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配伍讲求整合调节

    作者:萧莹

    我国传统中医药的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受到国际医学界的重视,尤其是中药的整合调节作用更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认可,体现了整合医学的思维,是整合医学为重要的一部分.数千年积淀形成配伍理论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中药处方和中成药往往都是有选择性地多味药物配合在一起使用,这就是中医学所讲的配伍理论.中药的配伍理论博大精深,主要有君臣佐使、七情、药对配伍、药量配伍等等,这些配伍理论都是从古至今经过无数代人共同努力逐步积累下来的.

  • 注射用辛芍冻干粉针药味配伍作用研究

    作者:王永林;黄勇;郑林;王爱民;李勇军;何迅;兰燕宇

    目的:研究注射用辛芍冻干粉针组方中灯盏细辛与赤芍的配伍关系,以阐明该复方药对配伍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小鼠急性全脑缺血、缺氧模型,以动物呼吸维持时间和张口喘息时间为指标.以 Scott 比值法求得各单组分和配伍条件下的"半效作用量"(D50),应用 Finney 调和平均数法及 Loewe 等效线法评价药物的配伍作用.结果:赤芍与灯盏细辛以四种不同比例的配伍用药,对急性脑缺血小鼠呼吸维持时间及急性脑缺氧小鼠喘息时间指标的调和平均数值 Q50 均小于 l,合并用药的等效曲线均为凹形.综合指标表明灯盏细辛与赤芍佳组方配比1:1.5.结论:复方药对灯盏细辛与赤芍配伍用药存在协同作用,注射用辛芍冻干粉针组方配伍合理.

  • 方剂学中药物配伍的教学体会

    作者:张红梅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方剂的制方原理、药物配伍及临床运用规律的一门中医基础应用学科.方剂学研究内容之一的药物配伍既是<方剂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学生对配伍理解和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方剂学的教学质量,甚至影响到学生下一阶段对<中医内科学>的学习.因此,从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及专业特点,深入浅出地讲好方剂的配伍,对提高方剂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黄连与吴茱萸合用大鼠体外肝代谢研究

    作者:黄果;李凯鹏;杨洁;张瑞;杨丽娟;张玉杰

    目的:研究黄连配伍吴茱萸后对盐酸小檗碱(ber)大鼠肝脏代谢以及对大鼠肝脏药物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探讨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的机制.方法:HPLC测定大鼠肝微粒体温孵体系中ber的含量,采用在体诱导-体外肝微粒体温孵的方法,考察ber在吴茱萸、黄连、连萸配伍(6:1)诱导组及溶媒对照组肝微粒体系中的代谢变化;采用Nash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空白组、阳性药物组(酮康唑)、黄连组、吴茱萸组、连萸配伍(6:1)组大鼠肝微粒体中红霉素N-脱甲基酶(ERD)、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DM)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ber在各给药组大鼠肝微粒体温孵液中的代谢速率均有明显下降(P<0.001),且代谢速率连萸配伍组<吴茱萸组<黄连组<空白对照组.与空白组大鼠比较,酮康唑组、吴茱萸组和连萸配伍组ERD活性均明显受到抑制(P<0.01),同时吴茱萸和连萸配伍组还可使ADM活性显著降低(P<0.01);黄连组对ADM活性抑制作用明显(P<0.05),但对ERD活性作用不明显.结论:连萸配伍合用通过抑制大鼠肝药酶ERD和ADM活性降低黄连主要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的肝脏代谢,这可能是连萸配伍相瓦作用的重要机制.

  • 基于经典丹参药对"丹参-冰片"、"丹参-红花"的药动学研究探讨中药配伍增效的药动学研究策略

    作者:张翠英;任伟光

    药对是中医临床遣药组方常用的配伍形式和复方来源之一,基于体内药动学研究是阐述药对配伍增效减毒机制的1个重要内容.该文全面总结整理丹参-红花(君臣配伍)和丹参-冰片(君使配伍)2类经典丹参药对的"标识成分"药动学研究报道,评价其阐释药对配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今后药对配伍的药动学机制提出可行性建议.基于药对的药效组分"标识成分"的药动学比较研究,基本上考虑了中药的复杂体系存在背景、未脱离与其天然共存的化学体系,可以较好阐述药对配伍的君臣、君使增效机制,佐证了中药的"药辅共生"理论,这种药动学研究思路能较好地诠释药对配伍的增效机制.而基于单体化学成分、脱离中药复杂化学环境的"标识成分"药动学研究阐释药对配伍的增效机制尚存在一定空间,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商榷.

