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输血后丙型肝炎前瞻性调查

    作者:孙永德;孟宗达;孙德贵;唐景裕;刘彩云

    1990~1991年在河北省甲乙两县用前瞻性方法调查了输血后肝炎.甲县献血员在献血前筛查ALT和HBsAg,观察了64名受血者;乙县献血员献血前不筛查任何指标,观察了90名受血者.结果输血后肝炎发生率,甲县为21.9%,乙县为44.4%;输血后抗-HCV阳转率分别为18.8%和45.6%;其中输血后丙型肝炎分别为14.1%和41.1%.ALT首次异常距输血平均时间,甲县为51.9±20.9天,乙县为48.2±16.8天,抗-HCV阳性受血者为35.9±17.9天.抗-HCV阳转距输血平均时间,甲县42.4±15.9天,乙县38.4±11.8天.输入抗-HCV阳性或阴性血的受血者,HCV总感染率分别为88.2%(45/51)和7.8%(8/103),其中输血后丙型肝炎发生率分别为78.4%(40/51)和5.8%(6/103).既往HCV隐性感染者输血后丙型肝炎发生率为52.4%(11/21).

  • 河北省供血员农村居民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的流行因素分析

    作者:赵玉良;田茶;卜桂珍;刘彩云;张双宅;付秀湘;李书彬;陈淑芬;康铁军;孙永德

    对供血员较多的三个村2505位居民血清ALT异常与各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的关系进行了一年动态观察.首次检测ALT异常率为3.27%(82/2505),抗-HCV阳性和饮酒是ALT异常的主要危险因素且二者有联合作用.一年后ALT异常率为3.22%(67/2079);原ALT异常者24.64%(17/69)仍异常,与ALT持续异常有关的主要因素是抗-HCV,阳性者持续率为44.44%(4/9),阴性者持续率为11.63%(5/43);原ALT正常者中有50人(2.49%)发生异常,抗-HCV阳性和饮酒是发生ALT异常的危险因素.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ALT异常率及正常者一年后异常发生率的影响就总体人群而言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对儿童可能起主要作用.

  • 献血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性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陈素良;田伟;王秀玲;孟宋达;杨永平;刘崇柏

    本文对河北省27个县市区、117个自然村的440人献血员进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献血员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率为27.0%,无献血史成人为5.2%,相对危险性(RR)为5.19,归因危险度(AR)为80.7%.单采浆还输血球献血员和全血献血员抗-HCV阳性率分别为41.1%和14.6%,RR分别为7.90和2.81,AR分别为87.3%和64.4%.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献血员HCV感染率高低与性别、血站类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异常和ALT异常史有关,而与年龄、献血次数和年限无明显关系,但在单因素分析中,献血次数与抗-HCV阳性率呈正相关关系.我们还发现,有ALT异常史的献血员抗-HCV阳性率高达55.6%,血站通过ALT筛检并不能别除这类人群,这是造成我国输血后丙型肝炎的重要原因.

  • ELISA联合RT-nPCR检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结果分析

    作者:高秋菊;刘殿武;张世勇;佟立新;吴丽红;王春英;王淑云;周吉坤;王立民

    目的 对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CR)检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抗-HCV和HCV RNA结果.方法 2005年5月对河北赵县某农村单采血浆还输血细胞HCV感染者133人及健康对照52人共185人采集空腹静脉血.该感染人群于1990年前单采血浆还输血细胞时感染、1993年被现场调查、血清生化指标及病原学标志检查确诊为HCV感染者、2002年追踪调查仍明确诊断者.用ELISA法检测抗-HCV,用RR-nPCR检测HCV RNA.结果 ①185份血清标本中,抗-HCV和HCV RNA均阳性者92份,占49.73%;抗-HCV阴性、HCV-RNA阳性者18份,占9.73%;抗-HCV阳性、HCV-RNA阴性者22份,占11.89%,两者均阴性53份,占28.65%.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符合率为78.38%[(92+53)/185],检测不一致率差异无显著性(配对χ2=0.40,P>0.05);②ELISA法检测慢性HCV感染者的灵敏度为82.71%,特异度为92.31%,漏诊率为17.29%;RT-nPCR检测的灵敏度为81.20%,特异度为96.15%,漏诊率为18.80%,两种方法检测灵敏度差异无显著性(χ2=0.102,P>0.05);③并联试验检测其灵敏度为96.75%,特异度为88.76%,其灵敏度明显高于单一ELISA法82.71%(χ2=9.62,P<0.01).结论 单独用ELISA法检测抗-HCV约有17%的漏检率,同时用RT-nPCR检测HCV RNA,可明显提高HCV感染者的阳性检出率.

