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交试验优选甘遂醋制佳工艺

    作者:李媛;张丽;单鸣秋;丁安伟

    目的:确定醋甘遂饮片的佳炮制工艺.方法:以大戟二烯醇含量为指标,醋的用量、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醋甘遂饮片的佳炮制工艺.结果:醋的用量为30%,炒制温度控制在260℃,炒制时间为7 min.结论:优选出的醋甘遂炮制工艺稳定可行,重现性好.

  • 中药十八反甘草组临床应用调查研究

    作者:左艇;田硕;李艳;王君明;范欣生

    目的:探析十八反甘草药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检索某省级三甲医院近3年来(2009.11-2012.11)十八反甘草组应用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甘草临床同用频率依次为海藻>醋甘遂>醋大戟>醋芫花,且海藻占八成以上,甘遂、大戟和芫花均用其醋炙品.就配比而言,除了海藻用量常超过炙甘草(常为炙甘草的2~3倍)外,醋甘遂、醋芫花和醋大戟的用量均常低于炙甘草,且均常为炙甘草用量的1/10多见.就与甘草组十八反药组配伍的药物情况而言,与炙甘草反药组配伍前6名的药物分别为茯苓、桂枝、白芍、牡丹皮、炒桃仁和红参.结论:在十八反甘草组中,与甘草配伍应用多的为海藻,而甘遂、大戟等的配伍在临床上均有应用,说明了十八反同方应用在临床中也是客观存在的,并非绝对的配伍禁忌.本研究将对甘草组十八反药组临床应用组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醋甘遂不同提取物对斑马鱼幼鱼的毒性

    作者:罗隽;梅雪;夏青;冯娅茹;王雨彤;李二文;邹迪新;马志强;林瑞超

    目的:研究非致死剂量醋甘遂对斑马鱼幼鱼的毒性及毒性可逆性,并验证斑马鱼模型用于中药毒性快速评价的可行性.方法:用索氏提取器以不同极性溶剂依次提取样品,制备不同提取物.将健康斑马鱼成鱼配对产卵,以正常发育受精后3d的斑马鱼幼鱼为模型,用醋甘遂不同极性提取物处理斑马鱼幼鱼,统计给药72 h死亡率,对毒性强的提取部位观察评价其对斑马鱼心血管系统、肝脏、神经系统、胃肠道系统、肾脏及其他脏器系统的毒性特征及可逆性.结果:醋甘遂不同溶剂提取物毒性顺序依次为石油醚提取物>二氯甲烷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乙醇提取物,与空白组比较,石油醚提取部位处理后的幼鱼给药组肝区相对光强度随给药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肝脏颜色变暗(P<0.01);肝脏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在石油醚提取部位0.054 mg·L-1给药组中有轻微的肝损伤,在恢复组中肝损伤明显好转.与空白组和石油醚提取部位0.004 mg·L-1组比较,肠道尼罗红排泄实验显示残留率在石油醚提取部位0.012,0.036,0.054 mg·L-组中显著下降(P<0.01),胃肠道被促进排空.其他系统毒性特征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醋甘遂的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乙醇提取物中,石油醚提取物毒性大,且主要毒性为肝毒性和胃肠道刺激性,肝毒性造成肝变性,具有可逆性.斑马鱼模型快速评价中药毒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醋甘遂饮片炮制工艺研究

    作者:张丽;束晓云;唐于平;丁安伟;段金廒

    目的:确定醋甘遂饮饮片的佳炮制工艺.方法:以甘遂的毒效成分之一的3-O-(2'E,4'Z-癸二烯酰基)-20-O-乙酰基巨大戟二萜醇为指标性化合物,利用HPLC法,以醋的用量、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L_9(3~4)优选出了醋甘遂饮片的佳炮制工艺.结果:醋甘遂的炮制工艺,醋的用量为30%,炒制温度控制在260℃,炒制时间9 min.结论:优选出的醋甘遂炮制工艺稳定可行,重现性好.

