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京郊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状况与预防接种效果分析

    作者:张士卿;于海柱;刘树义;王奎强;裴淑敏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一种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我国是世界上发病较多的国家.北京市房山区自1987年发生北京地区首例原发HFRS后,进入90年代其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疫区范围逐渐扩大,在局部地区呈多发,爆发流行状况.通过对每起疫情进行调查处理,落实灭鼠,小范围和大面积预防接种等措施,控制了HFRS疫情的蔓延,使HFRS发病处于低水平.为进一步探索HFRS防治计划和免疫策略提供依据,现将1987~2002年HFRS发病状况与预防接种效果分析如下.

  • 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免疫原性及持久性分析

    作者:许国章;陈耀荣;姜立民;边国林;马瑞;吴洁;董红军;徐国峰;张妹;倪红霞

    浙江省宁波市地处东南沿海,历史上是甲型肝炎(甲肝)高发区,常见甲肝周期性流行.2000年宁波市将甲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推广满2周岁儿童接种甲肝疫苗的免疫策略.新型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H2株)是本地区推广接种的疫苗之一.该疫苗是在规范化液体甲肝疫苗(H2株)基础上研制的一种新剂型甲肝减毒活疫苗[1.2].它在稳定性、有效期及保证疫苗滴度方面比液体剂型有明显提高[3,4].为了进一步考核在甲肝流行区接种该疫苗的血清流行病学效果,验证现有免疫策略的合理性.2002~2006年在宁波市北仑区进行了冻干甲肝疫苗免疫原性及免疫持久性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连续11年观察的分析

    作者:孟滨;李秀文;崔岩;王林娣;张婕

    我们于1986~1997年,在黑龙江省肇东市农村进行“乙肝流行因素与免疫策略”的定点研究,采集2424份血液标本,检出229例HBsAg 阳性,HBsAg携带率为9.44%,男女携带率之比为2:1。各年龄组HBsAg携带率为0岁组8.36%,10岁组9.58%,20岁组8.81%,30岁组10.53%,40岁组6.68%,50岁组3.14%,60岁及其以上者为4.91%,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每年采血标本每次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 3项指标,经过11年的连续观察148例HBsAg,慢性携带者中死于肝硬化腹水3名(其中2男1女都在50岁组),患急性黄胆性肝炎3人(3男均在5岁组)。资料完整的142例HBAg慢性携带者中,11年后自然转阴16例,HBsAg自然阴转率为11.26%,年转阴率为1.02%(16/1562)。16例阴转者中有6例产生抗-HBs,占37.50%(6/16)。上述结果表明HBsAg携带是持久的,HBsAg由阳转阴的过程,只有37.50%伴HBs或抗-HBc、抗-HBs的出现。

  • 北京市东城区不同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作者:王玉琴;邢丽丽;姬朝红;马立宪

    北京市自1990年开始逐步将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同时对托幼儿和小学生进行接种;1994~1997年连续几年对青少年实施普种.以后又逐步对宾馆、机关等单位的成人开展乙肝疫苗的接种.并从1996年底东城区开始使用重组酵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本课题通过对东城区不同人群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对其接种乙肝疫苗的效果进行评价,为制定下一步乙肝免疫策略,如青少年加强免疫时间、成人接种乙肝疫苗等提供科学依据.

  • 杭州市人群流感免疫水平分析

    作者:王明法;方顺源;黄志成;闻洪根;许二萍

    流感显著的特点是突然暴发、迅速蔓延、患者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易引起肺炎、心肌炎、中耳炎等并发症.一旦发生流行,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学习、工作和生活.开展健康人群的流感免疫水平调查、对流行史的研究、免疫策略的制订、流感疫情的预测和控制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杭州市人群流感血清抗体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 风疹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林建华;蒋萌

    风疹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很多发达国家将风疹列在计划免疫方案中,疫苗覆盖率较高.我国只有部分人接种,一些地区仍有流行.近年来风疹发病年龄上升.感染风疹病毒临床症状较轻微,但孕妇感染可导致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或流产、死胎等.一旦明确感染,需根据孕妇个人免疫状态和感染时间决定是否继续妊娠,加强妊娠期检查.妊娠期感染一般采取对症治疗,为了降低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发病率,孕前筛查和接种疫苗更为重要.

