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腺苷A1受体激动剂减轻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杨蕙;柳卓;孟盼;杜青;王宇红;刘检;杨琴

    目的 观察腺苷A1受体(A1R)激动剂对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二甲双胍(Met)组[Met组:灌胃给予二甲双胍(0. 18 g/kg) 28 d]和二甲双胍联合腺苷A1受体激动剂(Met+CPA)干预组[Met+CPA组:灌胃给予二甲双胍28 d,于第22天开始腹腔注射CPA(1 mg/kg),注射给药7 d].观察大鼠血糖水平和学习记忆功能;ELISA检测大鼠海马谷氨酸的含量;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海马谷氨酸转运体GLT-1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含量显著升高(P<0. 01);学习和记忆功能明显下降(P<0. 01);海马中谷氨酸含量明显升高(P<0. 01);而GLT-1和BDNF表达显著下降(P<0. 01或P<0. 05).与模型组比较,Met组大鼠仅血糖含量显著下降( P<0. 01),其余指标均未见显著变化;而Met+CPA组大鼠血糖含量显著下降(P<0. 01),认知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P<0. 01),海马中谷氨酸含量显著减少(P<0. 01),且GLT-1和BDNF表达显著增加( P<0. 01或P<0. 05).结论 激活腺苷A1受体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的认知功能,这可能与其通过减少谷氨酸释放和增加神经营养作用双途径共同减轻神经元兴奋性毒性有关.

  • 脑室内注射BDNF抗体对大鼠海马NOS表达的影响

    作者:穆军山;杨渤生;李卫平;姚志彬;林航

    探讨脑室内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抗体阻断内源性BDNF对大鼠海马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影响.脑室内注射BDNF抗体一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检测;并用NADPH-黄递酶组化染色方法观察海马NOS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1);实验组大鼠海马CA1区NOS阳性神经元数目(38.37±5.23)明显少于对照组(49.53±5.74)(P<0.01);实验组DG区NOS阳性神经元数目(48.77±5.51)明显少于对照组(60.40±7.39)(P<0.01).脑室内注射BDNF抗体可导致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海马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减少,提示BDNF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可能与海马NOS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变化有关.

  • mBDNF/Akt/CREB和proBDNF/RhoA信号传导失衡在丙泊酚致新生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

    作者:严艾;高进;陈萍

    目的 探讨mBDNF/Akt/CREB和proBDNF/RhoA信号传导失衡在丙泊酚致新生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 新生7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n=12):C组连续7d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P1组注射o.9%氯化钠溶液6d后,第7天注射丙泊酚;P2组连续7d注射丙泊酚;T、K及D组连续7d注射丙泊酚后,第7天再分别注射TAT-Pep5、K252a与DMSO.各组随机抽取6只大鼠进行血糖血气的监测,其余大鼠喂养至第25天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取海马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mBDNF/Akt/CREB及proBDNF/ RhoA信号通路的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P1组与P2组大鼠幼年期逃逸潜伏期延长,空间探索时间缩短(P<0.05),且P2组改变更为显著.与D组比较,K组大鼠幼年期逃逸潜伏期延长,空间探索时间缩短(P<0.05);T组大鼠幼年期逃逸潜伏期缩短,空间探索时间延长(P<0.05).与C组比较,P1组与P2组海马mBDNF/Akt/CREB表达下调(P<0.05),且P2组下调更为显著;P1组与P2组海马proBDNF/RhoA表达上调(P<0.05),且P2组上调更为显著.与D组比较,K组海马Akt/CREB下调(P<0.05),T组海马RhoA下调(P<0.05).结论 丙泊酚导致新生大鼠幼年期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与mBDNF/Akt/CREB抗凋亡信号通路抑制,proBDNF/RhoA促凋亡信号通路增强有关.

  • 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喜蓉;瞿正万;蔡正宜;傅伟忠;林霞凤;王豪;陈福珍;秦虹云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与抑郁严重程度的关系,为防治疾病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测验分别测定40例抑郁症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抑郁严重程度及认知功能,并与49名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总应答数、非持续性错误数均明显增加,正确应答数明显减少,血清BDNF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治疗8周末总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非持续性错误数减少,完成分类数和正确应答数增加,血清BDNF水平明显升高,HAMD总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治疗前,患者组WCST非持续性错误与血清BDNF水平呈负相关(r=-0.34,P<0.05),血清BDNF水平与HAMD总分无相关(r=-0.10,P>0.05).治疗后,WCST上述5个指标与血清BDNF水平及HAMD总分均无相关(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受损及血清BDNF水平的下降,抗抑郁治疗可改善认知功能,并显著提高血清BDNF水平.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相关基因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人格特征关联性

