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16年浙江省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作者:费方荣;俞敏;钟节鸣;潘劲;武海滨;龚巍巍;王蒙;王浩;胡如英

    目的 分析浙江省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其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浙江省居民死因监测资料,计算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编制寿命表,计算期望寿命及去心脑血管疾病后的期望寿命.结果 2016年浙江省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为216.10/10万,标化死亡率为162.68/10万,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5).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等主要心脑血管疾病的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为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2016年浙江省居民期望寿命为78.40岁,其中男性为76.28岁,女性为80.79岁.去除心脑血管疾病后全人群期望寿命增加3.34岁,其中男性增加3.03岁,女性增加3.65岁;去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后,期望寿命可分别增加1.11和1.60岁.结论 农村居民和男性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高危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对期望寿命的影响较大,尤其是脑血管病.

  • 浙江省成年人健康期望寿命分析

    作者:费方荣;胡如英;钟节鸣;潘劲;武海滨;龚巍巍;王蒙;王浩;王旭英

    目的 测算浙江省15岁及以上居民健康期望寿命,为评价浙江省成人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浙江省死因监测资料、 死因漏报调查资料和2013年全国第五次卫生服务健康调查数据,采用Sullivan方法测算健康期望寿命和无慢性病期望寿命,并计算其占期望寿命的比例.结果 浙江省15~<20岁组居民健康期望寿命为55.80岁,占期望寿命的87.70%;无慢性病期望寿命为46.68岁,占期望寿命的73.37%;两者占期望寿命的比例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85岁~组分别降至41.83%和39.54%.15~<20岁组男女健康期望寿命占期望寿命的比例分别为89.65%和85.58%,无慢性病期望寿命占期望寿命的比例分别为75.37%和71.12%,各年龄组比较男性均高于女性.15~<20岁组城乡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占期望寿命的比例分别为86.33%和88.12%,无慢性病期望寿命占期望寿命的比例分别为68.01%和74.80%,各年龄组比较农村均高于城市.结论 浙江省居民健康期望寿命、 无慢性病期望寿命占期望寿命的比例均达70%以上,且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

  • 浙江省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分析

    作者:詹一;俞敏

    目的 分析浙江省居民1998、2003和2008年健康期望寿命以及年龄、性别和城乡之间的差异.方法 利用浙江省死因监测资料和浙江省卫生服务调查家庭户成员相关健康资料,采用Sullivan法计算健康期望寿命.结果 浙江省居民期望寿命、健康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比值,1998年为73.89岁、58.09岁和78.62%,2003年为75.91岁、57.76岁和76.08%,2008年为76.70岁、59.57岁和77.66%.浙江省居民期望寿命、健康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比值均随着年龄的上升而下降.女性期望寿命高于男性,男性健康期望寿命比值高于女性.城市居民期望寿命高于农村居民,但是农村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比值均高于城市居民.结论 浙江省居民期望寿命随着年份递增而递增,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地区的健康期望寿命存在差异,应采取不同卫生政策.

  • 德清县1996~1999年居民死因调查

    作者:王法弟;朱建福;王学才;徐海涛;董晓莲;丁杏妹;王晓丽;张一鸣;姚永平

    目的了解德清县居民死因谱,分析居民的健康状况,为疾病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ICD-9进行死因归类,比较分析了各类疾病不同地域、性别、年龄死亡率的差异.结果 1999年平均期望寿命为74.46岁,比1992年增加1.42岁.呼吸系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损伤与中毒、心脏病是我县前5位的死因,各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我县的重点疾病.结论我县居民的健康水平已有了明显的提高,介入有效的干预手段防制慢性疾病应成为今后疾病防制和科研工作的重点.

