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宁乡县1990~199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

    作者:易舜华;王业军

    为提高儿保工作质量及降低儿童死亡率提供依据,对我县1990~199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死因构成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来源本资料来源于各年度在本县城乡有正式户口的孕产妇分娩活产儿数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报表.均由村妇幼保健员进行登记核查按季上报到乡镇卫生院,再由乡(镇)卫生院派妇幼专干收集调查核实后将调查卡上报县妇幼保健所汇总分析,并每半年进行一次出生和死亡漏报质控检查.

  • 2004-2013年佛山市桂城街道户籍居民死因分析

    作者:余艳香;陆家海

    目的 掌握收集桂城街道户籍居民的死亡资料,分析当地主要卫生问题,为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南海区各医院、民政局获取死亡名单并核查后,使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死亡率、死因顺位、死亡构成、年龄与死因关系等指标计算,分析当地户籍居民的健康状况及主要死亡原因.结果 2004-2013年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死亡原因主要是心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和伤害;不同年龄段的死亡原因不同,年龄与死因存在关联;高血压与糖尿病两独立病种占死因20.39%.结论 应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的防控纳入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引入健康工作者,以社区为基础,是防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策略.

  • 7 456例老年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分析

    作者:王宇红;冯家琳

    目的 回顾性调查分析住院老年人疾病发生规律和病谱趋势演变.方法 统计分析我院三年来7456例60岁以上老年人出院病案资料.结果 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分居老年住院患者疾病构成的前三位;住院老年患者的年龄主要分布在60~74岁;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中毒是住院老年患者的主要死因.结论 加强老年人疾病的预防、救治和研究,合理地配置卫生资源,有利于降低老年疾病发病率、提高老年人口生命质量、增加老年人口寿命期望值.

  •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腹部创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为国;张玉新

    创伤是当今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在人口死因构成中列第4位,而在36岁以下人群死因中居第1位.

  • 惠州市大肠癌在恶性肿瘤中的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调查

    作者:许岸高;余志金;张晓慧;钟旭辉;姜泊

    目的了解广东省惠州市居民大肠癌死亡状况,为预防和治疗大肠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年惠州市10个样本区(镇)全人口共230 786人进行死亡人口登记,对大肠癌及其他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死亡率、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等.结果 2004年惠州市10个样本区(镇)总死亡人数863例,其中恶性肿瘤181例,死亡率为78.43/10万,包括男116例,女65例,男女死亡率之比为1.73:1.恶性肿瘤男性前5位死因死亡人数及构成分别为肝癌42例(36.21%)、肺癌24例(20.69%)、胃癌13例(11.21%)、大肠癌10例(8.62%)、白血病8例(6.90%),女性则为肝癌16例(24.62%)、肺癌9例(13.85%)、乳腺癌8例(12.31%)、大肠癌7例(10.77%)、胃癌7例(10.77%).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106例,死亡率为45.93/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总构成比的58.56%.结论惠州市居民大肠癌死亡率为7.37/10万,男女均位居恶性肿瘤死因第4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为45.93/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总构成比的58.56%.

  • 汕头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趋势及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李克;于萍;黄少珊;詹幼芳;陈建东

    目的 分析汕头市区近年肿瘤死亡情况和时间趋势,并依此探讨居民健康教育模式和预防对策。方法 调查1994~1998年期间汕头市区(含金园区、龙湖区和升平区)居民在14所区级或以上级医院的死因资料。结果 1994~1998年期间,汕头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为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尤以肿瘤为,仅肿瘤死亡就占死亡总构成的半数。主要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次为呼吸系统恶性肿瘤,两种恶性肿瘤死亡占全部肿瘤死亡的70%以上。恶性肿瘤死亡比例高的前5名依次为气管、支气管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和肠癌。结论 恶性肿瘤是汕头市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威胁,建立肿瘤登记制度,加强居民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 2014—2015年南宁市青秀区居民死亡原因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陈栏心;林建和;李霞;覃秀梅;杨立新