  • 血清HCV RNA载量与抗-HCV、ALT联合检测丙型肝炎的相关性

    作者:黄凤德

    目的 探讨疑似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者血清中丙肝病毒核糖核酸载量(HCV RNA)与抗丙肝病毒抗体(抗-HCV)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联合检测丙型肝炎的相关性.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325例疑似HCV感染者血清为研究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疑似HCV感染者血清HCV RNA的表达,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检测抗-HCV水平,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分析ALT含量.结果 325例血清标本中,HCV RNA阳性168例,其中抗-HCV阳性166例,阳性率为98.81%;ALT异常127例,异常率为75.60%(127/168).HCV RNA阴性157例,其中抗-HCV阳性94例,阳性率为59.87%;ALT异常18例,异常率为11.46%.HCV RNA载量与抗-HCV阳性率、ALT异常率呈正相关(r=0.867、r=0.933,P<0.05),抗-HCV阳性率与ALT异常率呈正相关(r=0.906,P<0.05).结论 检测HCV RNA和抗-HCV水平可提高丙型肝炎的检出率,ALT水平可参与评估肝脏受损情况.

  • 出国移民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李华;谭终意;何洪涛;张琳;史敏

    [目的]探索简便而准确的丙型肝炎血清学诊断方法,并了解一般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状况.[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作为主要检测方法,用金标法复核,并与HCV-RNA的检测进行对比;同时对2004年7月~2006年6月的26366份血样抗-HCV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用ELISA法为主,结合金标法来判断抗-HCV的检测结果,与HCV核酸检测的方法符合率为96.0%;在出国移民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0.44%,且男性高于女性,其中有64.10%的人丙氯酸转氨酶(ALT)超过正常值范围.[结论]用ELISA与金标结合的方法判断抗-HCV检测结果,可避免单纯使用ELISA方法假阳性较高的现象;有2/3的HCV感染者中ALT超过正常值范围.

  • 烟台口岸出入境人员血清抗-HCV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王洪英;刘福奎;薛守银;夏鲁宁

    [目的]掌握烟台口岸出入境人员中丙型肝炎感染的情况,为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酶免法对出入境人员的血清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检出抗-HCV阳性26例,出境人员24名,入境人员2名,抗-HCV阳性检出率为6.28‰,其中船员、劳务、商务人员分别占总阳性数的37.5%、29.17%和16.67%.[结论]防止丙型肝炎在船员、劳务人员中传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实验室检测,及时发现HCV感染者,并防止进一步传播,有利于保护出入境人员身体健康.

  • 急诊手术患者肝炎病毒携带特点及预防措施

    作者:宫丽莉;杨双旺;石海明;肖蔚;但文富;孙佩;解放军

    目的:阐明急诊手术患者(急诊患者)肝炎病毒携带特点以探讨其预防方法.方法:以ELISA法检测157例急诊患者HBsAg,HBeAg、抗-HBe和抗-HCV,以285例非急诊手术患者(非急诊患者)为对照组,对其HBV和HCV携带特点进行比较.结果:急诊患者12.1%(19/157)HBsAg阳性,非急诊患者为16.1%(46/285);急诊HBsAg阳性患者21.1%(4/19) HBeAg阳性,非急诊患者为23.9%(11/46).急诊患者的HBsAg阳性率在不同病种间无显著性差异.3.2%(5/157)急诊患者抗-HCV阳性,其阳性率与HBsAg是否阳性无关.结论:急诊患者中同时存在HBV和HCV携带者,其传染源尚无有效的识别方法.因此,将所有急诊手术患者都视为肝炎病毒的传染源,其血液都视为有传染性,手术中对其都采取血液、体液隔离措施,是预防肝炎病毒经急诊手术传播的可取方法.

