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复合超滤对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小云;刘宝玉;周凯;丁盛;郑轶峰;魏小红;刘小燕;宋恒昌

    目的 探讨复合应用改良超滤和零平衡超滤对改善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肺功能的效果.方法 60例行二尖瓣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5例:常规超滤组(CUF组)、改良超滤组(MUF组)、零平衡超滤组(ZUF组)和改良超滤+零平衡超滤组(M+Z组).分别检测和记录各组围术期红细胞比积(Hct),呼吸功能[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呼吸机辅助时间(MAT)及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 术后四组Hct无显著性差异(P>0.05);OIMUF组、ZUF组和M+Z组术后1 h、6h、12h、24h高于CUF组(P<0.05);P(A-a)O2 M+Z组术后1 h、6 h、12 h、24 h较ZUF组、MUF组和CUF组低(P<0.05);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M+Z组较ZUF组、MUF组和CUF组短(P<0.05);TNF-α和IL-6浓度M+Z组停机及术后2 h、12 h、24 h和ZUF组较MUF组和CUF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零平衡超滤加改良超滤较单一超滤方法能较好地改善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肺功能,降低体内炎性介质浓度.

  • 少血预充体外循环技术对新生儿心脏手术临床结果的影响

    作者:沈佳;唐嘉忠;张蔚;姜磊;郭铮;朱德明;王伟;杨寅愉

    目的回顾分析体外循环节约用血技术在新生儿体外循环中的应用,总结该技术对新生儿心脏手术患者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自2014年1月全面使用新生儿体外循环管道、优化改良超滤方法、自体血液回收及新生儿库血洗涤等多项新技术。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于新生儿期行大动脉调转术的患儿共91例,根据手术时间分为两组:2013年1月至12月共38例( A组);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共53例( 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用血量、体外循环技术、术后临床结果有无差异及其影响。结果 B组患儿较A组术中用血量明显减少、转流温度趋于浅低温、术毕入ICU即刻乳酸较低、红细胞比容更高,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天数及ICU天数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对转流管道的改进、超滤方法的优化以及库血洗涤技术在新生儿的应用,明显改善了新生儿期行大动脉转位手术患儿的术中及术后临床指标。

  • 零平衡超滤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郑民;张卫;郭震;李欣;叶伟

    目的评估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中采用零平衡超滤对成人心脏瓣膜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2004年5月至2005年2月,二尖瓣置换术或二尖瓣与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的患者40例,每组20例;对照组不做任何形式的超滤;试验组ECC中行零平衡超滤,超滤量约60ml/kg,平均3 417 ml/人.分别在诱导后、ECC结束后2 h、24 h和48 h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在术前、诱导后、ECC结束后2 h、12 h、24 h和48 h监测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监测术前、诱导后、ECC结束后2 h、12 h、24 h、48 h的肺动脉压力;记录术后呼吸支持时间.结果两组均无死亡,对照组二次ECC 1例;试验组的术后呼吸支持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TNF-α浓度在诱导后、ECC结束后48 h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ECC结束后2 h,试验组要低于对照组(P<0.05);ECC结束后24h,试验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在ECC结束后2 h,试验组要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肺动脉压力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ECC中采用零平衡超滤对心脏瓣膜病患者ECC术后的肺功能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 低体重危重先心病婴儿的体外循环方法

    作者:陈虹;朱德明;王伟;张蔚;苏肇伉;丁文祥

    目的回顾155例体重在5kg以下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儿体外循环(CPB)方法.方法对155例体重在5kg以下的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儿进行了CPB下的外科纠治术.年龄为(3.5±2.4)m,体重为(4.4±0.7)kg.其中44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方法;7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方法;23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结合低流量方法;18例为中度低温转流方法;37例为浅低温转流;另外18例是采用常温CPB方法.52例采用改良超滤(MUF)方法,4例进行常规超滤(CUF)方法,90例运用常规超滤结合改良超滤方法.结果 CPB时间为(75.7± 41.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是(48.9±24.1)min,停循环时间为(33.9±15.1)min,低流量时间为(62±28.9)min.90例采用CUF和MUF方法相结合,在转流期间CUF方法滤出液体(251.2±138.3)ml.死亡13例,死亡率8.3%.结论采取减少预充量、合适的灌注流量和转流方法、超滤、pH STAT和α STAT方法的血气管理可取得良好效果.

