清中HBV-DNA的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单一HBV感染者,P<0.05.结论 HBV重叠感染HDV后,HDV复制可抑制HBV的复制和表达.

  •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阚跃华

    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全球性传染病,我国是HBV流行地区,HBV携带者占总人口的10%以上.传统两对半定性酶标测定(ELISA)对乙肝疾病的诊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因ELISA方法学的局限,易造成HBV的漏诊,而乙肝两对半的定量检测可对乙肝的病程、治疗、预后起一个动态监测的作用,能够让医生对病情疗效作出合理的解释并提供依据,指导治疗,弥补了定性检测的不足.本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对500例患者检测乙肝两对半,其结果分析如下.

  • 乙肝三对血清学检测结果及模式1 144例分析

    作者:廖渝

    国内对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两对半报告较多,而三对(比两对半多一项HbcAg) 报告较少.其中HbcAg为HBV复制和传染性的直接指标[1].故三对能给乙肝诊断提供更全面的依据,可作医院常规检查,有相当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 河北省邢台市56 767名饮服从业人员肝功能检查项目与频次调查

    作者:马洪棉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占我国人口的8%~10%.血清中HBsAg阳性表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有一定的传染性.为保障消费者卫生安全,有效地预防控制HBV传染,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实验室肝功能检查项目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HBsAg是1 a 1次的必检项目,并要求对HBsAg阳性者进一步检测HBeAg.邢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对邢台市56 767名饮服从业人员肝功能、检查结果的调查研究,认为从业人员肝功能检查项目与检测频次的规定需要进行修订.现报道如下.

  • ELISA法乙肝两对半检测影响因素分析和临床意义

    作者:薛春杨;周建波

    目的 探讨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常见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的检验步骤,总结乙肝两对半检测的影响因素,并对临床意义进行探讨.结果 检验前标本的准备、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检验过程中的标准操作规程、检验结果的研读等是ELISA法检测乙肝乙肝两对半的影响因素,两对半各项指标对临床诊治乙肝具有指导意义.结论 乙肝两对半是乙肝临床治疗依据的重要指标,ELISA法是检测乙肝的灵敏方法,严格按照操作步骤,加强质量控制,可有效排除影响因素干扰.

  • 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丹凤;陆许贞;谢新生;王柯尹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及其肝硬化患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HBV)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52例诊断为CHB的患者根据肝脏病变严重程度分为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组(A组,74例)、代偿期肝硬化组(B组,39例)及失代偿期肝硬化组(C组,39例).对三组患者间血清HBsAg、HBV DNA定量水平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HBsAg与HBV DNA定量进行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HbsAg、HBV DNA定量水平分别与肝病等级进行分析.结果 A、B、C组患者间HBsAg定量[(3.9±0.5)、(3.2±0.3)、(2.7±0.6)lgIU/mL]及HBV DNA[(7.3±1.2)、(6.1±1.4)、(5.3±1.4)lgIU/mL]定量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5.564、30.384,P均<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B组与C组HbsAg及HBV DNA定量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且C组更低(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所有患者HBsAg与HBV DNA定量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614,P<0.001),HBsAg与HBV DNA定量水平在A组呈正相关(r=0.570,P<0.001),而在B组与C组中无相关性(r=0.267,P=0.101;r=0.232,P=0.15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HbsAg及HBV DNA定量水平均与肝病等级呈负相关(r=-0.741,P<0.001;r=-0.583,P<0.001).结论 肝硬化程度越重,其HBsAg、HBV DNA水平越低,HBsAg定量测定结合HBV DNA定量结果可以更好地反映肝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及疾病的进展情况.

  • 用酶联免疫夹心法测定肝炎患者血清丙型肝炎抗原

    作者:谢立;黄德庄;时洪波;贺丽香;靳海英

    目的建立血清中丙肝病毒NS3抗原(HCAg-NS3)的酶免检测方法.方法以特异性强、敏感度高、识别不同HCAg-NS3抗原表位的HCAg-NS3单克隆抗体和高效价的纯化抗-HCV分别作为包被抗体和酶标记抗体,采用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中HCAg-NS3抗原.结果优化了酶免疫反应条件;该方法对HCAg-NS3的低检测限为1~2 ng/ml;批内(n=13)及批间(n=3)变异系数(CV)分别为4.51%和5.64%;对52例抗-HCV阳性血清测定HCAg-NS3抗原的检出率为21.2%, 对15例HCAg-NS3阳性标本测定HCV RNA的检出率为60%,1350例抗-HCV阴性的其他类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中,HCAg-NS3检出率为1.7%,50例正常人血清标本的HCAg-NS3抗原测定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该方法敏感性较高,特异性、重复性和稳定性均良好,可以作为早期诊断HCV感染的有效方法.

  • 基因工程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乙型肝炎Dane颗粒在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中的联合应用

    作者:梁敏坚;洪国强;胡波;许珏;李林

    目的用DNA重组技术在毕赤酵母中表达多聚组氨酸融合重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S蛋白,与血源乙型肝炎Dane颗粒联合使用, 制备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酶免试剂盒.方法将S基因插入酵母表达载体,转化毕赤酵母菌后表达重组抗原.表达产物包被聚丙乙烯反应板,与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Dane颗粒配对,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HBsAb.结果用重组HBsAg和Dane颗粒酶标记物制备的试剂对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HBsAb质控物及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灵敏度达10mIu/ml,特异性达100%,重复性及线性良好, 与进口商品试剂检测结果一致.结论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表达的具有良好免疫反应性和特异性的重组HBsAg,可与酶标记血源Dane颗粒配对制备HBsAb免疫检测试剂,Dane颗粒的其他抗原成分不会干扰检测的特异性.

