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口苦口臭口干是怎么回事
中医认为口干口渴的原因有:胃热炽盛,湿热郁蒸,水饮内停,肺燥津伤,阴虚火旺等.不同的口渴要用不同的方药来治疗,胃热炽盛需要清胃热,可以选用牛黄清胃丸、竹叶石膏汤;湿热郁蒸可以用藿香、佩兰、芦根代茶饮,清热化湿;水饮内停代表方为五苓散,健脾利水;肺燥津伤可以用清燥救肺汤,阴虚火旺可以用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阴虚燥热口渴,可用麦冬、石斛、菊花代茶饮.
-
当心4种异常出汗
出汗是人体的体温调节方式,天热或活动的时候,机体通过汗液的蒸发把体温降低到正常水平.但是,汗出得太多也不是件好事.从中医角度来看,汗是津液的代谢产物,血汗同源,因此出汗过多会耗气,伤及津液而损心血.尤其是老年朋友,夏季常常有出虚汗的症状,此时更要警惕.手心脚心出汗多.平时手心容易出汗,脚汗、腋窝汗也出得厉害.《伤寒明理论》指出,“多由脾胃湿蒸,旁达四肢手足所致.”这种出汗一般是脾胃、肠道不适的表现.如果伴有口干、牙龈肿痛,可服用清胃热的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等.如果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的热证,可服用通便药.
-
中医足阳明胃理论对皮肤病辨治的启发
中医药在治疗皮肤病方面独具特色,其治法根于中医基础理论.清代外科大家王洪绪尝谓:“有诸内则形诸外,故四诊为医家辨证之全蹄,而望居其一.”强调外在表现与内在脏腑功能关系密切.中医皮外科治疗为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内治法与外治法相结合,内治治疾之根,外治缓病之急.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发挥运用尤为重要,也是治法发展的基源.从中医足阳明胃的概念对皮肤病斑疹治疗的指导意义可见一斑.
-
玉女煎治胃热牙痛
药方:石膏15~30克,熟地9~30克,麦冬6克,知母和牛膝各5克.用法:上药用水一盅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功效:清胃热,滋肾阴.方解:本方治证乃少阴不足,阳明有余所致.阳明有余,胃火上攻,故头痛牙痛;热迫血溢,则牙龈出血;烦热干渴,舌红苔干,皆热盛伤阴之象.
-
漫谈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汤是唐代医家王焘引录前人崔氏的名方,载于其所编著的<外台秘要>一书中.中医学认为,火热之邪盛极即为毒,故有热毒、火毒之称.本方名曰"解毒",表明其具有清泻热极之火邪的作用.全方由黄连、栀子各9克,黄芩、黄柏各6克组成.四药俱是苦寒直折、清泻火热之品,主用于火热实证,见有表里热盛,烦躁口渴,错语不眠,吐血衄血,肌肤发斑,身热下利,小便黄赤,以及外科疔毒疮疡等病症.大热烦躁,错语不眠是心火亢盛,心神不宁之故;吐血、鼻衄、发斑则是热在肺、胃,迫血上行,外溢所致;身热下利,小便黄赤,乃是热在下焦.由于胃主肌肉,胃热壅于肌肉,故发为疔毒疮肿.可见以上诸症均是由于火热充斥三焦,波及上下内外的结果.黄连解毒汤中以黄连泻心火,清胃热为君药;黄芩清肺火于上焦为臣;黄柏泻肾火于下焦为佐;栀子通泻三焦之火,使之从膀胱而出为使药.全方大苦大寒,泻火解毒之力强猛迅捷,一定要见到唇焦口渴,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数有力等实热证据方可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
三清方饮料清热作用观察
目的 观察三清方饮料对干酵母所致SD大鼠发热的解热作用以及对胃热证模型大鼠基础代谢的影响.方法 通过皮下注射20%酵母悬液后测定各组1、2、4、6、8、9h的体温;采用1 g/rnl干姜水煎剂结合8%干辣椒粉乙醇混悬液灌服的方法制备胃热证模型大鼠,检查给药前后各组动物舌色、粪便质地及尿液颜色等临床症状,检测24h摄食量、饮水量、粪便量、尿量,肉眼观察胃粘膜病理变化.结果 酵母悬液注射后8、9h高峰期,三清方饮料高剂量组的体温升高值较空白对照组低;与模型组相比,三清方饮料组饮水量、粪便量、尿量有所减少,整体胃粘膜充血现象减轻、无糜烂,胃粘膜病变分数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 经口给予6.36 g/kg剂量的三清方饮料对干酵母所致SD大鼠发热有一定的解热作用,经口给予3.18 g/kg剂量的三清方饮料能缓解胃热证模型大鼠的饮水量增加、胃粘膜充血等部分胃热证相关症状和体征,具有一定的清胃热作用.