  • 升降浮沉药性理论溯源及升降浮沉药对配伍研究

    作者:郭兆娟;袁一平;孔李婷;贾晓玉;王宁宁;戴莹;翟华强

    升降浮沉药性理论是指导临床组方遣药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古籍及文献研究得知,升降浮沉理论萌芽于《黄帝内经》,实践于《伤寒杂病论》,成立于《医学启源》,发展于《本草纲目》及现代.升降浮沉理论目前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实验研究少有,临床研究中其对组方的指导主要包括升降相反、升降相生、以升为主和以降为主4种形式.运用升降浮沉药性配伍的药对主要有升药配对、升降配对和降药配对3种.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开展升降浮沉药性实验研究,揭示升降浮沉的科学内涵,将有助于其更科学的指导临床用药.

  • 黄连吴茱萸单煎后配伍沉淀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何丽仙;黄忠京;谭倪;林永成

    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已有悠久的应用历史,《丹溪心法·火六》中的左金丸(6:1)、《太平圣惠方·治水泻诸方》中的变通丸(又叫茱萸丸,1:1)、《圣济总录·中喝门》中的甘露散(2:1)等,都是通过改变该药对配伍的比例而来.

  • 配伍药物与pH值环境对大黄蒽醌类成分溶出变化的影响规律

    作者:谢臻;周媛;陈勇;李怡萱;麦蓝尹;钟明玉

    目的 研究配伍药物与pH值环境对大黄药对中葸醌类成分溶出变化的影响规律.方法 首先检测与大黄配伍的药物(醋甘遂、牡丹皮、黄芩、黄连、附子、枳实、厚朴)单煎液的pH值,然后在相同pH值的水溶液中加入大黄进行煎煮,采用UV-Vis法和HPLC法测定此pH值的水煎液中葸醌类成分的量,与大黄药对共煎液中蒽醌类成分的量进行比较.结果 UV-Vis法检测结果显示,大黄与黄连配伍时,总葸醌的溶出量低,而大黄与黄芩配伍时总葸醌的溶出量高.用盐酸水溶液提取大黄,总蒽醌的溶出量随pH值升高而增加;HPLC法测定结果显示,在测定的7个药对中,黄连与大黄配伍时,葸醌类成分溶出量低,而附子与大黄配伍时,蒽醌类成分的溶出量高.使用不同pH值的盐酸水溶液提取大黄时,蒽醌类成分的量在pH值为5.6时高.结论 大黄在煎煮过程中,与其配伍的药物和pH值环境均会引起葸醌类成分溶出量的变化,但是不同药物配伍后形成的pH值环境与用盐酸调整的pH值环境对葸醌类成分产生的影响存在不一致性,pH值环境对其影响较大.

  • 附子干姜不同药对配伍提取物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马天舒;葛迎春;贾玉红;刘平;徐雅娟;徐东铭

    目的:观察四逆汤组方附子和干姜的不同药对配伍提取物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附子(F)分别与葱白(B)、甘草(C)、猪胆汁(D)、干姜(G)、人参(R)配伍和G分别与B、C、D、R配伍的乙醚、氯仿、水提取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小鼠脾细胞为实验模型,MTT法测定细胞内线粒体脱氢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乙醚提取物中与附子配伍的FB、FC、FD、FG、FR组均有刺激脾细胞增殖作用(P<0,05,P<0.01),与干姜配伍中只有GR组有刺激脾细胞增殖作用(P<0.05).氯仿提取物中FG、FR组有刺激脾细胞增殖作用(P<0.05,P<0.01)且刺激作用强于F组(P<0.05).水提取物中与附子配伍的各组均有刺激脾细胞增殖作用(P <0.05,P<0.01),与干姜配伍各组刺激作用较弱(P<0.05),且FB、FC、FG、FR组刺激作用强于F组(P<0.05,P<0.01).结论:与附子配伍的药对提取物活性较强,与干姜配伍活性较弱,体现出附子配伍的君药作用.与附子配伍的氯仿、水提取物活性强于附子,揭示药对配伍增效作用.