    作者:郭骏成;黄涛;郭敏;王小丹;高允锁;符林秋;蒋湘玲;符林梅

    目的:分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主要传导通路中BDNF、PKB1、GSK-3B、PRKCG基因多态性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康复人群艾森克人格的关联性,探讨其单基因及联合作用对人格的影响.方法:严格按照入组标准筛选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114例,采用PTSD进行诊断,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量人格特征.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直接测序法检测BDNF、PKB1、GSK-3B以及PRKCG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果: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到BDNF、PKBI、GSK-3B、PRKCG 4个基因的6个SNPs,即BDNF rs6265和rs712444,PKBl rs2494746和rs2494738,GSK-3B rs6782799以及PRKCG rs3745406间PTSD患者临床痊愈后所测人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6个SNP基因型分布在总样本中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P>0.05),样本具有群体代表性.结论:BDNF rs6265,BDNF rs712444,PKB1 rs2494746,PKB1 rs2494738,GSK-3B rs6782799,PRKCG rs3745406位点与PTSD患者临床痊愈后所测人格可能无关联.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分析及相关机制

    作者:高慧;吴悦娟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抑郁症患者症状及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二者的关系.方法:连续入组在精神科病房首次住院的抑郁症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真刺激组和伪刺激组,伪刺激组仅给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真刺激组在给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的基础上加以10HZ重复经颅刺激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 AMD)评估真刺激组和伪刺激组的症状,并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血浆中BDNF的含量,运用SPSS 20.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真刺激组和伪刺激组治疗前HAMD总分和血清BNDF含量无明显差异,年龄、性别以及服用盐酸帕罗西汀的剂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②治疗4周后真刺激组和伪刺激组的HAMD分值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t=22.417,19.380;P<0.001),血清BNDF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14.612,-12.445;P<0.001);真刺激组HAMD的减分值和血浆BNDF的升高值均显著大于伪刺激组(t=2.652,2.268;P<0.05);③真刺激组和伪刺激组的疗效分布有显著差异,真刺激组疗效显著高于伪刺激组(Z=-3.283,P=0.001);④HAMD的减分值和血浆BNDF的升高值呈显著正相关(r=0.494,P<0.001),BDNF差值可以解释HAMD差值变异的23.2%.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BDNF分泌被激活可能是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有效的机制之一.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与生活事件交互作用对抑郁自杀未遂的影响

    作者:任燕;王彦芳;彭菊意;杜巧荣;张克让;杨红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基因与生活事件交互作用对于抑郁障碍自杀未遂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伴自杀未遂行为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和无自杀未遂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各80例,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生活事件量表,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CR)对BDNF基因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应用MDR软件包分析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结果①与重性抑郁障碍无自杀未遂组相比,重性抑郁障碍自杀未遂组rs6265 AA 基因型频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80,P =0.025);自杀未遂组A等位基因频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81,P=0.043)。②MDR结果显示,BDNF rs6265基因多态性与负性生活事件存在交互作用模型,该模型的检验样本误差较小(0.4686),交叉验证一致性为10/10,符号检验P<0.001。结论 BDNF rs6265基因多态性与负性生活事件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该交互作用与重性抑郁障碍自杀未遂行为发生相关。

  • 安非他酮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作者:徐倩;安宏伟;韩真贤;赵希武;孙大伟;李淑华;王锐成

    目的:探讨安非他酮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对60例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采用安非他酮治疗,疗程8周,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评定药物疗效和副反应以及BDNF的水平.结果:治疗后2、4、6、8周末HAMD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F=1501.920,P=0.000),血清BDNF水平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比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F=1558.802,P=0.000).结论:安非他酮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较好,且抑郁程度与BDNF水平负相关.

  • 抑郁症及其自杀行为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研究进展

    作者:刘双珠;甘景梨

    诸多研究提示,抑郁症及其自杀行为的发生概率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关系密切,本文将抑郁症自杀行为与BDNF的相关研究结果及进展作一综述.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在肝癌致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骏成;郑进方;郭敏

    肿瘤患者心理应激是近几十年来心理、精神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尤其是肝癌致创伤后应激障碍至今其病因机制尚未十分明确,较多研究发现遗传学因素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主要探讨的基因有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近年来相关侯选基因的探索有了重大进展,本文着重于近期国内外研究中关注的与肝癌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关的BDNF基因,期望对今后的肝癌患者心理深入研究提供可参考信息.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抑郁障碍相关性研究的进展