  • 基于"有故无殒"思想的醋甘遂毒性研究

    作者:曹亮亮;王文晓;张丽;丁安伟;窦志华;王宇华

    目的:研究醋甘遂对正常和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毒性的差异.方法:以正常和癌性腹水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分组连续7d灌胃不同剂量醋甘遂,通过病理切片观察大鼠肝、胃、肠组织损伤情况,并考察其对大鼠血清、肝、胃、肠组织生化指标及氧化损伤指标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正常给药组及模型组大鼠肝、胃、肠组织均出现显著损伤.与模型组比较,各模型给药组损伤显著减轻.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肝脏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力显著升高(P<0.01),血清及肝、胃、肠组织中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降低(P<0.01),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正常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ST,ALT与肝脏中ALT及正常高剂量组大鼠肝脏中AST活力均显著增高(P<0.05,P<0.01);正常低、中、高剂量组血清、胃组织中GSH及正常中、高剂量组肝、肠组织中GSH含量显著降低(P <0.05,P<0.01);正常低、中、高剂量组肝组织中MDA及正常中、高剂量组血清、胃、肠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升高(P <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ST,ALT与模型中、高剂量组大鼠肝脏中AST及模型高剂量组大鼠肝脏中ALT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P<0.01);模型低、中、高剂量组血清及胃组织与模型中、高剂量组肝组织及模型高剂量组肠组织中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模型低、中、高剂量组血清与模型中、高剂量组肝组织及模型高剂量组胃、肠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 <0.05,P<0.01).结论:醋甘遂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肝、胃、肠毒性较正常大鼠显著降低,为醋甘遂"有故无殒"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 醋甘遂泻水逐饮功效活性部位筛选

    作者:曹亮亮;王文晓;张桥;张丽;丁安伟;窦志华

    考察醋甘遂不同极性部位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泻水逐饮的功效.以癌性腹水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呋塞米为阳性药,分组连续7d灌胃醋甘遂各极性部位,考察其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尿量、腹水量、尿钠钾氯离子水平、尿液pH、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醋甘遂乙酸乙酯部位可显著增加癌性腹水模型大鼠尿量(P<0.05),减少腹水生成,降低尿中钠钾氯离子水平(P<0.05,P<0.01)、尿液pH(P <0.05)及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含量(P<0.01).其中石油醚部位和正丁醇部位作用程度不及乙酸乙酯部位,水部位对模型大鼠各环节的作用较弱.结果表明,醋甘遂乙酸乙酯部位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有显著的利水作用,可缓解水液电解质紊乱和体液酸碱失衡,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系统,为醋甘遂泻水逐饮的功效部位.

  • 醋制降低甘遂乙酸乙酯部位致小鼠肝脏氧化损伤机制研究

    作者:杨艳菁;颜晓静;张丽;丁安伟

    目的:研究甘遂醋制降低乙酸乙酯部位对小鼠肝脏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以ICR正常小鼠为研究对象,灌胃给予甘遂与醋甘遂乙酸乙酯部位,取小鼠血清和肝匀浆测定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力和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取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其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病理切片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甘遂各剂量组肝组织损伤显著增高(P<0.01).与甘遂组比较,醋甘遂各剂量组肝组织损伤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甘遂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和肝组织中AST,ALT,LDH酶活力均明显增高(P<0.01,P<0.001),小鼠血清中和肝组织中SOD活力和GSH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01),MDA含量显著升高(P <0.001),肝组织中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力(P<0.01)显著降低,且呈一定的剂量相关性.与甘遂各剂量组相比,醋甘遂高、中、低剂量组明显降低小鼠肝组织中AST,ALT,LDH酶活力(P<0.05,P<0.001),显著提高小鼠血清中和肝组织中SOD活力(P <0.001)和GSH含量,显著降低MDA含量(P<0.01),显著增加肝组织中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力,且呈一定的剂量相关性.结论:醋制能明显降低甘遂对肝脏的氧化损伤,其机制可能为通过降低甘遂对肝组织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及减轻氧化损伤而实现.