  • 深低温体外循环在婴幼儿大动脉转位矫治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虹;朱德明;王伟;张蔚;徐志伟;苏肇伉;丁文祥

    目的 分析深低温体外循环在婴幼儿大动脉转位矫治(Switch)术中的运用和技术关键进行探讨和总结.方法 回顾本院2004年1月至2006年7月期间,共对131例婴幼儿Switch术采用的深低温体外循环技术.占同期体外循环手术的3.2%.女16例,男115例.年龄从出生7个小时至12个月(3.6 ±2.2)个月,体重从1.79~8(4.2 ±1.4)kg.采用深低温低流量(DHLF)14例,深低温停循环(DHCA)5例,深低温停循环结合低流量(DHCA+DHLF)112例.所有病例采用pH稳态结合α稳态的血气管理方法.术毕131例均采用改良超滤法(MUF),其中57例采用传统超滤(CUF)结合改良超滤的方法.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45~215(126.5±45.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4~160(80.9±26.4)min;停循环时间4~53(18.5±12.6)min;低流量时间8~150(65.4±34.3)min.MUF时间10~15min,滤出液体(229.9±121.3)ml;在体外循环期间CUF时间5~30min,滤出液体(237.8±107.5)ml.体外循环中Hb(86±8.7)g/L,MUF后Hb可达到(118±17)g/L.本组死亡率10.7%,自动复跳率100%. 结论 新生儿和低体重的婴儿选择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Switch术更为有利.

  • 8公斤以下婴幼儿先心病体外循环管理

    作者:李艳青;查光彦;张庆祥;张爽;任淑霞

    目的回顾我院37例婴幼儿先心病的体外循环(CPB)管理,总结8kg以下婴幼儿先心病外科手术中的灌注技术.方法对我院2002年12月~2003年10月的37例8kg以下婴幼儿先心病手术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手术类型)及CPB情况(CPB设备、预充液组成、CPB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等)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男性19例,女性18例.年龄15d~20m,体重2.8~8kg,CPB时间13~175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0~63 min.全组病例均顺利脱机.2例术后死亡.结论婴幼儿CPB必须大限度减少预充量,提供良好心肌保护和适当流量灌注,维持合理血球压积和胶晶比,使CPB整个过程趋于生理状况,同时采用超滤技术,减轻CPB后水肿,可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

    作者:赵凤华;齐弘炜;吴明营;王丽芳;蒙革;赵建刚;崔华楠;周自强

    目的 探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瓣膜置换术肥厚心肌的保护方法.方法 14例重度AS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采用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直接持续灌注,首次灌温4∶1氧合血高钾停搏液,待心脏停跳充分后使用冷4∶1氧合血低钾停搏液持续灌注.开放升主动脉前主动脉根部灌温血3~5 min.应用碳酸氢钠及利尿剂,采用常规超滤滤出多余液体及钾.结果 自动复跳9例,20 Ws除颤1次后复跳2例,除颤3次后复跳3例.停机时血钾(5.20±0.39)mmol/L.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术后22 d院内死亡1例,为严重心功能不全.其余痊愈出院,随访1~31个月,效果良好. 结论温血高钾诱导-冷血低钾持续灌注-温血灌注为AS患者进行了良好的心肌保护,联合应用利尿剂、碳酸氢钠及常规超滤,可避免高血钾及水肿的发生.

