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956-2016年潍坊市人群百日咳流行动态及抗体水平

    作者:邱德山;王洪梅;王怡

    目的 了解潍坊市百日咳流行规律与变化趋势,为控制百日咳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潍坊市1956-2016年百日咳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潍坊市自开展计划免疫以来百日咳发病率下降了97.73%,死亡率下降了99.67%,流行周期消失,长期保持低流行和高度散发趋势.比较1979-1990年与1991-2016年时间段,发病年龄构成变化不明显(χ2=0.926,P=0.336).散居儿童、托幼儿童发病构成呈上升趋势,学生发病构成呈下降趋势(χ2=88.547、9.428、127.459,P=0.000、0.002、0.000).季节分布呈3~6月集中分布趋势(χ2=10.987,P=0.001). 结论 潍坊市百日咳发病率已降至历史低水平,人群抗体水平较高,今后应针对重点地区和人群开展百白破三联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强对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培训和疫情监测,降低发病率.

  • 预防接种过程中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

    作者:张世传;张晓英

    预防接种是控制相应传染病的有效、经济、方便的手段,预防接种的目的,是通过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以预防乃至终消灭相应传染病,而保证接种质量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接种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正确的免疫策略,可靠的疫苗保证,还需要通过广大基层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具体落实预防接种工作.笔者在计划免疫工作中体会到,要保证预防接种质量,在具体接种过程中还必须重视容易忽视的影响接种质量的以下问题.

  • 麻疹疫苗高覆盖背景下麻疹控制策略探讨

    作者:栾峰

    目的 探讨麻疹疫苗高覆盖背景下麻疹的控制策略.方法 综合分析鹿邑县1995 ~2011年麻疹疫苗接种率、麻疹的发病情况等,同时联系我国其他地区的麻疹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995 ~2011年,鹿邑县麻疹疫苗接种率98.58%,儿童在麻疹疫苗接种后抗体阳性率95.43%,同期报告麻疹病例784例,平均每年发病率为3.17/10万,麻疹患者中免疫患者占72.35%.年龄小于8个月及大于15岁麻疹患者呈现上升趋势.结论 麻疹疫苗高覆盖率不能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故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扎实地开展儿童基础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还要努力开发研究更有效的麻疹疫苗,同时建立新的成人免疫规划体系.

  • 宜昌市城区儿童乙肝抗体水平调查分析

    作者:杨春秀;岳娅妮;涂玉梅

    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乙肝有效的措施之一,我国已把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程序.为反映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制定乙肝科学免疫策略提供依据,2005年宜昌市开展了城区儿童乙肝抗体水平监测工作,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 2003年宜昌市城区儿童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作者:佟荟;张中林;周会林;龚成;王雨青;余枫华

    计划免疫工作是控制乃至消除针对疾病的有效措施,是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的投资.实行计划免疫以来,宜昌市城区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接种已纳入规范化管理,接种率均达95%以上,为了解儿童常规免疫接种后的抗体水平,反映疫苗的免疫效果,制订科学免疫策略,提高儿童免疫水平,作者开展了"四苗"所针对的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6种疾病的抗体监测.

  • 2015—2017年湖北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特征及免疫策略调整后防控效果

    作者:赵明江;胡龙;孙茜

    目的 分析湖北省2015—2017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病学特征,评估2017年免疫策略调整后的防控效果.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流腮疫情以及含腮腺炎成分的第二类疫苗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湖北省2015—2017年,流腮平均报告发病率20.81/10万,各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69.04,P=0.00),4~7月和10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男女性别比为1.48:1,5~9岁发病率高为166.88/10万;流腮暴发疫情共48起,集中在4~6月和9~12月,全部发生在学校,小学占93.75%.2017年下半年与上半年比,发病数下降26.57%,暴发疫情下降74.07%,2015—2016年下半年比上半年均上升.2017年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共采购811600支,估算全省4~6岁儿童接种率47.58%,其中2017年上半年报告发病数排前的随州、十堰、荆门、恩施接种率>80%.结论 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未发生改变,实施免疫策略调整后,流腮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 武汉市实施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效果分析

    作者:李保站;赵德峰;周璇;刘满清;文丽;金小毛;牛丽君;周敦金

    乙型肝炎是世界性传染病,人群感染率分布不均衡.HBsAg携带率在西欧、北美为0.1%~0.2%,东南亚、非洲和我国为10%或更高[1].而防治乙型肝炎的手段主要依靠乙肝疫苗免疫,因此在儿童中实施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有着重要意义.