  • 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流行后的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

    作者:沈军;朱启镕

    目前全球已进入到2018年同时消灭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和疫苗衍生病毒的后战略阶段,中国已成功消灭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流行,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策略的调整迫在眉睫,中国将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逐步纳入一类疫苗的免疫策略.

  • 不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与免疫策略分析

    作者:冷秀清

    目的:对不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与免疫策略进行探讨。方法:抽取我中心在2011年6月-2014年6月检测的1080例检测对象,每年360人,包括本地人口与流动人口两部分,本地人口740人,流动人口340人,其中18-25岁育龄阶段妇女:340人,孕妇:340人,月龄<8个月婴儿400人,进行麻疹抗体水平的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针对不同群体制定免疫政策。结果:740例本地人口阳性率、保护率以及 GMC检测结果分别是92.97%、77.97%、1779mIU/m,340例流动人口阳性率、保护率以及GMC检测结果分别是65.88%、44.12%、276.26mIU/m,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育龄期妇女阳性率、保护率以及GMC检测结果分别是96.5%,66.2%,1289.97mIU/m,月龄<8个月婴儿的阳性率、保护率以及 GMC检测结果分别是98%、68.5%、2489.17mIU/m。结论:麻疹抗体水平受到本群体年龄、重视度的影响,因此要提高不同群体人们对于接种疫苗的重视度,并大力宣传免疫知识和重要性,以提高我国麻疹抗体水平。

  • 实施麻疹免疫策略评价

    作者:岳晓宏;胡利亚;山淑君;徐虹;郑秀坤;赵春霞;潘瑰智;李岩;马瑞

    麻疹是严重威胁儿童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哈尔滨市在麻疹疫苗(简称麻苗)接种前,发病率高达1 000/10万以上.1966年开始普种麻疹疫苗后,麻疹发病率迅速下降,近10年控制在2/10万以下.实践证明,哈尔滨市采取的免疫策略是科学而有效的.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免疫影响因素简述

    作者:李文波;冯志华;周永兴;姚志强

    基因免疫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免疫策略.它是指将编码外源蛋白的基因表达载体直接导入机体以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自1992年Tang等率先报道以此法在小鼠体内获得成功以来[1],针对流感等疾病的基因免疫研究大量涌现.1993年以后Davis等多位学者开展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免疫的研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HBV DNA疫苗能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辅助T细胞(TH)增埴、细胞毒性T细胞(CTL)激活.由于其在诱生免疫应答的许多方面比合成肽等常规HBV疫苗有优势[2],应用前景可能广阔.本文仅就影响其免疫效果的因素等作一简述.

  • HIV-2gp105重组疫苗联合免疫引起小鼠更强的免疫应答

    作者:李子健;金宁一;张立树;江文正;张洪勇;李昌

    目的:探讨应用prime-boost免疫策略进行HIV-2外膜蛋白重组鸡痘病毒与重组DNA疫苗联合免疫引起小鼠的免疫应答.方法:将HIV-2 gp105重组DNA疫苗与重组鸡痘病毒以prime-boost免疫策略,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免疫小鼠脾CD4+、CD8+T细胞亚群的数量、脾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和血清抗体滴度.结果:重组DNA疫苗和重组鸡痘病毒prime-boost免疫策略和两种疫苗单独免疫均刺激小鼠产生针对HIV-2靶细胞的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及特异性抗体,联合免疫组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及特异性抗体水平高于单独免疫组(P<0.05).结论:以HIV-2 gp105重组DNA疫苗进行基础免疫、以HIV-2 gp105重组鸡痘病毒进行加强免疫的prime-boost免疫策略能诱导小鼠产生更强的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

  • 应用免疫策略对蒙脱石HIV DNA疫苗免疫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明;车全中;朱春阳;李清秀

    目的运用Prime-Boost策略,研究蒙脱石(MMT)DAN疫苗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3H-TdR掺入法测定MMT和DNA联合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和细胞因子.结果使用痘苗病毒和/或加入MMT加强免疫DNA疫苗后,均可以提高其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结论"Prime-boost-boost"免疫方案在小动物模型中取得了较好的免疫效果.