  • 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作者:张鲁英;姜冠华;梁家立;张广福;杨哲;郑晓舟;张波

    目的 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管理.方法 18例患者在ECC下行急诊CABG.其中急症手术14例,紧急手术4例.全组均在全麻ECC下行急诊CABG.用膜式氧合器,非搏动灌注,流量2.2~2.6 L/(min·m2).灌注压力维持在60~80 mmHg.根据急诊病例特点及术前检验结果预充白蛋白、5%碳酸氢钠等.采用浅低温ECC技术,6例应用超滤或改良超滤.结果 ECC时间(116.5±28.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8.2±19.6)min.辅助时间(43.6±17.2)min.平均搭桥3.5支.1例主动脉插管处出血死亡.其余病例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其他重要器官并发症,康复出院.结论 正确合理的抢救措施是提高急诊CABG成功的关键之一;温血心肌保护液加温血桥灌注有利于术中心肌保护;应用浅低温和改良超滤技术可提高治疗效果.

  • 小于10公斤婴幼儿体外循环管理总结

    作者:高立兵;陶曙光;乔建民

    目的对160例小于10公斤婴幼儿体外循环(CPB)下,先心病直视手术的临床工作进行总结.方法本组采用高灌注流量为主.129例为中度低温,12例复杂先心病应用深低温灌注技术,8例合并重度肺高压的婴幼儿利用氧合血持续肺灌注.32例应用常规超滤、平衡超滤或改良超滤,以减少组织细胞间隙水肿和炎性反应.本组采用全胶体、去白细胞库血及抑肽酶预充,转中红细胞压积(Hct)多在25%左右;术中持续进行各项监测.结果死亡14例,占总数的8.75%.并发症36例,包括心律失常、低氧血症、肾功能衰竭、肺不张、肺部感染等.结论 CPB中要有良好平稳的灌注技巧;保持内环境平衡和有效的循环灌注压力;婴幼儿CPB应以高流量灌注为主,复跳后要有足够的后辅助循环时间,合理、及时、可靠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CPB预充应为全胶体并充分利尿,结合超滤技术以减少组织间隙水肿及炎性反应.采用有效的肺保护措施,包括去白细胞血液制品、药物保护、肺氧合血灌注保护、膜肺的应用等,可减轻全身炎性反应及灌注肺的发生.

  • 平衡超滤能否有效滤除炎性介质

    作者:管玉龙;郭建涛;万彩红;王仕刚;孙鹏;龙村

    目的 在体外循环模拟实验中,对平衡超滤的炎性介质滤除效果进行测定.方法 建立体外循环体外模拟环路,使用健康供体人血与乳酸林格液预充体外循环管路,终红细胞比容控制于0.24~0.28.体外循环2 h后开始平衡超滤,超滤速度控制在12 ml/min.平衡超滤时间为45 min,每隔5 min取血样5 ml和超滤液60 ml,测定样本及超滤液中炎性介质浓度:包括白细胞介素(IL)-1、IL-6、IL-10、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 超滤液中可以检测到所有类型的炎性介质,证实血液浓缩器可以滤除炎性介质.对炎性介质的动态检测发现,血液样本和超滤液中NE的浓度高(P<0.001);血中IL-1浓度低,而超滤液中TNF-α浓度低于其他类型的炎性介质(P<0.001).超滤液中的炎性介质浓度与血液样本中浓度并非呈现线性关系.综合考虑超滤液中炎性介质浓度以及超滤液体积提示,血液浓缩器对于炎性介质的滤除率不超过5%.结论 平衡超滤可以选择性地滤除血液中的炎性介质,综合超滤液中炎性介质浓度和体积显示,对于患者体内的炎性介质浓度及总量,平衡超滤作用有限.

  • 小儿改良超滤方法改进与应用扩展

    作者:赵举

    改良超滤(modified ultrafiltration,MUF)的临床应用可以追溯到1991年的英国伦敦,当时伦敦儿童医院的外科医生和麻醉主任都关注到了心脏直视手术停机后体外循环管路系统中大量的剩余机血与给鱼精蛋白中和前患儿的低血红蛋白之间的矛盾,于是与灌注师共同协商如何在给鱼精蛋白前利用机器余血提高体内血红蛋白浓度,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早的改良超滤方法[1],暨动静脉管路间的改良超滤(如图1所示).该方法第一次使得停体外循环后通过超滤器滤除水分,浓缩红细胞的策略使得体外循环机器余血快速回输体内,达到了术后快速提高机体血红蛋白浓度的目的.为减少术后输血、改善患儿预后起到了显著效果,堪称心外科发展的一大进步.