  • 醋制降低甘遂对人正常肝细胞LO2毒性研究

    作者:颜晓静;张丽;李璘;曹雨诞;李征军;唐于平;丁安伟

    目的:比较甘遂醋制前后对人正常肝细胞LO2的毒性差异,初步探讨甘遂醋制减毒机制.方法:以人正常肝细胞LO2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甘遂醋制前后对LO2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和裂解上清液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 -K+ -ATP酶,Ca2 -Mg2+ -ATP酶等酶的活力和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生甘遂可明显降低LO2细胞的活性(P<0.01)与形态,并显著提高LO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LT,AST,LDH活力(P<0.01)、显著降低SOD活力和GSH含量(P<0.01),显著增加MDA含量(P<0.01),显著降低LO2细胞裂解上清液中Na+ -K+ -ATP酶和Ca2+-Mg2+ -ATP酶活力(P<0.01);醋制后,与生甘遂各剂量组比较,醋甘遂可显著降低生甘遂对LO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P<0.01)和形态变差的趋势,可显著降低LO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LT,AST,LDH活力(P<0.01)、显著增加SOD活力和GSH含量(P<0.01)、显著降低MDA含量(P<0.01)、显著提高LO2细胞裂解上清液中Na+ -K+ -ATP酶和Ca2+ -Mg2+ -ATP酶活力(P<0.01),且呈一定的剂量相关性.结论:醋制可降低甘遂肝毒性,其可能机制为通过降低甘遂对肝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及减轻氧化损伤而实现.

  • 醋甘遂活性部位各成分群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比较研究

    作者:楼坚伟;曹亮亮;张桥;张丽;丁安伟

    采用模式生物斑马鱼的胚胎评价醋甘遂活性部位各成分群急性毒性,同时采用UFLC-Q-TOF-MS对各成分群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研究.以24h健康斑马鱼胚胎为研究对象,各成分群设9个浓度和1个空白对照组,考察给药后96 h其对斑马鱼胚胎存活率的影响,计算不同样品对斑马鱼胚胎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结果显示,各成分群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大小依次为B>C>A>D,成分群D的毒性不明显.UFLC-Q-TOF-MS分析结果显示成分群B主要检测到巨大戟烷型二萜类成分,成分群C主要检测到假白榄烷型二萜类成分.关联毒性研究结果,推测假白榄烷型二萜类成分可能为醋甘遂中更为低毒的活性成分,可为进一步深入探究醋甘遂“有故无殒”的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 不同方法炮制甘遂对LO2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

    作者:张丽;高兰;颜晓静;曹雨诞;丁安伟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炮制所得甘遂各样品对人正常肝细胞LO2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人正常肝细胞LO2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甘遂醋制前后各炮制品(生品、清炒品、酷润品、醋制品)对LO2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术研究甘遂醋制前后各炮制品对LO2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甘遂生品可明显降低LO2细胞的活性(P<0.01)和形态,显著升高S期细胞百分率(P<0.05),显著降低G2/M期细胞百分率(P<0.01),显著增加人正常肝细胞LO2细胞的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坏死率、总凋亡率(P<0.01);与甘遂生品组比较,甘遂各炮制品均能降低对人正常肝细胞L02的增殖抑制作用(P<0.01)和形态变差的趋势,其降低增殖抑制作用的顺序为醋制品>醋润品>清炒品,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r醋制=0.999,r醋润=0.913,r清炒=0.914,r生品=0.984);且均能显著增加G2/M期细胞百分率(P<0.05,P<0.05,P<0.01),显著减少人正常肝细胞LO2的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坏死率、总凋亡率(P<0.01),其增加G2/M期细胞百分率的顺序和降低凋亡率的顺序均为醋制品>醋润品>清炒品.结论:甘遂炮制后可通过影响LO2细胞周期与凋亡降低其毒性,且甘遂醋制工艺中的炒与醋润2种操作在醋制降低甘遂的肝毒性中能够起到协同作用,从而为揭示上述2种操作在甘遂醋制减毒工艺中的合理性和醋制工艺优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 基于1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对醋制甘遂解毒作用的研究