  • 宝山区淞南镇居民十年死因分析及疾病负担

    作者:胡利娟;薛俊磊;刘世友

    目的:分析上海市宝山区淞南镇居民死亡水平、死因分布特点和疾病负担,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 ICD -10编码对淞南镇居民2005—2014年死亡监测数据进行整理,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及期望寿命等指标。结果淞南镇2005—2014年粗死亡率为953.2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50.13/10万。前5位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伤害,前5位死因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83.68%。2005—2014年 PYLL 男性均大于女性,期望寿命男性均小于女性。结论慢性病和意外伤害是淞南镇居民的主要死因。淞南镇居民期望寿命与上海市平均水平存在差距。

  • 临安市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分析

    作者:陈双燕;戎红玉

    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不仅关系其本身,也影响着下一代的身体素质,育龄妇女死亡直接影响到妇女的期望寿命和社会、家庭的和谐稳定.本文对我市2001-2008年常住人口中育龄妇女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掌握我市育龄妇女的基本情况,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以提高期望寿命.

  • 2009~2013年江苏省淮安市肺癌发病和死亡分析

    作者:孙中明;张芹;潘恩春;缪丹丹;何源

    [目的]分析淮安市2009~2013年肺癌发病与死亡的流行特征,为肺癌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淮安市恶性肿瘤登记报告系统收集的淮安市2009~2013年肺癌的发病和死亡资料,分性别、年龄、地区(农村和城市)分析淮安市肺癌的流行特征.[结果]淮安市2009~2013年肺癌共发病9544例,粗发病率为36.20/10万,其中城市36.62/10万,农村35.77/10万;男性50.79/10万,女性20.91/10万.肺癌共死亡731 1例,粗死亡率为27.73/10万,其中城市26.50/10万,农村28.99/10万;男性38.57/10万,女性16.37/10万.肺癌的发病和死亡均呈单峰分布,高峰均在75~岁年龄组.去肺癌死因后期望寿命增加1.91岁,损失率为2.45%.[结论]淮安市肺癌发病、死亡水平较高.农村发病接近城市,但死亡高于城市;男性发病、死亡均高于女性,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群的生命健康.

  • 江苏省大丰市2000~2006年肺癌死亡趋势分析

    作者:周少来;明恒泰;刘爱民

    [目的] 分析2000~2006年大丰市肺癌的死亡趋势,为促进大丰市肺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大丰市2000~2006年肺癌死亡资料进行现状和趋势分析,计算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并利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肺癌的发展趋势.[结果] 大丰市肺癌死亡率有明显上升趋势,2000~2006年年增长7.45%(男性6.91%、女性8.77%),2006年的肺癌死亡率是2000年的1.54倍,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灰色预测模型预测到2011年男性肺癌死亡率将达到74.09/10万;女性肺癌死亡率将达到32.03/10万.[结论] 大丰市居民肺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肺癌仍将呈现继续上升的势头.

  • 江苏省恶性肿瘤高低发地区肿瘤死因分析

    作者:赵金扣;刘爱民;王旭善;武鸣;圣龙贵;陆健

    [目的]探讨江苏省内恶性肿瘤高发区和低发区主要恶性肿瘤死亡分布的差异.[方法]选择高发区大丰市和低发区赣榆县1996~2002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对死亡率、去肿瘤期望寿命、时间趋势等作对比分析.[结果]尽管顺位有所不同,但两地居民肿瘤死因前4位均为肝癌、胃癌、食管癌和肺癌.除男性食管癌死亡率在高低发区没有显著差异外,男性中其它3种肿瘤及女性4种肿瘤的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高发区均明显高于低发区.两地食管癌和肺癌平均死亡年龄基本接近,而高发区胃癌和肝癌平均死亡年龄明显低于低发区.7年来两地肺癌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4种恶性肿瘤对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高发区和低发区为分别3.13岁和1.91岁.[结论]两地前4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及构成存在明显差异,并表现为不同的流行病学特点,有必要开展研究探讨造成差异的原因.