    关键词: 急诊手术 HBsAg 抗-HCV
  • 探讨设置抗-HCV灰区的必要性

    作者:陈善华;朱丽莉;李慧晓;孙雪梅

    目的:探讨ELISA方法检测无偿献血者标本设置抗-HCV灰区的必要性.方法:选取ELISA抗-HCV试剂(上海科华,珠海丽珠)分别检测献血者标本,再用同样的试剂对检测结果处于0.6≤s/co<1之间标本进行双孔复试.对双孔复试中有一孔以上的结果仍然处于灰区(0.6≤s/co<1)内,再留取该标本依次做RIBA确证实验和核酸HCV RNA检测.结果:167例灰区标本中RIBA确证实验检出阳性标本7例,核酸HCV RNA实验检出阳性的标本有6例.结论:应该高度重视HCV灰区的标本,在充分考虑实验室的室内质控规则的前提下,结合批内差异及批间差异进行全面考虑.设置的灰区范围应该适合自身实验室需要,条件允许的单位可全部增加一遍核酸检测,这对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第三、第四代抗-HCV检测试剂对122份可疑标本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朱荣华;朱碧姝;黄苏金

    目的:探讨第三代、第四代抗-HCV检测试剂对无偿献血者筛检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国产第三代、第四代抗-HCV检测试剂对2011-2013年无偿献血者筛检的抗-HCV初检、复检不合格的122份标本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检测.结果:第三代与第四代试剂检测可疑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三代与第四代抗-HCV检测试剂间的灵敏度、特异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 ELISA法抗-HCV与荧光定量PCR HCV-RNA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作者:周亚丽;朱文克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荧光定量 PCR HCV-RNA 检测血清中抗-HCV 与HCV-RNA的结果。方法:采集102例慢性丙肝患者的血清,用ELISA法和荧光定量PCR HCV-RNA法进行检测。结果:102例患者中,抗-HCV(+)组74例,检出率72.5%(74/102),抗-HCV(-)组28例,检出率27.5%(28/102),在HCV-RNA检测,74例中54例病毒含量≥104 IU/mL,检出率73.0%(54/74),28例中3例病毒含量≥104 IU/mL,检出率10.7%(3/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抗-HCV与HCV-RNA可提高丙肝患者的检出率,通过测定结果的对比,抗-HCV诊断丙肝患者有漏诊现象,荧光定量PCR HCV-RNA的特异性高,敏感度强,是临床诊断丙型肝炎的重要依据。

  • 探析原发性肝癌乙肝两对半及抗-HCV检测结果

    作者:任爱英

    目的:对原发性的肝癌乙肝两对半和抗-HCV 的检测结果进行临床分析,探讨乙型肝炎(HBV)和丙型肝炎(HCV)的感染模式和原发性肝癌之间的关系。方法:收治原发性的肝癌乙肝患者130例,于早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并采用酶联免疫法对乙肝两对半和抗-HCV 进行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结果:130例患者中,HBV 的感染率96.15%(112/130),HCV 的感染率16.92%(22/130),HBV 与 HCV 的双重感染率10.77%(14/130)。结论:HBV 的感染很有可能是造成原发性的肝癌发生的主要因素,并对于HBV和HCV的双重感染也必须加以重视。

