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角质形成细胞与表皮干细胞双向电泳图谱差异分析

    作者:李孝建;李延仓;曾耀英;沈雁;杨小红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pH固相梯度干胶条(IPGstrip pH 3~10,长17 cm)购自广州威佳公司,dispase Ⅱ、表皮干细胞(ESC)培养基、FBS和DMEM培养基购自美国Gibco公司,角蛋白19购自美国San-ta Cruz公司.等电聚焦仪、垂直电泳系统、透射扫描仪(Im-age Scanner Ⅱ型)及扫描软件Lab Scan均购自美国通用公司,图像分析软件Image Master 2D Elite 5.0由美Amer-shamBiosciences公司提供,FACS Calibur型流式细胞仪购自美国BD公司.

  • 感觉神经肽P物质特异性受体在表皮干细胞上的表达

    作者:刘育杰;赖西南;王正国;黄晖;艾军华;王丽丽

    近10年来,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作为皮肤细胞发生、修复、改建的源泉,因其与上皮源肿瘤、皮肤变应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成为研究的热点[1].体内实验结果显示,皮肤伤口中外源性感觉神经肽P物质可促进ESCs增殖并将其大量募集于创缘,加速修复过程[2].为进一步探讨P物质对ESCs生物学行为影响的机制,本实验分别从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观察体外培养的ESCs上P物质的两种特异性受体:神经激肽1受体(NK-1R)和NK-2R的表达情况.

  • 皮肤干细胞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作者:高艳红;裴雪涛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除胚胎干细胞外[1,2],研究者们已能在体外分离培养多种组织干细胞,包括由皮肤表皮基底层中分离出的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和位于表皮之下毛囊隆突处的毛囊干细胞(follilar stem cells)[3,4].

  • 表皮干细胞的研究近况

    作者:李建福;付小兵;盛志勇

    目前临床上虽然基本解决了大面积深度烧伤后的创面覆盖问题,但仍存在局部皮肤薄弱、抗拉及磨擦能力差等不足,特别是无皮肤附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来研究表明,表皮干细胞是皮肤发生、修复、改建的关键性源泉[1],了解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及其调控机制,对于促进皮肤功能和结构的生理性修复意义重大.

  • 表皮干细胞:实现创面由解剖修复到功能修复飞跃的新策略

    作者:付小兵;李建福;盛志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基本完成加速受创皮肤解剖修复之后,如何重建和恢复受创皮肤的功能已成为组织修复领域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 P物质与表皮干细胞联用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与神经再生的影响