    作者:孙喜蓉;秦虹云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抑郁障碍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并从抑郁障碍患者脑内和血清BDNF浓度、抗抑郁剂对抑郁患者脑内BDNF浓度的影响、抑郁患者BDNF下降的机制和BDNF下降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等方面做了详尽阐述.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体外诱导SH-SY5Y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李学礼;吕立夏;张红娟;高景霞;李静琪;徐磊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体外诱导SH-SY5Y细胞分化时,对G2期及其前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反式维甲酸(RA)和低(1μg/L)、中(10μg/L)、高(100μg/L)3种不同浓度BDNF在无血清培养液中相继诱导SH-SY5Y细胞分化,形成均一的具有神经元形态的细胞.以一步法实时定量RT-PCR检测其G2期细胞周期相关蛋白mRNA的表达,荧光激活细胞分类术(FACS)检测各组细胞时相.结果 在各浓度BDNF组中周期蛋白B1(cyclin B1)的mRNA含量与对照组及RA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仅高浓度组cyclin B2和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的mRNA含量显著降低(P<0.05),;低浓度和中浓度BDNF组Cdk5 mRNA含量均高于RA组(P<0.05).BDNF各浓度组处于G1期的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高于RA和对照组(P<0.01),而处于S期的细胞百分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低浓度及高浓度组同时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提示BDNF在有效促进SH-SY5Y细胞进一步分化的同时,没有引起G2期及其前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mRNA表达的异常升高,BDNF无诱导细胞凋亡的危险,可能有减缓AD进程的作用,并且呈剂量依赖性.

  • 大鼠脊髓全横断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高亲和力受体在运动皮质表达的变化

    作者:邓盘月;聂笃余;蔡维君;张建一;万炜;罗学港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全横断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rkB)在运动皮质表达的变化,为进一步探索脊髓损伤后再生修复机制和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3组:1.脊髓横断组:动物脊髓在胸9节段完全横断,按存活时间不同分为术后3、7、14、21及28d组;2.假手术组(只行椎板切除术);3.正常对照组.动物到达存活时间点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TrkB及BDNF在运动皮质的表达和分布. 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运动皮质TrkB和BDNF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第5层,第3、4、6层也有少量阳性细胞.脊髓全横断后TrkB和BDNF的表达逐渐增高,于术后21d达高峰,28d回到正常水平,且TrkB表达上调早于BDNF. 结论脊髓全横断后运动皮质对BDNF的需求增加,内源性BDNF的增加可能有利于受损的皮质脊髓束神经元的存活与再生;在损伤早期给予外源性BDNF可能更有利于受损的皮质脊髓束神经元.

  • 人参皂甙对老龄大鼠Meynert核及大脑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

    作者:赵海花;赖红;曾亮;吕永利

    目的观察Meyaert核(NBM)与大脑皮质神经元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老龄性改变,探讨人参皂甙对BDNF蛋白含量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青年组、老龄组及老龄给药组.老龄给药组大鼠自18个月开始饲以人参皂甙至27月龄.对各组NBM及大脑皮层神经元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图像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老龄组大鼠NBM及大脑皮质内BDNF含量均显著低于青年组(P<0.01).给药组大脑皮质内BDNF含量较老龄组显著增加(P<0.01),但NBM内BDNF含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龄大鼠NBM及大脑皮质内BDNF含量显著降低,给予人参皂甙可显著提高大脑皮质神经元BDNF的表达.

  • 神经干细胞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治疗对老年性痴呆鼠基底前脑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作者:杨丹迪;龙大宏;宣爱国;冷水龙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联合应用对老年性痴呆鼠基底前脑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切断成年SD大鼠左侧穹窿海马伞(FF),基底前脑行神经干细胞移植,同时持续侧脑室注射BDNF,4周后行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基底前脑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和形态学参数的变化.结果损伤后1个月,损伤侧基底前脑内侧隔核(MS)和斜角带垂直支(VDB)内可观察到NOS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分别为正常组的35.5%和55.8%,(与正常组相比P<0.01);移植组NOS阳性神经元数恢复到正常组的74.7%和95.7%,(与损伤组相比P<0.01);联合组NOS阳性神经元数达到正常组的115.2%和151.3%,(与移植组相比P<0.05及P<0.01).细胞形态学参数提示,移植组NOS阳性神经元中含部分中等大小的未成熟细胞;联合组中该中等大小的细胞更多.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与BDNF联合治疗,对AD模型鼠基底前脑MS、VDB的NOS阳性神经元有明显的补充和保护作用,并且联合治疗效果比单纯神经干细胞移植效果更佳.