    作者:刘玉梅;惠蓉蓉;何翠翠;段金廒;李建新

    甘遂为有毒中药,临床上常经醋制后入药以降低其毒性.该文采用代谢组学方法比较生甘遂和醋甘遂对正常大鼠的损伤情况,研究醋制对甘遂毒性的缓解作用.连续7d以生甘遂(EK)、醋甘遂(VEK)的水提取物对大鼠灌胃给药,药量均为9 g·kg-1·d-1(按生药量计),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停止灌胃后继续观察7d,收集14 d白天尿液,用于1H-NMR检测;于第8天将每组大鼠处死一半,第15天处死另一半,采集肝脏,一部分用于1 H-NMR检测,另一部分用于病理学切片检测.病理学切片检测结果显示在本实验剂量下甘遂及醋制甘遂对大鼠肝脏没有造成损伤,但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发现在实验的第2周甘遂造成大鼠肝、肾及消化系统内部内源性代谢产物谱的紊乱;同时发现醋甘遂的毒性要比生甘遂低得多,传统醋制可以降低甘遂的毒性.该研究显示代谢组学方法有助于评价甘遂的毒性及醋制对甘遂的解毒作用.

  • 生甘遂和醋甘遂提取物急性毒性和刺激性实验研究

    作者:刁义平

    目的:比较生甘遂和醋甘遂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及刺激性.方法:将生甘遂和醋甘遂分别用水和醇提取.提取物分别配成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并用其对小鼠进行半数致死量(LD50)急性毒性实验,对家兔进行眼和皮肤刺激性实验,对照品为0.9%氯化钠溶液.结果:生甘遂醇提取物的LD50为(24.64±6.57)mg/g,95%可信区间为18.07~31.21 mg/g,醋甘遂醇提取物LD50为(106.35±15.88)mg/g,95%可信区间为90.47~122.23 mg/g,醋甘遂醇提取物的毒性显著低于生甘遂醇提取物(P<0.01).生甘遂醇提取物具有强烈刺激性,醋甘遂醇提取物刺激性显著降低,二者相比以及二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生甘遂水提取物与醋甘遂水提取物均不具备刺激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甘遂水提取物与醋甘遂水提取物几乎无毒性或刺激性.醋甘遂醇提取物的毒性和刺激性明显低于生甘遂醇提取物,安全性相对较高.

  • 生甘遂及其炮制品中2种三萜成分的含量研究

    作者:程显隆;肖新月;邹秦文;魏锋;杜力军;马双成

    目的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生甘遂和醋甘遂中大戟二烯醇及表大戟二烯醇的含量差异.方法 样品以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超声处理后,蒸干,加甲醇溶解,以HPLC法分析.采用Agilent C8色谱柱分离,柱温:30℃;以乙腈-水(95∶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0nm.结果 考察了44份甘遂及其炮制品中的大戟二烯醇和表大戟二烯醇的含量情况.结论 生甘遂及其炮制品醋甘遂中的三萜成分以大戟二烯醇及表大戟二烯醇为主,甘遂及醋甘遂中大戟二烯醇(Ⅰ)和表大戟二烯醇(Ⅱ)的含量消长变化有一定规律,二者之比(Ⅰ/Ⅱ)约为3∶1,可以只测定大戟二烯醇的含量来控制甘遂及其炮制品的质量.

