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模型中医学思维模型审视方剂配伍
目的 用模型中医学思维阐释方剂配伍原则和方法 ;方法 运用模型中医学思维剖析方剂配伍原则,使方剂配伍的君臣佐使理论清晰明了,对方剂配伍的真谛与作用有新的认识,模型中医学思维模型结合中药的性味归经,分析古典经方之奥妙,找到更具实用性和说服力的方剂配伍原则;结论 方剂的配伍原则,经过模型中医学思维模型的阐释,其君臣佐使理论和方法 简单化;结果 不同的角度探讨同一方剂配伍原则,其结果 截然不同.
-
去性存用配伍浅析
方剂配伍理论或规律的研究是方剂学现代研究的重点,去性存用亦是方剂配伍理论之一。但关于去性存用配伍,尚有许多方面有待探讨。本文试从其概念问题、与佐使药的区别、与寒热配伍的区别以及应用要点方面予以分析,提出去性存用应用五指征,以期理论的廓清对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有所裨益。
-
中药配伍理论研究
中药配伍指中药的配合使用,中药配伍理论体系包括:七情和合、配伍宜忌、君臣佐使以及中药配伍的现代药理学、药效学、毒理学等的现代科学研究.
-
君臣配伍探究
方剂中君臣佐使的概念早由<内经>提出,主要是以药物在处方中的作用论君臣佐使,是中医方剂的主要配伍理论,是方剂构成的基本框架.而一首方的君臣配伍决定该方的功效及主治病证.
-
中药复方化学研究概况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它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按照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选用恰当的药物定量配伍而成,是中医辩证论治理论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复方药效和临床研究发展迅速,复方化学研究已开始起步,中药复方已成为人们研究和开发的热点[1].但迄今为止,中药复方的研究多集中在药理、药效方面,有效部位及活性成分的研究较少,尚未看到真正意义上的复方研究实例.
-
"君臣佐使"的再思考
"君臣佐使"是现行<方剂学>教材中用于说明方剂基本结构与阐释方义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笔者从中医古代文献及现代研究成果入手,对方剂组成与配伍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用"君臣佐使"组方与阐释方义有其局限性.为此,提出"药群组合"假说,以指导临床组方遣药实践,不揣浅见,略以论之.
-
组方思想与佐药探源
组方,是指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选择适当药物组成方剂.组方思想,指选择药物、组成方剂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中医组方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从<内经>的奠基,到"七篇大论"君臣佐使的提出,再到张仲景在实践中确定的演变过程.
-
从文献谈"君臣佐使"概念与应用原则
考察历代相关的代表性文献,笔者认为依"三品"而确定的"君臣佐使"现在看来并不完全适用于养生保健,在临证用药处方中,更不宜机械套用,使药物发挥作用必须有相应足够的适当剂量.处方中针对病证起主要治疗作用且用量大、剂量足够、药力强的药物为"君"药,引导诸药达到患病脏腑及相关经络、病位的药物为"使"药,"臣、佐"药则从正反两个角度辅助"君"药.组方时还要注意"君臣佐使"的数量、奇偶、配比及方剂大小,提倡大"使"药观点,即处方中不仅有"君臣佐使",而且全方作用都要如"使"药那样能够达到患病脏腑及相关经络、患病部位,切合病证的病位、病因、病机和病变性质特点.
-
方剂学中药物配伍的教学体会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方剂的制方原理、药物配伍及临床运用规律的一门中医基础应用学科.方剂学研究内容之一的药物配伍既是<方剂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学生对配伍理解和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方剂学的教学质量,甚至影响到学生下一阶段对<中医内科学>的学习.因此,从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及专业特点,深入浅出地讲好方剂的配伍,对提高方剂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从"君臣佐使"理论中探讨中药对药配伍规律
对药又叫药对,为两味中药的配伍运用,临床上常有较好疗效,本文从"君臣佐使"理论出发,探讨常用中药对药的配伍规律.
-
试论方剂学"君臣佐使"的英译
通过对方剂学中"君臣佐使"含义的源流、含义的分析说明,对英语中相关用词进行辨析选择,对中医方剂学中"君"、"臣"、"佐"、"使"的英文译法进行了探讨.