  • 1988年~1999年长乐市平均期望寿命分析

    作者:陈建顺;陈礼慈;陈增春;陈心聪;游建旺

    [目的]了解长乐市平均期望寿命变化趋势及主要死因对平均期望寿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长乐市 1988年~ 1999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年报资料, 分年段数据利用 SYMS系统的数据叠加功能, 统计各年份平均期望寿命表及去主要死因后的平均期望寿命表, 然后进行分析. [结果 ]长乐市 12年间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延长了 4.2岁, 其中男性延长了 3.9岁, 女性延长了 5.1岁. 20世纪 70、 80、 90年代平均期望寿命随着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 去除死因后所增加的期望寿命数的大小与该死因死亡率的高低及占死亡中的比重大小有关. 去除恶性肿瘤后, 出生时平均期望寿命可增加 3.5岁~ 5.0岁和 1.3岁~ 1.9岁. [结论 ]提高长乐市平均期望寿命重点应放在防治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上, 特别要加强胃癌的综合防治研究.

  • 江苏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居民死亡水平及主要死因分析

    作者:武鸣;周金意;周明浩;覃玉;王培桦;韩仁强;杨婕;吴红辉;胡晓抒

    [目的]探讨江苏省21世纪初居民的死亡水平以及主要死亡原因.[方法]在江苏省15个抽样地区对2003~2005年死亡病例进行死因回顾调查,并计算死亡率、死因顺位、潜在寿命损失年和期望寿命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原因.[结果]江苏省2003~2005年居民年均死亡率为682.20/10万,标化死亡率为344.21/10万.死亡率较历史水平有所上升,但标化死亡率明显下降.死亡水平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苏北地区高于苏南和苏中地区.导致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包括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和损伤与中毒.其中慢性非传染病约占全部死亡构成的85%.[结论]人口老龄化和慢性非传染病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积极开展人群健康教育,提倡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以及针对老年人及慢性病高危人群开展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应作为当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日常死因监测工作及开展相关疾病信息的收集.

  • 重视提高骨质疏松症防治的地域化和个体化水平

    作者:朱汉民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期重要的代谢性骨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期望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症致残、致死风险类似其他慢性疾病已明显暴露.近20年来广泛开展的流行病学调研、诊断工具、防治药物的临床应用和伴随的专业的、科普的宣传教育活动,骨质疏松症防治重要性在医务界和公众的认知方面已有相当提高.在我国,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一些人口老龄化率先的地区蓬勃地开展了骨质疏松症防治活动;近年来,一些省、市和地区的医院为适应老年人的健康保健需求,纷纷设立以骨质疏松症诊疗为主的专病和专科门诊.如何提高诊疗质量和方案的可实践性中,精准诊疗既要有循证依据、规范操作,又需每个临床医生通过自身临床经验及患者个体情况,方能建立适宜的治疗方案,避免过度治疗、忽略治疗和不足治疗,其中有关诊疗指南、专家共识的地域化和个体化,是临床实践必须重视的问题.

  • 社区慢性病管理及干预效果评估

    作者:尤宏;边美琪;张劲松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生活、营养和卫生保健条件的改善,新生儿和传染性疾病的死亡率逐渐下降,我国居民的期望寿命不断上升.但是,由于快速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和卫生教育相对滞后等因素,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不断增加,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1],其中对老年人群的健康影响尤为突出[2].

  • 南京市育龄女性潜在减寿死因分析

    作者:赵美云

    目的探讨育龄女性减寿和死亡原因,提出疾病防治的重点.方法通过PYLL和LLR等指标分析1997年南京市1 013例15~49岁女性潜在减寿死因.结果影响育龄女性减寿的主要死因是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意外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结论上述3种主要死因造成潜在减寿30 862.5人年,减寿率为20.82‰.

  • 高密市2004-2005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分析

    作者:岳文;宫献升;黄一峰;单宝磊

    [目的]了解高密市恶性肿瘤死亡分布情况,揭示恶性肿瘤对死亡的影响,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5年因恶性肿瘤死亡的2 967人的家属进行调查.[结果]高密市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74.16/10万,其中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肛肠癌的死亡率居前5位,75岁以上年龄组的死亡率高,对期望寿命影响前3位的是肺癌、胃癌和肝癌.[结论]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危害高密市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因素,各种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在性别和年龄中的分布不同,对期望寿命的影响也各异.