  • 抗-HCV阳性反应血清中HCV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臧希卉

    目的 探讨和研究抗-HCV阳性反应血清进行HCV核酸指标检测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6月-2013年5月76例抗-HCV呈阳性反应的受检者血清,使用HCV核酸扩增酶免检测HCV核酸指标.结果 通过本次试验中收集的50份通过2种ELISA试剂来检测抗-HCV呈阳性反应血清.其中,共有7份抗-HCA呈阳性受检者,运用2种试剂进行检测都显示出强阳性(S/CO大于10),其HCV核酸检测也全部显示为阳性(比例为100%),其它43份抗-HCA阳性受检者,经检测均显示为较弱的阳性,其中经HCV核酸检测呈现阳性的占46.5%.另外,经过运用单种试剂来检测的抗-HCV阳性血清,都呈现较弱的阳性,且该HCV核酸检测的阳性率也比较低,同时运用双种试剂检测抗-HCV阳性的特异性,均比运用单种试剂而进行检测的抗HCV阳性要高,二者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若抗HCV呈阳性且HCV核酸检测也呈阳性的可以确定为HCV感染;若抗HCV阳性而HCV核酸检测呈阴性,则可能和HCV核酸检测的灵敏度、抗-HCV检测试剂的特异性或者病毒基因变异等很多因素相关.

  • 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的追踪、屏蔽与归队分析研究

    作者:张雪莲

    目的 对抗-HIV、HBsAg、抗-HCV和抗-TP的ELISA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进行追踪研究,确定屏蔽献血者的解除屏蔽时间,避免误淘汰合格献血者,建立和加强固定献血者队伍.方法 2015—2017年对单试剂检测结果 异常(阳性、灰区)的468例召回96例愿意复核的无偿献血者进行追踪复检,检测项目:抗-HIV、HBsAg、抗-HCV、抗-TP 4项输血传染病标志物任何1项或1项以上单试剂检测有反应性者,6个月后召回再抽取其血液标本,用两种不同试剂ELISA和核酸检测(抗-HIV、HBsAg、抗-HCV)、确证检测(梅毒抗体TPPA试验)追踪检测研究,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结果追踪研究各个检测传染病标志物项目的合格率分别为:HBsAg为60.0%、抗-HCV为50.0%、抗-HIV为66.7%、抗-TP为73.3%,总合格率为60.4%.结论 通过对单试剂检测不合格献血者4种输血传染病标志物的追踪检测和研究,排除检测方法学的误差,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经6个月以上屏蔽期后追踪检测为潜在合适献血者,依据《反应性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指南》制定献血者归队方案,减少经输血传播的风险,实现真阴性献血者得予归队,以维护献血者权益,减少长期固定献血者的流失,确保血液安全.

  • 献血前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抗-HIV及抗-TP的价值分析

    作者:郭宏

    目的:探讨分析无偿献血者在献血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对5500例无偿献血者在献血前进行HBsAg、抗-HCV、抗-HIV及抗-TP等项目检测,比较分析影响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结果:在5500例受检患者中4个项目共检出阳性136例(2.47%).其中HBsAg检出25例(0.45%);抗-HCV检出52例(0.95%);抗-HIV检出1例(0.00018%);抗-TP检出58例(1.05%).抗-TP的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项目(P<0.05).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献血者的检出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次数献血者的检出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ELISA法在献血前检测HBsAg、抗-HCV、抗-HIV及抗-TP,能够有效预防血源性感染,提高供血安全性.

  • 输血前受血者五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蒋翠霞;余秀瑾;张彦华

    目的 探讨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播疾病相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96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抗体及谷丙转氨酶检测分析.结果 HBsAg阳性率3.13%、抗-HCV阳性率1.23%、抗-HIV阳性率0.00%、梅毒抗体阳性率0.00%,ALT>40u/L者5.25%.结论 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五项指标检测对于预防医院感染和减少因输血后感染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患者、医院及供血单位均有保护作用.

  • 献血者情况与血液检验不合格原因分析

    作者:许雪梅

    街头设立采血点及采血车的流动宣传采血,完全取代了以往的有组织有计划到单位采血,针对目前这种采血环境的改变及无偿献血员的不确定性,为了保证临床的安全输血和献血员的身体健康,将本单位2003~2006年献血员情况及血液检验不合格原因分析如下.