    目的 了解南宁市青秀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南宁市青秀区现住址居民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5年南宁市青秀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损伤及中毒,其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因前4位)占总死亡数的76.33%.各年龄组人口死亡率呈"√"型分布.0~岁组及1~14岁人群首位死因分别为围生期疾病,损伤和中毒,15~84岁人群首位死因均为恶性肿瘤,≥85岁组首位死因是呼吸系统疾病.城区心、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顺位较乡镇前移.恶性肿瘤在不同年龄组人群中的顺位有差别.结论 南宁市青秀区居民的主要死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进行群防群治的同时,应根据不同年龄段、性别及地区的死因顺位特点进行重点防治.

  • 2005-2011年天津市宝坻区居民死因构成分析

    作者:何燕

    目的:了解天津市宝坻区2005—2011年居民死亡原因及顺位,评价居民健康状况。方法数据来源于2005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天津市宝坻区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监测数据中的死亡人口数据,死因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 ICD-10进行疾病分类,各死因构成从大到小进行顺位分析,将监测数据转换成 DeathReg 系统数据,采用死因统计软件DeathReg 2005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1年天津市宝坻区居民死亡率为617.17/10万,其中男性为660.38/10万,女性为573.21/10万。前5位主要死因顺序除2005年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与中毒、神经系统疾病外,2006—2011年均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神经系统疾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中毒是宝坻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对慢性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控制和降低慢性病的发生,延缓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是改善人群健康水平主要的措施。

  • 2014-2015年玉林市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分析

    作者:马瑛美

    目的 了解玉林市育龄妇女死亡原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的育龄妇女死亡数据,分析2014-2015年玉林市育龄期妇女主要死亡原因.结果 玉林市育龄妇女平均死亡年龄为38.2岁.前3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及损伤和中毒,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41.54%、18.69%、15.38%.恶性肿瘤主要是肝癌、乳腺癌、肺癌、宫颈癌;损伤和中毒主要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和意外中毒.结论 慢性病、损伤和中毒是玉林市育龄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应针对不同的死亡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

  • 2013-2016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户籍居民死因分析

    作者:景恒

    目的:分析2013-2016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户籍居民死因状况,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13-2016年南汇新城镇户籍居民死亡资料,分析不同年龄组的死亡率以及前6位死因顺位,并计算不同疾病死亡减寿人年数.结果:2013-2016年南汇新城镇5-40岁户籍居民死亡率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40岁以上居民死亡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65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率高,且65岁以上老人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主要死因顺位居前6位的依次为肿瘤、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损伤和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消化系统.居民主要死因的PYLL顺位依次是肿瘤、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损伤和中毒为人均减寿年数长死因.结论:南汇新城镇户籍居民中,肿瘤、循环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导致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加强高危人群筛查和慢性病患者管理工作.损伤和中毒对个人群寿命影响大,应加强意外跌倒自我防护和交通安全意识.

  • 广西某综合医院2008~2013年住院患者死亡情况统计分析

    作者:黎芳铃

    目的 分析广西某三甲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死亡情况,探讨如何提高患者生存率,为疾病预防、医疗质量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该院2008 ~ 2013年住院死亡患者有关资料,分别从性别、年龄、住院天数、疾病构成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年间,住院病死率呈现下降趋势,住院平均病死率为2.29%,死亡病例中住院天数为1天者占21.70%,男性多于女性,61 ~ 80岁年龄段患者病死率高,占总病死率的72.95%.死因中的前3位疾病分别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结论 加强院前检查治疗,加强前3位死因的疾病预防工作,才能降低住院患者病死率.

  • 浅谈健康教育干预在心脑血管病防治中的作用

    作者:陈锦萍

    当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危胁人类健康重要的因素.在我国,几乎占城市死因构成的50%.而对这样严峻的形势,我们认为根本的解决途径就是在社区人群或职业人群中,开展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1),开展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工作,变社区为卫生服务的重要阵地,社会人群则是主要对象,疾病预防是主体方向,健康教育是必要手段之一.