  • 不同年龄人群甲肝疫苗免疫方案选择研究

    作者:黄阿明;曹纳新;陆金星

    甲型肝炎病毒活疫苗(简称甲肝疫苗)的广泛使用,已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使甲型肝炎成为可预防的疾病.但是,存在着人群接种甲肝疫苗前是否进行抗体筛选等问题.本研究以当地甲肝流行病学数据、甲肝疫苗免疫效果数据、有关经济学数据为依据,运用决策分析方法推算出甲肝疫苗直接接种和先筛选后接种两种方案效益平衡点的抗体阳性率与年龄组,以此确定两种方案的首选对象,为制定嘉善县甲型肝炎预防免疫策略提供客观依据.

  • 湖南省消灭脊髓灰质炎第六次强化免疫评价

    作者:唐高术;王世清;李俊华;李放军;陈长

    强化免疫是消灭脊髓灰质炎为的有效措施之一,为了继续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有效地阻断脊灰野病毒的传播,如期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巩固已取得的成绩,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在全省范围内于1998年12月5日和1999年1月5日对0~47月龄儿童开展了第六次口服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现将该次活动的实施情况汇总分析,以便正确评价我省强化免疫活动的质量和效果,给今后制定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 结核病DNA疫苗研究进展

    作者:梁艳;WU Xue-qiong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近年来,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与结核杆菌伴发感染增加以及结核杆菌多重耐药性菌株的出现,使全球结核病疫情增高,给全球结核病的防治提出了新的挑战.卡介苗作为预防结核病的主要措施,其免疫效果并不十分确定.安全、有效及廉价的结核病DNA疫苗成为结核病防治的研究热点.该文对结核病预防和治疗性DNA疫苗、可能的免疫机制、免疫策略的进展进行综述.

  • 阳东县2000年消灭脊灰“扫荡”式查漏补服活动情况评价

    作者:梁基信;林良平

    为巩固阳东县消灭脊髓灰质炎已取得的成果,根据卫生部、省卫生厅的要求,于2000年3月20~25日和4月20~25日在全县范围内对1996年1月1日至现场接种日期间出生的儿童(包括新生儿),未服足三次脊灰疫苗者,均进行两轮脊灰糖丸补服,现将本次“扫荡”式查漏补服活动情况评价如下,为我县巩固消灭脊灰成果制定免疫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

  • 使用传染病动力学模型预测不同水痘疫苗免疫策略的远期效果

    作者:倪莉红;吴德平;许建雄

    目的 模拟和预测不同免疫策略对水痘发病的远期影响.方法 使用水痘疫苗的免疫效果参数,建立水痘动力学模型.设定5种情景,分别为无疫苗干预、12~24月龄儿童自愿或常规接种一剂疫苗(下简称一剂自愿接种及一剂常规接种)、分别在12~24月龄和6岁自愿或常规接种两剂(下简称两剂自愿接种及两剂常规接种).对5种情景下,50年内水痘自然病例和突破病例进行模拟预测.结果 与无疫苗干预相比,50年间,一剂自愿接种总计可减少25.65%的自然病例;一剂常规接种在减少42.06%自然病例的基础上,减少了一0发病高峰;两剂自愿接种减少了26.71%的自然病例;两剂常规接种减少43.94%自然病例.与一剂自愿接种相比,一剂常规接种增加了52.07%的突破病例,两剂自愿接种减少了55.14%的突破病例;两剂常规接种增加了33.9%的突破病例.结论 两剂常规接种在控制水痘自然病例上效果好,但会造成突破病例的增加,两剂自愿接种减少突破病例的效果明显.