  • 当前农村计划免疫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牟锁侠

    随着免疫策略的改变,计划免疫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这些问题在我国广大农村表现尤为突出。本文拟对这些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进行探讨。1 当前存在的问题1·1 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部分地区领导面对已取得的成绩,对计免工作的重视程度开始有所放松,产生盲目乐观、厌战等情绪,认为计免工作已达标,不需再下大力气了,强化措施也相应减少。具体表现为:①政府重视与支持程度有所下降,计免专项经费逐年减少;②协调指导次数减少或不解决实质问题;③计免针对传染病发病回升。1·2 计免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工作无保障由于地方财政紧缩,各级卫生防疫部门的经费逐年削减,特别是农村基层单位,人头经费无法保证,个别单位几乎到了自收自支的地步。这样计免工作由原来的全部无偿到有偿部分比例逐渐提高,从县防疫站工作人员到乡村医生,由于受经费限制和市场经济冲击,越来越多的人不愿从事待遇较低甚至无报酬的计免工作。同时一些地方出现预防接种多收费、乱收费现象,严重干扰了计免工作正常开展,影响了接种质量和接种率的提高,使计免工作出现明显的滑坡。由于无专项经费,即使有部分有偿服务收入,也被纳入人头经费,致使冷链设备的维修,各种表格的印制,对乡、村两级计免工作定期考评等项工作不能及时落实。为此,近期内计免接种率很难实现以乡为单位达到90%的目标。目前这种高指标,低投入的情况,不仅影响了计免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甚至巩固计免第三个85%的达标成果也难以维持。

  • 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对乙型肝炎发病和流行的影响

    作者:何佩琴

    目的 为了探索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对乙型肝炎发病和流行的影响,进一步探索防治策略,控制乙肝的流行态势.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国家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不同的免疫策略对安定区乙型肝炎流行趋势的影响.结果 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特别是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及时接种免疫策略后,安定区乙型肝炎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的乙肝感染率及发病率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 重点做好新生儿乙肝疫苗及时接种工作是控制乙肝流行有效的途径;同时也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成人乙肝疫苗免疫的问题.

  • 首剂IPV纳入免疫规划后儿童家长的认知及态度分析

    作者:杨桂月;赵芬;杨雯君;潘兴强;陈秀丽

    目的 了解首剂脊灰活疫苗(IPV)纳入免疫规划后儿童家长的认知及态度,为制定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调整后的实施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6年7-12月白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接种脊灰疫苗儿童的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并对在此期间参加妈妈班的家长进行个案访谈.结果 本次共调查了532人,95.86%的家长知道脊灰减毒活疫苗(糖丸),76.88%认为糖丸是不安全的疫苗,21.43%的家长知道首剂IPV纳入免疫规划政策,16.73%的家长知道2价脊灰与糖丸的区别,81.39%的家长愿意按IPV+bOPV程序接种.多数家长表示赞同首针接种IPV的免疫策略.结论 首剂IPV纳入免疫规划后多数家长不了解首针接种脊灰灭活疫苗的免疫策略及其意义,担心疫苗安全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脊灰转换策略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