  • 宜昌市区域性免疫规划与EPI项目实施防病效果评价

    作者:徐英;张培;田滔滔;李山鹰;张皓;汪唯伟

    目的 评价宜昌区域性免疫规划/EPI项目防病效果.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全市15岁以下儿童为观察对象.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性疾病的发病率、构成比及死因.病例确定依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的病例及诊断标准确定.国家免疫规划基础疫苗接种完成后开展实验室免疫抗体检测,检测方法采用ELISA法,乙肝抗体检测采用金标法.结果 实施出生队列免疫规划干预15年来,从发病率、发病构成分析表明,疫苗针对性疾病除流行性腮腺炎外,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脊髓灰质炎、白喉、破伤风病种在此期间无病例报告.儿童传染病发病谱已由呼吸道、消化道疾病为主向呼吸道疾病为主过渡.2015年儿童死因构成前三位:围生期疾病(31.98%)、意外伤害(30.64%)、呼吸系统疾病(8.56%),未发现法定传染病病种死亡儿童.疫苗抗体阳转率高为脊髓灰质炎疫苗,阳性率达96.11%.扩大免疫规划新增疫苗的阳转率在71.93%~86.15%之间,阳转率低为乙肝疫苗,为62.04%.以儿童发病率估算,全市减少疫苗针对性传染病发病20 000余例,减少疾病经济负担约6 000余万元,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成本效益为1∶2.结论 实施免疫规划/EPI项目即在生命早期实施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措施既有效又有成本效益.传染病发病谱变更提示,做好儿童常规免疫同时针对疾病重点人群干预及传染病预测预警是今后控制传染病关键.

  • 琼海市2014-2017年死因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颜李丽;王春雨;符芳敏;王会宽;符艳

    目的 分析琼海市死因水平、变化趋势和期望寿命,以期客观科学地评价居民的健康水平和影响死亡的因素,为制定卫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和死因漏报调查子系统收集经过审核的本辖区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死亡的常驻人口和2014年漏报调查资料进行疾病分类,分析死亡率、死亡构成、死亡顺位和期望寿命等指标.结果 2014-2017年平均死亡率为6.01‰(标化死亡率为3.28‰),男性比女性高,分别为6.47‰(标化死亡率为3.48‰)和5.50‰(标化死亡率为2.68‰);死亡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1岁组有个小高峰,60岁后升高幅度增加.前五位分别为心脏病(20%)、脑血管病(18.3%)、呼吸系统疾病(17.7%)、恶性肿瘤(17.6%)、损伤与中毒(5.8%);男性顺位是恶性肿瘤(21.3%)、心脏病(19.2%)、脑血管病(18.8%)、呼吸系统疾病(16.0%)、损伤与中毒(7.0%);女性是心脏病(20.9%)、呼吸系统疾病(19.9%)、脑血管病(17.5%)、糖尿病(5.6%)和损伤与中毒(4.4%).<1岁组首发疾病是围生期疾病(53.2%);1~4岁组、5~14岁和15~34岁是损伤与中毒(30.8%、52.7%、46.0%);35~59岁和60~74岁是恶性肿瘤(40.7%和28.4%);>75岁组为呼吸系统疾病(24.8%).心脏病的首发病种是急性心梗、脑血管病是脑出血病、呼吸系统疾病是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恶性肿瘤是肝癌、损伤中毒是交通事故.本市2014年常驻人口校正的平均期望寿命是77.72岁,男性和女性分别是74.90岁和81.09岁.结论 本市死因监测结果基本反映当地死亡水平,但仍需加大监测力度,加强能力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监测结果的质量,提高死因推断.

  • 海南省2005-2010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黄燕;张雅琴;姚燕贤

    目的 了解海南省2005-2010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状况与特点,探讨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5-2010年海南省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年间,海南省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为150.63/10万~239.15/10万,农村高于城市,溺水、意外窒息、交通事故为主要的意外死因.结论 意外伤害是海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控制,降低儿童意外死亡率.