  • 江门市区实施乙型肝炎免疫策略16年的效果评价

    作者:卢关平;黄宝明;文美贞;许健莲;叶秀华;梁均和;赵晓蓉

    目的对江门市区1986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的乙型肝炎(乙肝)免疫策略进行效果评价.方法运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资料对比分析,比较实施"免疫策略"前后江门市区0~15岁人群乙肝发病率和感染率变化情况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增长情况.结果实施"免疫策略"后16年,0~15人群的乙肝发病率由1985年的367.39/10万,降至2001年的21.10/10万,下降94.26%;HBsAg阳性率由1985年的9.17%降至2002年的0.6%,下降93.46%;乙肝病毒总感染率由1985年的35.82%降至2002年的1.20%,下降96.65%;抗-HBs阳性率由1985年的24.64%上升到2002年的93.00%,上升2.77倍.结论江门市区现行乙肝免疫策略效果显著,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地区性大面积的乙肝流行与传播.经过一代人的努力,能彻底改变人口乙肝高发病率和HBV高感染率及高携带率的状况.

  • 基于武汉市某区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探讨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免疫策略

    作者:邹娇娇;杨小兵;孟派;孔德广;汪鹏

    目的 分析2017年武汉市某区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探讨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免疫策略.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7年武汉市某区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及2016年12月—2017年5月全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接种情况.结果 2017年4—7月,2所小学共报告55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罹患率为6.46% (55/851),其中30例有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接种史,接种率为54.55% (30/55).2016年12月—2017年5月武汉市共报告638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其中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接种率为50.78% (324/638),88.27%的病例出现在免疫接种后7.5年以内.结论 武汉市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接种率不高,且保护效果不理想,接种2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免疫策略对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十分必要.

  • 阳江市儿童监护人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策略转换知晓情况调查

    作者:吴其婷;利定良;黄美连;谢爱仪;李海凤

    目的 了解阳江市儿童监护人对脊髓灰质炎疫苗(简称"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转换的知晓情况,为免疫规划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全市4个县区共51个接种单位均为调查点,由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于接种日在各个接种门诊现场随机抽取20名3~12月龄儿童的监护人,共1020名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1017份,问卷有效率为99.71%.在1017个调查对象中,97.64%认为接种脊灰疫苗非常重要、93.51%知晓OPV、76.50%觉得OPV比糖丸方便.在脊灰疫苗策略转换知晓方面,46.51%的调查对象知晓预防小儿麻痹的疫苗进行了调整.65.19%的调查对象愿意带孩子自费接种注射用脊灰灭活疫苗(IPV);转变为免费接种后,愿意接种比例上升至92.33%.在有关信息获得途径方面,通过接种点医生、预防接种证获得疫苗接种信息的比例分别为89.58%和58.80%.结论 阳江市3~12月龄儿童监护人对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转换知晓情况并不理想.免费接种是提高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转换实施的有效方式,而接种点医生则是儿童监护人获得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故需采用多元化的手段定期进行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转换知识的宣传.

  • 海南万宁市麻疹流行史及预防控制策略效果评价

    作者:林明和;李海平;卢传毅;莫少雄;何剑;朱德诚;翁少武;唐继敏;刘菊霞

    目的 通过分析万宁市不同时期麻疹流行强度,评估麻疫预防控制策略的实施效果,为进一步完善消除麻疹策略和后续消除麻疹证实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万宁市历年麻疹疫情,麻疹疫苗常规接种和强化免疫,以及麻疹病例监测和血清学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评估不同时期防控策略的实施效果.结果 万宁市麻疹自然感染期、突击接种率、计划免疫初期、冷链常规运转期和控制消除期的发病率分别为686.7/10万、565.8/10万、123.2/10万、5.2/10万和2.04/10万,自2011年开始无麻疹确诊病例报告.2006年实施消除麻疹策略以来,适龄儿童两针次麻疹疫苗常规接种率均保持在90%以上,2006年和2010年两轮强化免疫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麻疹监测系统高效运转,年均疑似麻疹病例监测报告率达到3.3/10万(2008~2012年)以上;2007~2012年人群麻疹抗体监测,IgG抗体平均阳性率达到93.8%.结论 万宁市实施麻疹预防控制策略取得显著成效,为终达到WHO消除麻疹目标,需要继续强化免疫接种和监测策略,尤其要加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工作.