    关键词: 超滤 改良 心脏手术
  • 血停搏液-体外循环超滤装置的一体化改良设计

    作者:范全心;李德才;王安彪;刘维;茅金宝

    一般体外循环管路连接中,血停搏液变温系统(BCD)和血液超滤系统是两个互相独立的系统.这不但使得管路复杂重复,而且不能发挥装置的全部潜在功能.传统的体外循环超滤器的连接方法如图1所示.超滤器的入端与动脉微栓过滤器的顶端连接,其出端则与氧合器回收口或上腔静脉引流管连接.此法的优点是连接简便,缺点是无法准确控制通过血液超滤器的血流量.有时为了增加滤出率,在微栓过滤器的出口端加一个可调节的阻闭器,以增加微栓过滤器内的压力.

  • 超滤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作者:王伟;黄惠民;朱德明

    为了降低血粘度,减轻血细胞的破坏,减少输血量以及输血所致的不良反应,体外循环中常规采用晶体液进行血液稀释.但是血液稀释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大量液体在组织间隙积聚;其次,血液稀释后血细胞压积下降,降低了术后血液输送氧的能力[1].

  • 平衡超滤对围手术期抗生素浓度的影响

    作者:付志达;管玉龙;蒋娟娟;吴春富;赵举;孙鹏;龙村

    目的 在体外模拟实验中,观察平衡超滤技术对于围手术期血浆抗生素浓度的影响.方法 建立体外循环体外模拟环路,在平衡超滤期间定期取血浆和超滤液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对两种抗生素头孢替安和头孢美唑药物浓度分别进行动态监测.结果 不同时点超滤液中均可检测到头孢替安及头孢美唑的存在.随着超滤液的增加,血浆中抗生素浓度呈现线性降低.至45 min超滤结束前,血浆头孢替安由初始浓度(238.95±101.12) μg/ml降低至(104.96±44.36) μg/ml,而血浆头孢美唑由初始浓度(51.49±28.03) μg/ml降低至(25.76±14.78)μg/ml;超滤液中头孢替安总含量占总给药量的(27.16±12.17)%,头孢美唑总含量占总给药量的(7.74±4.17)%.结论 平衡超滤技术可以滤除血液中的抗生素,超滤量与蛋白结合率显著相关;超滤技术对于围手术期抗生素的血药浓度具有显著影响,抗生素药物剂量调整需要考虑这一影响因素.

  • 不同超滤策略与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炎性反应

    作者:方颖慧;付志达;管玉龙;孙鹏;姜福清;魏新广;王小龙;杨九光;黑飞龙

    目的 探讨不同超滤策略对动脉瘤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38例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手术患者,根据体外循环(CPB)期间超滤起始时间随机分为全程超滤组和复温超滤组.在升主动脉阻断后、CPB 2 h、停CPB、停CPB 4 h抽取血标本.检测血浆及超滤液中白细胞介素(IL)-1、IL-6、IL-10、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结果 血浆IL-1和TNF-α在整个手术过程变化不显著(P>0.05).IL-6、IL-10及NE在停CPB时显著升高(P<0.05).CPB 4 h后IL-10血浆浓度(148.57±83.28) ng/L较停CPB时(319.03±67.51) ng/L显著下降(P<0.05),而IL-6及NE未见显著下降(P>0.05).各时点间各种炎性因子血浆浓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持续性超滤对血浆炎性因子变化的影响未见优于复温后超滤.

  • 生物样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与策略

    作者:石宇;戴荣继;邓玉林

    生物样品主要包括生物组织、体液、血液、细胞等,具有成分复杂、活性成分含量高、保存时间短及干扰物质多等特点.在进行生物科学研究时,往往需要对各种生物样品进行处理,以获得目标分析物.常用的样品处理方法有萃取法,膜分离法和色谱法等.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这些传统的方法被不断地改进与创新,在操作过程的简易化、分离提取的高效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上获得了极大的提高.本文针对生物样品处理技术在近些年来的研究报道进行了综述,包括技术的特点、方法及其在生物学上的应用.后预测了其在空间生物学上的应用前景.