  • 重庆市2003-2007年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水平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作者:周晓军;李雪梅;肖年;张高东

    [目的]分析重庆市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的原因,找出伤害死亡的规律,评价伤害对该人群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方法]数据来源干重庆市2003-2007年儿童死亡监测资料,描述伤害死亡率,分析伤害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结果]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占死亡总数的23.0%,标化死亡率为70.94/10万.死亡年龄以2岁以下儿童为主(54.8%),死亡地点多在家中(51.7%).溺水、意外窒息和交通伤害分列死亡原因前3位.伤害死亡致儿童平均潜在寿命损失为71.86年,潜在寿命损失率为52.4‰.[结论]伤害是危害儿童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政府和社会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

  • 2005年无锡市居民死因监测分析

    作者:石平;徐明;钱云

    [目的]了解无锡市居民2005年的死亡率和主要死因,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各死因监测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居民主要死因为肿瘤、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而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是造成"早死"的主要死因,胃癌、肺癌和肝癌分居恶性肿瘤死亡的前3位,意外跌落、运输事故(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自杀是损伤和中毒的前3位死亡原因.[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我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损伤与中毒是危害我市青壮年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应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同时政府应尽快把伤害纳入疾病预防控制规划.

  • 福建省沙县1991-2001年去死因寿命表分析

    作者:陈长华;张纯治

    [目的] 研究主要死因分类的分布情况,性别差异,对期望寿命的耗损,探索主要死因的趋势走向.[方法] 对11年资料采用蒋庆琅教授提出的寿命表编制方法,计算17类死因的去死因寿命,取0岁组寿命统计分析.[结果] 女性期望寿命平均高于男性(4.48±1.46)岁,对期望寿命耗损前5位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4.197年);呼吸系统疾病(2.374年);损伤中毒(1.898年)和肿瘤(1.760年).[结论] 肿瘤呈上升趋势,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呈下降走势,消化系统疾病上下震荡趋势不明,主要死因呈三降、一升、一平的比例,终使期望寿命提高,2001年较1991年寿命增长1.33岁,平均每年递增0.13岁,

  • 某钨矿769例矽肺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作者:旷芹法

    矽肺是危害钨矿工人严重的职业病.为探索钨矿矽肺病人死亡原因,找出控制对策,提高矽肺患者期望寿命,做好职业病人的保健工作.我们对江西浒坑钨矿1956~1998年间死亡的769例矽肺病人进行了死亡原因分析,现报告如下.

  • 2011-2015年南昌市新建区居民伤害死亡及其所致寿命损失分析

    作者:曾艺旋;周小军;彭伊婧;周孔香;杨姣;胡炜华

    目的 了解南昌市新建区居民2011-2015年伤害死亡水平与分布规律及其所致寿命损失情况,为该区伤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国疾控死亡报告信息系统及新建区统计局获取死亡和人口数据,采用ICD-10对伤害死因分类,采用SPSS20.0建立简略寿命表和去死因寿命表进行伤害所致寿命损失分析.结果 新建区5年内居民伤害粗死亡率为47.21/10万,标化死亡率为48.20/10万,期望寿命78.38年,因伤害寿命损失为1.52年,男性伤害平均粗死亡率高于女性(x 2 =25.747,P<0.05).不同年龄组伤害死亡率分布特征为“两头高,中间低”.前5位伤害死因及死亡率为交通事故(23.36/10万)、溺水(8.35/10万)、自杀(3.48/10万)、意外跌落(3.00/10万)、意外中毒(1.50/10万),其寿命损失分别为0.71、0.37、0.09、0.08、0.04年.0~14岁组首位伤害死因为溺水,其他年龄组则为交通事故,男女性寿命损失的前2位均依次为交通事故和溺水.结论 南昌市新建区居民伤害死亡及其所致寿命损失较一般地区严重,应结合伤害死亡在不同人群中的流行特征进行针对性综合防控,以降低伤害发生,减少寿命损失.

412 条记录 13/21 页 « 12...10111213141516...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