  • 南海区2005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及免疫策略探讨

    作者:钟诚

    目的 了解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和流行的特征,为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上直报2005年南海区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资料,采用Excel及SPSS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 全年均有发病,7月份为发病高峰;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小6个月龄,大81岁,以4~6岁发病多,以学生及学龄前儿童为主,成人发病占15.72%;免疫1次或以上86人,占同年龄组发病的15.44%.结论 对1~14岁的人群进行一次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普遍免疫,迅速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水平;将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纳入常规免疫;对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和未患过该病的成人也应进行免疫接种,控制其发病.

  • 缺失C8-K3片段重组天坛痘苗病毒的免疫策略研究

    作者:刘铮;刘颖;王书晖;张其程;王荣敏;侯爵;刘畅;吉栩;邵一鸣

    目的 探索不同的DNA疫苗初免-重组痘苗病毒加强免疫策略的效果,为建立佳免疫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小鼠进行DNA疫苗初免,之后分别加强免疫一针、两针和三针重组痘苗病毒VTT△C8-K3-gag,在不同时间点采取血样及制备脾细胞,检测针对痘苗病毒和HIV特异性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应答. 结果 三种免疫策略中,DNA疫苗初免-VTT△C8-K3-gag加强免疫两次的效果佳,诱导的针对p55的结合抗体滴度达到106,分泌IFN-γ的T细胞数为342/106细胞.针对痘苗病毒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显著低于加强免疫三针诱导的免疫反应. 结论 DNA疫苗初免-VTT△C8-K3-gag加强免疫两针可诱导较高水平的HIV免疫应答,同时保证了较低水平的载体免疫反应.

  • 关于进一步完善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免疫策略的探讨

    作者:李杰;卢颖;卫凯平;张欣

    2016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全球卫生部门病毒性肝炎战略,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公共卫生威胁,使慢性乙型肝炎新发病例减少90%(儿童中HBsAg流行率为0.1%),相关死亡病例减少65%.为达成该目标,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是重中之重,尤其在HBV高流行率的不发达地区尤其重要.现从我国育龄期女性慢性HBV感染状况及其血清学和病毒学特点,以及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主被动联合免疫中免疫球蛋白佳剂量、免疫后血清学检测、是否可以增加疫苗剂量、是否需要加强免疫等方面,就进一步完善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免疫策略进行探讨.

  • 水痘减毒活疫苗两针法免疫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杨洁;黄芳;林喜乐

    目的 研究儿童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VarV)初免后不同时间抗体变化规律及不同间隔两针法免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深圳市罗湖辖区2~7岁接种过1剂水痘减毒活疫苗儿童702名.结果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57%,3组间出现不良症状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27,P=0.204):接种第1剂(初免)后1年与3年和5年接种组抗体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7,P=0.004),初免后1年接种组抗体阳转率(x2=4.4,P=0.113)与其余2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接种第2剂(再次)免疫后3组抗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8,P<0.001);从抗体水平差值均数上看,初免后3年与5年接种组均比初免后1年抗体水平升高较大(P值分别为0.001和0.000),但初免后3年与5年接种组抗体水平升高差值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2);初免与再次免疫抗体水平中位数比较,初免后1年与3年和5年接种组抗体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而初免后3年和5年接种组抗体变化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接种第1剂水痘减毒活疫苗后抗体滴度随着时间增加而降低,两针法有助于提高儿童抗体水平,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

217 条记录 9/11 页 « 123456789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