    作者:朱飞滨;刘德伍;张红艳;徐俊赐;彭燕;钟清玲;李勇铁

    目的 观察感觉神经肽P物质与表皮干细胞(ESC)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与神经再生的作用. 方法 分离培养SD大鼠ESC(经鉴定),接种于羊膜滋养层上构建羊膜-ESC备用.选择48只糖尿病模型大鼠,每只背部制作4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按随机抽签法将此192个创面分为ESC+P物质组、ESC组、P物质组、对照组,每组48个创面.ESC+P物质组和ESC组创面均移植羊膜-ESC,P物质组、对照组创面移植羊膜.移植后,ESC+P物质组、P物质组在创周及创面中央注射1×10-7 mol/L的P物质250μL,ESC组、对照组在创周及创面中央注射PBS 250μL作对照,各组每日注射2次,连用4d.于大鼠伤后4、7、10、14、17、23 d,观察并计算创面愈合率(每时相点8个创面),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结构改变.伤后4、7、10 d,行Masson染色观察创面组织总胶原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Ⅰ、Ⅲ型胶原沉积量.伤后14、23 d,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创面组织中蛋白基因产物9.5(PGP 9.5)及P物质阳性神经纤维分布情况.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 结果(1)ESC+P物质组伤后14 d创面愈合率达100.0%,明显早于ESC组、P物质组、对照组完全愈合时间(伤后17、17、23 d).HE染色显示ESC+P物质组创面愈合质量明显优于其余3组.(2)伤后10 d,ESC+P物质组与P物质组创面组织中胶原着色深、面积广;其余2组胶原染色较浅、面积较小.随着伤后时间推移,各组创面Ⅰ型胶原沉积量逐渐升高,Ⅲ型胶原沉积量逐渐下降.伤后4、7、10 d,ESC+P物质组Ⅰ型胶原沉积量明显高于ESC组(t值分别为32.72、118.21、26.71,P值均小于0.01)和对照组(t值分别为44.37、22 76、30.32,P值均小于0.01);ESC+P物质组与P物质组水平相对接近.伤后4、7、10d,ESC+P物质组创面Ⅲ型胶原沉积量明显高于ESC组(t值分别为32.27、28 68、14.51,P值均小于0.01)和对照组(t值分别为35 68、22.52、22 24,P值均小于0.01).(3)ESC +P物质组与P物质组创面组织中有大量PGP 9.5和P物质阳性神经纤维再生,创面深层部分神经纤维末梢向表皮延伸.ESC组、对照组仅见创面深层有少量PGP 9.5和P物质阳性神经纤维,且未向表皮延伸.伤后14、23 d,ESC+P物质组创面PGP 9.5阳性神经纤维面积占(3.86±0.25)%、(7 03±0.28)%,明显高于ESC组[(1.48±0.30)%、(3.01±0 43)%,t值分别为23 95、30 27,P值均小于0.01]和对照组[(1 46±0 23)%、(2.84±0.29)%,t值分别为27.35、40.32,P值均小于0.01].伤后14、23 d,ESC+P物质组创面P物质阳性神经纤维面积占(2.01±0 14)%、(1.19±0 11)%,明显高于ESC组[(0.85±0 17)%、(1.34±0 21)%,t值分别为20.50、2.60,P<0.05或P<0.01]和对照组[(0.74 ±0.15)%、( 1.30 ±0.17)%,t值分别为23 98、2.41,P<0.05或P<0.01]. 结论 感觉神经肽P物质和ESC联合应用,可以有效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与神经再生.

  • 成人正常皮肤和瘢痕组织表皮干细胞定位与表达特征的研究

    作者:赵志力;付小兵;孙同柱;陈伟;孙晓庆

    目的观察成人正常皮肤和瘢痕组织中表皮干细胞定位与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9、14、10(K19、K14、K10)的表达,探讨两种组织表皮干细胞表达特征的差异. 方法取6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伤后1年的增生性瘢痕组织,另取6例健康志愿者对应部位的全层皮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两步法,检测表皮干细胞、短暂扩充细胞特异表达的β1整合素和K19以及分化表皮细胞表达的K14和 K10.结果瘢痕组织表皮基底层表达β1整合素与K19的阳性细胞数较正常皮肤明显减少,阳性强度降低,其表皮中表达K14的阳性细胞仅位于表皮底部2~3层,而K10表达阳性细胞则较正常皮肤分布广泛;瘢痕组织皮肤的分化过程亦不相同,处于有丝分裂后分化阶段的细胞比例降低,而终末分化细胞的比例明显增高.结论瘢痕组织表皮的修复能力下降,细胞的分化行为紊乱,可能是导致瘢痕组织表皮结构与功能改变、愈合能力下降的原因之.

  • 表皮干细胞在糖尿病儿童伤口修复中的研究和思考

    作者:杜娟;刘雪来

    皮肤创伤后的修复和愈合一直是外科领域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干细胞技术和组织工程学的快速发展,采用干细胞修复伤口成为研究热点。在诸多种类干细胞当中,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ESC)因获取简单、具有慢周期性和强大的增殖特性,诱导后分化为终末细胞直接参与表皮组织的再上皮化过程,并有效覆盖伤口表面的优势,成为皮肤创伤修复治疗的重要种子细胞[1-2]。尽管如此,研究多集中在成人个体,报道以烫伤和较大面积创面居多。

  • 表皮干细胞在糖尿病伤口修复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杜娟;刘雪来

    本文概述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特点,总结糖尿病伤口的特殊性及不易愈合的原因,追踪表皮干细胞在糖尿病伤口修复中的研究进展,后展望表皮干细胞技术对糖尿病皮肤伤口修复的研究方向.

289 条记录 15/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