  • 以免疫策略为主控制甲肝发病的效果评价

    作者:秦保生;孙永波;周健

    目的 了解甲肝疫苗免疫接种策略对控制甲肝的长期流行病学和免疫学效果.方法 从1992年开始,在全市1~14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中接种甲肝疫苗,坚持先试点再推广,依靠政策引导进行规范的免疫接种.自1996年开始将甲肝疫苗接种纳入满周岁儿童常规免疫.应用FLISA法进行血清学免疫效果检测甲肝抗-HAVlgG,收集潍坊市1992~2007年历年的甲肝疫苗接种资料、1959年以来甲肝疫情资料、疫苗接种前后的血清免疫学效果随访检测资料,采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检验、直线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 1992~2007年全市共接种甲肝疫苗3 281 800余人份,其中1992年1~14岁儿童接种率只有0.72%,之后逐年提高,1999年达到86.17%,2001年之后均超过90%,满周岁儿童接种率达95%以上.接种疫苗后甲肝发病率快速下降,全人群报告发病率由1992年的25.96/10万下降到1994年的6.38/10万,2002年以后已连续6年控制在1/10万以下,彻底改变了甲肝在潍坊市的流行发病规律,1~14岁人群甲肝疫苗接种率与发病率呈显著负相关(r=-0.89.P<0.05).自1993~2007年全市共减少甲肝发病31 963人,1999年与2006年调查1~14岁儿童甲肝抗-HAVlgG的阳性率分别为88.46%和86.56%,与1989年相比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人群抗体阳性率亦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开展1~14岁人群甲肝疫苗免疫接种,并把满周岁儿童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具有预防和控制甲肝流行的流行病学和免疫学效果,安全性良好.规范和加强疫苗接种的监督管理,强化政府职能是落实甲肝疫苗预防甲肝策略的重要措施.

  • 嘉兴市1984~2000年计划免疫效果评价

    作者:林云;何奔;沈国初

    1984年嘉兴撤地建市,辖5县(市、区)2区,现有人口330万.为了解撤地建市以来嘉兴市计划免疫工作的效果,为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免疫策略提供依据,以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计免相应疾病,现对嘉兴市1984~2000年的计划免疫工作进行初步分析、评价.

  • 天河区1993-2002年脊髓灰质炎疫苗实施效果及免疫策略分析

    作者:李英蓉;程朝霞;向辉

    目的:了解本辖区1993-2002年适龄儿童脊髓灰质炎常规免疫接种情况,强化免疫和"扫荡式"免疫成效,评价现行免疫方案效果,以便为佳免疫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根据.方法:对1993-2002年本辖区脊髓灰质炎计划免疫各类报表以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辖区历年脊髓灰质炎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本地儿童达95%以上,流动儿童达94%以上,且每年接种率逐年上升.历年共开展了20轮强化免疫和2轮"扫荡式"查漏补报活动,共发现"零"剂次儿童16 152人.免疫儿童503 307人次.历年AFP流行病学和病毒学监测共报告疑似病例25例,但未发现脊髓灰质炎病例和野病毒.结论:在巩固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开展强化免疫和"扫荡式"查漏补服活动是降低"零"剂次儿童免疫接种率的有效途径.为缩小适龄儿童的免疫空白,建议对现行的免疫方案进行调整和补充,加大流动儿童的免疫管理力度,以充分发挥强化免疫消除免疫空白的作用.

  • 2004年吉林省计划免疫审评结果评价

    作者:陈超;林淋;周剑慧;郑文毅;田新;曹凤瑞;李大强;刘影

    为评估吉林省执行国务院2001年颁发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有关计划免疫工作目标情况和对农村地区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2002年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有关计划免疫工作目标情况;了解当前计划免疫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制定有关免疫策略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计划免疫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按照卫生部<关于开展全国计划免疫审评工作的通知>以及<2004年全国计划免疫审评方案>的要求,于2004年10月12~20日,对吉林省计划免疫工作进行审评.

  • 潍坊市1990-2011年甲型肝炎发病趋势分析

    作者:周健;刘瑞芳;陈明华

    目的 分析潍坊市1959-2011年甲型肝炎(甲肝)发病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潍坊市1959-2011年病毒性肝炎发病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59-2011年甲肝发病趋势和1990-2011年细菌性痢疾(菌痢)发病趋势.结果 潍坊市1959-1989年甲肝发病出现6次大的流行,以1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1990-2011年全市累计报告甲肝14 833例,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率由1990年的31.32/10万下降到1995年的15.11/10万和1998年的4.06/10万,2001年以后已连续多年控制在1/10万左右,1~14岁儿童发病构成比显著下降.与菌痢发病相比,两者从1990-1995年均为快速下降期,但1996年后甲肝发病率继续下降,菌痢却未再下降,保持在比较平稳的水平.结论 潍坊市1959-1989年的甲肝发病呈周期性流行,每隔5~7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免疫策略实施后甲肝发病的流行规律和分布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发病呈持续下降趋势,未出现周期性流行,15岁以下儿童发病构成比显著降低.

217 条记录 6/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