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治疗风湿病五项原则
凡事得有原则——法规或标准.中医风湿病临证时主要遵循的五项原则:即治未病、扶正祛邪、以通为用、依部施治、杂合以治等.五项原则相互为用,扶正、祛邪、化瘀贯穿始终.一治未病治疗及预防、摄生、保健、调理、康复等.包括四个环节.(1)未病先防,平素积极主动地锻炼身体、饮食调养、情志调摄、顺应四时、躲避邪气,注意保暖.以内养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避免外邪侵袭.(2)既病防深,已病者早诊断早治疗,既治标又治本,尽快控制病情进展.(3)慢病防残,通过药物和心理治疗控制病情防止身残、志残.(4)瘥(病)后防复,病后正确调治、谨慎从事,以防感复、劳复、食复和药复.
-
补气血偏方
气属于阳,血属于阴,气与血之间具有阴阳相随、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一旦出现主要表现为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气血失和不荣经脉等几方面的征兆,临床上既有气不够用而出现的短气、乏力、不耐疲劳、倦怠之气虚证,又有血不足而出现的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失眠、健忘等血虚的表现,就需要使用气血双补方.
-
论美容与养生
美容与养生是统一的整体这一观点来自于中医的整体观念.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着的.
-
通腑法在治疗肺性脑病中的应用
肺性脑病由于胃肠道缺氧、充血水肿、感染、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常等致胃肠道功能低下,出现脘腹胀满、大便不通.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为用,腑气通畅则肺气得以宣降,腑气不通则肺气宣降受阻.
-
以“上病下治”原则针刺治疗风寒感冒之临证心得
上病下治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原则。上病下治法首见于《素问·五常政大论》日:“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1]以及《灵枢·终始篇》云:“病在上者,下取之……”[1]。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即机体自身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基于这一理论,机体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亦是相互影响。这种密切联系,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内外上下的联络作用而实现的,体现在脏腑与脏腑、脏腑与形体各组织器官之间的生理与病理的方方面面。故在诊治疾病时,我们可以通过人体的五官、形体、脉搏等外在的表现,司外揣内以探知机体内在脏腑的具体病变,从而指导临床为我们作出正确的诊断与治疗。上病下治这一治疗法则既是祖国医学认识疾病的思辨方式在治疗学方面的应用,又是整体观念思想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具体体现。古往今来,历代医家以上病下治法用于实践中,每多取效临床。笔者依据这一治疗原则以针刺治疗风寒感冒,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以飨同道。
-
"肺主皮毛"的临床运用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如《素问·五脏生存篇》:"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肺与皮毛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治疗上相互为用.笔者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常常运用肺朝百脉,肺主皮毛这些理论,不但疗效满意,而且独辟溪径.
-
整体观念在老年病诊治中的应用
整体观念就是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强调在观察分析和解决处理问题时,必须注重事件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的、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它贯穿到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
-
试论扶正祛邪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扶正与祛邪法两者相互为用,相辅相成,扶正使正气加强,有助于机体抗病和祛除病邪;祛邪能够排除病邪的侵害和干扰,使邪去正安,则有利于正气的保存和恢复.临床应用扶正祛邪法时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分析正邪两方消长盛衰的情况,并根据正邪和矛盾斗争中的地位,决定扶正与祛邪的主次和先后.
-
解读《神农本草经》
译文:药物有阴阳属性的相互匹配,也存在着子母兄弟样的联系,例如根与茎、花与实、草与石、骨与肉等.药物有单用的,有相互为用的,有相互支持增强药效的,有相互畏惧而不能配伍的,有相互厌恶而抵消其功效的,有作用相反而次生毒性的,有相互消除毒性的,共有七种情形.配伍结合使用时要看到这七种情形,应该按"相须"、"相使"进行组方,"相须"、"相使"组方效果好.
-
浅谈真气运行五步功法机理
本人在70多年的行医过程中,通过研读<黄帝内经><道德经><易经>等经典,并躬亲实践,逐步悟出了医源于道,医道同参,相互为用的道理,对发展中医理论体系及中医理论体系研究方向,也有一些小小的心得,不揣冒昧,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
自拟温肾益气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体会
萎缩性胃炎,属祖国医学“胃痞”、“胃脘痛”等病的范畴,病程迁延,缠绵难愈,且能癌变。大都以补益脾胃、理气化瘀,生津养阴、疏肝行滞为治。然余以治肾入手,自拟温肾益气汤用治该病,收效显著。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宅,寄元阴元阳。五脏之阴气,非此无以滋阴;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温煦。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之海,水谷赖以化,精微得以承,内灌五藏六府,外达皮毛筋骨。后天靠先天以赞化,先天靠后天以濡养,二者相互为用,相得益彰,盛则俱盛,衰则俱衰。
-
经典补肾名方
中医认为,肾是人体的先天之本,人体衰老与肾精虚衰有关,古代名医很早就提出补肾的观点,并为后人留下许多效验的经典补肾方.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又名桂附地黄丸、八味地黄丸,来源于汉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它由炮附子、熟地黄、山茱萸、泽泻、肉桂、丹皮、山药、茯苓8味药组成,以附子、肉桂为主药,再辅以熟地黄等6味药滋补肾阴,促生阴液,配伍组方本着阴阳互根(编者注:它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又相互依存、相互化生、相互为用)原理,阴阳并补,使"阳得阴助,生化无穷",补阳效果稳固持久.若以此方配伍牛膝、车前子,可以清热利尿,渗湿通淋引血下引,能治水肿、夜尿频多、腰膝酸软等肾阳虚水肿症状.金匮肾气丸是温补肾阳的经典药物,但方中选用的附子、肉桂偏于温燥,久用易上火.
-
浅议肾肝脾与妇科疾病
妇女一生有月经、带下、妊娠、分娩、哺乳等各个时期的特征,因而相应的有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临产病、产后病及与生殖系统有关的杂病等疾.妇女以血为本,经、孕、产、乳又都以血为用,以冲任血海为主司,而肾藏精,精化血;肝藏血;脾生血、统血,各脏功能又相互为用.因而肾、肝、脾三脏的生理病理与妇女的经、孕、产、乳及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调理肾肝脾入手来治疗妇科病,多能获取良效.
-
中医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
随着医学、医疗模式的变化,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采取有效的综合救治措施,越来越得到广泛重视.综合救治是现代卒中治疗的标志,而中西医各有所长和优势,其相互为用,取长补短~([1,2]),往往获得1+1>2的临床效果.现就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脑出血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