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伏邪学说”在口腔扁平苔藓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贾莉

    “伏邪学说”的概念早见于《黄帝内经》,至明代后,吴又可《温疫论》才有“伏邪”之名[1]。伏邪的致病特点为邪气伏于内,在一定诱因下病从内发,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正气内虚等特点。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 OLP)是较常见的口腔黏膜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长期糜烂有恶变现象, WHO将其列入癌前状态。中医认为,OLP与“口蕈”“口糜”相近,或认为与“口藓”“口破”类似[2],具有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与伏邪特点有相似之处,且运用“伏邪”理论指导临床治疗可获效。因此,笔者拟以“伏邪学说”为理论依据,阐释口腔扁平苔藓的诊治规律。

  • 清代消渴医案研究

    作者:楚明洋;王文娟;孙超;王智瑜;赵宇昊;章红英

    目的 探讨清代消渴医案特点,挖掘清代医案中体现的消渴学术观点和诊治规律.方法 采用检索词检索和人工阅读的方式收集文献,将搜集到的清代消渴医案输入Word文本,与纸质书籍校对后,输入Excel表,统计频次并结合中医理论分析统计结果.结果 清代消渴医案中使用的消渴病名有14种,消渴病病因有7种,消渴病位共32种,病机要素多达16种,症状要素有口渴多饮、小便多、多食、消瘦、小便浑浊、纳差、发热等多种症状,药物共有136种,明确提及的成方24首.结论 在清代消渴没有统一病名,有关病因的观点受《黄帝内经》影响较大,存在多种病机类型,火热伤津、阴虚火旺、肝胃不和型占有较大比重,症状繁多,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俱全的医案较少,用药以补虚、清热药为主.

  • 从五行人体质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治规律

    作者:池晓玲;蒋俊民;蔡高术;萧焕明;谢玉宝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传染性疾病,我国为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据统计,我国有6亿多人曾患有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易发展为慢性,可演变为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癌关系密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有护肝、抗病毒、调节免疫等,但疗效不容乐观,因此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成了目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中医临床上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辨证治疗与中医体质密切相关,中医对体质的辨别有多种方法,早在秦汉时期的<灵枢>[1]提出的五行人体质分类法在实际临床中较易掌握,便于推广,现就此探讨如下.

  • 基于中医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平台的冠心病诊治规律研究

    作者:宋观礼;刘保延;王映辉;张润顺;周雪忠

    目的:基于中医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平台采集的临床病历资料,系统总结中医诊治冠心病规律.方法:建立冠心病病历筛选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从中医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平台选择中医诊治冠心病临床病历资料,规则化处理原始病历数据后,分别建立冠心病的发病原因、症状、证候、治法、用药数据库,根据不同的分析目标采用频数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点式互信息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统计分析得出目前中医临床辨治冠心病常见的发病原因、症状、证候、治法、中药核心处方及中药配伍规律.结论:系统总结中医诊治冠心病规律,包括发病规律、症状规律、辨证规律、治法用药规律.

  • 基于文献研究的肝郁脾虚证临床诊治规律探析

    作者:徐联;陈家旭

    目的:探析肝郁脾虚证临床诊治规律.方法:通过对1999年-2009年期间有关肝郁脾虚证在临床报道方面文献整理、归纳,统计并分析肝郁脾虚证的相关疾病病种、证型诊断标准、基本方及药物配伍、临床疗效等内容,以期探析肝郁脾虚证临床诊治规律.结果:666篇文献中肝郁脾虚证涉及疾病73种,对其中83篇文献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证型的诊断多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自拟.治疗以疏肝健脾为主的基本方加减化裁,或辅以西药联合用药,或配合穴位敷贴、推拿加温灸等方法.总样本量达7 481例,治疗组4 455例总有效率92.1%.结论:在相关疾病病种中,肝郁脾虚证出现在肝病、胃部疾病和肠道疾病的频次高,逍遥散仍是治疗肝郁脾虚证的代表方,而白术、柴胡、茯苓、白芍、甘草使用频率高于其他药物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基于文献研究的痤疮中医临床诊治规律探析

    作者:詹炜祎;赵满忱;陈柯村;夏威夷;宋诣;郝一鸣

    目的:探析痤疮中医临床诊治的规律.方法:整理、归纳1979年1月-2011年12月间有关中医诊治痤疮方面的文献,统计并分析痤疮的主要中医证型、各中医证型的内服方剂及用药等.结果:163篇文献中痤疮的主要中医证型分为4类,以肺经风热型和湿热蕴结型为主的处方较多,各证型的常用药物各有不同.结论:通过文献研究,痤疮的中医临床辨证和遣方用药特点有规可循,对于规范中医证型和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积极的意义.