  • 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诱导分化

    作者:陈宁;李昌琪;伍校琼;蔡维君;黄菊芳;刘丹;罗学港

    目的初步探讨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干细胞的诱导分化. 方法从新生大鼠视网膜分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克隆,传代.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血清单独或联合培养诱导其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荧光化学技术对分化前后的细胞进行鉴定. 结果分离获得的细胞具有连续克隆的能力,表达nestin.分化后细胞分别表达多种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BDNF与血清联合作用可使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比例提高. 结论新生大鼠视网膜内存在具有自我更新与多分化潜能特性的神经干细胞,BDNF作为辅助诱导剂,可促进其存活、分化、成熟,并可能诱导其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 部分背根切断改变备用背根节神经元和卫星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基因表达

    作者:刘芬;王廷华;冯忠堂;李明;王特为;李朗

    目的探讨部分去背根后备用背根节(L6)各类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mRNA的量变情况. 方法对成年雄性猫行单侧部分背根切断术(切除一侧L1~L5、L7~S2 DRG,保留L6为备用根).取正常组一侧和术后3d及7d组手术侧的L6 DRG并分别行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染色.观察BDNF及其mRNA在DRG各类细胞的分布,测定BDNF及其mRNA在神经元和卫星细胞的光密度值. 结果部分去背根后3d,中小神经元内BDNF及其mRNA的光密度值较正常者明显减少(P<0.05),而7d时又恢复近正常水平(P>0.05).BDNF及其mRNA在大神经元的光密度值术后3d无明显变化,而7d时较正常者明显减少(P<0.05).比较之,卫星细胞BDNF及其mRNA的光密度值术后7d时明显升高(P<0.05),术后3d与正常者比未见明显变化. 结论部分背根切断导致备用DRG各类细胞BDNF的表达水平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提示备用DRG内BDNF的变化与脊髓Ⅱ板层可塑性有关.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过表达促进大鼠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

    作者:欧阳长杰;滕大才;曲德伟;王德广;徐铁军

    目的 构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探讨BDNF过表达对神经干细胞(NSCs)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 法,以大鼠海马组织RNA为模板,扩增BDNF基因,定向克隆到pEGFP-N1载体中,用脂质体法转染pEGFP-N1-BDNF表达载体至NSCs中,然后用RT-PCR鉴定BDNF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NSCs向神经元的分化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了pEGFP-N1-BDNF真核表达载体,BDNF在重组质粒转染的NSCs中能够高效表达.重组质粒转染的NSCs在体外诱导分化后,能够较空质粒转染的NSCs产生更多的神经元(P<0.01).结论 BDNF过表达能够显著促进大鼠N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 节制饮食增强猫视皮层γ-氨基丁酸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

    作者:陈翠云;朱慧;李鹏;孙庆艳;华田苗

    目的:探讨节制饮食对猫初级视皮层内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 GAB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Nissl染色示初级视皮层分层并用于神经元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6只猫GABA和BDNF免疫阳性神经元。切片于Olympus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摄片,用Image-Pro Express 6.0软件进行细胞计数和免疫阳性反应的吸光度值统计。结果与正常饮食对照猫相比,节制饮食组猫的初级视皮层神经元平均密度无显著变化, GABA 免疫阳性神经元密度显著增大,阳性反应的平均吸光度值显著升高; BDNF免疫阳性细胞的密度和阳性反应的平均吸光度值亦明显增大。结论节制饮食能显著增强猫视皮层内GABA和BDNF的表达,这可能对视皮层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有保护作用,从而延缓衰老进程。

  • 大鼠视皮层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γ-氨基丁酸表达的年龄相关性变化

    作者:王紫露;姜三;金彩虹;杨进芳;王倩;华田苗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组大鼠初级视皮层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表达的年龄相关性变化,为探讨老年性视觉功能衰退的细胞分子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Nissl染色显示视皮层分层并用于神经元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大鼠视皮层中BDNF及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光镜下观察并用Image-Pro Express 6.0分析软件进行细胞密度统计和免疫反应吸光度值测量.结果 青年、中年及老年组(每组n=6)大鼠初级视皮层各层的神经元平均密度差异不显著;但与青年组大鼠相比,中年组及老年组大鼠初级视皮层各层中BDNF及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密度显著下降,BDNF及GABA免疫反应强度明显减弱;与中年组大鼠相比,老年组大鼠视皮层各层中BDNF及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密度及其反应强度亦明显降低.在衰老过程中,大鼠初级视皮层各层内GABA表达的减少与BDNF表达的降低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结论 大鼠初级视皮层中BDNF和GABA的表达随着衰老出现进行性下降,衰老过程中BDNF分泌的减少可能引起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表达下调,这可能是介导老年性视觉功能衰退的重要途径之一.

2009 条记录 6/101 页 « 12345678...10010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