  • 附子对药的临床应用

    作者:樊英林;范晓萍

    附子大辛、大热,有毒.人心、脾、肾三经.功能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现代药理研究报道其化学成分含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及非生物碱成分等.药理作用:强心,镇痛,抗炎,兴奋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经炮制与煎煮,其生物碱分解,毒性减弱,药理作用仍保留.临床处方用名:制附片、熟附片、淡附片、黑附块等.别称有黄附块、明附块,系因其炮制方法而别称谓.

  • 桂枝临证配伍应用浅析

    作者:王淳;邓毅;黄瑞英

    桂枝味辛、甘而性温,归肺、心、肝、膀胱等经.功能发汗解表、温经通脉、助阳化气.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桂枝含有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桂皮醛等,有解热、降温、镇静、镇痛、抗炎、止咳、祛痰、强心、利尿、健胃、抑菌等多种药理作用.

  • 柴胡、黄芩药对利胆作用研究

    作者:孙付军;陈慧慧;王春芳;张敏;虞慧娟;李贵海

    目的 观察柴胡和黄芩配伍对胆汁分泌的影响,找到利胆作用的佳比例.方法 给予大鼠柴胡和黄芩不同配伍比例受试药物,连续给药10 d.手术形成瘘管引流胆汁,测定给药后3h的胆汁分泌总量,计算胆汁的体质量系数.并测定胆汁中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胆固醇量.结果 各药对配伍给药组对大鼠的胆汁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黄芩组和配伍1∶1组胆汁分泌量多,其次为1∶2组和2∶1组,单独柴胡组没出现明显的胆汁分泌量的增加.与空白组比较各给药组的总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和胆固醇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总体考察不同配伍对3项指标的影响,黄芩量高的配伍增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胆固醇水平,而柴胡量高的配伍上述3项指标的水平降低,柴胡和黄芩1∶2配伍组胆固醇水平高于单纯黄芩组.结论 各给药组综合比较,适当的柴胡和黄芩配伍应用可以增加药物的利胆作用,佳配伍比例在黄芩和柴胡1∶2和1∶1之间优.

  • 药对配伍在慢性咳嗽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毛咏旻;贾桂娈

    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时间超过8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不明原因咳嗽,中医谓之“久咳”.治肺是止咳之常法,但对部分久咳患者治咳重在治肺而不止于肺,《黄帝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笔者结合临床经验,将临证运用药对治疗慢性咳嗽的体会总结如下.1 柴胡与前胡柴胡主人肝胆,升发肝气,疏肝清热;前胡为肺经专药,辛而能散,苦而能泄,寒能清热,善下气降火消痰.

  • 柴胡、黄芩含药血清对异烟肼致肝细胞HepG2损伤的预防作用

    作者:唐永翠;严敏;孙付军;李贵海

    目的:观察柴胡、黄芩含药血清对异烟肼所致肝细胞HepG2损伤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用柴胡、黄芩不同配伍比例(分别为1∶0、1∶2、1∶1、2∶1、0∶1)药液按10 mL/kg灌胃,2次/d,连续7 d制备含药血清。体外培养肝细胞HepG2,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给药组1、给药组2、给药组3、给药组4和给药组5。给药组1、2、3、4、5分别用含10%不同配伍比例柴胡、黄芩含药血清的RPMI1640基础培养液培养;对照组和模型组含药血清用正常鼠血清代替。同时,用4 mg/mL异烟肼接种于除对照组外其他组细胞。培养48 h后,观察细胞病变情况,计算细胞凋亡率,检测Fas、FasL表达。结果对照组、模型组、给药组1、2、3、4、5总凋亡率分别为7.73%±0.67%、38.10%±4.41%、19.92%±2.34%、18.32%±4.62%、19.70%±4.42%、22.82%±2.76%、23.90%±4.82%,Fas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82%±1.34%、20.68%±1.98%、8.48%±1.26%、6.02%±1.33%、8.23%±1.59%、8.52%±1.35%、9.62%±1.63%,FasL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23%±0.89%、12.15%±2.13%、3.62%±1.47%、4.35%±1.18%、4.02%±1.12%、4.60%±1.20%、6.95%±1.52%。其他各组与模型组细胞总凋亡率及Fas、FasL相对表达量比较,P均<0.05。结论柴胡、黄芩含药血清能降低异烟肼所致肝细胞HepG2损伤的坏死和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Fas/FasL表达有关。