  • 基于数据挖掘的当代脑瘤中医医案诊治规律分析

    作者:薛道金;黄涛;沈有碧

    目的:通过分析当代中医辨治脑瘤的医案,探讨其潜在的诊治规律符合纳入标准后.方法:通过探索中国知网、维普全文数据库自1979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8日文献,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医医案90则,分别采集病名、病位、病机、四诊信息、中药等资料,并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软件Clementine 12.0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与频数分析.结果:脑瘤患者用药以化痰、祛风、活血、补虚为主,乏力、纳差为其主要伴随症状,治疗应注意固护脾胃、补益气血.脑瘤的病机以痰瘀阻络为主,而“风、痰、瘀、虚”可夹杂为病.中药与中药、四诊信息与中药、病机与中药之间存在有意义的关联.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得到以文献资料为基础的中医治疗脑瘤的证治规律,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 甲午年初之气心血管病诊治规律探讨及病案两则

    作者:孙京;陈守强

    探讨运气学说推演甲午年及其初之气的气候变化及疾病发病规律,可知全年土运太过,初之气为太阳寒水加临厥阴风木.将其应用于心血管病的临床诊治中,提出治疗以祛湿为主,再结合个体差异佐以疏肝解郁、助火温阳等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辨病、辨证、辨体质、辨情志的基础上,加之辨五运六气,以期更全面地指导中医诊治心血管疾病.

  • 慢性肾脏病中西医结合诊治规律新探

    作者:谢圣芳;姚源璋;方立明

    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肾脏病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根据慢性肾脏病各个阶段的中西医病机特点,总结出慢性肾衰气血水毒论、慢性肾脏病之慢性肾炎综合征气虚血瘀论、慢性肾脏病之急性肾衰综合征虚毒论、慢性肾脏病之慢性肾衰综合征肾虚毒瘀论、蛋白尿治疗的清补涩化论,指导并贯穿运用于慢性肾脏临床各个阶段行之有效,与同道探讨.

  • 丹溪学派中风病诊治规律文献研究

    作者:高维;郭蓉娟;王建伟;王嘉麟;朱晓晨;李阳;刘向哲;王建华

    目的 挖掘丹溪学派治疗中风病的学术思想及诊治规律. 方法 以《中华医典》为文献来源,纳入朱丹溪及其嫡传弟子、私淑弟子等著作中内服方剂治疗中风病的医案,建立中医症状及方药信息条文数据库,分别统计中医症状、药物及药物种类频数,并对药物与药物及症状与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纳入医家7位,著作1 1部,有效记录101条.涉及中医症状共计57种,总频数363,出现频数前3位的症状分别为半身不遂(40)、口舌喝斜(35)、痰涎(29);中药171味,用药总频数1235,使用频数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甘草(66)、当归(49)、茯苓(46);使用药物共22种,使用频数前3位的药物种类分别为解表药(231)、补气药(188)、清热药(127).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白芍-当归、白芍-甘草、陈皮-甘草为常用药对,情志不畅-白术、发热-茯苓、肥胖-陈皮为常见症-药关系.结论 气血亏虚、痰热郁滞是丹溪学派对中风病的基本认识,其中气虚、痰热占有重要的地位,临证治疗以脾胃为基础,同时注重情志致病.

  • 再发性心肌梗死39例

    作者:谷素洁;娄振宇;杨立新;曹贝贝

    再发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心肌梗死,其并发症、病死率高于初发病人.为研究其诊治规律,作者分析了再发性心肌梗死39例.