-
中药对药君、臣、佐、使配伍规律研究
从中药君、臣、佐、使理论入手,将中药对药分成君药加君药、君药加臣药、君药加佐药、君药加使药四类,并探讨了中药对药的君、臣、佐、使配伍规律.
-
学习王永炎教授系统中药观的体会
"医者理也,药者瀹也",是王永炎教授对医学与药学关系的理解,王老师对"瀹"字的解析具有独到之处,偏旁部首为上善若水,右半边的上半部分由多口人组成具有协同作用,下半部分为册,寓意有规律可循,构成对药的诠释.我们将其领会为:发挥配伍优势,以君臣佐使为规则,调整人体机能恢复和谐状态.
-
对《方剂学》君臣佐使理论的定性思考
在组方、用方的过程中,源于<内经>、发展于后世的方剂学君臣佐使理论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一直被历版统编<方剂学>教材称为"方剂的组方原则",通过对君臣佐使理论在方剂学研究中的角色分析,认为君臣佐使理论应该被定性为"方剂的组成原理",准确的定性将有利于对该理论本质精神的理解和运用.
-
中药组方原则"君臣佐使"的模糊数学量化描述
探讨中药"君臣佐使"的微观意义以及模糊数学量化描述方法;根据"君臣佐使"的分子生物学表达和人隶属度原则,对戍于证候模型各靶点和功能群提出"君臣佐使"模糊子集和隶属度函数的计算方法;以四物汤为例,根据四物汤各单药对辐射小鼠骨髓造血的调节作用试验,依据大隶属度原则,得出地黄和当归属于"君臣药"模糊子集,自芍属于"反佐"模糊子集,川芎属于"使药"模糊子集;讨论模糊数学是"君臣佐使"更为本质的数学表达.
-
对“君、臣、佐、使”的再思考
在处方点评中,要求处方中的中药一般应当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但在实际的点评中遇到了不少问题,本文旨在针对这些问题阐述对“君臣佐使”的重新思考。
-
合理使用中成药规避不良反应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遵循君臣佐使配伍原则,以中药材为原料,按照规定的处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生产的制剂.具有易于保存、服用方便及便于携带等特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中西医人员都在使用,且患者自己也可以在药店买药.在这种状况下中成药的安全问题就显得非常突出,存在药不对证、用药不规范、疗程不合理及服法不正确等诸多问题.如:凡外感,无论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一概都用感冒冲剂;只要咽喉痛都用双黄连口服液;凡是冠心病、脑梗死等都用丹参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等,这样既不符合中医理论,也不能起到治疗效果,甚至引起不良反应.为了保证中成药的安全有效,下面谈谈如何合理使用中成药,规避不良反应.
-
方剂配伍中君药的演变
方剂君臣佐使配伍中的君药在历代文献记载中有着不同的涵义和数量.据现存文献,<庄子·徐无鬼>以愈病者为君药;<黄帝内经>中以治疗主病的药物为君药;<神农本草经>的君臣佐使用来区分药物善恶;唐·甄权<药性论>规定某药为君药;唐·蒋孝琬<杂注本草>以治疗阴病为君药;金·张元素<医学启源>以剂量多者为君药;金·李杲<脾胃论>以力大者为肘药;明·王肯堂<医论>中的君药则随年份不同而变化.君药的数量也不限于1味,可有2、3味甚至以某一方剂为君.
-
浅论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汤是传统医方,笔者结合长期从事中药调剂工作实践,对该方的君臣佐使的关系及归经,用法进行简单论述,目的是让广大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时发挥该方的真正作用.
-
方剂剂量与君臣佐使关系初探
以2 022个方剂为研究对象,围绕其中中药剂量及君臣信息,计算中药的相对剂量,并进行方剂内的中药相对剂量排名,利用相关关系分析方法,进行“中药相对剂量排名”与“君臣佐使情况”之间的相关关系假设检验.探讨中药剂量与中药“君、臣、佐、使”之间的关系.中药相对剂量排名与君、臣地位存在相关关系,且为负相关.中药相对剂量排名与佐、使地位不存在相关关系.某味中药在处方中如果相对剂量高,越有可能成为该方的主要药物,而某味中药是否为该方的佐药或使药与相对剂量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