  • 白芍药对配伍及临床应用

    作者:张朝辉

    白芍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性微寒,味苦酸,有补血、敛阴、柔肝安脾、缓急止痛、平抑肝阳之功.其与它药配对,药少力专,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笔者就白芍几组药对的配伍意义及临床应用谈体会如下.1 白芍与甘草二者相伍,出自<伤寒论>芍药甘草汤.白芍味酸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味甘,甘缓性平,补脾益气,缓气止痛.二药配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现代药理证实白芍、甘草配对应用,对横纹肌、平滑肌的挛急有效,不仅表在的躯体及四肢的平滑肌、深在的平滑肌性的脏器如胃、子宫、膀胱、尿道等也能缓解挛急,制止其疼痛.笔者认为,芍药甘草汤当属第一治痛要方,可广泛用于临床各种痛证.笔者曾重用醋白芍至60 g,甘草30 g,配伍鸡内金、金钱草、醋柴胡、川楝子、滑石、玄胡、大黄治疗胆结石引起的胆绞痛.服本方15剂,症状消失,6个月后胆道造影未见结石.在临床中治肝血不足、筋肉失养,而出现肢体拘挛、关节坚硬,屈伸不利等症,可用白芍、甘草药对配伍伸筋草、鸡血藤、木瓜等,治疗因阴液受伤而致的腓肠肌痉挛以及腿足挛缩难伸,多配伍牛膝、木瓜、穿山甲等.

  • 基于五轮八廓学说启明汤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之思路初探

    作者:蒋莉娅;黄淑秋;武志峰;王智;赵弘卿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一种黄斑区的老年性退行性病变,本病已成为我国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本文从分析AMD的中医发病机理、探讨启明汤的组方配伍、启明汤治疗AMD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等四方面,浅谈基于五轮八廓学说中药启明汤治疗AMD之思路初探.

  • 茯苓对药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贵英

    作者对茯苓的配伍应用进行了探讨,指出临床应用茯苓应依病证选择正确的药对;茯苓的主要药对分别是配党参、白术、山药、猪苓、泽泻、附子、麦冬、陈皮、神曲、木通.

  • 三棱莪术配方颗粒配伍对子宫内膜异位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初探

    作者:程杰;曹秀莲;曹文利;甄亚钦;刘姣

    目的:研究三棱莪术配方颗粒配伍对EMs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自身子宫内膜移植建立大鼠EMs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孕三烯酮组(0.125g/kg)、莪术组(20g生药/kg)、三棱组(20g生药/kg)、三棱莪术组(1∶1配伍,20g生药/kg),另设假手术组.连续灌胃给药20天后,进行异位内膜生长情况、病理切片组织形态学分析;放免法检测大鼠腹腔液IL-1β、TNF-α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异位内膜组织中MMP-9、VEGF的蛋白表达.结果:三棱莪术配方颗粒配伍给药(1∶1配伍,20g生药/kg)后,EMs大鼠异位内膜组织不完整,腔体缩小,与模型组比异位内膜面积显著减小;三棱莪术配伍(1∶1配伍,20g生药/kg)能明显减少EMs大鼠腹腔液中IL-1β、TNF-α水平,显著下调异位内膜组织中MMP-9及VEGF的蛋白表达.单独应用三棱(20g生药/kg)或莪术(20g生药/kg)可使EMs大鼠异位内膜组织中MMP-9及VEGF的蛋白表达明显下调,而异位内膜面积、腹腔液中IL-1β和TNF-α水平仅出现下降趋势,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三棱莪术两药配伍应用对大鼠实验性EMs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其作用与减少腹腔液中炎症因子的产生,抑制子宫内膜细胞的异位侵袭和种植有关,且配伍用药的效果优于单独应用.

  • 《普济方》对《伤寒杂病论》核心药物及药对配伍的应用

    作者:刘立萍;李然;梁茂新;任艳玲

    基于古代方剂数据挖掘系统,梳理了《普济方》对《伤寒杂病论》核心药物及药对配伍的应用情况,并对考察结果予以分析,旨在为临床对经方核心药物及药对配伍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文献基础.

  • 丹皮药对配伍作用浅析

    作者:王宪龄

    药对配伍是人们长期医疗实践总结出的特殊配伍形式,可作为连接单味药与方剂之间的桥梁.药与药配伍以后,或增强疗效,或扩大治疗范围,或减轻毒副作用.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是临床常用的一味中药.其与不同的药物配伍后,作用有所偏重.本文试就丹皮的常用药对配伍作用简述如下,以便更好的活用该药.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