  • 多厂家抗-HCV ELISA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安社刚;卢新明;杨来智

    探讨多厂家抗-HCV ELISA试剂检测结果不一致的原因.选用4个国产厂家和2个进口厂家试剂对175份样品进行抗-HCV检测,并对其中17份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样品和1份6个厂家试剂检测均为弱阳性的样品用抗-HCV ELISA分片段试剂进行检测,用SPSS13.0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6个厂家试剂对175份标本的检测结果,同为阴性85份,同为阳性38份,有52份样品检测结果不一致.18份结果不一致的样本用分片段试剂测定的结果为:Ⅰ试剂的假阴性率为75.00%(9/12);Ⅱ试剂的假阴性率为25.00%(3/12);Ⅲ试剂的假阴性率为66.67%(8/12);Ⅳ试剂的假阴性率为33.33%(4/12);Ⅴ试剂的假阴性率为58.33%(7/12);Ⅵ试剂的假阴性率为33.33%(4/12).采用II+V的组合实验检测假阴性率为8.33%(1/12),有很明显的降低.结论:试剂盒包被抗原成份的差异可能是检测结果不一致的重要原因,选择包被抗原成份互补的试剂盒分别进行初筛和复检实验是减少假阴性结果,保障血液安全的重要手段.

  • 7家血站实验室抗-HCV ELISA试验临界值评价

    作者:刘正敏;王瑞;黄力勤;胡京辉;常乐;甄伟;王鹏;王芳;魏超;朱绍汶;曾劲峰;释艳华;郑伟;王露楠;葛红卫

    目的:评价7家血站实验室抗-HCV ELISA实验灰区的必要性及适宜性.方法:7家血站实验室编码为1,2,3,4,5,6和7,而8种ELISA试剂分别编码为A,B,C,D,E,F,G和H.7家血站实验室使用8种不同厂商ELISA试剂中的1种或2种对同一组(n=1259)标本进行抗-HCV检测.对检测结果有差异的标本进行Western blot补充试验以明确标本血清学状态.统计各实验室真阳性检出率、灰区标本确证阳性率以分析7家血站实验室抗-HCV试验“灰区”设置的必要性.通过绘制ROC曲线确定7家血站实验室抗-HCV ELISA试验的佳临界值,比较3种不同临界值(实验室工作临界值、厂商推荐临界值、佳临界值)下灵敏度及特异性的变化以分析7家血站实验室抗-HCV ELISA试验“灰区”的合理性.结果:7家血站实验室(其中编码1号实验室采用了A、B两种试剂)真阳性检出率分别是95.40%(1A)、99.23%(1B)、94.25%(2C)、96.17%(3D)、98.08%(4E)、96.93%(5F)、97.32%(6G因为有1家血站使用了两种ELISA试剂)、93.10%(7H).除2C(94.25%)、7H(93.10%)外其余均大于95%.设立灰区的6家血站实验室(1A、1B、3D、4E、5F、6G和7H)灰区确证阳性率分别为0.00%、0.00%、21.43%、0.00%、0.00%、0.00%、38.89%.绘制ROC曲线比较3种不同临界值关系显示,5家实验室(1B、2C、4E、5F、6G)抗-HCV佳临界值>厂商推荐临界值>实验室工作临界值,使用厂商推荐的临界值已可以达到筛查实验室高灵敏的要求;1A、3D、7H抗-HCV佳临界值<厂商推荐临界值,考虑使用适宜的灰区.设立灰区的6家实验室,使用实验室,工作临界值与使用厂商推荐临界值相比,仅3D、7H灵敏度略有提高(分别为1.60%、2.70%),其余实验室灵敏度无变化且特异性下降(0.20%-0.50%).结论:除1A、3D、7H可适当设置灰区外,研究结果支持其他实验室抗-HCV ELISA试验取消灰区;即使是同一实验室也要对灰区设置进行科学评估,不宜盲目使用同一尺度,应建立适宜的判定策略.

  • 输血患者血清感染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李正花;连海燕;姜敏;孙平

    目的::了解输血患者相关传染性疾病感染情况。方法:对2012-2014年住院输血患者共6386例,常规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4项血清感染标志物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4项感染标志物检测结果总阳性率为9.02%,其中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阳性率分别为4.56%、2.82%、1.55%和0.09%;抗-TP阳性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HBsAg阳性率呈逐年递减趋势;抗-TP和抗-HIV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应加强输血前血清感染标志物的监测,控制医院感染率。

360 条记录 1/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