-
有几种出汗方式会伤身
平时手心容易出汗,脚汗、腋窝汗也出得厉害,多由脾胃湿蒸,旁达四肢手足所致.这种出汗一般是脾胃、肠道不适的表现.如果伴有口干、牙龈肿痛,可服用清胃热的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等.如果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的热证,可服用通便药.此外,也有一些外用的方法,比如用白矾或者葛根煎汤泡脚,或者用黄芪防风煎汤来洗手,时间久了,也会有所改善.
-
清胃热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清胃热法降低食欲、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疗效.方法:将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清胃热方,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治疗,1个月为1疗程.疗程前后观察肥胖指标、皮下脂肪厚度、空腹血脂、血糖、尿酸、肝功、肾功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仅1例有效.治疗组肥胖指标(体重、BMI、WHR)、皮下脂肪厚度、体脂百分率(F%)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1或P<0.05);代、TG、FBS治疗后明显下降,前后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HDL-C治疗前后分别为(1.25±0.22)和(1.38±0.15),治疗后明显升高;谷丙转氨酶(ALT)、尿酸(UA)治疗后明显下降,与疗程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01).对照组疗程前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清胃热法是治疗肥胖病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
清胃败毒汤治疗急性牙龈炎103例
以清胃败毒之法,采用清胃败毒汤治疗急性牙龈炎103例,治愈率达91.3%,提示清胃火败邪毒是急性牙龈炎早期治疗的积极措施.
-
当心4种异常出汗
手心脚心出汗多 平时手心容易出汗,脚汗、腋窝也出汗出得厉害,这种出汗一般是脾胃、肠道不适的表现.如果伴有口干、牙龈肿痛,可服用清胃热的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等.如果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的热证,可服用通便药.此外,也有一些外用的方法,比如用白矾或者葛根煎汤泡脚,或者用黄芪、防风煎汤来洗手,时间久了,也会有所改善.
-
针灸按摩减肥,选对医生重要
按摩减肥乃良方按摩是中医学宝库中的瑰宝,疗法源远流长,流派众多,自古以来深受欢迎.近年来因其无毒副作用、经济方便、疗效确切稳定等优点,逐渐为人们所关注.按摩减肥具有疏通经络、宣通气血、调整人体各个器官功能的作用.通过经络系统及脏腑功能的调节疏导,清胃热、利水湿、助脾运、活气血,使体内停聚的脂膏消解、湿浊排泄、气机通畅、阴平阳秘,有效消除患者的异常饥饿感和过度疲劳感.
-
重用清化治脾胃
慢性浅表性胃炎以脾胃湿热证居多,故以清热化湿、理气和胃为治法,应用黄连温胆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中虚求食"浅析
"中虚求食"是指临床辨证为中气虚弱或中气下陷证型患者表现的多食善饥症状.这一症状与一般此类证型出现的食少纳呆迥然有异.临证切不可为多食善饥所惑而致辨证失误,必须抓住中气虚弱的主要病机,把"求食"作为变证,知常达变方能坐镇从容.
-
慢性胃炎临证用药体会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范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笔者依临床经验体会到,临床治疗慢性胃炎时,辨证论治合理选择药物对于临床提高疗效、防止疾病逆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兹谈慢性胃炎的临证用药体会如下。1 清胃热忌克伐过度 饮食所伤是临床上导致慢性胃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
清胃散临床运用发挥
清胃散出自<东垣十书·兰室秘藏>咽喉牙口齿门,由当归、黄连、生地、牡丹皮、升麻组成,原是治疗"因服补胃之药致上下牙痛不可忍,牵引头痛满面发热大痛"的方剂.方中黄连清胃热、泻心脾之火;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热每致血分亦热,故以生地、牡丹皮凉血清热滋阴,当归养血和血、消肿止痛;升麻散火解毒,与黄连相伍,使上炎之火得散,内郁之热得降,并为阳明经引经药.五味相合,共奏清胃与凉血之功.
-
有几种出汗方式会伤身
中医认为,汗是津液的代谢产物,血汗同源,因此出汗过多会耗气,伤及津液而损心血。以下4种异常出汗的情况需要警惕:
手心脚心出汗多
平时手心容易出汗,脚汗、腋窝汗也出得厉害,多由脾胃湿蒸,旁达四肢手足所致。这种出汗一般是脾胃、肠道不适的表现。如果伴有口干、牙龈肿痛,可服用清胃热的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等。如果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的热证,可服用通便药。此外,也有一些外用的方法,比如用白矾或者葛根煎汤泡脚,或者用黄芪防风煎汤来洗手,时间久了,也会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