  • 坊子区0~14岁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状况分析

    作者:王爱芹

    目的:了解坊子区0~14 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现状,掌握乙肝表面抗原在儿童中的感染水平,为制定乙肝防控措施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坊子区0~14 岁儿童,采集每名调查对象静脉血3~5ml,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进行HBsAg 检测.结果:共检测2966 名儿童,检出HBsAg37 例,阳性率1.24%;随着年龄增长,HBsAg 阳性率逐渐升高,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有免疫史儿童的HBsAg 阳性率(0.49%)低于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儿童(3.65%)(p<0.01);城镇儿童HBsAg 阳性率(0.89%)低于农村儿童(1.44%)(p<0.05).结论:坊子区0~14 岁儿童HBsAg 携带率较低.今后应加强对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儿童的乙肝疫苗补种工作.

  • 拉米夫定等六种药物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作者:曹鸿鹏;陶佩珍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3TC)等6种药物对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体外药效评价及不同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转染的人肝癌细胞系2.2.15细胞,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及乙肝病毒DNA(HBV-DNA)的含量作为药物抗HBV效果的观察指标.结果 (1) 6种药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2.2.15细胞分泌的HBsAg和HBeAg抑制作用很弱或无抑制;(2)HBV-DNA定量检测拉米夫定和2′3′-二脱氧-3-氟鸟苷(FLG)对HBV DNA 水平有明显抑制作用,其半数有效剂量(IC50)分别为0.31 μmol/L,0.53 μmol/L,阿昔洛韦(ACV)和α-干扰素(α-IFN)之IC50分别为0.33 mmol/L、96.18 U/ml,膦甲酸钠( PFA)和利巴韦林(RBV)大无毒浓度无任何抑制作用.结论抑制HBsAg与HBeAg的病毒蛋白表达活性与抑制HBV DNA活性无一致相关性,以HBV DNA指标更能反映化合物的抑制作用.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的表达与HBsAg定量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苗静;袁晨翼;李秋伟;郭丽颖;贾建伟;曹武奎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的表达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水平的变化及两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7例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携带组)、98例慢性乙肝患者(慢乙肝组)、8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3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的一般情况及外周血CD4+、CD8+T细胞的表达、HBsAg定量指标.比较4组患者CD4+、CD8+T细胞表达水平及其与HBsAg的相关性.结果 外周血CD4+、CD8+T细胞的表达和HBsAg定量在乙肝携带组、慢乙肝组、肝硬化组、肝癌组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CD4+(个/μL):829.0(672.0,890.0)、733.0 (529.3,923.5)、520.0(329.0,717.5)、438.0 (318.0,565.0),CD8+(个/μL):415.0 (407.0,935.0)、570.0 (436.8,764.3)、298.0(211.5,510.3)、309.0 (223.0,4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37.250、53.056,均P=0.000),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乙肝携带组CD4+、CD8+T细胞水平高于肝硬化组、肝癌组,慢乙肝组高于肝硬化组、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H值分别为3.804、4.580、3.928、4.650,CD8+:H值分别为4.246、3.778、6.189、4.816,均P<0.01),而乙肝携带组与慢乙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硬化组与肝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乙肝携带组HBsAg水平高于慢乙肝组、肝硬化组、肝癌组(U/L:9.898 (7.565,12.708)、5.257 (3.428,8.216)、0.459 (0.282,0.791)、0.221 (0.125,0.324)],慢乙肝组高于肝硬化组、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2.628、9.037、9.828、9.604、9.883,均P< 0.01),而肝硬化与肝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慢乙肝组中CD8+与HBsAg呈负相关(r=-0.300,P=0.003),在肝硬化组中CD8+与HBsAg呈正相关(r=0.283,P=0.009).结论 慢性HBV感染者随着疾病的进展,外周血CD4+、CD8+T细胞的表达呈下降趋势,且CD8+T细胞表达与HBsAg定量在慢乙肝组中呈负相关,在肝硬化组中呈正相关.

  • 乙肝病毒抗原在肝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怡;赵桂鸣;张万增

    目的:了解乙肝病毒感染者肝组织中乙肝病毒(HBV)抗原表达与病理分型及HBV复制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肝组织HBsAg和HBcAg,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HBV标志物.结果:(1)HBV感染者肝组织中HBsAg和HBcAg检出率分别为79.75%和73.01%.(2)乙肝病毒携带者(AsC)HBsAg表达以浆型为主,膜型检出率较低.(3)HBcAg浆型表达在重度肝病变高于轻度肝病变,而核型表达则相反.除中、重度外,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4)肝组织HBsAg、HBcAg表达在血清HBeAg阳性组与HBeAb阳性组和HBeAg和HBeAb均阴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浆型HBsAg和核型HBcAg多见于病变相对静止的病例,而膜型HBsAg和浆型HBcAg与病变活动程度明显相关.在血清HBeAg与HBeAb均阴性时,HBV仍有可能进行复制.HBcAg作为主要的靶抗原,在肝脏免疫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评价胶体金测试卡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性能

    作者:刘淑芬;刘立群

    在我国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率一直较高,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出生的人,HBV感染率超过10%[1]。目前,临床领域免疫检测乙肝五项的方法主要有凝聚试验、放射免疫测定( RI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免疫层析测定以及化学放光免疫测定( TR-FLA)[2]。其中ELISA测定乙肝五项指标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确诊检验。胶体金测试卡( GIGA)具有简便、快捷、不需要特殊仪器的优点,应用于急诊和人群筛查更加方便。因此,我们对比分析了ELISA检测方法和胶体金测试卡在检测乙肝五项中的符合率,结果如下。

101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