  • 甘遂醋制前后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泻水逐饮功效比较

    作者:张桥;曹亮亮;楼坚伟;张丽;丁安伟

    目的 考察甘遂醋制前后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泻水逐饮功效的差异.方法 以癌性腹水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呋塞米为阳性药,分组连续7dig生、醋甘遂粉末及醇提加水提物,考察其对大鼠尿量,腹水量,尿钠、钾、氯离子水平,尿液pH值,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系统(RAAS),抗利尿激素(ADH)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尿量显著增加(P<0.05、0.01);腹水量,尿钠、钾、氯离子水平,尿液pH值显著减少(P<0.01);血清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 (Ang Ⅱ)、醛固酮(ALD)、ADH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其中生、醋甘遂粉末给药功效为显著,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生、醋甘遂均具显著的泻水逐饮功效,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有良好的症状改善作用.

  • 醋甘遂不同提取部位对癌性腹水大鼠泻水逐饮功效比较研究

    作者:曹亮亮;王文晓;张丽;丁安伟;窦志华;王宇华

    目的 考察醋甘遂不同提取部位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泻水逐饮功效的影响.方法 以Walker-256细胞株制备癌性腹水大鼠模型,分组ig给予醋甘遂粉末、醋甘遂醇提物、醋甘遂水提物和醋甘遂醇提加水提物340 mg/kg(生药量),连续7d;给药后测定大鼠尿量、腹水量,试剂盒法检测尿液中钠、钾、氯离子浓度,检测尿液pH值,测定血清中肾素(PRA)、血管紧张素II (Ang II)及醛固酮(ALD)水平.运用UPLC-QTOF MS联用技术,初步分析醋甘遂各提取部位的成分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尿量显著减少(P<0.05);腹水,尿液中钠、钾、氯离子水平,尿液pH值,血清PRA、Ang II、ALD水平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腹水均有减少的趋势;阳性药(呋塞米)组及醋甘遂粉末、醇提加水提组大鼠尿量显著增多(p<0.05);醋甘遂水提组大鼠尿钠离子显著降低(P<0.05);呋塞米组及醋甘遂粉末、醇提物、醇提加水提物组大鼠尿液中钠、钾、氯离子水平及尿液pH值,血清PRA、Ang II、ALD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醋甘遂醇提物及醇提加水提物中均检测到二萜类成分,醋甘遂水提物中二萜类成分较少.结论 醋甘遂粉末与醋甘遂醇提加水提物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泻水逐饮作用较为显著,且二者无显著性差异,而醋甘遂水提物作用较弱,为醋甘遂临床用药多入丸散提供依据.醋甘遂二萜类成分可能是其泻水逐饮活性成分.

  • 醋炙减弱甘遂醋酸乙酯部位对小鼠胃肠黏膜通透性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文晓;高兰;张丽;丁安伟

    目的 探讨醋炙减弱甘遂醋酸乙酯部位对小鼠胃肠道黏膜通透性影响的机制.方法 将小鼠分为对照组、甘遂组、醋甘遂组,ig给药7d后,取小鼠胃、肠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并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胃肠组织中E-钙黏蛋白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VCAM-1)蛋白的表达.结果 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甘遂组胃固有腺体上皮排列紊乱,细胞质电子密度不均匀,细胞核形态不规则,腺上皮表面有大量溶酶体出现;醋甘遂组胃固有形态上皮细胞形态规则,部分线粒体畸形;甘遂组肠黏膜表面微绒毛高度变矮,细胞间连接丰富,但近表面的紧密连接较短;醋甘遂组肠上皮细胞排列规则,细胞形态一致,表面微绒毛数量减少、高度变矮,但较规则,线粒体结构良好.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甘遂组E-钙黏蛋白表达降低,VCAM-1蛋白表达增强(P<0.05、0.01);与甘遂组相比,醋甘遂组E-钙黏蛋白表达增强(P<0.05、0.01),VCAM-1表达降低(P<0.05、0.01).结论 醋炙能明显降低甘遂对小鼠胃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刺激,减弱对胃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从而降低甘遂的刺激性.