  • 院前急救的疾病分类及死因构成研究

    作者:夏连芳

    目的 通过探讨院前急救的疾病分类和死因构成,达到提高院前急救的整体医疗护理水平.方法 对2006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院前急救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060例院前急救病种分类依次为:交通伤412例(20.00%);意外伤342例(16.60%);心血管系统疾病311例(15.09%);脑血管系统疾病282例(13.69%);呼吸系统疾病179例(8.69%);急性中毒145例(7.04%);内分泌及代谢疾病137例(6.65%);消化系统疾病134例(6.50%).院前死亡病例占前5位的疾病分别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交通伤、意外伤、呼吸系统疾病.结论 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业务知识和应急能力培训,使院前急救程序化、规范化,是提高院前急救整体医疗护理水平的关键.

  • 重庆市2006-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死因构成的变化趋势

    作者:蒋秋静;肖年;曹奕;何丹;苏祥英;周晓军

    目的 分析重庆市2006-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主要死因别死亡率及死因构成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重庆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收集的2006-2015年以人群为基础监测资料,计算并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其主要死因构成的变化.结果 2006-2015年重庆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分别由2006年的13.5‰、10.7‰和7.3‰下降至2015年的10.1‰、6.9‰和4.2‰.2015年重庆市5岁以下儿童前5位死因为先天性心脏病、早产或低出生体质量、肺炎、溺水和出生窒息.2006-2015年重庆市5岁以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死亡构成比逐年上升,各主要死因别死亡率均逐年下降.结论 重庆市2006-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主要死因别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先天性心脏病死亡构成呈上升趋势,肺炎、出生窒息死亡构成呈下降趋势.

  • 我院1998~2003年住院患者死亡病例分析

    作者:胡桂兰

    为了解住院病人主要死因构成及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探讨减少病死率的有关对策,为本地区高危病种的防治及医院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就我院1998~2003年间住院1 839例死亡病例进行回顾分析.

  • 2012年重庆儿童夭折的死因构成及潜在减寿情况分析

    作者:焦艳;陈立书;丁贤斌;毛德强;张春华;漆莉;吕晓燕;李洪;沈卓之

    目的:探讨造成重庆市儿童夭折的主要死因及其对寿命的损失。方法利用重庆市2012年儿童死亡调查资料,分析不同死因的死亡率和潜在寿命损失。结果2012年重庆市儿童死亡率为61.77/10万,主要死因排名前三的依次是伤害(39.48%)、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15.85%)和先天性畸形及染色体异常(13.11%);重庆市儿童的潜在减寿率为106.93‰,该指标由高到低依次是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先天性畸形和染色体异常、呼吸系统疾病。结论重庆市儿童夭折的主要死因是伤害,其中以意外溺水为主;男童的死亡率高于女童;而造成儿童寿命损失的主要死因则是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

  • 2006~2009年成都地区军队离退休干部慢性病及死因分析

    作者:范惠民;闫翔;戎健;沈桂林;李钰;刘芳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军队离退休老干部慢性病患病情况及死因构成,为老年疾病的防治和老干部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本院2006~2009年度体检及住院期间病案资料,采用ICD-10编码为标准进行分类,对年龄大于或等于65岁老干部的慢性病、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 受调查离退休老干部患14个系统221种慢性病,其中96.21%同时患2种以上疾病;(2)患病率居前5位的疾病大类为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83.18%)、循环系统疾病(79.06%)、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29.09%)、呼吸系统疾病(24.11%)、消化系统疾病(22.98%);(3) 单病种以前列腺增生(72.25%)、高血压(58.16%)、冠心病(40.89%)、脑梗死(35.03%)、糖尿病(25.97%)为主;(4) 死因构成前4位依次为恶性肿瘤(31.03%)、循环系统疾病(26.43%)、呼吸系统疾病(14.37%)、消化系统疾病(13.22%).结论 绝大多数离退休老干部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应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医疗保健工作,以降低各系统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

235 条记录 10/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