  • 遵循诊治规律=成功 --介绍两例少见疾病

    作者:

    丰富跨专科疾病的边缘知识,提高对多科相关疾病的基础认识和诊治能力,是诊治临床少见病的途径。

  • 基于关联规则重症肌无力医案数据挖掘分析

    作者:赵凯;赵文光

    目的:探讨当代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诊治规律.方法:从国内正式发表的期刊文献,如《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简称CBM)、《中国期刊网》(简称CNKI)进行检索.收集43篇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医案,使用Excel建立包含基本信息、四诊信息、病机、用药等为字段名的数据库,并进行规范化处理.共收入47条有效记录,涉及129味中药.采用关联规则与频数分析方法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在spss Clementine 17.0统计软件上进行.结果:对重症肌无力基本信息、临床分型、症状、用药等信息的频数分析,四诊信息与中药、中药与中药、病机与中药之间发现一些对应规律.结论:数据挖掘所得到的信息符合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诊治规律,为临床诊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 长程发热30例病因分析

    作者:侯志敏

    导致发热的病因众多,当发热持续时间超过2周以上者即称为长程发热.由于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常常会给诊断及治疗带来闲难.本文对1992年~2002年10年间经我科确诊的30例长程发热病例的临床及病因作一分析,旨在找出近年来山西南部地区长程发热疾病的病因及诊治规律.

  • 急性心肌梗塞215例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杨风雨

    我院自2000年5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215例.本文就其临床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目的在于探讨AMI的诊治规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结果本文215例患者均符合1979年WHO制订的AMI诊断标准.其中男性病人156例,占72.6 %;女性病人59例,占27.4 %.年龄为28岁~85岁,平均57.0岁.为了便于比较,依年龄大小分为两组,中青年组<60岁122例,占56.7 %,平均年龄48.1岁;老年组≥60岁93例,占43.3 %,平均年龄68.7岁.

  • 从中医医案探求古代医家的诊治规律

    作者:谢心;陆金根;林钟香;柳涛;郑培永;季光

    历代的名医医案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医案是承我医理的重要资源,中医理论要继承、要发展,研究医案是一切实可行的方法.中医医案所载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都系临床精华之所在,实践之总结.笔者通过对一些名医医案及医案评析文献的学习,对其临床诊治规律进行归纳整理,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 陆德铭教授扶正祛邪法治疗乳腺癌经验

    作者:胡升芳;谷焕鹏;陈红风;陆德铭

    治疗乳腺癌陆德铭教授强调病本虚而标实,本虚者辨气、血、肝、脾、肾与冲任之损各不同,标实者区别气、痰、瘀、毒为病之轻重,治以扶正祛邪法.扶正以健脾益气,滋阴养血法为主;祛邪考虑气滞、血瘀、痰浊、热毒等相关病理因素,清热解毒与理气化滞、活血化瘀、化痰祛湿等药物配合应用.通过细察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放化疗、内分泌治疗的不良反应,体内正邪胜负变化,依据扶正祛邪法创立乳癌术后方,并指导学生开展了乳腺癌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乳腺癌骨转移、肺转移等预后较差的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获多项奖.

  • 偏头痛的中医诊治规律初探

    作者:章正祥;曹克刚;范吉平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的疾病,在<甲乙经>中首先被提出,现代中医基本确立了偏头痛的诊断、证候分类和疗效评价标准.一般认为风、寒、火、痰、虚、瘀是偏头痛发病的病理基础.偏头痛治疗主要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的分期治疗.发作期多以祛邪为主,重在祛风、清热、化痰、活血、平肝;缓解期多以补虚为主,重在益气养血、滋阴补肾.偏头痛在上述治则的基础上,还应结合头痛部位和经络循行路线,加用不同的引经药物和虫类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 叶天士对妇科病湿邪致病的诊治规律发微

    作者:堵吉

    吴门医家叶天士不仅是温病大家,对内伤杂病尤其是妇科病造诣颇深。叶氏常谓:“吾吴(今江苏苏州地区)湿邪害人广。”叶氏诊治妇科病重视湿邪致病因素,从湿论治,现将其特色总结为宣肺渗湿法、温阳化气法、通阳劫湿法、清热化湿法、淡渗利湿法、疏风化湿法等。对于临床具有较大的启示,亦能推动现代中医妇科学的发展。

  • 寒热错杂证探微

    作者:栗德林;朴胜华

    通过对寒热及寒热错杂内涵的阐述,以及对寒热错杂证多态表现及证候特点、形成及影响因素、治疗和现代研究设想等多方面的论述,从文献学的角度加以概括,提出对寒热错杂证的认识,并且为本证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方向.

3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