  • 配伍药物与pH值环境对大黄蒽醌类成分溶出变化的影响规律

    作者:谢臻;周媛;陈勇;李怡萱;麦蓝尹;钟明玉

    目的 研究配伍药物与pH值环境对大黄药对中葸醌类成分溶出变化的影响规律.方法 首先检测与大黄配伍的药物(醋甘遂、牡丹皮、黄芩、黄连、附子、枳实、厚朴)单煎液的pH值,然后在相同pH值的水溶液中加入大黄进行煎煮,采用UV-Vis法和HPLC法测定此pH值的水煎液中葸醌类成分的量,与大黄药对共煎液中蒽醌类成分的量进行比较.结果 UV-Vis法检测结果显示,大黄与黄连配伍时,总葸醌的溶出量低,而大黄与黄芩配伍时总葸醌的溶出量高.用盐酸水溶液提取大黄,总蒽醌的溶出量随pH值升高而增加;HPLC法测定结果显示,在测定的7个药对中,黄连与大黄配伍时,葸醌类成分溶出量低,而附子与大黄配伍时,蒽醌类成分的溶出量高.使用不同pH值的盐酸水溶液提取大黄时,蒽醌类成分的量在pH值为5.6时高.结论 大黄在煎煮过程中,与其配伍的药物和pH值环境均会引起葸醌类成分溶出量的变化,但是不同药物配伍后形成的pH值环境与用盐酸调整的pH值环境对葸醌类成分产生的影响存在不一致性,pH值环境对其影响较大.

  • HPLC法测定甘遂及其醋制品中3种二萜类成分

    作者:张丽;李征军;束晓云;唐于平;丁安伟;段金廒

    目的 测定甘遂与醋甘遂饮片中3种二萜类成分.方法 采用HPLC法,分别在235nm和268nm测定了甘遂和醋甘遂饮片中甘遂大戟萜酯C、3-O-苯甲酰基-20-去氧巨大戟二萜醇和3-O-(2'E,4'Z-癸二烯酰基)-20-O-乙酰基巨大戟二萜醇.结果 甘遂大戟萜酯C、3-O-苯甲酰基-20-去氧巨大戟二萜醇和3-O-(2'E,4'Z-癸二烯酰基)-20-O-乙酰基巨大戟二萜醇的进样量分别在1.636~0.052μg(r=0.9998),1.458~0.046μg(r=0.9996)和1.782~0.056μg(r=0.9996)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6%(RSD=2.71%)、99.21%(RSD=2.88%)、96.44%(RSD=2.78%).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甘遂与醋甘遂饮片的质量控制.

  • 醋甘遂的研究进展

    作者:曹亮亮;丁安伟;窦志华;王文晓;张丽

    本文通过对醋甘遂的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理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研究进展的综述,探讨醋甘遂深入开发利用的前景.

  • 甘遂不同炮制品中二萜类成分的变化研究

    作者:李征军;李媛;高兰;丁安伟;张丽

    目的 比较甘遂炮制前后各炮制品中二萜类成分甘遂萜酯B和甘遂萜酯A含有量的变化,以期揭示上述成分与甘遂醋炙减毒作用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甘遂各炮制品中二萜类成分甘遂萜酯A、甘遂萜酯B,以X Terre RP C1s色谱柱(4.6mm×150mm,5μm)为固定相;流动相为甲醇(A)-水(B)二元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35 nm,柱温38℃.结果 假白榄烷型二萜类成分甘遂萜酯A和甘遂萜酯B经炮制后均有所降低,其质量分数高低顺序为生品>清炒品>醋润品>醋炙品.结论 甘遂醋炙前后甘遂萜酯A与甘遂萜酯B的含有量变化与甘遂醋炙减毒有一定的关联性.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