  • 复合超滤结合负压辅助静脉引流在婴儿心内直视术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作者:张涛;高长青;王加利;李伯君;李佳春;骆荩;马兰

    目的 总结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体外循环(ECC)过程中联合应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及复合超滤的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72例10kg以下婴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14d ~ 24个月(13.1±6.2个月),体重3.4 ~ 10(8.18±1.88)kg,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室间隔缺损)44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部分型/完全型房室通道、右室双出口等)28例.体外循环均使用进口膜式氧合器(Terumo Baby-RX或Maquet VKMO 10000),常规应用乳酸林格液加人血白蛋白预充,预充液总量250 ~ 450ml.体外循环中流量90~ 150ml/(min.kg),维持血细胞比容0.20~ 0.30,平均动脉压35~ 50mmHg,肛温25 ~ 32℃.术中均采用HTK心脏停搏液行心肌保护.体外循环中常规使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负压控制于—10mmHg至—30mmHg;常规应用复合超滤,即体外循环中使用常规超滤,停机后应用改良超滤.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30~ 174(82.6±31.2)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6~ 125(51.7±30.1)min.全部患儿在体外循环中末梢灌注良好,血气化验均在正常范围,心脏自动复苏率94.4%(68/72),顺利脱机.体外循环中常规超滤60 ~ 380ml,停机后改良超滤50 ~ 230ml,改良超滤结束时血细胞比容为0.32±0.11.术中输红细胞0.5~2.0(1.61±0.40)U,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6~74(34.1±16.6)h,24h心包纵隔引流量70~ 410(115.6±75.8)ml.1例完全性房室通道患儿行房缺修补、二尖瓣成形术,术后因严重低心排、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其余患儿均痊愈出院,总死亡率1.4%(1/72).结论 低体重婴儿心内直视术体外循环中应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结合复合超滤技术可以保证良好的静脉引流,大限度地减少预充量,提供充分的灌注流量,有助于维持合理的内环境和血细胞比容.

  • 超滤截留狂犬疫苗残留DNA的工艺优化和机制探讨

    作者:刘子维;赵伟;熊欢;王凯;郭举;刘忱;张珩

    目的: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来控制以VERO细胞为载体的狂犬疫苗生产中的残留DNA。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评估抗原回收率,通过DNA探针杂交法检测残留DNA。采用检测抗原回收率和DNA残留率对狂犬疫苗生产中的核心环节-超滤的3个关键因素:超滤膜包的选择、超滤压力以及浓缩倍数进行评估,并评价鱼精蛋白预处理超滤液对于上述两指标的影响。结果与结论综合抗原回收率、DNA去除率以及生产层面的因素,获得了超滤工艺的优条件,即以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7.5×105的超滤膜包、20倍浓缩和15 psi的超滤压力作为超滤工艺的核心参数。通过鱼精蛋白的预处理,初步探明超滤截留是通过分子筛的模式截留DNA,而鱼精蛋白的加入可以结合碎片化的DNA,形成较大的分子片段,从而更利于超滤截留。

  • 作者:

    关键词:
  • 联机血液透析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22例

    作者:卢明;徐树人;励益;朱纯

    目的对强心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难以治疗的晚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进行联机血液透析以缓解症状并进行临床观察.方法使用费森尤斯4008-B血透机,每次超滤2~5kg,每位患者透析3~20次不等.结果全身浮肿消退,胸腹水减少,两肺罗音消失、能平卧,治疗前后比较EF、FS明显改善,P<0.05.结论联机血液透析滤过能清除体内大量多余水份和代谢废物,使血浆蛋白浓度增高,外周组织水份进入血管,从而清除水份,改善心功能.对晚期药物难以控制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很好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采用.

573 条记录 6/29 页 « 12345678...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